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鰾膠(白色者,不拘多少,炙令焦黃)
制法 : 上藥一味,搗羅為細散。
功能主治 : 主破傷風(fēng),身項強硬,不知人事。兼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熱酒調(diào)下。如不醒,灌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
處方 : 榔檳(雞心者,不拘多少)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破積殺蟲。主寸白蟲,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東引石榴根煎湯調(diào)下。于平且盥漱訖,先食炙肥肉數(shù)片,然后服藥。若于上旬服藥尤佳,蓋蟲頭向上故也。
注意 : 服藥期間,禁食牛肉、白酒。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制法 : 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瀉肝清膽,利濕退黃。主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新水煎服。
摘錄 : 《仁齋直指》卷十六
制法 : 上藥將雄、砒,斑蝥研細,其余俱切成片,共合一處,用井水、河水各200毫升浸,曬三日,露三夜。
功能主治 : 主風(fēng)濕疥瘡,年久頑癬。
用法用量 : 將藥水用鵝翎掃患處。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十五
制法 : 共研極細末。
功能主治 : 殺蟲止癢。主年久頑癬。
用法用量 : 用陰陽水調(diào)藥,將癬抓損,薄敷。藥干必待自落。
摘錄 : 《醫(yī)宗金鑒》卷七十四
制法 : 上藥研末為散。
功能主治 : 生津斂液。主產(chǎn)婦痢后大渴引飲,脈虛數(shù)者。
用法用量 : 米飲送下15克。
備注 : 產(chǎn)婦痢后亡陰,津液枯涸,不能上敷,故大褐引飲。方中麥門冬,生津潤爆,以滋金水之上源;烏梅斂液收津,以固津液之下亡。為散米飲下,務(wù)使胃氣調(diào)和,則津液上敷,而大渴自解。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淋癥。
用法用量 : 燈草1團,水煎,空心服。血淋,加菖蒲、茅根汁;膏淋,加萆薢;氣淋,加青皮、勞淋,加人參;熱淋,加黃連;肉淋,加連翹;石淋,加石韋;尿淋,加車前;死血淋,加桃仁、牡丹皮、玄胡索、琥珀、黃柏、知母;老人氣虛作淋,加人參、黃耆、升麻少許,去黃柏、知母、滑石、扁蓄。
摘錄 : 《回春》卷四
制法 : 上切成片,另將雄、砒細研,共合1處。用井水1碗,河水1碗浸,曬3日,露3夜。
功能主治 : 風(fēng)濕癬瘡,并年久頑癬。
用法用量 : 將藥水用鵝翎掃疥上,百發(fā)百中。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十五引黃賓江方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瘰疬。
用法用量 : 方中荊芥穗、黑牽牛、直僵蠶用量原缺。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八十
功能主治 : 黃疸。
用法用量 : 水2盞,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十八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勞役肌瘦,不思飲食,喘嗽不已。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蘿卜8塊,如母指大,以水煮熟,去滓,食后嚼服。
摘錄 : 《宣明論》卷九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清毒殺蟲,祛濕止癢。主諸久年頑癬。
用法用量 : 用陰陽水調(diào)藥,將癬抓損,薄敷。藥干必待自落。
注意 : 忌入口。
摘錄 : 《金鑒》卷七十四
制法 : 上藥甘草、菠薐為末,與龍腦、牛黃合研。
功能主治 : 傷寒熱盛,狂躁悶亂,欲發(fā)黃及發(fā)瘡疹,熱毒氣盛,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研林擒絞取汁,新汲水相和調(diào)服。如心煩躁熱,及欲發(fā)黃,即別入龍腦少許,和雞子清調(diào)服。小兒服1錢或半錢匕。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 : 干柿不拘多少(燒存性)。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臟毒。
臨床應(yīng)用 : 腸風(fēng):曾茂昭通判之子,年十余歲時,曾苦此。凡治腸風(fēng)藥,如地榆之類,遍服無效,因閱書見此方用之,1服而愈。是干柿燒灰者,曾與予合肥同官親言之云爾。
用法用量 : 霜柿散(《普濟方》卷三十八)。
摘錄 : 《百一》卷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三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黃疸。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新水煎服。
摘錄 : 《直指》卷十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氣虛頭疼,嘔吐。
用法用量 : 臘茶調(diào)服。
注意 : 忌熱物少時。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一引《澹寮方》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蜘蛛咬著疼痛。
用法用量 : 每用油調(diào)涂之。
摘錄 : 《外科精義》卷下
功能主治 : 梅瘡高腫稠密,濕熱盛,形氣實者。
用法用量 : 酒為引,服后靜臥以取汗下。
摘錄 : 《梅氏驗方新編》第七集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冷淚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大錢,空心以溫酒或沸湯調(diào)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七十六
制法 : 上為極細末,取雞子清2個去黃,調(diào)藥勻卻,傾在雞子殼內(nèi),濕紙數(shù)重糊定,無令透氣,坐飯甑內(nèi)與飯一處蒸,飯熟取藥,曬干,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 : 久患瘰疬不效。
臨床應(yīng)用 : 瘰疬:小水澀滯,或微痛,此疬欲下也。進益元散1服,其毒即下。斑蝥、巴豆似為峻利,然巴豆能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嘗遇富商項有疬痕頗大,詢之,彼云,因怒而致,困苦2年,百法不應(yīng),方與藥1服,即退2-3,再服頓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禮求之,乃是必效散。
用法用量 : 用時相度虛實,虛人每服半錢,實人每服1錢,并用炒生姜酒下。五更初服藥,至平明取下惡物,如覺小腹內(nèi)疼痛,便用苘麻子燒灰入沒藥等分,同研細,用茶調(diào)下1錢,便入大腸。其取下惡物,如爛肉老鼠兒及新成卵內(nèi)雀兒,是藥之效。
注意 : 婦人有胎,不可服。
摘錄 : 《外科精義》卷下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山嵐瘴瘧。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7分,通口服。
注意 : 忌生冷、油膩、豬、犬、魚、腥、羊肉。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九九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口糜。
用法用量 : 臨臥干貼。瀝涎盡,溫水漱之。
摘錄 : 《衛(wèi)生寶鑒》
處方 : 黃牛角鰓4寸(細銼),鯨鯉甲2兩(細銼),鉛丹1兩(研),乳香1分(研)。
制法 : 上為末,拌勻。
功能主治 : 痔瘺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 熏痔必效散(《普濟方》卷二九八)。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下注瘡爛肉陷。
用法用量 : 先用蔥洗瘡口,次以藥敷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婦人月水不調(diào),及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空心酒調(diào)下。
摘錄 : 《產(chǎn)乳備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00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必效四物湯
下一篇: 必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