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爺子,八十多歲,他說最近這個心老是跳幾下停一下,有時候跳兩三下停一下,有時候跳六七下停一下,以為得了什么大病,惶惶不可終日。
這老爺子說的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很多人都有,這病怎么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心血不足了。
心臟是靠血養(yǎng)著的,心血不足,就是心臟里的血少了,心臟在缺血的情況下工作,就像人在沒有吃飽飯的情況下干活,最容易疲勞,所以才會偷懶,才會跳幾下停一下。
早在兩千多年前,張仲景就創(chuàng)立了一個方子,專門治療這種疾病,叫炙甘草湯。西醫(yī)說的心悸、心律不齊、早搏、房顫、驟停都可以用它來調理,所以說啊張仲景不愧為醫(yī)圣,他給我們開了多少千古名方,從桂枝湯到葛根湯,再到小柴胡湯,歷經千年,到現(xiàn)在仍舊適用。
關于炙甘草湯,《傷寒論》原文是這么說的: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炙甘草湯:甘草(炙)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參6克、生地黃50克、阿膠6克、麥門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棗(擘)10枚。
古人說話都是言簡意賅,簡簡單單六個字就把炙甘草湯治療什么病高度概括了。就好像那冰山,古書中記載的只是那上面的一角,而它下面飽含的深刻內涵需要我們后人不斷去挖掘。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什么是脈結代,心動悸?
首先說脈結代,張仲景這里說了兩種脈,一種是結脈,一種是代脈。結脈就是你的脈不順暢了,像繩子上打了很多結,手摸上去,每隔一段距離就停頓一下,結結斷斷的;代脈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
不管是結脈也好,代脈也好,簡單來說,就是心臟跳著跳著咯噔停一下。只要是這種經常偷停的,張仲景就用這個炙甘草湯來調理。
那心動悸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臟不正常的跳動,好像要跳出胸口來。
炙甘草湯這個方子的境界很高,它既能補血又能補氣,既能補陰又能補陽,氣血陰陽它都能調理到。
第一,你不是心血不足嗎,那就幫你補足,讓心得到滋養(yǎng),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問題了。阿膠補血毋庸置疑,它可以走到心臟去,把心血補足。
第二個,心血不足的時候,心火很容易燒起來。
身體里有一團火老在那兒燒著,心就無法平靜下來,就會砰砰亂跳,怎么辦呢?
用生地補補腎陰,麥冬補補肺陰。
生地可以滋五臟六腑滋陰,重點滋腎陰。腎主水,身體里的水液都要聽從腎的指揮,腎陰足了,可以牽制心火,心火就燒不起來了。
為什么要補肺陰?心屬火,肺屬金,按照中醫(yī)五行理論,火克金,心火旺,肺也會跟著燥,所以加麥冬,麥冬潤肺又清涼,好像在肺上面灑一層涼涼的水,給它降降溫,讓它不那么燥熱。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心血不足,心氣也會受傷。
心氣虛的人聽到大聲容易受到驚嚇,張仲景考慮得非常周全,他在這里用了人參直接補心氣。
第三個,心血不足,要從血的源頭補起。也就是要從脾胃補起,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啊,我們吃進去的水谷要靠脾胃運化成精微物質,然后上輸到心和肺,奉心化赤,才能成為血。所以心脾同補,心血才能充足。
生姜、大棗、炙甘草專入脾胃,幫助恢復脾胃功能,讓脾胃這個輪子轉動起來,源源不斷地制造氣血,運到五臟六腑上去。
人身上要是沒有血,就好比機器沒了油。心臟好比人體的油泵,要想讓它運作起來,光有血不行,還得補補陽,必須要靠陽氣把心血帶動起來。桂枝強心陽,心陽強大了,心主血脈的能力就強大了。
火麻仁是種子類藥,植物的種仁都是精華,含有很多精油,能補、能潤。
前面說了,心火旺,肺也會跟著熱,熱到后來排便會很困難,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雖然腸子有在走,但是因為熱氣灼傷津液,不夠潤滑,走的很慢,所以通大便很重要。
火麻仁一下去,腸道就像點了潤滑油一樣,排便就不會干干的,澀澀的。火麻仁潤腸通便,慢慢地把腸道里的積滯排出去,把腸道清空。
這個方子張仲景特別囑咐說,熬煮的時候要兌入清酒,用黃酒就可以,酒最大的作用是通經絡,十二經絡沒有它不能到的,也正因為它無經不達,所以它可以作為一種媒介,把藥性帶到心那里去報道。
炙甘草湯一吃下去,心臟的憋悶感就消失了。三劑吃完,脈象就順暢很多,老爺子覺得又恢復到了以前那種很舒服的感覺。
文源:傷寒論經方學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242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感冒指導圖
下一篇: 中醫(yī)治心篇:情志病常用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