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玄宗,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楊貴妃,長恨歌里說她“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在一身”,那么唐朝后宮究竟有多少妃子宮女呢?據(jù)記載,后宮除皇后外,其他的后妃名號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為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女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為二十七世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為八十一御妻。唐中后期有些改動,但大體上差不多。而唐玄宗時期,后宮總的宮女?dāng)?shù)量達到了空前的四萬,這個數(shù)字絕不是虛指。
這么多的宮女聚在一起,以至于唐玄宗無法決定每天臨幸誰。為此,風(fēng)流天子想出了很多風(fēng)流主意,每天將一群宮嬪集中在一起,讓她們投骰子,投中者中最優(yōu)勝者,當(dāng)夜侍寢。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稱為剉角媒人。
春秋季節(jié),唐玄宗令后宮女子們在門前栽花,玄宗追隨著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誰的門前,當(dāng)晚便宿在該處,稱此法為蝶幸。
由于進御的女子太多,玄宗難以一一記住她們的姓名和相貌,便又發(fā)明了一則風(fēng)流辦法,將已進御的宮女臂上,打上“風(fēng)月常新”之印,再漬以桂紅膏,使印記牢固,經(jīng)水洗不褪色。
直到天寶五年以后,楊貴妃得寵,后宮女子皆被擱置一旁,剉角媒人、蝴蝶和“風(fēng)月常新”印都派不上用場。
玄宗一生中,在他身邊爭斗最明顯的是四個女人:前期為王皇后和武惠妃,她們的爭斗更多的涉及到前朝政治;后期則主要是梅妃和楊貴妃,她們不像王皇后和武惠妃那樣有政治頭腦,主要是爭奪皇帝的寵愛,但由于唐玄宗愛屋及烏,對楊氏家族的寵幸,楊家外戚把持朝政,對前朝的政治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影響。而無論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最后看起來,似乎都沒能笑到最后。
王皇后是玄宗的原配,也是玄宗朝唯一一個皇后。當(dāng)玄宗還只是臨淄王的時候,王皇后就嫁給了他,陪他一起度過了韋后和太平公主擅權(quán)的艱難歲月。王皇后決不是一個只知坐享其成的皇后,而是有著相當(dāng)政治頭腦和能量的人,在玄宗未登位之前,她與李隆基的關(guān)系頗類似于長孫皇后與唐太宗,不管是舉事誅韋后還是滅太平公主,王氏都“頗預(yù)密謀,贊成大業(yè)”,夫妻二人同心協(xié)力,參與謀劃,她的兄弟王守一甚至直接參與了誅太平的事件。李隆基即位后,立刻將王氏封為皇后,并封岳父王仁皎為太仆卿,累加開府儀同三司、邠國公。成了皇后之后,她也仍然是賢良淑德,對宮里上下都以禮相待,使得上下無不感其德,但是她與長孫皇后相比,其最大的不幸在于,她沒有生養(yǎng)自己的子女,盡管她收養(yǎng)了楊貴嬪的兒子李亨,但是卻沒有一位名正言順的嫡長子。而更不幸的是,隨著玄宗登基,另一位比她更有政治手腕、也更獲玄宗歡心的女人走進了她的生活——這就是李隆基的前期寵妃,惠妃武氏。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攸止的女兒,她出生時正值武家當(dāng)權(quán),因此從小便被送入宮中養(yǎng)育,接受宮廷禮儀教養(yǎng),再加上她出眾的美貌,對深宮政治及權(quán)術(shù)的熟悉,也許還有她身上流淌的武氏的野心因子,這一切綜合起來使她足以面對深宮中復(fù)雜無比的局勢。玄宗即位后,入宮發(fā)現(xiàn)了她,馬上就被迷得神魂顛倒,將王皇后以及自己原來在王府的寵妃們統(tǒng)統(tǒng)丟到九霄云外。這還不算,就連在子嗣上,她也比王皇后厲害得多——她一共為玄宗生育了四個男孩,三個女孩。
武惠妃的第一個兒子剛生下來,欣喜若狂的玄宗就將其命名為“嗣一”,這名字簡直將自己前面八個兒子視如無物,所寄予的厚望昭然若揭??上?,還在襁褓中的時候,這個“一生而美秀”的孩子卻很快就夭折了。玄宗悲痛不已,“時車駕在東都,葬于城南龍門東岑,欲宮中舉目見之。 ”
其后,武惠妃又生了一個“幼而豐秀”的十五子,結(jié)果,又是小小年紀(jì)就死了。接下來武惠妃生了一個女孩,上仙公主,仍然沒能活到成年,就死了。這讓武惠妃和唐玄宗在悲痛之余,都開始疑惑起來。于是,當(dāng)武惠妃再次生下一個兒子,壽王李瑁的時候,唐玄宗便將他送到哥哥寧王府中,交給王妃元氏撫養(yǎng),并且對外聲稱是寧王的孩子。果然,這個在宮外撫養(yǎng)的壽王平平安安地長大成人,而吸取了教訓(xùn)之后的武惠妃又如法炮制,接著生養(yǎng)了剩下的兒女:盛王李琦、女兒咸宜公主、太華公主。由此可見,后宮的爭斗是多么深不可測,即使專寵擅斗如武惠妃,也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
既然有了兒女,武惠妃的胃口就大了,她與王皇后的爭斗馬上從一般的女人之間的爭寵上升到為子女爭繼承權(quán)的高度。在后宮里她完全是占盡風(fēng)頭,唐玄宗之前的寵妃趙麗妃、劉才人、皇甫德儀等人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就連對王皇后,她也開始禮數(shù)怠慢,不放在眼里。王皇后對此非常不忿,經(jīng)常向身邊左右的人發(fā)牢騷,但因為皇后平素待宮中的人都很好,并沒有人去告狀或者誣蔑她。武惠妃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她的岔子,只好發(fā)揮枕頭風(fēng)的功能,不停地在玄宗面前說王皇后的壞話,慢慢地玄宗也開始疏遠皇后了。王皇后知道之后,又悲又恐,于是請?zhí)菩趤?,一起憶苦思甜,回憶?dāng)年的貧賤歲月,甚至流著眼淚說:“陛下獨不念阿忠脫紫半臂易斗面,為生日湯餅邪?”這說的是韋后時期,他們的日子過的非常艱難,以至于當(dāng)玄宗生日的時候,竟然沒有錢擺生日宴。后來還是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將身上的紫色斗篷脫下來拿出去換了一斗面回來,才勉強辦了一個寒酸的生日家宴。玄宗聽了之后,頗受觸動,廢后的話自然不好意思再提。但是他心里到底還是想讓自己心愛的武惠妃當(dāng)皇后,于是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的心腹姜皎。誰知姜皎卻是一個“保后黨”,他轉(zhuǎn)身就把這消息透露給了王皇后的弟弟王守一,王守一知道消息后非常驚恐。玄宗為了穩(wěn)定人心,于是找了個借口將姜皎處死。
姜皎雖然死了,但是后宮的爭斗卻已經(jīng)無法再停止了。而皇后無論從德行還是人品上,都無法挑剔,唯一看上去充分的理由就是她沒有生育任何子女。為了能盡快生下嫡長子,皇后和王守一都開始了病急亂投醫(yī)。就這樣,一個叫明悟的妖僧粉墨登場了。他先是讓皇后祭祀南北斗星,然后將一塊霹靂木剖開,在中間寫上天地尊號以及唐玄宗的名諱,然后合在一起交給王皇后,讓她佩戴在身上,說這樣就可以得兒子,而且皇后以后的榮華富貴堪比“武后”。王皇后欣喜若狂地佩戴起來,可是不久,這件事就被武惠妃知道了,密報了玄宗,玄宗大怒,親自審查此案,將王皇后廢為庶人,王守一也被處死,王氏家族也受到了極大的株連。直到王皇后的養(yǎng)子、肅宗李亨即位之后,才“雪其事,追復(fù)后位。”
整個厭勝時間在史書的記載上看來似乎沒什么破綻,可是細一推敲,卻不能不讓后人疑點叢生。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明悟這個妖僧,他的出現(xiàn)非常莫名其妙,唐書及后來的任何記載中都找不到他的來歷,也沒有交代他后來的去向,仿佛他就是為了這次的事件而出現(xiàn)。其次他說的話會對王皇后產(chǎn)生如此大的影響,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他說“當(dāng)比為武后”,為什么放著長孫皇后不去比,偏偏比武后呢?武后在唐朝的名聲可不算好,而且王皇后的死對頭,恰恰就是“武”惠妃。而這一言語卻能讓王皇后這樣一位并不算沒頭腦的女人動心并且深信不疑,實在是耐人尋味。最后,則是兩代皇帝對該事件的態(tài)度變化,王皇后當(dāng)時雖然被廢,不久后死去,但是“后宮思慕之,帝亦悔”,到了肅宗即位,更是“追復(fù)后位”,由此可見,這次的厭勝事件,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但不管怎樣,王皇后被廢,皇后位置就空缺出來了。玄宗跳過了貴、淑、賢、德四妃的體制,直接把自己心愛的武氏立為“惠妃”,位列四妃之上,禮秩比皇后,任誰都能看得出來玄宗的意思了??上诘娜缫馑惚P卻遭到了朝堂上下一致反對。大臣們剛剛從則天女皇的陰影中走出來,對武字極為敏感,何況惠妃與王皇后的種種后宮爭斗,通過廢后等一系列事件在朝野上下產(chǎn)生了不小的震動,大家的普遍同情心都是放在仁德的王皇后這邊。無論是出于同情,還是出于忌諱,他們都不愿意讓唐朝再出一位“武”皇后。玄宗沒有辦法,只好安慰性地將惠妃在宮里的一切都提高到皇后的水準(zhǔn),從此武惠妃就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為自己爭后位不成,武惠妃就開始為兒子爭儲位了。當(dāng)時的太子是趙麗妃的兒子李瑛,他和皇甫德儀的兒子鄂王李瑤以及劉才人的兒子光王李琚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三人基因不錯,都生得“朗秀”,頗得朝臣的擁護。當(dāng)時的宰相張九齡,是一個正直重大體的人,要收買他基本上很難,所以武惠妃想要達到目的,不但得說服玄宗,還得尋找一位幫手在前朝內(nèi)外夾攻,最后,這個任務(wù)就落到著名的“笑里藏刀”李林甫身上。李林甫為人非常厚黑,現(xiàn)有流傳《度心術(shù)》一書,堪稱厚黑經(jīng)典之作。他還是吏部侍郎的時候,就曾多次向武惠妃表忠心,經(jīng)過武惠妃的努力,他終于當(dāng)上了禮部尚書,與張九齡同列宰相職位。幫手有了,狗仔隊也找好了,那就是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他們一個在明面上力挺,一個在私下里暗中打探,四處搜集太子等人的“不軌言行”,通過武惠妃告訴唐玄宗,很快就使得玄宗對太子的感情越來越淡薄疏遠。
母妃失寵,父子關(guān)系又疏遠,于是太子和兩位王爺私下聚會之余,總免不了口出怨言,楊洄這位長耳朵人士立即如獲至寶地將他們的言論報告給岳母武惠妃,惠妃則在玄宗面前著實上演了一場梨花帶雨的好戲,哭訴太子等人是如何地怨恨自己,以至于對皇上也有微詞等等,玄宗被心愛女人的眼淚哭得又痛又怒,立即找來宰相張九齡,要治三個兒子的罪。
張九齡卻深知其中情由,而且他一向反對武惠妃,無論如何也不肯如皇上所說,治太子和兩位王爺?shù)淖?,反而委婉地指出武惠妃包藏禍心,所以才會挑撥離間,請皇上不要被迷惑。唐玄宗雖然極為不悅,但確實沒有什么實在的證據(jù),于是只好不了了之。這事被武惠妃知道之后,深恨張九齡這塊大絆腳石,不停地在玄宗面前吹風(fēng),玄宗本來也對張九齡很有意見,加上不久之后,張九齡又因為別的事情屢屢反對玄宗的意見,終于使得玄宗不耐煩起來,罷免他的宰相權(quán)力,由李林甫取代。
除去了前朝的絆腳石,武惠妃一黨更加快了易儲的步伐,終于一出謀劃周密的三庶人好戲出場了。
開元二十五年春天,駙馬楊洄到處散播太子及其妃兄、二王謀反的消息,弄得京城到處沸沸揚揚,甚至傳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然后,武惠妃假傳圣旨,說內(nèi)宮有匪盜,讓太子及二王披甲領(lǐng)兵護駕。當(dāng)時太子和二王的住處與皇宮都是緊鄰的,有事情去護駕也都合情合理,于是他們并沒有疑心,立即照辦,帶著大批武士進入了皇宮,就一頭扎進了武惠妃的大網(wǎng)——要說兒子和兒子真不一樣,趙麗妃等生的兒子就是如此天真,而王皇后的養(yǎng)子,日后的肅宗李亨,他可比自己的兄弟們能忍多了,忍辱負重把兩個老婆一個殺一個休,終于換來了平安,小不忍則亂大謀,我猜測其中怕也有王皇后教養(yǎng)的功勞。
他們剛闖進皇宮,武惠妃馬上向玄宗告密說太子謀反,并讓玄宗親眼看到了這場誤會的場面。玄宗震怒之余,來不及思考,立即調(diào)派衛(wèi)隊前去抓捕兒子們。直到這時候,太子三人才知道自己上當(dāng)了,但一切已經(jīng)來不及了,在正規(guī)軍的迅速行動下,太子三人很快便被抓起來。玄宗仍然余怒未消,甚至都來不及多想一下為什么叛亂會如此快的平息,馬上召重臣來商議廢太子事宜。這時的李林甫當(dāng)然毫不遲疑地說:此乃陛下家事,臣等不宜介入?!@件事就這樣輕輕巧巧地定性為“家事”,只待皇帝“乾綱獨斷”了。既然這樣玄宗就不客氣了,連審訊都免了,直接下詔將太子等三人廢為庶人,太子妃兄流放。就這樣,武惠妃仍然不放心,和李林甫一起使勁地給玄宗制造緊張氣氛,仿佛三庶人隨時會殺個回馬槍,玄宗本來就對兒子們已經(jīng)沒多少感情了,于是僅僅十五天后,他就下令,將三庶人立即處死。
太子也廢了,礙事的丞相也罷了,眼看著改立太子的事情十拿九穩(wěn)了,可是宮中卻忽然有了傳聞:太子三人的冤魂開始鬧鬼了。
這個消息把武惠妃嚇倒了,她畢竟沒有武則天那么狠辣的性格,一聽說鬧鬼之后,她就開始疑神疑鬼,心虛膽怯,不久就病倒了。無論是醫(yī)藥也好,祭祀也好,就是沒有用,這鬼越鬧還越兇了,鬧得武惠妃整夜提心吊膽,驚恐萬狀,無法安睡。結(jié)果不到一個月,才四十歲的武惠妃就撒手人寰了。
玄宗對心愛的惠妃的死非常心痛,他雖然明知道她可能做了不少虧心事,但是卻仍然堅持追封她為“貞順皇后”,并親自下詔悼念她,詔書稱贊她“少而婉順,長而賢明,行合禮經(jīng),言應(yīng)圖史。承戚里之華胄,升后庭之峻秩,貴而不恃,謙而益光。以道飭躬,以和逮下,四德粲其兼?zhèn)洌鶎m咨而是則。法度在己,靡資珩佩;躬儉化人,率先絺纮。夙有奇表,將加正位,前后固讓,辭而不受,奄至淪歿,載深感悼,遂使玉衣之慶,不及于生前;象服之榮,徒增于身后??少涁戫樆屎?,宜令所司擇日冊命。”至于是不是真的如該詔書所說,明眼人則一看便知。由此也可知,他對武惠妃的寵愛。 但是,要講到立儲的事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謂“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亡”,武惠妃能得到玄宗的寵愛,自然非一般角色,可是她的兒子,壽王李瑁,在唐玄宗眾多的兒子中卻并不出眾:壽王不但資質(zhì)平平,性格軟弱,而且無一出奇處,何況他從小在伯父家中長大,根本和玄宗沒有多少父子之情。就是在討老爸歡心這一點上,比起他的王妃,日后封為貴妃的楊玉環(huán),他也是差多了。 武惠妃死后,宮中眼下最受寵的新秀則莫過于梅妃江采蘋。
關(guān)于梅妃,最早的記載是晚唐張沁的《妝樓記》,此后陸續(xù)有野史或者文人筆記寫到梅妃,但新舊唐書均沒有收錄任何關(guān)于梅妃的言行記錄。不過,全唐詩里卻收錄了梅妃的兩篇作品:《樓東賦》及《謝賜珍珠》,所以梅妃其人應(yīng)該還是存在的。梅妃是福建人,從小即是遠近聞名的才女,進宮后看見梅花,立即傾倒,在自己的寢宮周圍種滿了梅花,并且常常為之吟詩作賦,唐玄宗便將她封為梅妃。梅妃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除了文采了得、善于應(yīng)對之外,她還精于制樂、斗草等等游戲,并善跳凌波舞,玄宗非常得意,經(jīng)常向兄弟們夸耀她,并稱為“梅精”。由于她愛梅花,唐玄宗還特意讓人從北方快馬加鞭送梅花過來,在這一點上和日后楊貴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足見她當(dāng)時受寵的程度。 但是梅妃雖然有才,也有一般的才人所特有的脾氣清高。
相傳有一次唐玄宗大宴兄弟,酒酣后讓梅妃給諸位王爺?shù)咕?。輪到長兄寧王的時候,他因為喝多了,所以走路有些不穩(wěn),站起來的時候踩到了梅妃的鞋,唐玄宗不以為意,梅妃卻馬上就拉長了臉,結(jié)果,酒過三巡她就轉(zhuǎn)身進了后宮,無論唐玄宗怎么派人去叫,她就說自己肚子疼,不愿意再出來,實際上就是慪氣,讓唐玄宗也頗有些尷尬。 也因此,唐玄宗雖然愛她的才貌雙全,卻總還是覺得不如武惠妃生前愜意。這時候,玄宗左右的馬屁精們向皇上提及壽王妃楊玉環(huán)年輕貌美,才藝絕佳。玄宗聽說有此妙人,頓時兩眼放光,也不管什么公媳之嫌,馬上就召楊玉環(huán)進見。軟弱的壽王無力去反抗父皇,就這樣讓自己的王妃獨自去見玄宗。 楊玉環(huán)是駙馬楊洄的遠房親戚,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所有的來賓都被她的美貌所震驚,并念念不忘。一打聽更是不得了,她雖然從小父親早死,與母親及兄弟姐妹一起寄居在叔父家,但據(jù)說她出生的時候,母親就曾夢見彩虹入腹,知道這個女兒日后是貴人,從小在姊妹群中長大,她也多以貴人自居,才藝極好。因此,咸宜公主在聽到這些之后,馬上告訴了武惠妃,將她納為壽王正室,壽王妃。
一見之下,果然名不虛傳,玄宗對楊妃實在是愛不釋手。他曾做歌《得寶子》,以慶祝自己“得寶”。既然如此,他就不愿意放楊玉環(huán)回家了,可是身份確實是一件難事。于是他“很好很強大”地謀劃了一場“為母妃祈?!钡氖录?,楊玉環(huán)自請出家為女道士,來替玄宗的母親竇氏祈福,可笑的是她的“太真觀”卻不在壽王府,不在宮外,偏偏在皇宮之內(nèi),這也就昭然若揭了。
楊玉環(huán)進宮之后,由于“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頗得玄宗的寵愛。但此時礙于壽王,一時不好封她為妃,只好稱呼為“太真”,這時候楊玉環(huán)聽說宮中還有一位才貌雙全的梅妃江采蘋,于是嫌“太真”這名字叫上去太難聽,不干,玄宗于是稱呼她為“娘子”,并讓宮中全都稱她為“娘子”,她這才罷休。 自從楊玉環(huán)進宮之后,梅妃江采蘋就失寵了。這也不單是因為新鮮,而是確實在容貌、才藝、歌舞等方面,楊玉環(huán)都要勝過梅妃,更不用提風(fēng)情了。
楊玉環(huán)能詩善文,她曾經(jīng)作過《涼州》,達到轟動一時的程度??上У氖呛徒善嫉拇蠖鄶?shù)詩文一樣,《涼州》沒有傳下來,《全唐詩》里只收錄了一篇而已。 我們看看楊玉環(huán)這首為身邊的宮女云容所做的詩:“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fēng),嫩柳池邊初拂水?!痹姵芍?,她還配以曲譜,親自為云容配唱助舞。 論歌舞,她不但通音律,善彈琵琶,善跳胡旋舞,更是天才地排演出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有一次欣賞了她在酒醉后表演該舞,贊道:看見貴妃跳舞,才知道天旋地轉(zhuǎn)是怎么回事。傳說她還善于翠盤舞,即讓四名大力士肩扛一碩大的翡翠玉盤,她則在盤中起舞,舞姿非常美妙。 論待人,她雖然得寵,但對身邊的人卻還是不錯的,她曾為侍女張云容寫詩,也曾為侍女謝阿蠻伴奏,并將自己的紅粟玉臂支脫下贈與阿蠻。新唐書也稱她“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很會討玄宗歡心。
但是,對身邊的人和善,對其他潛在的情敵,她卻并不手軟。而其中她最為忌憚的,莫過于梅妃江采蘋。貴妃是一個性感的豐滿型美人,玄宗也曾拿她與趙飛燕做比,說趙飛燕會被風(fēng)吹走,“若汝則任其吹多少”,在她剛?cè)雽m的時候,梅妃就曾經(jīng)借接風(fēng)宴賦詩,明褒暗貶地嘲諷她為“肥婢”,但同樣的話,寵愛自己的老公和與自己爭寵的情敵說出來肯定意思不一樣,產(chǎn)生的感覺也不一樣。
于是楊貴妃和梅妃勢同水火。玄宗自然是更偏向心愛的楊貴妃一些,于是,在楊貴妃的授意下,梅妃便不得不和其他貌美的宮女妃子一道,被遷往遠離玄宗生活范圍的冷宮,這一遷,就是四十年,直到唐德宗貞元年間,離玄宗天寶時已有四十多年,冷宮之一的上陽宮還有白發(fā)的宮女存活著。詩人白居易痛心地寫下了《上陽白發(fā)人》一詩,以紀(jì)念這群無辜的犧牲者,元縝也有“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之句,可以想象。 玄宗其人是一位喜新不厭舊的風(fēng)流天子,他雖然貪戀肥美醇厚的紅燒貴妃,但也會偶爾想念清雅可口的清蒸梅妃。于是,有一次他便命人將梅妃偷偷接到自己身邊,敘敘舊情??烧l知才剛開始就被貴妃知道了,她馬上趕去問罪。玄宗慌忙把梅妃藏到自己身后的夾幕里,任憑貴妃如何問,抵死也不承認梅妃在??墒亲悦甯叩拿峰秩绾文苋淌苓@種屈辱的感覺呢,于是她便自己悵然走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99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