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盧杞向德宗建議派顏真卿前往說服,昏庸的德宗竟然準奏。李適的謚號是德,從這件事就可看出他其實是無德昏君。顏真卿到了李希烈營被百般污辱,但堅貞不屈,被縊殺。所以顏真卿的死,盧杞,德宗,李希烈都有責任。盧杞陰險,德宗昏庸,希烈亂殺。
(顏真卿畫像)
(盧杞畫像)
李希烈叛,唐德宗遣顏真卿赴汝州召降。朝臣勸其勿行,真卿乃曰:“君命不可違!”既見希烈,賊軍千余人圍而罵之,又欲殺之,真卿色不變,責其背叛朝廷。時希烈欲稱帝,希烈知其賢,以宰相之位誘其降。真卿斥曰:“吾年且八十,乃大唐之朝臣,豈受若等誘脅邪!吾守吾節(jié),死而后已!”賊皆失色。希烈乃囚真卿,于庭中掘坎,揚言坑之,真卿曰:“死生乃天命,吾何懼!”賊人又積薪于庭,曰:“不降,當焚之?!闭媲淦鹕砀盎?,為人所攔。希烈遂縊殺之。
建中四年(783),涇原兵變,京師失守,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屢上疏彈劾其罪,遂貶新州司馬,旋徙澧州別駕死。盧杞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顏真卿不僅人格高尚而且書法造詣極高。主要作品有:《東方朔畫像贊》,《祭侄文稿》,《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大唐中興頌》,《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jiān)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與郭仆射書》,》、《自書告身》等。這就是高尚的人格和美感的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
唐朝盧杞,字子良,滑州靈昌人。盧杞出生于名門望族,是侍中盧懷慎的孫子,御史中丞盧奕的兒子。由于家中幾代都是入朝為官者,于是盧杞也受到庇蔭擔任了忠州、虢州的刺史。建中初年,盧杞繼承父業(yè)擔任御史中丞,后來又升為了御史大夫,之后一直升任,直到成為了宰相。
唐朝盧杞簡介
唐朝盧杞祖上都是清官,都是為百姓著想的好官。那么盧杞也應該與自己的祖父、父親一樣,做一個好官。但是事實卻偏偏不是這樣的,盧杞為人陰險狡詐,尤其是在自己做了宰相以后。盧杞在成為宰相期間,嫉賢妒能,只要有與他意見不一致的人,馬上就置他于死地,盧杞就是用這種手段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有一次,宰相楊炎認為盧杞不但貌丑,而且人還非常的無知,經(jīng)常在盧杞的面前表現(xiàn)出看不起他的樣子。盧杞知道后,就在德宗面前誹謗楊炎,楊炎因此獲罪而遭貶官。還有一次,朱泚叛亂,德宗逃到奉天后,崔寧整日流著淚談論著目前的時事。盧杞對崔寧的這種做法十分反感,于是就像德宗進言說,崔寧和朱泚是立過盟誓的兄弟。唐德宗聽到這個消息,馬上下令賜死崔寧。
盧杞在自己為政期間,一直不斷的陷@害@忠@良,還搜@刮民@脂民@膏。不論是朝堂上的人還是民間的小老百姓,都對他的做法怨聲載道。后來京@師失@守,大臣們聯(lián)名上書彈劾盧杞,皇帝迫于形勢壓力,將盧杞貶為新洲司馬,后來又貶為澧州別駕。盧杞在赴任途中病逝。
盧杞怎么死的
盧杞是唐朝時期的一位宰相。中國歷史上的宰相似乎都很極端,不是那種特別好的就是那種特別壞的,顯然盧杞就屬于后者了。盧杞在位期間不僅僅是陷害了楊炎、崔寧、顏真卿等幾位朝廷重臣,盧杞在經(jīng)濟的措施,也是一直遭到史學家的抨擊的。那么盧杞怎么死的?
當時,河北和河南地區(qū)戰(zhàn)@事不斷,當時國家已經(jīng)沒有錢再來養(yǎng)軍@隊。當時的朝廷節(jié)度使名字叫做杜佑,他算出只要有500萬貫,就可以支持軍隊半年的時間。但是當時盧杞一直在排擠杜佑,將這件事交給戶部侍郎趙贊負責。趙贊想了好久,但始終沒有什么好辦法。于是就和太常博士韋都賓等人一起搜@刮民@脂民@膏。
他們知道民間的那些富商都是有錢之人,于是就制定了一條規(guī)矩:只要是家里財產(chǎn)超過一萬貫的,把超出的部分全部借給朝廷作為軍@費。德宗聽了這個建議后,覺得不錯就同意了。圣旨正式下來之后,那些走@狗們搜@刮的就更加起勁了,懷疑所報的不是實情就鞭打,許多人因為無法忍受,就自殺了??傊麄€京師都被搞得雞犬不寧,而且成效還一般,據(jù)說當時只籌得88萬貫。盧杞看事情的發(fā)展好像不受控制,于是發(fā)布了“慰諭”,但是看看好像沒有什么效果,就只能先逃走了。
盧杞一共在宰相的位置上坐了四年,這四年他其實過得也不太好。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每天都要陷@害這個、陷@害那個。涇原兵@變后,盧杞的地位就開始下降,先后被貶為新洲司馬和澧州別駕。在趕往澧州的途中,病發(fā),逝世于船之中~
說到顏真卿,相信很多人心目中,這位出自山東臨沂的他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所創(chuàng)立的“顏體”更是流傳千古,同時他在楷書和行書上也有不小的成就。如若大家就認為顏真卿只是個文弱書生,那么就大錯特錯了,在軍事上他還是有不小成就的。
顏真卿劇照
以安祿山為首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后,顏真卿聯(lián)合唐兵20余萬牽制叛軍 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后,安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激起了唐朝老百姓的憤恨。顏真卿當時是平原太守,不愿意與安祿山等人同流合污,就聯(lián)合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人組織軍民奮起抵抗,河北前后有17個郡紛紛響應,加入抵抗安軍的行動中。顏真卿所聯(lián)合抵抗安軍的義軍達到了20萬,大大的牽制了安軍。
顏真卿劇照
安祿山叛亂前就有跡可尋,顏真卿提前就做好了抵抗的準備 平原郡原來是屬于安祿山的轄區(qū),當安祿山謀反叛亂的跡象顯露出來后,顏真卿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他還是想出了一個好計策,他以陰雨不斷為由,暗中把城墻加高,護城河進行疏通,通時還招募壯丁,儲備糧草。
在暗中進行這些準備的時候,顏真卿卻每天與賓客飲酒作對,以此來麻痹安祿山。安祿山看到顏真卿就是一個書呆子,認為這不足為慮。
顏真卿劇照
安祿山發(fā)動叛亂后,平原城因防守嚴密,沒有能被安祿山快速拿下。之后還聯(lián)絡周邊其他郡守起兵抵抗安軍,使得安祿山被大大的牽制住了。顏氏家族為朝廷和平定安史之亂作出了巨大犧牲,后被玄宗稱贊為“卿之一門,義冠千古”
擴展資料: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
顏真卿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痹跁ㄊ飞?,他是繼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后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后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jù)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quán)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于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博學,工辭章。事親孝。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調(diào)醴泉尉,累遷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楊國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明皇大喜,即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靈武,真卿數(shù)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采訪處置使。至德二年,朝于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誣劾,貶饒州刺史。旋拜浙西節(jié)度使,召入為刑部侍郎。李輔國銜之,貶蓬州長史。代宗立,起為戶部侍郎,除荊南節(jié)度使。未行,改尚書右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改吉州司馬,遷撫、湖二州刺史。載誅,擢刑部尚書,進吏部。盧<*木巳當國,益惡之,改太子太師。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贈司徒,謚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曰魯公。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詩一卷。(百度國學)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宰相盧杞銜恨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顏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quán)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工于尺牘。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年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jié)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
宋歐陽修評云:“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也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chǔ)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顏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并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并題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后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泵魅擞性疲骸皶ㄇ桶螉^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2、祭侄文稿: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jié)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笔潞篝敼砷L侄泉明前往善后,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jié)凜然,精神氣節(jié)之反應于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涂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gòu)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tài)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zhuǎn)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后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3、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xiàn)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jīng)》時,仿佛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xiàn)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yōu)楝F(xiàn)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jīng)》、《菩薩戒經(jīng)》,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jīng)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shù)吸取營養(yǎng)。整篇結(jié)構(gòu)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tǒng)的作品?!稌嫲稀罚骸按耸囚敼顒蚍€(wěn)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并書。時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游覽南城縣麻姑山并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此碑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jié),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5、顏勤禮碑: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時,年七十一歲。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現(xiàn)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歷歷如新,雄邁遒勁能傳顏書之本來面目。
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元結(jié)撰文,顏真卿書于摩崖,時年六十三歲,現(xiàn)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jié)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后居于浯溪,溪邊山巖峰巒疊障,石壁嶙峋?!吨信d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zhèn)?,石質(zhì)堅硬,經(jīng)千年尚保存完整?!都配洝贩Q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zhèn)ザ霓o古雅?!薄稄V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7、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jiān)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顏真卿撰文并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陜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云:“此書結(jié)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jié)直氣,隱隱筆畫間?!蓖跏镭懺疲骸坝鄧L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xiàn)在陜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于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tài)?!贝颂麨轭佌媲湫胁輹?。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quán)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詞句間,本不著意于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9、自書告身帖:楷書。書法蒼勁謹嚴,結(jié)銜小字亦一絲不茍,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zhuǎn)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nèi),時富三轉(zhuǎn)?!倍洳^:“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jié)體的微妙變化,是后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49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韓愈上書唐憲宗《論佛骨表》
下一篇: 衙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