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大蒜1瓣,巴豆1粒(去皮膜,慢火炮極熱)。
功能主治 : 耳聾。
用法用量 : 將大蒜中挖1孔,納入巴豆,用新綿包定,塞耳中。3次效。
摘錄 : 《仙拈集》卷二
樓主連圖都沒有,,,,
1、巴豆酸含有羧基、碳碳雙鍵
2、CH3CH=CHCOOH?+?NaHCO3?→?CH3CH=CHCOONa
3、羧基不能與溴加成,加成反應只發(fā)生在碳碳雙鍵上。
CH3CH=CHCOOH?+?Br2?→?CH3CHBrCHBr-COOH
4、酸脫羥基醇脫氫:
CH3CH=CHCOOH?+?C2H5OH?→?CH3CH=CHCOOC2H5?加熱進行
5、加聚反應:
-[-CH(CH3)-CH(COOH)-]-n
通過這幾道題,樓主應該掌握有關官能團的性質(zhì)了把!
巴豆酸味反式反式-2-丁烯酸
CH3CH=CHCOOH+HCl→CH3CH=CHCOCl+H2O
CH3CH=CHCOOH+Br2→CH3CHBrCHBrCOOH
CH3CH=CHCOOH+Na2CO3→CH3CH=CHCOONa+CO2↑+H2O
CH3CH=CHCOOH+CH3CH2OH→CH3CH=CHCOOCH2CH3+H2O
順反異構體具有相同的官能團,化學性質(zhì)基本相同,但因有些反應與原子或原子團在空間的相對位置有關,反應速度也就有差別。
例如,順-丁烯二酸的兩個羧基處在雙鍵的同側(cè)距離比較近而容易發(fā)生脫水反應。反式的兩個羧基即處在雙鍵的異側(cè),距離較遠,在同樣溫度下不起反應。但如熱到較高的溫度,反式先轉(zhuǎn)變成順式再脫水生成酸酐。
又如巴豆酸的兩個異構體,用甲醇酯化時,反-巴豆酸的酯化速度較快,因反式的甲基和羧基處在雙鍵的異側(cè),空間位阻較小,容易酯化。順-巴豆酸的甲基和羧基處在雙鍵的同側(cè),空間位阻較大,不易酯化。
巴豆為巴豆科喬木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 的成熟種子。味辛,性熱,有大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 ? ? ? 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入胃、大腸、肺經(jīng)。功能: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主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疣痣等。內(nèi)服:入丸、散,0.1~0.3g(用巴豆霜)。外用:綿裹塞耳鼻,搗膏涂或以絹包擦患處。
醫(yī)家論藥之巴豆
“巴豆,生猛熟緩,能吐能下,能止能行,是可升可降藥也。蓋此物不去膜則傷胃,不去心則作嘔,以沉香水浸則能升能降,與大黃同用瀉人反緩,為其性相畏也?!薄鞍投梗脛t有劫病之功,微用亦有調(diào)中之妙。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腸,可以止瀉,此發(fā)千古之秘也。”(《本草綱目》)
“巴豆,推蕩臟腑,開通閉塞之藥也。左氏曰,此劑味甚辛斂,氣甚熱烈,性甚剛猛,攻關拔固,功過牽、黃,摧滯逐實,力浮硝、戟,追逐一切有形留著、久頑不遜之疾,如留飲痰癖、死血敗膿、休息結(jié)痢、寒痰哮喘及一切生冷、魚、面、油膩、水果、積聚、蟲積,或水腫大腹、寒疝、死胎、痞結(jié)、癥瘕諸證,下咽即行。茍非氣壯力強之人,不可輕用?!?《本草匯言》)
“巴豆,若急治為水谷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為消堅磨積之劑,炒去煙令紫黑,研用??梢酝c,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湯液本草》)
“巴豆,能蕩練五臟六腑,不特破癥瘕結(jié)聚之堅積,并可治傷寒濕瘧之寒熱。……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膿、攻痰逐水之力,宜隨證輕重而施,生用則峻攻,熟用則溫利,去油用霜,則推陳致新,隨證之緩急,而施反正之治?!?《本經(jīng)逢原》)
巴豆的現(xiàn)代研究
主要成分:種子含巴豆油(Croton oil)34%~57%,其中含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巴豆酸(Tiglic acid)以及由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巴豆酸(Tigl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等組成的甘油酯,巴豆醇-12,13-二酯(其含量約占巴豆油的4%),巴豆醇三酯(含量約占巴豆油的4%)。從油中親水性巴豆醇二酯化合物中已分離得11種輔致癌物質(zhì)(Cocarcinogen),稱為巴豆輔致癌物A1~A4(A組)和B1~B7(B組)。巴豆醇酯是巴豆樹脂中的主要成分。
種子還含一種毒性球蛋白稱巴豆毒素(Crotin)以及巴豆甙(Crotonoside,即2-羥基-6-氨基嘌呤核糖甙)、生物堿、β-谷甾醇、氨基酸和酶等。
巴豆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式:
巴豆毒素兔皮下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50~80mg/kg。巴豆油酸大鼠口服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g/kg,豚鼠皮下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600mg/kg。巴豆油注射于豚鼠的腭及懸雍垂部,可引起蛋白尿和血尿。
臨床應用本品,因其藥性猛烈,故對皮膚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接觸去殼巴豆、巴豆霜或蒸煮巴豆的蒸氣,可產(chǎn)生急性接觸性皮炎;較重者皮膚可出現(xiàn)水腫、水皰、膿皰,眼鼻部有灼熱感、流淚、眼結(jié)膜炎、鼻黏膜炎等。
巴豆中所含的巴豆油,入腸后與堿性腸液作用,析出巴豆酸,即具有強烈的峻瀉作用,同時對胃腸道有強烈腐蝕作用,可引起腸道炎癥,重則發(fā)生出血性胃腸炎、腸嵌頓,大便內(nèi)可帶血和黏液,對腎亦有刺激作用。人、畜誤食巴豆后可發(fā)生嚴重的口腔炎、咽喉炎、惡心、嘔吐、腹痛,食入1~3小時就可以發(fā)生劇烈腹瀉、嚴重者可見水瀉或黏液血便、紫紺、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甚至休克。亦可因腎功能衰竭而出現(xiàn)少尿、無尿及腎功能異常。部分病人則可見到肝腫大、黃疸等中毒性肝炎癥狀。
中毒救治:
1. 內(nèi)服中毒者,應立即用溫水洗胃,動作力求輕巧,避免加重食道及胃黏膜的損傷。洗胃后口服冷牛乳、蛋清、豆?jié){等。亦可用黃連、黃柏煎湯冷服。同時根據(jù)病情采用相應治療措施,如強心、輸液、解痙、止痛等。
2. 外用中毒者,可用冷水清洗患處,亦可用黃連30~60g,水煎待冷洗敷患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00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巴豆膏
下一篇: 巴豆蜘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