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夜多小便。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用木饅頭或根煎湯送下。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七十三
制法 : 上銼,以蘿卜汁浸,曬干,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沐浴后眩暈頭痛,或頭風(fēng)眩痛,及暴寒乍暖,神思不清,頭目昏暈。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細(xì)嚼,以茶清或荊芥湯送下。
摘錄 : 《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卷一引《本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老人氣虛頭暈。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不饑不飽時清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白芷氣味辛溫,入手足陽明,引經(jīng)之藥;石斛氣味甘平微咸,入肝脾腎三經(jīng);干姜?dú)馕缎翜兀胧肿闾?;?xì)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五味子氣味酸咸溫,入腎;厚樸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肉桂氣味辛甘熱,入肝;防風(fēng)氣味辛甘平,入手足太陽;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胃,能引諸藥入于至陰之處;甘草氣味甘平,入脾,通行十二經(jīng)絡(luò),能緩諸藥之性;陳皮氣味辛平微溫,入脾胃;白術(shù)氣味甘溫,入手足太陰。此治氣虛頭暈之方也。諸經(jīng)絡(luò)皆有賴于中土,故守中之藥居多,中宮氣旺,則辛熱之品得各行其志,而病情中矣。
摘錄 : 《壽親養(yǎng)老》卷四
制法 :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妊婦風(fēng)氣壅,頭目不利,身體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八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腎虛風(fēng),多淚漸昏,及生翳膜。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溫水送下,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制法 : 搗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寒流涕。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茶送下。仍以白芷末,姜汁調(diào),涂太陽穴,乃食熱蔥粥取汗。
摘錄 : 方出《本草綱目》卷十四引《圣惠》,名見《奇效良方》卷五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所下過多,及崩中傷損,虛竭少氣,面目脫色,腹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酒送下,1日4-5次。無當(dāng)歸,芎藭代,入蒲黃1兩妙;無續(xù)斷,大薊根代。
摘錄 : 《千金》卷四
制法 : 上為末,同研,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 消乳食。主小兒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溫水送下,常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
【腰疼治療方法】
1.處方:當(dāng)歸12克,蘇木、桃仁、地龍各9克,官桂、麻黃、黃柏、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日1劑,飯前分服2次,15天為1療程。
療效:服藥2療程,治愈率達(dá)92%
2.處方:制首烏180克,苡仁20克,白酒750毫升。
用法:藥浸酒內(nèi)15天,去渣取液,每服30毫升,日2次。
療效:用藥1~2劑,有效率為82.5%
3.慢性腰痛按摩手法
揉:取坐姿,兩手五指并攏,分別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內(nèi),上下緩慢揉搓,至發(fā)熱為止。
滾:兩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滾動、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fù)多次進(jìn)行。頭部可配合前傾后仰。
推:兩手對搓發(fā)熱之后,重疊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產(chǎn)生發(fā)熱感。
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于腰眼處,用力擠壓,并旋轉(zhuǎn)揉按,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各36圈。
捏:兩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叩:雙手握拳,兩拳手心向外,輕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左右同時進(jìn)行,各叩30次。
抓:雙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壓于腰側(cè)不動,其余四指從腰椎兩側(cè)處,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從腰眼抓到尾部,兩手同時進(jìn)行,各抓36次。
抖:兩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處,手心向內(nèi)快速上下抖動15-20次。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1-2分鐘。
點(diǎn):取坐位,以兩手中指尖分別點(diǎn)按兩腿上的委中穴(膝關(guān)節(jié)后),點(diǎn)按1-2分鐘,直至被按部出現(xiàn)酸、麻、脹的感覺。
4、外用涂抹邦靖舒疼痛康復(fù)液,把邦靖舒疼痛康復(fù)液滴在腰部疼痛位置1~2滴涂抹均勻即可,涂抹后疼痛在5~10消失。
5、食物療法:
(1)海帶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飲服一次。
(2)生韭菜(或根)500g。搗汁溫服,每次500ml,每日2次。
(3)淡菜300g。烘干研末,與黑芝麻150g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
(4)芝麻15g,大米100g。將芝麻用水淘凈,輕微炒黃后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每日一劑,供早餐食用。
目錄1拼音2《*辭典》:苦地膽 2.1出處2.2拼音名2.3苦地膽的別名2.4來源2.5原形態(tài)2.6生境分布2.7性狀2.8化學(xué)成份2.9苦地膽的藥理作用2.10性味2.11歸經(jīng)2.12功能主治2.13苦地膽的用法用量2.14注意2.15附方2.16苦地膽的臨床應(yīng)用2.17備注2.18摘錄 附:1用到中藥苦地膽的方劑2用到中藥苦地膽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苦地膽 1拼音 kǔ dì dǎn
2《*辭典》:苦地膽
①《綱目》:"味苦。"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
③《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
④《閩南民間草藥》:"苦,微寒,無毒。"
②《閩東本草》:"入肺、脾、肝三經(jīng)。"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fēng)下血。"
②《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③《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④《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
⑤《南寧市藥物志》:"葉:敷熱毒瘡,乳癰,跌打。"
⑥《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nèi)服治眼睛上膜。"
⑦《閩東本草》:"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
②《廣西中藥志》:"寒癥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婦慎用。"
②治陽黃疸:地膽頭連根葉洗凈,鮮者四至六兩。煮肉食,連服四、五天。
③治單腹殿脹:苦地膽二兩。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豬肉燉服。(①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④治尿閉:地膽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腳氣:苦地膽全草一至二兩,豆腐二至四兩。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熱淋:鮮地膽草三兩,瘦豬肉四兩,食鹽少許。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⑦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地苦膽二錢。泡入300毫升熱開水中半小時,內(nèi)服,每天一劑。亦可制成片劑含服。(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⑧治腋下生腫毒,散腫止痛,膿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腫毒:天芥菜以鹽醋同搗敷之。(《醫(yī)林集要》)
⑨治癰腫:一鮮地膽草全草煎水,熏洗患處。二地膽草全草七錢,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⑩治指疔、乳癰:鮮地膽草全草適量,酌加甜酒釀糟同搗爛,敷于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⑾治絲蟲病淋巴管炎:地膽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⑿治蛇傷:天芥菜同金沸草入鹽搗敷之。(《綱目》)
⒀治翼狀胬肉:苦地膽十斤,醋二十斤,銅塊一斤。先將銅燒紅,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燒紅,再入醋,如此反復(fù)數(shù)十次,再將新鮮苦地膽放入醋中浸泡一個月,過濾,滴眼用(有 *** 感不用特殊處理,半小時后恢復(fù)正常)。(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將地膽頭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藥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觀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腸傷寒12例,肺氣腫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氣管炎8例,皮膚感染2例。結(jié)果治愈68例,好轉(zhuǎn)(癥狀好轉(zhuǎn)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zé)o明顯療效而改用本藥治愈者)38例,無效6例。未發(fā)現(xiàn)明顯副作用。
②治療口腔潰疹
地膽頭干品1兩,水煎服,每日1劑。經(jīng)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數(shù)3天。觀察3個月無復(fù)發(fā)。副作用:個別服后腹部不適。老年及小兒宜慎用。
用到中藥苦地膽的方劑 化痔靈片 229497處方:黃連2.9g琥珀2.9g苦地膽3g三七7.2g五倍子57g豬膽汁膏1.5g石...
乙腦合劑 名:乙腦合劑組成:地膽頭150g,鉤藤50g,雷公藤150g,車前子50g,三椏苦150g,地龍30...
全圣散 :地膽半兩(去足翅,微炒),滑石1兩,朱砂半錢。主治:小腸膀胱氣痛不忍者。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苦杖...
金圣散 。功能主治:小腸膀胱氣,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苦酒調(diào)下,食前服。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五○...
斑蝥白芷丸 治:因驚臥失枕,致患轉(zhuǎn)脈漏。始發(fā)于頸,濯濯脈轉(zhuǎn),苦驚惕,身振,寒熱。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
更多用到中藥苦地膽的方劑
用到中藥苦地膽的中成藥 化痔靈片 229497處方:黃連2.9g琥珀2.9g苦地膽3g三七7.2g五倍子57g豬膽汁膏1.5g石...
神農(nóng)茶顆粒 000g,即得。性狀:本品為黃棕色顆粒;味甜、微苦。鑒別:取本品10g,加水50ml使溶解,用乙醚...
三金感冒片 2g金沙藤592g倒扣草592g薄荷油0.5ml地膽頭355g制法:以上八味,除薄荷油外,其余三叉苦...
感冒安片 即得。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黑褐色;味苦。鑒別:(1)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研細(xì),加氯...
羅浮山?jīng)霾桀w粒 1000g,即得。性狀:本品為淺黃棕色的顆粒;味苦、微甜。鑒別:取本品20g,加乙醇60ml,加熱...
更多用到中藥苦地膽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苦地膽 《本草綱目》:[蟲部第四十卷蟲之二]地膽 、足、頭,微炒)、朱砂各半兩,滑石一兩,為末。每苦杖酒食前調(diào)服二錢,即愈。(《宣明》)鼻中息肉∶地...
《滇南本草》:[第二卷]苦龍膽草 苦龍膽草,一名地膽草。味苦,性大寒。治咽喉疼痛,洗疥瘡腫毒。(附方)治腎...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九鼻門(附論)]鼻通治方 出,終不能瘥,余藥雖漸通利,旋復(fù)生長,宜服此藥。地膽(二十枚)白雄犬膽(一枚)上先搗地膽為細(xì)末,納犬...
《普濟(jì)方》:[卷二百九十三瘰門]浮疽 調(diào)下一匙。三十日知愈。七十日平復(fù)。甚者百日無復(fù)所苦。凡服藥初服時寧少。過度即令人淋瀝。淋則當(dāng)減服之...
《得配本草》:[卷四草部]石菖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2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花飲
下一篇: 白芷升麻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