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白芍1兩(醋炒),甘草3錢。
功能主治 : 胃氣痛,證屬陰虛血燥,肝氣妄動,木克土者。其痛在臍腹以上,胸膈之間,時作時愈,愈則安然無恙,偶有拂逆,則復(fù)作。
各家論述 : 方中醋炒白芍有滋陰斂肝之功;甘草味甘,甘先入脾,且能和中。
摘錄 : 《醫(yī)門八法》卷三
1.白芍甘草湯:取白芍和炙甘草各15克,一起放入鍋中清水中煎煮,只取其汁用于飲用,這樣一劑需要分兩次服用。
2.白芍甘草湯能治療多種疾病,且效果特別好,如治療腳痙攣、原發(fā)性痛經(jīng)、膽絞痛、偏頭痛等疾病。
3.加昧芍藥湯:加昧芍藥湯是選用白芍30、當(dāng)歸20克,麥冬15克,生地黃20克,天花粉和炒梔子10克,這些藥材一起加清水煎煮,這種分量為一劑藥的成分,每天服用一劑,分為兩次或者三次服用。
4.加昧芍藥湯能補血養(yǎng)肝、收肝斂陽氣,治療肝血不足。
5.白芍粥:第一選取白芍粉30克,粳米100克和白糖20克一起用水熬煮成粥,可以每天吃兩次,早晚各一次。
6.白芍炒豬肝:白芍則選用白芍粉25克,豬肝需要的量多,取250克,用醬油和料酒翻炒,第三用食鹽和味精調(diào)味,再放入香蔥就可以吃了。
7.白芍炒豬肝味道鮮美,能養(yǎng)血補肝,治療肝血不足。
8.白芍甘草茶:這次選用的事炒白芍,需要10克,甘草和桂枝只需5克,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再蓋杯15分鐘就可以喝了,簡單易操作。
芍藥甘草湯出自《傷寒論》太陽病篇的29、30條,主治誤汗后傷及陰血而出現(xiàn)的腳攣急不伸之證,藥物組成為白芍藥、炙甘草各四兩。方中白芍酸苦入厥陰,斂陰和營,《本經(jīng)》謂其:「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炙甘草甘平入太陰,補脾生津,《本經(jīng)》謂其:「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解毒」,二者相伍,酸甘化陰,益氣和血,養(yǎng)血通痹,緩急止痛,證治要點在于調(diào)和肝脾。本方雖簡,但如果辨證準(zhǔn)確,隨證化裁,臨證活用,可治多種痙攣性疼痛,對橫紋肌的攣急有鎮(zhèn)靜解痙的作用,對平滑肌臟器痙攣,如胃腸、膽囊、輸尿管、子宮、膀胱及血管痙攣等,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F(xiàn)舉驗案2則。
驗案一:痹證
王某,女,70歲。頸背部疼痛半月余。2009年7月3日初診。半月前,患者晨起時感到左側(cè)頸部肌肉疼痛,當(dāng)時認(rèn)為是落枕,貼止痛膏無效,疼痛逐漸發(fā)展至背部,逐日加重,不能轉(zhuǎn)側(cè),不能伸臂,夜間疼痛尤重。曾去市某醫(yī)院未查出器質(zhì)性病變,按軟組織損傷治療,服不少藥物,頸痛稍輕,背痛無改善,非常痛苦。
診見:頸部疼痛強硬不適,背痛較重,左側(cè)尤甚,痛重時心煩、焦慮,不時出虛汗,無口苦咽干,納差,睡眠差,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調(diào),舌質(zhì)暗,舌苔薄黃,脈細(xì)澀。四診合參,辨證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津血虧虛,經(jīng)輸不利挾瘀。治宜柔筋緩急,升津疏經(jīng),方擬芍藥甘草湯加味:白芍、炙甘草各45g,葛根30g,3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診:藥后疼痛明顯減輕,伸臂也不太痛了,訴頸痛甚時連及頭部也痛。上方加川芎30g?;颊呃^服4服,諸癥消失。
按:該案患者既有太陽經(jīng)輸不利,又有太陰津血虧虛,還有陽明微熱之侯,其頸背部疼痛異常,顯系津傷血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故以較大劑量之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柔筋緩急止痛。葛根有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行之功,《本經(jīng)》謂其「主……諸痹,起陰氣」,加之以升陽生津解肌,加強緩解經(jīng)脈拘急之力。方雖小,但方證相應(yīng),療效明顯。二診加川芎意在加強活血行氣通痹止痛之力,《本經(jīng)》謂川芎「主中風(fēng)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能上行頭巔,下達(dá)血海,外徹皮毛,旁通四肢,為血中之氣藥,以活血、行氣、祛風(fēng)為功,以通為用,所治之證,總以疼痛為主,不論寒、熱、氣滯血瘀,血虛挾瘀所致之疼痛,用之皆可加強療效。
驗案二:腰痛
胡某,女,23歲。右側(cè)腰部劇痛3天。2009年11月20日初診?;颊邞言?個月,因胎位不正,久行膝胸臥位操效果不好而情志郁悶,3天前晨起做操,膝剛著床趴下時,突感右側(cè)腰部疼痛,并逐漸加劇,痛重時惡心嘔吐。在某鄉(xiāng)衛(wèi)生院做彩超示:右側(cè)腎盂積水,予以輸液治療無效,求治。
診見:痛苦病容,陣發(fā)性右側(cè)腰部劇痛,口干不苦,心煩,納差,眠差,二便可,舌質(zhì)淡嫩,舌苔黃膩水滑,脈弦細(xì)滑。四診合參,辨證為太陰、厥陰合病,肝脾失調(diào),血虛水盛。方擬芍藥甘草湯加味:白芍、炙甘草、茯苓各30g,白術(shù)18g。2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診:藥后腰痛程度減輕,惡心嘔吐消失,仍日痛多次。上方將白芍、炙甘草各加至45g,服后癥狀逐日減輕,又服6服,諸癥消失。
按:該案患者因懷孕而陰血不足,水飲內(nèi)盛,飲阻氣機,又加之情志拂郁不舒,氣機郁結(jié),諸因致使氣血阻滯腰部經(jīng)脈,筋脈失濡,攣急疼痛,因患者為孕婦,如不盡快止痛,久則易傷胎氣,所以,當(dāng)務(wù)之急是柔筋緩急,解痙止痛。故以大劑芍藥甘草湯養(yǎng)血斂陰,補中緩急。加茯苓以健脾和中,利水滲濕,「伐腎邪」(《本草綱目》引《別錄》)。加白術(shù)以補脾益氣,「主風(fēng)寒濕痹……痙」(《本經(jīng)》),「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本草綱目》引《別錄》),方證、藥癥相應(yīng),投之即效。二診加重白芍、炙甘草之量,主要在于加強其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之功。
體會
筆者辨治急性痛證時,常據(jù)證以芍藥甘草湯化裁,但筆者體會,芍藥甘草湯中芍藥、炙甘草二者的藥量,須照原方所定之1:1的比例配伍方可療效明顯。按此比例,炙甘草的用量較大,能起到盡快止痛的效應(yīng),且無任何不良反應(yī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22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芍湯
下一篇: 白芍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