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名醫(yī)

      陳實功

      中醫(yī)世家 2023-04-29 17:35:36

      陳實功(1555~1636年)

      ,字毓仁,號若虛,江蘇南通人,明代著名外科學家
      ,自幼精研外科醫(yī)術
      ,“心習方
      ,目習癥
      ,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輒應手而愈”。陳實功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
      ,于1617年編著《外科正宗》一書
      ,全書共12卷157篇,對癰疽
      、疔瘡
      、流注、瘰疬
      、癭瘤
      、腸癰、痔瘡
      、白癜風
      、燙傷、疥瘡等外
      、傷
      、皮膚、五官科疾病
      ,“分門逐類
      ,統(tǒng)以論,系以歌
      ,淆以法
      ,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
      。分析詳盡
      ,論治精辟,治法得當
      ,并附若干醫(yī)案
      ,令人信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锻饪普凇废蛞浴傲邪Y最詳
      ,論治最精”著稱,反應了明以前我國外科學的重要成就

      人物生平

      陳實功幼年多病

      ,少年時期即開始習醫(yī),師從著名文學家、醫(yī)學家李淪溟
      。李先生認為:“醫(yī)之別內(nèi)外也
      ,治外較難于治內(nèi)。何者
      ?內(nèi)之癥或不及外
      ,外之癥則必根于其內(nèi)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此話對陳實功影響頗深,并成為他數(shù)十年醫(yī)療生涯的座右銘
      。陳實功改變了過去外科只重技巧而不深研醫(yī)理的落后狀況
      ,在發(fā)展外科醫(yī)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陳實功興趣廣泛
      ,所閱書籍涵古代文化
      、哲學、理學等
      ,古今前賢的著作以及歷代名醫(yī)的理論
      、病案等一類書籍,他更是勤學苦讀
      ,愛不釋手
      。對于古代典籍,陳實功從不死記硬背
      ,生搬硬套
      ,而是融匯貫通,靈活運用
      ,把自己在行醫(yī)實踐中取得的一些經(jīng)驗與古人治病方法相互結(jié)合
      ,總結(jié)出一套適合于大眾的,實際中切實可行的理論
      。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著名醫(yī)學家李滄溟的觀點,并根據(jù)病者的實際病況
      ,采取內(nèi)治或內(nèi)治外治相結(jié)合的方法
      。在外科手術治療上,尤為突出
      。陳實功主張“開戶逐賊
      ,使毒外出為第一”,外部手術與內(nèi)服相結(jié)合
      ,如對息肉摘除
      ,氣管的縫合等。由于他醫(yī)術高明,因而名聲大震
      ,登門求醫(yī)者絡繹不絕

      著作簡介

      為了使外科醫(yī)學能夠讓更多的人重視起來,讓更多的行醫(yī)者掌握方法技巧

      ,他不顧晚年的身體虛弱
      ,根據(jù)自己多年行醫(yī)的豐富經(jīng)驗和明朝以前外科醫(yī)學方面的部分成就,于明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撰寫了一部重要的外科醫(yī)學著作《外科正宗》
      ,這是他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全書共二十余萬字,共分四卷
      。從病痛的根源
      、診斷到外科上常見的大部分疾病,從各家病因理學說到臨床癥狀和特點
      ,以及各種病癥的治療方法
      ,手術的適應癥、禁忌等
      ,從各種病情的形狀到藥劑的組成
      ,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其中對皮膚病
      、腫瘤都有較多的論述
      。對于腫瘤之癥,陳實功認為腫瘤只有及早的發(fā)現(xiàn)
      ,才能摸清病源
      ,以便能夠及早的治療,或許尚有一線希望治愈
      。另外
      ,對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所遇到的淋巴轉(zhuǎn)移,鼻咽癌等
      ,亦有論述
      。這些研究和探索十分珍貴,對現(xiàn)代臨床治療都有一定的啟示
      。全書綜述了自唐朝以來歷代外科中有效治療經(jīng)驗
      ,科學性強,論述精辟
      ,能充分代表明代時期我國外科醫(yī)學的巨大成就
      ,具有較高的學習研究價值。其中對下頦骨脫臼的治療整復手術
      ,完全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的要求
      ,直到現(xiàn)在仍一直沿用
      。《外科正宗》印行后
      ,廣為流傳
      ,并流傳到日本等國。成數(shù)300余年來有各種版本50余種
      ,成為中醫(yī)外科的經(jīng)典著作

      歷史評價

      陳實功不但醫(yī)術高明,而且醫(yī)德高尚

      ,作風正派
      ,對同道之士謹慎謙和,對上進青年能提攜愛戴
      ,對病人
      ,無論窮富貴賤都能一視同仁,實屬難能可貴
      。他不僅為窮人看病不收分文
      ,而且還捐資贈物,修建山路
      ,造福一方
      。在南通市段家壩南邊的大街上,原先也是一座木結(jié)構(gòu)的橋
      ,稱為澗橋
      ,后經(jīng)陳實功出資改造為石橋,橋面為石條
      ,其頂端上尚且保留著深雕紋飾

      陳實功紀念碑:在劍山西北半坡上,樹立著一座黑色大理石紀念碑

      ,這是為紀念我國杰出外科醫(yī)學家
      、通州人陳實功先生逝世350周年忌辰所立,雕飾典雅
      ,讓游客身臨其中
      ,感覺莊嚴、肅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mingyi/55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蘇榮扎布
      蘇榮扎布
      ,男,蒙古族
      ,1929年12月出生
      ,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主任醫(yī)師、教授
      唐宗海
      唐宗海(1846~1897)
      ,字容川。四川彭縣人
      。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三甲第35名進士
      ,授禮部主事。唐氏早年已有很高明的醫(yī)療技術
      ,以行醫(yī)為業(yè)
      。嗣后,遷居京
      、滬
      、粵等地。暮年返回家鄉(xiāng)
      張介賓
      張介賓(1563~1640)
      ,字會卿,號景岳
      ,又號通一子
      。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原籍四川綿竹
      ,其先于明初軍功世授紹興衛(wèi)指揮
      ,遷浙江會稽。父張壽峰為定西侯客
      ,14歲隨父進京
      ,學醫(yī)于京畿名醫(yī)金英(夢石)
      張慕岐
      張慕岐(1894-1981年),男
      ,漢族
      ,上海市嘉定縣婁塘鎮(zhèn)人。原上海市中醫(yī)文獻研究館館員
      。曾拜蘇州名醫(yī)胡一閹門下
      ,擅長傷寒、濕溫及女科
      ,懸壺上海吳淞
      。張氏崇尚軒岐,精研內(nèi)難
      ,通于四診
      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
      ,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習儒學,后改醫(yī)道
      ,在研習《素問》
      、《難經(jīng)》等經(jīng)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yī)
      ,受業(yè)于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
      ,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yī)。朱震亨以為三家所論
      ,于瀉火
      鄺安堃
      鄺安堃(1902—1992年),男
      、廣東番禺人
      。自幼聰明好學,17歲時已是原震旦大學理工科2年級學生
      夏翔
      夏翔(1938年—)
      ,男
      ,漢族,上海市人
      。1962年畢業(yè)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