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治傷寒氣脈不和,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涕唾稠粘,痰嗽壅滯;或冒涉風(fēng)濕,憎寒發(fā)熱,骨節(jié)疼痛;或中暑嘔吐眩暈;及大病后將理失宜,食復(fù)、勞復(fù),病證如初。又治五勞七傷,氣虛頭眩,精神恍惚,睡臥不寧,肢體倦怠,潮熱盜汗,脾胃虛損,面色痿黃,飲食不美,口吐酸水,臟腑滑泄,腹內(nèi)虛鳴,反胃吐逆,心腹絞痛,久瘧久痢;及膈氣咽塞,上氣喘促,坐臥不安;或飲食所傷,胸膈痞悶,腹脅膨脹;婦人胎前產(chǎn)后,血?dú)獠缓?;霍亂吐瀉,氣厥不省人事。常服辟四時不正之氣,及山嵐瘴疫,神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 : 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木瓜干一片,紫蘇三葉,煎七分,食前服。若吐瀉,入白梅煎。喘,入桑白皮、杏仁煎。傷寒勞復(fù),入薄荷。膈氣,入木通三寸、麝香少許。中暑嘔逆,入香薷。產(chǎn)前、產(chǎn)后血?dú)獠缓?,入荊芥煎?;魜y,入藿香煎。氣厥,入鹽湯調(diào)下。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炮制 : 上杵為散。
功能主治 : 調(diào)補(bǔ)沖任,扶養(yǎng)胎氣。治妊娠宿有風(fēng)冷,胎痿不長,或失于將理,動傷胎氣,多致?lián)p墮。懷孕常服,壯氣益血,保護(hù)胎臟。
用法用量 : 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服,空心,食前。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四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 : 健脾養(yǎng)胎,溫中祛寒。妊娠,宿有風(fēng)冷,胎萎不長。
用法用量 : 每次3克,用酒調(diào)服,日三服,夜一服。腹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勞;心煩嘔吐,痛不能食飲,加細(xì)辛、半夏,服后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fù)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摘錄 : 《金匱要略》卷下
制法 : 上九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寒,痰飲內(nèi)停,嘔吐酸水,胸悶心悸者。
用法用量 : 每次3克,空腹時煮生姜、大棗湯送下,一日二次。漸加至6克。覺熱,服少量飲食壓之。
注意 : 服藥期間,忌食醋物、桃、李、雀肉等。
摘錄 : 《外臺秘要》卷六引《廣濟(jì)方》
制法 :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 外感風(fēng)寒,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涕唾稠粘,痰嗽壅滯;或風(fēng)濕外侵,憎寒發(fā)熱,骨節(jié)疼痛;五勞七傷,氣虛頭眩,精神恍惚,睡臥不寧,肢體倦怠,潮熱盜汗,脾胃虛損,面色萎黃,飲食不美,口吐酸水,臟腑滑泄,腹內(nèi)虛鳴,反胃吐逆,心腹絞痛。
用法用量 : 每次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木瓜干1片,紫蘇3葉,煎取100毫升.空腹時服。若吐瀉,加白梅煎;氣喘,加桑白皮、杏仁煎;傷寒勞復(fù),加薄荷;膈氣,加木通、麝香。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 : 人參7.5克 白茯苓15克 白術(shù)15克(炒)藿香葉15克 木香6克 甘草3克 葛根15克(渴者加至30克)
制法 : 上哎咀。
功能主治 : 健脾止瀉。治小兒脾胃虛弱,嘔吐泄瀉,頻作不止,口渴煩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jìn),身體消瘦。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水煎服。
摘錄 :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 : 橘皮(洗)大腹皮 茯苓 生姜各15克 白術(shù)30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健脾利水。治妊娠子腫,面目腫如水狀。
用法用量 : 每次3克,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備注 : 方中白術(shù)、茯苓健脾利水,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生姜溫散水氣,橘皮理氣和中。合用具有健脾利水之功。
摘錄 : 《全生指迷方》卷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治妊婦傷寒,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溫服。但覺頭痛發(fā)熱,便可吃二三服即愈。
摘錄 :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處方 : 白術(shù)1兩,人參半兩,丁香2錢半,甘草1錢。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妊娠惡阻,吐清水,甚則10余日粥漿不入,惡阻,脈虛弦者。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四味白術(shù)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各家論述 : 《醫(yī)略六書》:妊娠胃氣暴虛,寒伏中脘,故嘔吐清涎。是惡阻,因于胃虛挾寒焉。人參扶元以補(bǔ)胃之虛,白術(shù)健脾以壯胃之弱,丁香溫中散寒滯,甘草緩中和胃氣,稍佐生姜以止嘔也。為末姜煎,使虛回寒散,則胃氣調(diào)和而惡阻無不退矣。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三七引《十便良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霍亂,吐逆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 : 《濟(jì)陰綱目》:此真虛寒腹痛吐利方也,勿妄用。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和中益胃,散風(fēng)濕。主小兒腸鳴泄瀉,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嘔逆,脅脹滿,氣痞不散,體熱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水6分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王氏手集》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冷氣結(jié)在心腹,痞滿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體虛汗出,心煩,頭痛惡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脾胃氣虛弱,嘔吐不能食,四肢少力,心腹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霍亂,胃氣不和,心煩吐利,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肺氣不足,胸中短氣,咳嗽惡寒。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糯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胃虛逆嘔噦,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食毒,壯熱頭痛,腹脹憎寒,四肢酸痛,口苦。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5分,去姜、棗,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陰毒傷寒,心胸滿悶,喘促,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如人行10里再服。
摘錄 : 《圣惠》卷十一
處方 : 白術(shù)半兩,白茯苓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五味子半兩,桂心3分,高良姜1分(銼),羌活半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陰痙,三日不愈,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不出,恐陽氣內(nèi)傷。
用法用量 : 八物白術(shù)散(《活人書》卷十七)、八物白術(shù)湯(《永類鈐方》卷八)。
摘錄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脾胃氣虛,食不消化,頭目昏重,心神虛煩。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4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惡寒,喘急壯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豆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痔疾失血后,虛損羸瘦,飲食無味,面色萎黃,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六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冷熱氣相乘,霍亂吐利,轉(zhuǎn)筋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功能主治 : 妊娠心痛,乃風(fēng)寒痰飲客于心之經(jīng)絡(luò),邪氣與正氣相搏而作也。若真心痛,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指甲唇口俱青。乍安乍甚者,乃傷心之別絡(luò)而痛也?;虮┡瓪馍?,或食積停滯,痛而不已,損傷于臟則胎動不安。久而不愈,必致墮胎。
各家論述 : 是方芎、歸、芍、苓、甘、術(shù)以補(bǔ)氣血,而固胎元;附、香、陳、烏以行滯氣,更可消食;前、茹以消痰飲;延胡以行血中滯氣、氣中滯血;紫蘇散外邪,寬胸祛脹。凡因風(fēng)寒、痰飲、食積、滯氣,瘀血致心痛而胎不安者,并能治之,但烏藥太燥,延胡太峻,恐傷胎氣,酌而用之。雷公云:心痛欲死,急覓玄胡。如血虛心痛,以手按之而痛稍止者,不可服前方。
摘錄 :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水腫覺脹下者。
用法用量 : 本方改為丸劑,名“白術(shù)丸”(見《潔古家珍》)。
注意 : 忌房室、魚、酒等物。
摘錄 : 《保命集》卷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和養(yǎng)脾胃。主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煎至6分,和滓溫服。
摘錄 : 《雞峰》卷二十四
處方 : 澤瀉、白術(shù)、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脾氣不足,水濕內(nèi)停,食后多吐;或痘如水泡,痘家作瀉,則液內(nèi)竭而色干;瘡濕則液外走而便結(jié),如泄瀉瘡濕并見者,此脾胃多濕而不健運(yùn)也。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茯苓澤瀉湯(《醫(yī)方考》卷六)。
各家論述 : 1.《醫(yī)方考》:痘疹中有實(shí)熱,膈有停水、濕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fā)泡之義。是方也,白術(shù)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咸而潤,能潤下而利水。水利濕消,泡自愈矣。2.《本事方釋義》:澤瀉氣味咸微寒,入足太陽;白術(shù)氣味甘溫,入足太陰;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能引諸藥達(dá)于至陰之處。此治食后多吐,將成反胃之瘋,其人必是酒客,中宮氣餒,飲濁上干,三味最能達(dá)陰泄?jié)?,又能和中養(yǎng)正,所以確中病情也。
摘錄 : 《本事》卷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因憂愁中傷,食結(jié)積在腸胃,故發(fā)吐利。自后至暑月稍傷,則發(fā)暴下,數(shù)日不已。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6分,食前溫服。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白術(shù)氣味甘溫,入足太陰;木香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附子氣味咸辛大熱,入手足少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姜、棗和營衛(wèi)。此方因溫下之后,病去元虛,尤恐未盡之積復(fù)聚,治以辛香疏滯,中焦不致留邪;咸辛暖下,下焦亦不致留邪;則甘溫之補(bǔ),引受其益,焉有不能復(fù)元者乎!
摘錄 : 《本事》卷四
處方 : 白術(shù)(炒)1兩,干紫蘇1兩,白芷(微炒)3分,人參3分(去蘆),川芎(洗)半兩,訶子皮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甘草1分(炙)。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妊娠氣不和調(diào),飲食少,孕婦脾虛難化,脈浮緩者。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舒脾散(《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夺t(yī)略六書》本方用法:每服三錢,熟砂仁湯下。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白術(shù)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陽;干蘇葉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白芷氣味辛溫,入足太陽;人參氣味甘溫,人足陽明;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陽;青皮氣味辛酸微溫,入足少陽、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jīng)絡(luò),能緩諸藥之性;生姜辛溫入衛(wèi),凡婦人妊娠氣不調(diào)和,飲食不節(jié),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動脾陽,使其健運(yùn),亦必以扶持胎氣為要耳。經(jīng)云: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又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若妊子飲食不節(jié),生冷毒物,恣性食噉,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傷食,難得妥藥,唯此方最穩(wěn)捷。2.《醫(yī)略六書》: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能遽化,故胸腹?jié)M悶,胎孕因之不安。白術(shù)健脾土以化食,人參扶元?dú)庖园蔡?,紫蘇理血?dú)庖陨M,白芷升清陽以開胃,青皮平肝氣,甘草和胃氣、訶子澀玄府以防散藥之疏泄也。為散,砂仁湯下,使滯散氣行,則脾胃內(nèi)強(qiáng)而飲食自化,滿悶自除,何胎孕之有不安哉!
摘錄 : 《本事》卷十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溫養(yǎng)中宮,通調(diào)營衛(wèi)。主小兒嘔吐,脈遲細(xì),有寒。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3個(擘,去核),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3次。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白術(shù)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足陽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干姜辛溫,入手足太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姜、棗之辛溫甘,和營衛(wèi)。小兒挾寒嘔吐,脈遲細(xì)者,恐延成慢驚,故必溫養(yǎng)中宮,通調(diào)營衛(wèi),則正氣旺而嘔吐除,病何由入乎!
摘錄 : 《本事》卷十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和養(yǎng)胎氣。主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2盞,酒3分,同于銀器中熬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1日1次,至6個月覺胎氣榮安即罷服。若覺腰中痛,即是藥養(yǎng)胎氣,未勝邪氣,每服加吳茱萸4-7粒同煎。
摘錄 : 《雞峰》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大小便難,腹脅脹滿,氣急。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 : 白術(shù)3分,桂心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防風(fēng)(去蘆頭)3分,芎藭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陰痙,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 桂心白術(shù)湯(《活人書》卷十七)。
摘錄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膈氣,心胸間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五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心氣虛損,志意不定,腰脊腹脅相引痛,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飴糖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惠》卷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嘔吐酸水,結(jié)氣筑心。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空腹煮姜、棗湯下,1日2次。漸加至2匕半,覺熱即少飲食2-3口壓之。
注意 :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錄 : 《外臺》卷六引《廣濟(jì)方》
功能主治 : 消渴,陰脈絕,胃反而吐食。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小麥3升,取3升,去麥下藥,煮取2升半,服8合,日2次。
摘錄 :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六
制法 :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 風(fēng)入臟腑悶絕,常自躁痛,或風(fēng)疰入身,冷疰、鬼疰、飛尸,惡氣腫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內(nèi)或外,針灸流移,無有常處,驚悸,腹脹氣滿,叉心,頭痛,或恍惚悲懼,不能飲食,或進(jìn)或退,陰下濕癢,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黃,房中勞極。
用法用量 : 每服5分匕,平旦酒下。訖,如人行7里久,勢欲解,更飲酒5合為佳。
摘錄 : 《千金》卷十七
制法 :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 脾胃俱虛冷,腹脹,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食后酒下,日3次。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處方 : 白術(shù),芎藭,蜀椒3分(去汗),牡蠣。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養(yǎng)胎,調(diào)補(bǔ)沖任,扶養(yǎng)胎氣,壯氣益血,保護(hù)胎臟。主妊娠脾虛,寒濕中阻,脘腹時痛,嘔吐清涎,不思飲食,胎動不安,胎萎不長;室女帶下,妊娠宿有風(fēng)冷,胎萎不長;或失干將理,動傷胎氣,多致?lián)p墮;妊娠脾虛寒濕中阻,每見脘腹時痛,嘔吐清涎,不思飲食,甚至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 芎藭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芎椒白術(shù)散(《雞峰》卷十六)、安胎白術(shù)散(《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方中白術(shù)、芎藭、牡蠣用量原缺。《外臺》引《古今錄驗(yàn)》本方用白術(shù)、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蠣二分。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藭。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xì)辛1兩;半夏(大者)20枚,服之后,更以醋漿水服之
注意 : 忌桃、李、雀肉等。
各家論述 : 1.《金匱要略直解》:白術(shù)主安胎為君,川芎主養(yǎng)胎為臣,蜀椒主溫胎為佐,牡蠣主固胎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當(dāng)歸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術(shù)散,不可混施也。芍藥能緩中,故若痛者加之。川芎能溫中,故毒痛者倍之。痰飲在胸膈,故令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xì)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更服漿水以調(diào)中。若嘔者,復(fù)用漿水服藥以止嘔,嘔不止,再易小麥汁以和胃。嘔止而胃無津液作渴者,食大麥粥以生津液。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麥粥能調(diào)中補(bǔ)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藥可常服也。2.《金匱要略心典》:妊娠傷胎,有因濕熱者,亦有因濕寒者,隨人臟氣之陰陽而各異也。當(dāng)歸散正治濕熱之劑;白術(shù)散白術(shù)、牡蠣燥濕,川芎溫血,蜀椒去寒,則正治寒濕之劑也。仲景并列此,其所以詔示后人者深矣。
摘錄 : 《金匱》卷下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久冷下痢后,脾胃尚虛,不能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煮棗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脾臟虛冷,吃食減少,大腸泄痢,腹痛,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氣膈,心腹痞滿,四肢拘急,體重。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煎生姜、木瓜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脾胃氣不和,吃食全少,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石水,四肢瘦細(xì),腹獨(dú)腫大,狀如懷娠,心中妨悶,食即氣急。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疏利為度。
摘錄 : 《圣惠》卷五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虛羸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食訖醋咽多噫,食不下,脾胃虛冷。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氣隔痰飲,兩肋下痛,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胸膈留飲,腹中虛滿氣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發(fā)汗。主溢飲。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蓋取汗。如人行10里未汗,即再服。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痰冷癖飲,胸膈滿悶,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久赤白痢不止,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痰滯在胸膈悶不散,身體壯熱,頭目昏沉,胃氣不和,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處方 : 白術(shù)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1兩(去心),芎藭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前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傷寒,煩熱頭痛,胎氣不安,或時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湯(《校注婦人良方》卷十四)。方中赤茯苓,《普濟(jì)方》作“赤芍藥”。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婦人白崩,臍腹冷痛,四肢不和,面無顏色。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食前以熱酒調(diào)下。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婦人脾胃氣虛,心腹脹滿,不欲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 方中草豆蔻,《婦人良方》作“草果”。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肺臟傷風(fēng)冷,頭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變蒸風(fēng),吐乳自泄。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熱湯點(diǎn)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六一
功能主治 : 豁痰導(dǎo)水,理氣養(yǎng)血。主妊娠惡阻。婦人素稟怯弱,或受風(fēng)寒,或當(dāng)風(fēng)取涼,或中脘有宿痰,受妊之后,經(jīng)血既閉,飲食相搏,氣不宣通,遂使肢體沉重,頭目昏眩,好食酸咸,多臥少起,甚或憎寒壯熱,心中憒悶嘔吐,恍惚不能支持。
各家論述 : 是方四君以補(bǔ)氣;芎、歸、芍以養(yǎng)血,砂、陳、藿、蔻、香附以溫中和胃;竹茹、前胡以豁痰;烏藥以理氣;姜、棗和營衛(wèi),生津液。
摘錄 :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功能主治 : 久泄。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蓮子7粒,水煎服。
摘錄 : 《誠書》卷九
功能主治 : 實(shí)脾利水。主脾虛身腫。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三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者。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水煎,食前溫服。
摘錄 : 《杏苑》卷四
功能主治 : 痘瘡收靨,時時作渴,泄瀉者。
用法用量 : 蓮肉、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虛寒甚者,加干姜(炒)、訶子肉、烏梅肉。
摘錄 : 《片玉痘疹》卷三
制法 : 上為細(xì)禾。
功能主治 : 小兒泄瀉,時常作渴。
用法用量 : 每服1-2錢,水煎服。若加伏龍肝極妙。
摘錄 : 《幼科指南》卷上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定痛安胎。主
用法用量 : 水煎,食遠(yuǎn)服。如兼腹痛,加砂仁、澤瀉。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功能主治 : 痘瘡,內(nèi)虛作熱,泄瀉而渴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痘疹全書》卷上
功能主治 : 陰痓。
用法用量 : 生姜為引,水煎服。自汗,加黃耆。
摘錄 : 《傷寒全生集》卷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夏暑大熱,或醉飲冷,痰濕不止,膈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5-7錢,水2盞,加生姜10片,煎至1盞,去滓,調(diào)陳皮末1錢,神曲末1錢,食后服。
摘錄 : 《保命集》卷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痘,里虛泄瀉者。
用法用量 : 撒粥中與食。
摘錄 : 《痘訣余義》
功能主治 : 妊娠傷食癥。由飲食不節(jié),恣食生冷致傷脾胃,輕則胸腹脹滿噯氣,重則脾虛不能運(yùn)化,寒則完谷不變,熱則糞黃臭不可當(dāng),日久不愈變?yōu)闇?,胎氣受傷?/p>
各家論述 : 是方四君子壯土健脾;芎、歸養(yǎng)血安胎;胸膈膨脹,則以青、陳、腹、樸運(yùn)之消之;脾虛臟寒,以蒼,砂、木香和之溫之;傷食必腹痛,芍、甘緩之止之;紫蘇氣芳香而性輕浮,用于醒脾,升發(fā)胃中元?dú)?,培?fù)谷氣;訶子之澀,或以完谷泄痢而暫用之,不可過也。
摘錄 :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功能主治 : 脾家濕熱,唇沈濕爛。
用法用量 : 加石蓮肉20枚,水煎,溫服。
摘錄 :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制法 : 上切細(xì),于臼中以木杵搗之如泥,納瓶中,以物蓋口封之,勿令泄氣。
功能主治 : 婦人腹內(nèi)冷癖,血塊虛脹,月經(jīng)不調(diào),瘦弱不能食,無顏色,狀如傳尸。
用法用量 : 蒸于1大石米中,飯熟出,入停屋下3日,開出曬干,搗為散,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漸加至1匕半。若不能散,蜜丸服之亦得,每服30丸,日2次。
注意 : 初服10日內(nèi)忌生冷難消之物,以助藥勢。過10日外,百無所忌,恣口任意食之,人肥健,好顏色。忌桃、李、雀肉、蕪荑。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二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久赤白痢不止,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一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痰滯在胸膈間不散,身體壯熱,頭目昏沉,胃氣不和,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三九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補(bǔ)腎氣。主腎虛。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米飲下,日3次。2服佳。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米谷不化,瀉痢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白湯調(diào)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醫(yī)林方》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脾胃虛弱。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紫蘇湯下。
摘錄 : 《醫(yī)方大成》卷十引《經(jīng)濟(jì)方》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調(diào)理三焦,大進(jìn)飲食。主小兒嘔吐,冷痢。
用法用量 : 白湯調(diào)下;慢驚沉困,冬瓜子煎湯下;若見水即吐,進(jìn)藥不得,吐止用棗子點(diǎn)藥干吃。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十一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盜汗,多汗盜汗,四肢作痛,飲食少進(jìn),面黃肌瘦。
用法用量 : 別用浮麥湯,每服2-3錢,不拘時候。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引趙冀公方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中風(fēng),身體麻痹不仁。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溫酒調(diào)下。臟寒多痢者,加附子半兩;骨中煩熱者,加生地黃1兩。
摘錄 : 《婦人良方》卷三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滋養(yǎng)津液,助氣補(bǔ)虛。主小兒吐瀉,失亡津液,身涼煩渴,不食,困倦少力,亦治虛熱。
用法用量 : 1歲半錢,水半盞,煎3分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止嗽寬膈,和氣進(jìn)食。主妊娠痰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食后、臨臥沸湯點(diǎn)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傷寒,氣脈不和,憎寒壯熱,鼻塞腦悶,涕唾稠粘,痰嗽壅滯;或冒涉風(fēng)濕,憎寒發(fā)熱,骨節(jié)煩疼;或中暑嘔吐,眩暈;及大病后,將理失宜,食復(fù)、勞復(fù),病證如初;又治五勞七傷,氣虛頭眩,精神恍惚,睡臥不寧,肢體倦怠,潮熱盜汗,脾胃虛損,面色萎黃,飲食不美,嘔吐酸水,臟腑滑泄,腹內(nèi)虛鳴,反胃吐逆,心腹絞痛,久瘧久利;及膈氣咽塞,上氣喘促,坐臥不安;或飲食所傷,胸膈痞悶,腹脅 (月真)脹;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血?dú)獠缓?,霍亂吐瀉,氣厥不省人事;辟四時不正之氣及山嵐瘴疫。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木瓜干1片,紫蘇2-3葉,煎7分,食前服。若吐瀉,入白梅煎;喘,入桑白皮、杏仁煎;傷寒勞復(fù),入薄荷;膈氣,入木通3寸、麝香少許;中暑嘔逆,入香薷;產(chǎn)前產(chǎn)后,血?dú)獠缓?,入荊芥煎;霍亂,入藿香煎;氣厥,入鹽湯調(diào)下。
摘錄 : 《三因》卷四
功能主治 : 妊娠霍亂,陰陽不和,清濁相干;或胃氣素虛,飲食過度,觸冒風(fēng)寒,填塞上中二焦,以致?lián)]霍撩亂。或吐或?yàn)a,或吐瀉交作,胎氣上逼心胸,甚則反目上視,手足厥,冷汗。
各家論述 : 是方四君以固中,豬、澤以利水,藿、陳、厚樸以和胃,蒼術(shù)、烏藥燥濕理氣,木瓜恐有轉(zhuǎn)筋,葛根引入陽明,竹茹清胃火、止煩逆,香薷亦佐行水,非清暑也。
摘錄 : 《陳素庵婦科補(bǔ)解》卷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脾肺不調(diào),飲食無度,腹脹喘粗,頭面手足虛浮。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溫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制法 : 上為散,研勻。
功能主治 : 胸滿氣逆,嘔吐,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生姜、大棗湯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吐逆,或加喘促。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紫蘇湯下;喘者,陳皮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瀉痢證。四肢懶倦,小便不利,大便走,沉困,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 : 水煎服。如發(fā)熱或惡熱,或腹不痛而脈疾,加黃芩為主;如未見膿血而惡寒,乃太陰而傳少陰,加黃連為主,桂枝佐之;如腹痛甚者,加當(dāng)歸,倍芍藥;如見白膿,加黃芩為主;如見血,加黃連為主,桂枝、當(dāng)歸佐之。
摘錄 : 《潔古家珍》
功能主治 : 妊娠面目虛浮,四肢腫如水氣,子腫,脈浮濡數(shù)者。
用法用量 : 《醫(yī)略六書》本方用法:為散,米飲下。
各家論述 : 《醫(yī)略六書》:妊娠脾虧氣滯,肺不通調(diào),致濕流四肢,漬于皮膚,溢于頭面,故肢腹上下浮腫,謂之子腫。白術(shù)健脾以運(yùn)動其氣;桑皮肅金以通其濕;茯苓滲濕氣,清治節(jié);陳皮利中氣,除痰涎;大腹絨瀉滯寬脹;生姜皮散濕退腫也,為散米飲下,使脾氣健運(yùn),則肺氣通調(diào)而濕流氣化,浮腫無不退,胎氣無不安矣。
摘錄 : 《廣嗣紀(jì)要》卷九引《全生》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隱隱腰痛,以熱物熨痛處即少緩。由處卑濕,復(fù)為風(fēng)邪傷足太陽之經(jīng),其脈緩澀。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 《全生指迷方》卷三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胎水。妊娠5-6月腹大異常,胸腹脹滿,手足面目浮腫,氣逆不安者。
用法用量 : 砂仁湯下。
摘錄 : 《女科指掌》卷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冷痢,臍下痛,羸瘦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煎干姜、米飲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脾胃冷熱氣不和,腹協(xié)脹悶,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嘔逆,不下飲食,胸膈痞悶。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入鹽少許,沸湯點(diǎn)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胎不長養(yǎng)。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以蔥粥飲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婦人漏下赤白。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溫酒或米飲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元臟虛冷,腹內(nèi)雷鳴,夜多小便。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入鹽沸湯點(diǎn)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六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虛勞冷氣,心腹痞滿,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匕,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冷勞,大便滑泄,食飲不美,有盜汗。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用豬肝3兩,批開,入蔥白,鹽各少許,摻藥在內(nèi),濕紙要,慢火煨香熟為度,空心,食前米飲嚼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胎頻動,微微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水1盞,加大棗3個,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稍熱服,日2次。
摘錄 : 《雞峰》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水氣腫。
用法用量 : 飯飲調(diào)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六
功能主治 : 酒疸誤下,致變黑疸。
摘錄 : 《證治寶鑒》卷十二
功能主治 : 小兒心虛血熱,自汗、盜汗。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揣摩有得集》
制法 : 上銼細(xì),慢火炒黑色留性,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 小腸氣。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熱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脾氣不足,心腹脹滿,不欲飲食,若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 忌生冷、油膩、濕面。
摘錄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虛風(fēng)多汗,食則汗出如洗,少氣痿劣,久不治必為消渴證。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溫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如惡風(fēng),倍防風(fēng)、白術(shù);如多汗面腫,倍牡蠣。
摘錄 : 《宣明論》卷二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五膈,氣嘔吐酸水,寒氣上攻,胸中刺痛,腹脅脹滿,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滋津液。主嘔吐。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水1小盞,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行營衛(wèi),順氣止血,進(jìn)食退熱。主吐血、咯血,脾肺氣虛。
用法用量 : 方中山藥用量原缺。本方改為丸劑,名“白術(shù)丸”(見《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
注意 : 忌食熱面、煎炙、海味、豬、雞一切發(fā)風(fēng)之物;酒不宜,飲食不宜飽。
摘錄 : 《百一》卷六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盜汗,夜臥心煩少睡。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后,脾胃氣虛,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惠》卷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風(fēng)頭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二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脾勞,胃中虛冷,飲食不消,腹脅脹滿,憂恚不樂。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里急,四肢不和,身體疼痛,不欲吃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胸中氣滿,痰飲澼結(jié),時或嘔逆不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脾胃虛冷,食不消化,漸加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脾胃虛冷,飲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脾胃氣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虛勞,積聚堅(jiān)實(shí),腹如鼓,食即卻吐,坐臥不安,喘急。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微利為度。
注意 : 忌莧菜、生冷、油膩。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時氣后胃虛,宿食不消,心胸壅悶,乍寒乍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虛勞羸瘦,每唾稠粘,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兩,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褥勞虛羸,發(fā)歇寒熱,心腹疼痛,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冷氣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虛勞,脾胃氣冷即嘔逆,無食即饑。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胃冷,氣脹滿悶,四肢急,體重。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生姜、木瓜煎湯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赤白痢,腹內(nèi)(疒丂)痛,羸弱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傷寒,四肢拘急,心腹?jié)M悶,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剪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腹中痛,嘔逆,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霍亂,吐利腹痛,煩渴,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霍亂胃氣虛,干嘔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 : 白術(shù)3分,蘆根3分(銼),草豆蔻3分(去皮),人參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熱病,邪熱已退,胃氣未和,噦不能食。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香散(《普濟(jì)方》卷一五二)。
摘錄 : 《圣惠》卷十七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臟腑寒,泄瀉,不思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米飲調(diào)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積年周痹,頭發(fā)禿落,隱疹生瘡,氣脈不通,搔之不覺痛癢。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至1錢匕,漸加至1錢半,溫豆淋酒3合調(diào)下,空心、臨臥各1次。每服藥后宜以少白羊脯嚼汁下藥,續(xù)更用3合溫豆淋酒沖滌,令接藥力,常令有酒氣。其藥以韋皮袋貯,勿泄其氣。初服身與腿膝有汗,宜避外風(fēng)。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惡風(fēng),無問新久,四肢不仁,一身盡痛,頭目眩倒,口面僻。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溫酒調(diào)下,空心、午時各1次;未效,漸加服之。覺口唇(疒帬)痹即減服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八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陰毒傷寒,心間煩躁,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稍熱和滓頓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活人書》卷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胎動,腹痛,及腰疼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 : 白術(shù)、黃芩各等分(新瓦上同炒香)。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安胎,益母子。主婦人妊娠傷寒,頭痛發(fā)熱。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保安白術(shù)散(《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注意 : 四肢厥冷陰證者未可服。
摘錄 : 《蘇沈良方》卷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腹中冷,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痢,腹脹(疒丂)痛,日夜20-30行。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遺尿,足寒。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冷熱不和,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小兒霍亂,吐瀉不止,心腹痛,面無顏色,漸至困乏。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量兒大小,加減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冷熱不調(diào),腹內(nèi)疼痛,發(fā)歇不定。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內(nèi)中冷氣,及傷于外寒,咳嗽,或時寒熱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癱瘓風(fēng),手足不遂,肌肉頑痹,筋脈拘急,心神不安,言語蹇澀,胸膈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6分,去滓溫服。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霍亂嘔吐,脾胃虛冷,氣膈,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一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痃癖冷氣脹滿,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2個,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體虛汗出,四肢乏力,腹內(nèi)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體虛羸弱,不思飲食,遠(yuǎn)視無力,起止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 : 白術(shù)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檳榔3分,紫蘇莖葉3分,人參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木香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桂心3分,訶黎勒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虛勞上氣,及心腹氣脹,不能飲食,嘔吐酸水。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摘錄 : 《圣惠》卷三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肺臟虛寒,心膈壅滯,頭目不利,鼻流清涕,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食后以溫水調(diào)下。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動,體顫寒熱,心腹痛噤,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動,多服涼藥過度,致脾胃虛冷,腹痛下痢,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因食熱及飲冷水,上氣胸滿,心下有水不散,虛喘妨悶,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心痛,痰飲多唾,腹脹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腹虛脹及胸滿,腹中冷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心腹脹滿,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咳嗽,痰壅嘔吐,心胸不利,氣逆食少。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霍亂吐逆下利,心腹脹滿,腳轉(zhuǎn)筋,手足冷。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二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體虛,勞動過多,致頭痛煩熱,汗出不止,四肢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 : 白術(shù)2兩,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桔梗2兩(去蘆頭),桂心1兩,京三棱1兩(炮,銼),檳榔1兩。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積聚,心腹脹滿,不能飲食,寒疝凝結(jié),攻注腹內(nèi)疼痛。
用法用量 : 白術(shù)湯(《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虛勞冷氣,心腹痞滿,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膈氣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時時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膈氣,腎虛嘔逆,從朝至夜,不能飲食,胸中痛,氣漸羸困。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霍亂,吐瀉過多,傷冷,胎臟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心胸痰逆,煩悶,頭重目眩,憎寒,惡聞食氣,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兩,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 妊娠下痢赤白,腹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心中憒憒,頭悶?zāi)垦#闹林?,惡聞食氣,好吃酸咸果?shí),多臥少起,3月4月皆多嘔逆,百節(jié)酸疼,不得自舉。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腹脹腸鳴切痛,發(fā)作有時。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16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術(shù)截瘧飲
下一篇: 白術(shù)木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