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煉油(香油10斤,桃21寸,柳21寸,槐枝21寸,浸21日,熬枯去渣,入當歸、木鱉、知母、細辛、白芷、文合、紅吉、山慈菇、續(xù)斷、巴豆肉合熬,去滓,枯)1斤半,白芷5兩,防風5兩。
制法 : 熬時入雞蛋1個熟時取起,去殼,同熬枯去滓,入蛋再熬,照見人影,出蛋收鍋,加白蠟5兩,黃蠟2兩,熔化和勻,收鍋。
功能主治 : 追膿生肌。
用法用量 : 用時開水熏軟,貢川紙乘熱用竹片括勻,俟冷剪貼,日換數(shù)次。
摘錄 : 《青囊全集》卷上
中藥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的特有藥物,那么你知道中藥白芷嗎?白芷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白芷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隨我來了解一下白芷的功效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吧。
白芷的簡介
【通用名稱】白芷
【異名】薛、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吳普本草》),白茝(《別錄》),香白芷(《夷堅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風的根。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白芷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白芷的禁忌注意
陰虛血熱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②《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白芷的選方
①治頭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錢,生烏頭一錢。上為末,每服一字,茶調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驗醫(yī)方》白芷散)
②治諸風眩暈,婦人產前產后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等證:香白芷(用沸湯泡洗四、五遍)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臘茶細嚼下。(《百一選方》都梁丸)
③治半邊頭痛:白芷、細辛、石膏、乳香、沒藥(去油)。上各味等分,為細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種福堂公選良方》白芷細辛吹鼻散)
擴展閱讀:植物形態(tài)
興安白芷,又名:達烏里當歸,走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5米。根粗大,直生,有時有數(shù)條支根。莖粗大,近于圓柱形,基部粗約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紅色,基部光滑無毛,近花序處有短柔毛。莖下部的葉大;葉柄長,墓部擴大呈鞘狀,抱莖;葉為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卵形至長卵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邊緣有尖銳的重鋸齒,基部下延成小柄;莖上部的葉較小,葉柄全部擴大成卵狀的葉鞘,葉片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短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10~30厘米;總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狀苞片,小總苞14~16片,狹披針形,比花梗長或等長;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向內彎曲;雄蕊5,花絲細長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黃白色或白色。雙懸果扁平橢圓形或近于圓形,分果具5果棱,側棱成翅狀?;ㄆ?~7月。果期7~9月。 多生于河岸、溪邊,以及沿海的叢林礫巖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白芷的功效: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1、《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2、《別錄》: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3、《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4、《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fā)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5、《滇南本草》:祛皮膚游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6、《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白芷的作用:
1、白芷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對動物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迷走神經及脊髓均有興奮作用,能使血壓上升,
脈搏變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嘔吐;大量應用能引起強直間歇性痙攣,繼而全身麻痹。
2、白芷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
3、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劑對各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對L型結核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試管內對絮狀表皮癬
菌、石膏樣子芽孢癬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1:3)對奧杜盎氏子芽孢癬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白芷有降血壓作用,其所含異歐前胡素和印度榅桲對貓有降血壓作用,作用時間維持1.5小時。
5、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等夫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可用于治療白癜風。
6、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統(tǒng)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白芷有止血作用。
8、白芷對皮膚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劑量長波紫外線照射,對豚鼠二硝基氯苯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有明顯抑制作用。
9、白芷可抑制肝藥物代謝酶系統(tǒng)
滇白芷有平喘作用食療作用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大腸經;芳香升散;
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的功效;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齒痛,目癢淚出,鼻塞,鼻淵,濕盛久瀉,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瘙癢疥癬,毒蛇咬傷。
白芷的藥用:
1、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常配伍防風、羌活等。
2、用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者。治療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外感風寒者,配伍荊芥、防風、川芎;外感風熱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治療齒痛,屬風火者,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風濕寒痹、腰背疼痛,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
4、用于帶下過多。屬寒濕帶下,與鹿角霜、白術、炮姜等配伍;屬濕熱帶下,配伍車前子、黃柏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陰虛血熱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2、《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23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芷螵蛸丸
下一篇: 白芷黃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