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由多數細小分支的乳頭狀物構成,為形似楊梅狀的腫塊,其蒂柄與擴張的導管相連,因此得名。
但它的蒂柄質地較脆,極易斷落,斷裂后即有出血,因此乳頭出血水的機會較多。
西醫(yī)認為其發(fā)生主要與雌激素增高有關。
中醫(yī)認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發(fā)生主要與情志不暢、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或脾虛不能統(tǒng)血有關。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痕多發(fā)于40~50歲之間的婦女,乳頭出水為其主要表現(xiàn),并且以出血水為多,其顏色與出血后停留在乳腺導管內的時間長短有關,停留時間長者,水液呈醬油樣;出血后立即就從乳頭出水者,其色鮮紅。
乳房腫塊是次要癥狀,一般約有2/3病人可在乳暈部摸到腫塊,擠壓該腫塊可見有液體從相應的導管出來。乳腺導管造影、乳頭溢液涂片??擅鞔_診斷。
一般來說,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皰分為大導管乳頭狀痏及多發(fā)性導管內乳頭狀瘤兩種。前者病變在輸乳管,特別是大導管,多為單發(fā),一般不會癌變;后者多發(fā)于中小導管,常為多發(fā),其癌變率約8%。
本病藥物療法一般只能改善癥狀,手術切除病變導管是首選治療方法。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良性疾病,但有惡變可能,因此要坦然處之,及時到醫(yī)院就醫(yī),以明確診斷及早期治療。
女性乳腺有15~20個乳腺導管,開口于乳頭。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fā)生在導管上皮的良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纖維腺瘤和乳腺癌。根據200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乳腺腫瘤分類,將導管內乳頭狀瘤分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頭狀瘤多發(fā)生在乳管壺腹以下大約1.5cm的1、2級乳管(壺腹是指乳管接近乳頭膨大成囊狀的部位),又稱大導管內乳頭狀瘤,位于乳腺中央區(qū)乳暈下方,一般認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外周型乳頭狀瘤是指終末導管-小葉系統(tǒng)發(fā)生的多發(fā)性導管內乳頭狀瘤,曾使用過“乳頭狀瘤病”的名稱,位于乳腺的周圍象限,一般認為是癌前期病變,癌變率為5%~12%。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于產后婦女,以40~50歲者居多,是臨床上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多數學者認為主要與雌激素水平增高或相對增高有關。由于雌激素的過度刺激,引起乳管擴張,上皮細胞增生,形成乳管內乳頭腫瘤。
2臨床表現(xiàn)
1.乳頭溢液
乳頭出現(xiàn)血性、漿液血性或漿液性溢液,溢液可為持續(xù)性或間斷性。有些患者在擠壓乳腺時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無意中發(fā)現(xiàn)自己內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跡。個別患者可出現(xiàn)疼痛或有炎癥表現(xiàn)。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較易出現(xiàn)乳頭溢液,而外周型乳頭狀瘤很少出現(xiàn)溢液。
2.乳腺腫塊
由于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瘤體小,多數情況下臨床查體摸不到腫塊。有些中央型乳頭狀瘤可在乳暈附近摸到結節(jié)狀或條索狀腫塊,質地較軟,輕壓腫塊時可引出溢液。外周型乳頭狀瘤發(fā)生在乳腺周圍象限,若能觸及腫塊可在乳腺周邊部位。
3檢查
1.乳管鏡檢查
從溢液乳管口處放入纖維乳管鏡,借助電視屏幕可直接觀察溢液乳管的上皮及管腔內的情況,并可酌情進行活檢,極大地提高了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準確性,為需要手術的患者提供腫瘤的準確定位。
2.乳腺導管造影檢查
乳腺導管造影是將造影劑注入溢液導管后攝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顯示導管突然中斷,斷端呈弧形杯口狀影像,管壁光滑完整,可見到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近側導管顯示明顯擴張。由于乳腺導管造影不能直接觀察導管上皮及導管腔內的病變,目前許多大醫(yī)院已不再使用,診斷乳管內病變通常采用乳管鏡檢查。
3.乳腺超聲檢查
對較大的導管內乳頭狀瘤彩超可見到擴張的導管和腫瘤影像。
4.脫落細胞學或針吸細胞學檢查
乳頭溢液細胞學涂片檢查是通過采集乳頭溢液,制成細胞學涂片,經顯微鏡觀察,了解病變的細胞學特征,如能找到瘤細胞則可明確診斷,陽性率較低但可重復進行,臨床醫(yī)生應客觀分析涂片結果。對查體可摸到腫塊的病例,可進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最后確診還應以石蠟切片為準(組織學診斷)。
4診斷
中老年婦女乳頭經常有血性溢液,或在內衣、乳罩上發(fā)現(xiàn)血性溢液污跡;在乳暈處可觸及1cm以下腫塊,質軟,按壓腫塊可引出溢液。具有以上臨床表現(xiàn)者可考慮患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可能性。可選擇采用乳管鏡、乳管造影、彩超、乳頭溢液細胞學涂片、針吸或手術活檢等檢查明確診斷。
5鑒別診斷
因導管內乳頭狀瘤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乳頭溢液,故應與產生乳頭溢液的乳腺疾病進行鑒別,如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乳腺導管擴張癥、乳腺囊性增生癥等。
1.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鑒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歸于導管原位癌范疇,發(fā)生于乳腺導管內。導管內乳頭狀癌以血性溢液為主,多為單側單孔溢液。導管內乳頭狀癌若可觸及腫塊多位于乳暈區(qū)外,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活動度差,腫塊常大于1cm,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輔助檢查可與導管內乳頭狀瘤鑒別,明確診斷應以病理學檢查為準。
2.與乳腺導管擴張癥鑒別
乳腺導管擴張癥是一種慢性良性疾病,病程可持續(xù)數月數年之久。發(fā)病較長時間后,乳管分泌物不僅刺激導管擴張,還可溢出管外,引起管周以漿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故又名為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導管擴張癥病情反復發(fā)作者,可出現(xiàn)1個或多個邊界不清的腫塊,多位于乳暈區(qū),位置與導管內乳頭狀瘤相同但腫塊較大,質地堅實,與皮膚粘連者皮膚可出現(xiàn)橘皮樣改變,乳頭回縮甚至乳腺變形,腋窩可觸及腫大淋巴結。乳管造影可顯示大導管明顯擴張、迂曲,失去正常的樹枝狀影像。
3.與乳腺囊性增生癥鑒別
乳腺囊性增生癥是乳腺小葉、小導管及末梢導管高度擴張形成囊腫,同時伴有其他結構不良,它與單純性增生病的區(qū)別在于該病伴有不典型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癥出現(xiàn)乳頭溢液可為單側或雙側,多為漿液性或漿液血性,純血性者較少。乳腺囊性增生癥常以單側或雙側乳腺腫塊來院就診,腫塊大,有的可累及大部分乳腺,多靠近乳腺邊緣,可呈孤立的圓球形或為多發(fā)性囊性腫塊。乳腺囊性增生癥常出現(xiàn)周期性疼痛,疼痛與月經有關,月經前加重,且囊性腫塊似有增大;月經后疼痛減輕,腫塊亦縮小。輔助檢查亦可協(xié)助與導管內乳頭狀瘤鑒別。
6治療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臨床體檢能觸及腫塊者,手術切除病變導管送檢即可,待病理回報。對臨床體檢摸不到腫塊的患者術前必須對病灶定位,如術前靠乳管鏡定位可在皮膚上進行標記,必要時還可在乳管鏡檢查時置入“金屬定位線”,為術中引導手術切除病灶;二是在手術中找到溢液乳管開口放入探針或注入藍色染料(亞甲藍),術中利用探針或藍染的區(qū)域引導切除病灶送檢??渴中g中定位的患者術前應囑患者不要擠壓乳房,以免溢液排凈,導致術中難以定位。對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手術切除范圍合理,一般很少復發(fā);但可在同側乳腺的其他乳管或對側乳腺再發(fā)。對周圍型導管內乳頭狀瘤,若手術切除不徹底,可導致腫瘤復,手術應切除病變所在的腺葉,術后定期復查。對病變范圍較廣、病理檢查提示伴不典型增生者,如患者年齡較大,也可考慮行乳房單純切除加即刻乳房重建手術。
7預防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故目前還沒有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推薦乳腺自我檢查(自查)結合定期體檢。乳腺自檢可及時發(fā)現(xiàn)乳頭溢液、結節(jié)等乳腺異常及時就診。乳腺自查應每月1次,最佳時間應選擇在月經過后或兩次月經中間,此時乳腺比較松軟,無脹痛,容易發(fā)現(xiàn)異常,對已停經的婦女可選擇每月固定的時間進行自查。
乳腺自我檢查方法 站立或坐于鏡前,面對鏡子仔細觀察自己兩側乳腺,包括乳腺大小、形態(tài)、輪廓、皮膚及顏色有無改變,乳頭有無抬高、回縮、溢液等。觸診時手指伸開并攏,用手指指腹側觸摸乳腺,左手查右側,右手查左側,可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觸摸,不要遺漏乳頭、乳暈及腋窩部位。
你好,乳腺增生和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都是良性疾病。可以手術治療的。根據你說的情況應該做乳腺單純切除術。手術很簡單。沒有什么風險。而且手術后可以做病理檢查以進一步確定診斷。祝您的母親早日康復!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發(fā)生于導管上皮的良性乳頭狀瘤。根據病灶的多少或發(fā)生的部位,可分為大導管內乳頭狀瘤,發(fā)生于輸乳管壺部內和多發(fā)性導管內乳頭狀瘤,多發(fā)生在中、小導管內。本病以經產后婦女多見,尤以4050歲者多發(fā),本病的發(fā)生是雌激素過度的刺激導致。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分為單發(fā)性──大導管內乳頭狀瘤及多發(fā)性──中、小導管內乳頭狀瘤兩種。前者源于輸乳管的壺腹部內,多為單發(fā),位于乳暈下區(qū),惡變者較少見;后者源于乳腺的末梢導管,常為多發(fā),位于乳腺的周邊區(qū),此類較易發(fā)生惡變。發(fā)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的女性,經產婦多見,尤多發(fā)于40-50 歲婦女。 本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在乳頭溢出漿液或血性液體,呈間歇或持續(xù)性,行經期間有量增加,部分病人在乳頭附近可觸及小的圓形腫物,質較軟,與皮膚無粘連,可推動。本病惡變率達5-10%,被稱之為癌前病變,臨床上應予足夠重視,必要時要對腫塊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一般認為本病與雌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 導管內乳頭狀瘤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本病病灶不同,表現(xiàn)癥狀各一。治療時應引起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nvxingys/248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植物神經性更年期綜合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