唐高宗時鐵勒九姓合眾十余萬叛唐
(薛仁貴畫像)
《舊唐書》卷八十三〈薛仁貴列傳〉
薛仁貴
宋辛棄疾《江神子·和陳玉和韻》詞:“卻笑將軍三羽箭,何日去
,定天山明無名氏《贈書記·對陣留情》:“效螳螂當車怒暫
相傳薛仁貴是白虎星下凡
薛仁貴成了天上下凡的殺星,在高麗,當?shù)厝酥灰f一聲,“薛禮來了”,家中小孩馬上止住了哭聲,薛仁貴成了大唐敵人眼中的兇神惡煞,唐軍中到處傳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guān)”。
薛仁貴(名禮
說實話
一
在演義小說之中
在演義中,薛仁貴是白袍小將
“仁貴恃驍悍,欲立奇功
薛仁貴初次在李世民面前登場
不得不說
首先薛仁貴穿著白衣服
第二點
第三點,薛仁貴用畫戟
總而言之
,薛仁貴是一員猛將。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薛仁貴這樣的猛將自然是十分開心,說了這樣一段話:“朕舊將皆老
,欲擢驍勇付閫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皦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李世民這段話的意思說的是跟隨著李世民打天下的老將們都已經(jīng)逐漸老去
,但是在這個時候薛仁貴卻出來了,李世民這一趟征遼東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得到了薛仁貴這個將軍。說實在話
二
薛仁貴第二次征高麗的時候,唐朝的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換成了高宗李治了
“戰(zhàn)橫山
這一次薛仁貴是個射擊冠軍
,在橫山一戰(zhàn)中,薛仁貴單槍匹馬,手持弓箭,連射對方數(shù)十人,每一次箭響必有一個敵人死去,可以說薛仁貴是非常勇武而且箭法高超。“又戰(zhàn)石城
,有善射者,殺官軍十余人,仁貴怒,單騎突擊,賊弓矢俱廢,遂生擒之。”薛仁貴下一次登場
,善于射箭的換成了敵人的大將,這名高麗將軍箭法同樣是非常驚人,連續(xù)射殺了數(shù)十名唐軍(讓我想起了小說中高麗將軍用飛刀殺掉了唐朝三十六員總兵的情節(jié)),面對著善于射箭的敵人,薛仁貴再次暴怒,單槍匹馬沖了過去。弓箭這種東西最怕近身,薛仁貴一近身,敵人的弓箭就廢了,最終這員善于射箭的高麗大將被薛仁貴生擒。薛仁貴再次單槍匹馬立下大功。這一次東征大唐以全勝而告終
,經(jīng)歷了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人的努力后,高麗終于被征服。 此戰(zhàn),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口,將其劃分九個都督府薛仁貴也因為立下大功被封為右威衛(wèi)大將軍
,當然,在小說之中薛仁貴成了山西王,但是實際上薛仁貴只是被封為平陽郡公。
三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當時西方的鐵勒部
、吐蕃部等多有挑事的嫌疑,因此皇帝便派大將薛仁貴去征西掃蕩,在臨走之前的宴會上,薛仁貴再次展示了自己的箭法:“將行
,宴內(nèi)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仁貴一發(fā)洞貫,帝大驚,更取堅甲賜之。”當時皇帝聽說薛仁貴的箭法很好
,就準備了五層鐵甲讓薛仁貴嘗試射一下,薛仁貴一發(fā)箭便射穿了五層鎧甲,皇帝也為之震驚,由此可見在和平的歲月薛仁貴也沒有荒廢掉自己的武藝。在與鐵勒九姓的戰(zhàn)斗之中,薛仁貴再次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過人的箭法
,這也就是小說之中最為津津樂道的情節(jié),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時九姓眾十余萬,令驍騎數(shù)十來挑戰(zhàn)
,仁貴發(fā)三矢,輒殺三人,于是虜氣懾,皆降。”當時鐵勒部聽說薛仁貴武藝高強
四
薛仁貴征西,征討的便是西面的吐蕃部
薛仁貴當時的戰(zhàn)略是讓郭待封留守后路,然后自己率領(lǐng)軍隊速戰(zhàn)速決
“遇賊
但是后面郭待封卻不配合薛仁貴,遲遲不率兵援助薛仁貴
,導(dǎo)致戰(zhàn)局失控。薛仁貴只得敗退,據(jù)記載:“仁貴退軍大非川
,吐蕃益兵四十萬來戰(zhàn),王師大敗。仁貴與吐蕃將論欽陵約和當時薛仁貴敗退
在小說之中
將軍三箭定天山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guān)(大唐名將薛仁貴)
王寶釧坐寒窯珠淚雙掉,
老爹爹枉為官一品當朝,
嫌貧窮愛富貴信義不要,
狠心腸把骨肉情一旦拋,
愿薛郎此一去身得榮耀,
也不枉我寶釧受苦一遭。
這是戲曲中《投軍別窯》的一段唱詞,名聞遐爾,戲曲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大唐名將薛仁貴,與之有關(guān)的折子戲多如牛毛,膾炙人口,什么《紅鬃烈馬》
薛仁貴(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農(nóng)家子弟,名禮,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過人,是一個做將軍的好胚子,在他的家鄉(xiāng)山西河津縣修仁村,就流傳著薛仁貴“汾河灣射燕”的傳說,燕子逃不過薛仁貴***,所以不敢偷吃鄉(xiāng)親們田里的麥子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遼東,薛仁貴成為張士貴的部下
薛仁貴使用的方天畫戟,很可能是他的家傳兵器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直指高麗
唐高宗繼位后的永徽五年,皇帝駕臨萬年宮,一天夜里,暴雨成災(zāi),引發(fā)山洪,大水沖到玄武門,衛(wèi)士們大驚失色,四處逃散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面對反復(fù)無常的西突厥,唐高宗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蘇定方率領(lǐng)中國遠征軍出擊西突厥汗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了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并俘獲了被賀魯部落關(guān)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質(zhì)
顯慶三年,程名振攻克高麗的貴端城,斬首三千級
龍朔元年( 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jié)、拔也固
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借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他們派出數(shù)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zhàn),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
。為了消除后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十三萬已經(jīng)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制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殺降暴行,“遂使稽顙屈膝者先被涂原之誅,懼死懷生者因成絕漠之計”,鐵勒人害怕了,拼命逃竄,薛仁貴追擊到漠北,擒獲了葉護三兄弟。鐵勒九姓衰落了,薛仁貴成了天上下凡的殺星,在高麗,當?shù)厝酥灰f一聲,“薛禮來了”,家中小孩馬上止住了哭聲,薛仁貴成了大唐敵人眼中的兇神惡煞,唐軍中到處傳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guān)”。朝臣對薛仁貴的彈劾中有這樣的語句,“娶妾雖作逗留,準法便須離正”,搶掠而來的女子做了薛仁貴的小妾,以當時的情形猜度,她很可能是位鐵勒貴族,不同于戲曲中的代戰(zhàn)公主,代戰(zhàn)公主是硬逼薛仁貴做了自己的丈夫
裴行檢曾經(jīng)說過,“但恐殺降之后,無復(fù)來者”,禁止殺降的唐律條文明確,薛仁貴放縱部下?lián)屄訜龤?私帶婦女入營,本來都是當斬之罪,卻在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的幌子下,成為可以原諒的行為,如同漢武帝的名言,軍行萬里之外,不計小過
堡壘最容易從敵人內(nèi)部攻破,唐軍春耕、秋收季節(jié)的騷擾對高麗只起到了疲敵作用,敵人內(nèi)部的分裂則帶給大唐天賜良機
泉獻誠的后裔泉毖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兒,太原王氏是大唐第一等高門,平時連皇族都不大放在眼里,欣然與泉氏聯(lián)姻,說明泉氏家族已經(jīng)融入大唐的主流社會,不再是作為邊緣人的身份了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進兵吐谷渾,吐谷渾王諾曷缽率殘部逃到?jīng)鲋?向大唐求救,隨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吐蕃又進攻唐朝管轄的西域地區(qū),“于是安西四鎮(zhèn)并廢”
郭待封是名將之后,以前與薛仁貴是平級,這次屈居副將,心里頗有不平之意
薛仁貴變成平民百姓,決不象小說中的胡編亂造,說什么李道宗設(shè)計陷害忠良,以致忠良蒙難。江夏王李道宗文武雙全,英姿颯爽,在史書上頗有佳評,卻無端被酸腐儒栽上了天大的罪名
。其實薛仁貴也是文才斐然,這可能因為沒落大族的手不釋卷,“《周易新注古義》十四卷,薛仁貴撰”,一名士兵出身的武將注釋《周易》這種先秦古籍,即使在唐朝這種文化昌盛的環(huán)境里,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根據(jù)官場運行的潛規(guī)則,有人是圈圈里面的人,有人是圈圈外面的人,而薛仁貴則是皇帝圈圈里面的人,一時貶放,終會東山再起。當高麗重起叛亂,薛仁貴成為雞林道總管,重返遼東,再掌軍權(quán)
。上元年間,他在遼東犯法獲罪,流放象州,又被皇帝赦免,唐高宗推心置腹、 情真意切,“往日我的寢宮遭遇洪水,若不是你拼命叫喊,我已經(jīng)成了水里的魚蝦。北伐鐵勒九姓,向東降服高麗,漢北、遼東遵從教化,這都是你的功勞。有人說你在烏海城下貽誤戰(zhàn)機,致使我軍失利,我平生遺憾的也就是這件事情,現(xiàn)在西邊不寧,瓜州、沙州商路斷絕,你怎么能夠自己高臥鄉(xiāng)里,不為朝庭分憂解難?”開耀元年(公元681年),薛仁貴封為瓜州長史,不久又被授予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
、檢校代州都督,前往云州(今山西大同),出擊突厥的阿史那元珍。突厥人陣前問話,“唐將姓甚名誰?”對方回答,“薛仁貴”。突厥人又問,“聽說薛仁貴流放象州,已經(jīng)去世,死人怎么會復(fù)活呢?” 薛仁貴脫下自己的頭盔,讓突厥人看個清楚。突厥勇士看清之后,相顧失色,趕緊溜走。薛仁貴率軍追擊,大破敵軍,斬首萬余級,俘獲二萬人,還有駝馬牛羊三萬余頭。永淳二年(公元 683年),薛仁貴去世,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
戲曲中的薛仁貴,從歷史上一個一往無前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就是大唐的男人,這就是大唐的氣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8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代大書法家陸柬之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