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01 13:38:41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處方 : 生石膏(搗細)3兩

      ,知母1兩
      ,人參6錢
      ,生山藥6錢,粉甘草3錢

      功能主治 : 寒溫實熱已入陽明之府,燥渴嗜飲涼水

      ,脈象細數(shù)者

      臨床應(yīng)用 : 傷寒:一臾,年近六旬

      ,素羸弱勞嗽
      ,得傷寒證3日,昏憤不知人
      ,診其脈甚虛數(shù)
      ,而肌膚烙手,確有實熱
      。知其脈虛證實
      ,邪火橫恣,元氣又不能支持
      。故傳經(jīng)猶未深入
      ,而即昏憒若斯也。躊躇再四
      ,乃放膽投以此湯
      ,將藥煎成,乘熱徐徐灌之
      。1次只灌下2茶匙
      。閱3點鐘,灌藥2鐘
      ,豁然頓醒
      。再盡其余,而病愈矣

      用法用量 : 用水5鐘

      ,煎取清汁3鐘,先溫服1鐘
      ,病愈者
      ,停后服;若未全愈者,過2小時
      ,再服1鐘

      各家論述 : 愚自臨證以來

      ,遇陽明熱熾,而其人素有內(nèi)傷
      ,或元氣素弱
      ,其脈或虛數(shù),或細微者
      ,皆投以白虎加人參湯
      。實驗既久,知以生山藥代粳米
      ,則其方愈穩(wěn)妥
      、見效亦愈速。蓋粳米不過調(diào)和胃氣
      ,而山藥兼能固攝下焦元氣
      ,使元氣素虛者,不至因服石膏
      、知母而作滑瀉
      。且山藥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滋陰
      ,白虎湯得此
      ,既祛實火又清虛熱,內(nèi)傷外感
      ,須臾同愈

      摘錄 : 《衷中參西》上冊

      劉渡舟《新編傷寒論類方》歌訣 - 草稿

      一、桂枝湯類方歌21

      、麻黃湯類方歌8

      、葛根湯類方歌3

      四、抵擋湯類方歌3

      、梔子豉湯類方歌7

      、陷胸湯類方歌6

      七、瀉心湯類方歌6

      、甘草湯類方歌4

      、苓桂湯類方歌6

      十、黃芩黃連湯類方歌4

      十一
      、白虎湯類方歌3

      十二
      、承氣湯類方歌6

      十三、柴胡湯類方歌7

      十四
      、當(dāng)歸芍藥湯類方歌4

      十五、干姜湯類方歌3

      十六、赤石脂湯類方歌2

      十七
      、四逆湯類方歌9

      十八
      、雜方類方歌11
      一、桂枝湯類方歌(二十一首)

      桂枝湯:

      桂枝湯方桂芍草
      ,佐用生姜和大棗


      啜粥溫服取微汗,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表


      桂枝加葛根湯:

      桂加葛根走經(jīng)輸
      ,項背幾幾反汗濡。

      解肌驅(qū)風(fēng)滋經(jīng)脈
      ,用治柔痙理不殊


      桂枝加附子湯:

      桂加附子治有三,風(fēng)寒肢痛脈遲弦


      汗漏不止惡風(fēng)甚
      ,肌膚麻木衛(wèi)陽寒。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芍意何居
      ,胸滿心悸膻中虛


      若見咳逆和短氣,桂甘姜棗治無遺


      桂枝去芍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避陰寒
      ,加附助陽理固然。

      脈促無力舌質(zhì)淡
      ,胸痹治法非等閑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熱色身亦癢
      ,兩方合用發(fā)小汗。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二麻一名合方
      ,寒熱如瘧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時正亦匡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加麻膏量要輕
      ,熱多寒少脈不豐。

      小汗法中兼清熱
      ,桂二越一記心中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 

      桂枝湯中去桂枝,苓術(shù)加來利水濕


      小便不利心下滿
      ,頸項強痛熱翕翕。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加厚樸杏子仁,喘家中風(fēng)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
      ,媲美麻杏說與君。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桂枝加參新加湯
      ,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脈沉非表證,血虛營弱汗多傷


      桂枝甘草湯:

      桂枝甘草補心虛
      ,兩手叉冒已澆漓。

      汗多亡液心陽弱
      ,藥少力專不須疑


      小建中湯:

      桂加飴糖小建中,倍加芍藥方奏功


      虛勞里急心煩悸
      ,傷寒尺遲夢失精。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桂枝去芍恐助陰
      ,痰水犯心狂躁紛


      龍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滌飲有奇勛


      桂枝加桂湯:

      桂枝加桂劑量增
      ,奔豚沖心來勢兇。

      平?jīng)_降逆解外寒
      ,補心代腎立奇功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甘草組成方,龍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時兼煩躁
      ,補陽寧心效果彰。

      桂枝附子湯:

      桂枝附子寒痹痛
      ,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陽散寒應(yīng)兼顧,脈浮虛澀是其應(yīng)


      去桂加白術(shù)湯:

      去桂加術(shù)大便硬
      ,寒濕相搏身疼痛。

      術(shù)附姜棗加甘草
      ,三陰都盡冒始應(yīng)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芍腹痛診,此病原來屬太陰


      慢性菌痢久不已
      ,脈沉弦緩是指針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大黃治腹痛,太陰陽明表里病


      調(diào)和氣血瀉結(jié)滯
      ,胃弱之人宜慎用。

      桂枝人參湯:

      人參湯方即理中
      ,加桂后煎力方增。

      痞利不解中寒甚
      ,溫中解表建奇功


      增:金匱要略載方

      桂枝加黃芪湯:

      桂枝湯本治表虛,營衛(wèi)不和是病機


      而今汗出惡風(fēng)甚
      ,益氣固表加黃芪。

      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
      ,芍藥大棗與生姜


      益氣溫經(jīng)和營衛(wèi),血痹風(fēng)痹功效良


      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補中虛
      ,小建中湯加黃芪,

      能治虛勞里急病
      ,益氣固表最有力

      二、麻黃湯類方歌(八首)

      麻黃湯:

      麻黃湯治太陽寒
      ,麻桂杏草四味聯(lián)


      表實無汗頭身疼,脈緊氣喘更惡寒


      大青龍湯:

      大青麻杏石膏棗
      ,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煩躁身疼痛
      ,飲流四肢腫脹討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用麻黃,桂芍辛味與干姜


      半夏炙草同劑量
      ,表寒里飲病為殃。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杏石甘四味施
      ,汗出而喘肺熱居


      身熱脈數(shù)證方是,不惡寒兮別桂枝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麻黃連軺赤豆湯
      ,濕熱兼表身發(fā)黃


      麻翹姜辛梓皮棗,杏仁赤豆煮潦漿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太少兩感用此方。

      發(fā)熱惡寒脈不起
      ,溫經(jīng)解表有專長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傷寒兩感陽氣傷


      此方原來無里癥
      ,助陽發(fā)汗保安康。

      麻黃升麻湯:

      麻黃升桂湯芍姜
      ,知膏天冬苓術(shù)黃


      歸蕤炙草十四味,寒熱并用和陰陽


      增:金匱要略載方

      麻黃加術(shù)湯:

      煩痛濕氣里寒攻
      ,發(fā)汗為宜忌火攻,

      莫訝麻黃湯走表
      ,術(shù)加四兩里相融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麻黃湯方除桂枝,發(fā)汗解表也不差
      ,再加薏仁祛濕熱
      ,風(fēng)濕發(fā)熱亦可祛。

      文蛤湯:

      文蛤湯方七味藥
      ,麻杏石甘蛤姜棗


      喘咳氣急煩渴癥,止咳定喘療效高


      越婢湯:

      瀝水消腫越婢湯
      ,麻黃石膏甘棗姜;

      發(fā)汗解表與利水
      ,善治身腫風(fēng)水傷

      越婢加半夏湯:

      越婢又加半夏湯,甘草大棗與生姜


      石膏加入泄肺熱
      ,麻黃佐之平喘良。

      越婢加術(shù)湯:

      越婢加術(shù)治風(fēng)水
      ,一身面目盡水飲


      小便不利濕痹痛,發(fā)汗利水腫自診


      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治寒飲
      ,咽喉不利在宣肺


      細辛紫菀款冬花,姜棗半夏與五味

      、葛根湯類方歌(三首)

      葛根湯:

      葛根桂枝加葛黃,無汗項背幾幾強


      二陽合病下利治
      ,剛痙無汗角弓張。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加夏病二陽
      ,下利嘔逆表邪強


      疏表解肌利腸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芩連加甘草,協(xié)熱下利喘汗寶


      清熱生津解表里
      ,葛根用至八錢好。

      、抵當(dāng)湯類方歌(三首)

      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硝黃草
      ,桃仁桂枝五藥討。

      太陽蓄血腹痛急
      ,其人如狂功效好


      抵當(dāng)湯:

      抵當(dāng)湯中用大黃,虻蟲桃蛭力最強


      少腹硬滿小便利
      ,攻瘀逐熱治發(fā)狂。

      抵當(dāng)丸:

      抵當(dāng)丸即抵當(dāng)湯
      ,搗藥成丸煮水漿


      連渣服之只一顆,緩攻瘀血正不傷


      附:金匱要略載方

      桂枝茯苓丸

      仲景桂枝茯苓丸
      ,桃仁芍藥和牡丹;

      等分為末蜜丸服
      ,緩消瘀積胎可安


      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鱉甲六柴胡


      黃姜桂葦樸紫葳
      ,夏膠芍甘蟄蟲五,

      葶參各一曲麥二
      ,赤硝十二三芩婦


      烏扇蜂窠各四分
      ,六羌二桃效桴鼓。

      、梔子豉湯類方歌(七首)

      梔子豉湯:

      梔子豉湯治虛煩
      ,懊憹顛倒不得眠。

      嘔吐少氣加姜草
      ,胸窒結(jié)痛藥不添


      梔子甘草豉湯:

      見梔子豉湯方歌內(nèi)

      梔子生姜豉湯:

      見梔子豉湯方歌內(nèi)

      梔子厚樸湯:

      梔子厚樸藥有三,梔子厚樸枳實煎


      心煩腹?jié)M分上下
      ,清煩瀉滿兩證兼。

      梔子干姜湯:

      梔子干姜治心煩
      ,身熱不去瀉又添


      寒熱并用分上下,清熱溫寒一方肩


      枳實梔子豉湯:

      枳實枝豉勞復(fù)寶
      ,食后再加大黃好。

      酒疸心熱且懊憹
      ,梔子大黃力能討


      梔子柏皮湯:

      梔子柏皮濕熱黃,發(fā)熱尿赤量不長


      梔子黃柏兼甘草
      ,清熱祛濕好思量。

      、陷胸湯類方歌(六首)

      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
      ,半升葶藶杏硝調(diào)。

      項強如痙君須記
      ,大黃甘遂下之消


      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遂硝黃,心下硬痛脈緊強


      熱氣內(nèi)陷水熱結(jié)
      ,小有潮熱要參詳。

      十棗湯:

      十棗湯治脅下水
      ,心下痞硬脅痛銳


      甘遂芫戟研細末,棗湯煮濃服錢匕


      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大瓜蔞
      ,半夏黃連三藥投。

      痰熱膠結(jié)心下痛
      ,利痰清熱服之廖


      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貝
      ,寒實結(jié)胸此方貴。

      或吐或利分上下
      ,中病即止莫傷胃


      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氣沖咽喉不得息
      ,蒂豆研散調(diào)豉湯。

      、瀉心湯類方歌(六首)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芩連姜
      ,人參草棗合成方。

      心下痞滿兼嘔吐
      ,去渣重煎調(diào)胃腸


      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黃芩黃連和大黃


      清熱瀉痞沸湯漬
      ,擅治煩躁吐衄殃。

      附子瀉心湯:

      附子瀉心芩連黃
      ,惡寒汗出痞為殃。

      專煎輕漬須記住
      ,瀉熱之中又扶陽


      生姜瀉心湯:

      生姜瀉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為殃


      噫氣下利芩連草
      ,參棗半夏與二姜。

      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用芩連
      ,干姜半夏參棗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熱煩


      旋復(fù)代赭湯:

      旋復(fù)代赭痞在中
      ,噫氣不除飲氣沖。

      參草姜棗半夏予
      ,赭輕姜重方奏功


      八、甘草湯類方歌(四首)

      甘草湯:

      甘草名湯咽痛求
      ,生用一兩不多收


      莫道此是中焦藥,清解少陰效最優(yōu)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少陰虛
      ,心悸脈結(jié)證無疑


      麥地麻膠桂姜棗,清酒與水煎法奇


      甘草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四味
      ,桂枝白術(shù)藥方備。

      骨節(jié)掣痛不可近
      ,惡風(fēng)短氣陽虛最


      甘草干姜湯:

      甘草干姜二藥齊,溫肺運脾暖四肢


      金匱用以治肺痿
      ,咳嗽多涎尿也遺。

      附:金匱要略載方

      桔梗湯:

      甘草桔梗治咽痛
      ,消炎解毒妙堪用


      陰中伏熱結(jié)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證


      生姜甘草湯:

      生姜甘草人參棗
      ,益氣生津溫肺好;

      化濁降逆除痰涎
      ,肺痿虛寒效最高


      大黃甘草湯:

      降逆大黃甘草湯,主治胃熱氣逆方


      口干口苦與口渴
      ,食已即吐用之良。

      甘草粉蜜湯:

      蛔蟲心痛吐涎多
      ,毒藥頻攻痛不瘥


      一分二甘四兩蜜,煮分先后取融和


      烏頭湯:
      烏頭湯中用麻黃
      ,芍藥黃芪甘草當(dāng);

      痹證多因風(fēng)寒侵
      ,逐寒止痛自安康


      九、苓桂術(shù)甘湯類方歌(六首)

      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

      苓桂術(shù)甘溫藥方
      ,氣上沖胸水為殃


      頭眩心悸陰邪重,咳嗽短氣功效彰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苓桂棗甘伏水邪
      ,臍下悸動用則確。

      或者上沖發(fā)奔豚,甘瀾水煮效方捷


      茯苓甘草湯(苓桂姜甘湯):

      茯苓甘草與桂姜
      ,胃中停水悸為殃。

      氣趨小腹或成泄
      ,健胃瀉水厥亦良


      五苓散:

      五苓苓桂澤豬術(shù),水停膀胱津不輸


      口渴心煩尿不利
      ,飲入則吐脈來浮。

      豬苓湯:

      豬苓湯治少陰虛
      ,熱與水蓄煩嘔居


      小便不利口又渴,澤膠豬茯及滑石


      文蛤散:

      水潠原逾汗法門
      ,肉上粟起更增煩。

      意中思水還無渴
      ,文蛤磨調(diào)藥不繁


      附:金匱要略載方

      防己茯苓湯:

      防己茯苓黃芪隨,桂枝甘草治皮水


      益氣通陽消水腫
      ,小便通利陽乃回。

      防己黃芪湯:

      防己黃芪金匱方
      ,白術(shù)甘草棗生姜


      汗出惡風(fēng)兼身重,表虛濕盛服之康


      苓甘五味姜辛湯:

      苓甘五味姜辛湯
      ,溫陽化飲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入
      ,寒痰冷飲保安康。

      、黃芩黃連湯類方歌(四首)

      黃芩湯:

      黃芩湯治太少利
      ,腹痛急迫脈弦細。

      黃芩白芍甘草棗
      ,清熱和陰平肝逆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黃芩原方加夏姜,嘔吐下利胃腸傷


      太少合病邪熱淫
      ,苦降辛開治少陽。

      黃連湯:

      黃連湯內(nèi)參連草,姜桂半夏和大棗


      胃中有寒心胸?z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嘔吐腹痛此方寶。

      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治少陰
      ,煩躁不寐脈數(shù)頻


      舌尖如梅是的候,芩連芍膠黃攪勻


      十一
      、白虎湯類方歌(三首)

      白虎湯:

      白虎煩渴用石膏,大熱汗出脈滔滔


      知粳甘草四藥足
      ,清氣生津潤枯焦。

      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參氣陰傷
      ,煩渴脈大飲水漿


      汗出過多脈成芤,背微惡寒舌焦黃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氣陰傷
      ,病后虛羸嘔逆方。

      不欲飲食參草麥
      ,粳葉石膏半夏匡


      附:金匱要略載方

      白虎加桂枝湯:

      白虎加桂枝湯方,桂枝甘草白虎湯


      論中原本治溫瘧
      ,表里痛熱皆能章。

      十二
      、承氣湯類方歌(六首)

      調(diào)胃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用大黃
      ,芒硝甘草三藥償。

      胃氣不和心煩熱
      ,便燥譫語舌苔黃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樸枳黃,便硬譫語腹脹詳


      識得燥結(jié)分輕重
      ,脈滑不緊用此方。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用硝黃
      ,厚樸枳實四藥強


      潮熱蒸蒸濈濈汗,腹?jié)M硬痛峻攻良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
      ,大便秘結(jié)津液少


      枳樸大黃瀉胃強,麻杏芍藥滋脾約


      蜜煎導(dǎo)方:(方歌見下)

      豬膽汁灌方:

      蜜煎熟后樣如飴
      ,稍冷搓挺四寸余。

      溫納肛門潤腸燥
      ,古法導(dǎo)便嘆驚奇


      津虧有熱便不出,豬膽一枚方相宜


      膽汁調(diào)醋灌腸內(nèi)
      ,虛家便秘見效奇。

      十三
      、柴胡湯類方歌(七首)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解少陽
      ,胸滿脅痛嘔吐詳。

      口苦咽干目眩是
      ,柴芩參草棗半姜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大黃枳,柴芩姜夏芍棗宜


      少明合病氣火郁
      ,嘔吐口苦心下急。

      柴胡加芒硝湯:

      小柴加硝兩解方
      ,芒硝后煎入藥良


      日晡潮熱胸脅滿,調(diào)和胃膽利少陽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兩方合
      ,善治太少兩經(jīng)疴。

      心下支結(jié)關(guān)節(jié)痛
      ,初期肝硬亦能和


      柴胡桂枝干姜湯:

      柴胡桂姜痛脅背,大便不實尿欠利


      陽邪向陰氣化衰
      ,柴芩姜桂草粉蠣。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加龍牡桂丹鉛
      ,大黃茯苓記要諳


      減去甘草鉛要裹
      ,胸滿煩驚小便難


      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氣結(jié)肢不暖


      脈沉而弦胸脅痛
      ,隨證治療須加減。

      十四、芍藥當(dāng)歸湯類方歌(四首)

      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兩藥投
      ,筋攣拘急足趾抽


      苦甘化陰利血脈,滋陰柔肝效立瘳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汗后陰陽兩俱傷。

      惡寒不熱應(yīng)溫補
      ,芍甘和陰附助陽


      當(dāng)歸四逆湯:

      當(dāng)歸四逆治厥寒,脈細欲絕病非凡


      歸芍桂甘棗通細
      ,補血散寒治在肝。

      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當(dāng)歸四逆加萸姜
      ,清酒烹來效始彰


      內(nèi)有久寒厥陰是,藥分五次緩服康


      增:金匱要略載方

      當(dāng)歸芍藥散
      當(dāng)歸芍藥用川芎
      ,白術(shù)苓澤六味同;

      妊娠腹中綿綿痛
      ,調(diào)肝理脾可為功


      溫經(jīng)湯

      溫經(jīng)湯用吳萸芎,歸芍丹桂姜夏冬


      參草益脾膠養(yǎng)血
      ,調(diào)經(jīng)重在暖胞宮。

      十五
      、干姜湯類方歌(三首)

      干姜附子湯:

      干姜附子治少陰
      ,陽虛煩躁夜則寧。

      不嘔不渴無表證
      ,身無大熱脈微沉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干姜芩連與人參,辛開苦降法超群


      四物平行各三兩
      ,諸凡格拒此方珍。

      理中丸(湯):

      理中白術(shù)與人參
      ,干姜炙草四藥親


      脾陽虛衰寒濕甚,腹?jié)M吐利脈遲沉


      附:金匱要略載方

      半夏干姜散:

      吐而干嘔沫涎多
      ,胃腑虛寒氣不和


      姜夏等磨漿水煮,數(shù)方相類頗分科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建中陽
      ,蜀椒干姜參飴糖;

      寒疝沖起有頭足
      ,降逆止痛用此方


      十六、赤石脂湯類方歌(二首)

      赤石脂禹余糧湯:

      赤石禹糧兩藥珍
      ,大便滑脫利不禁


      理中不應(yīng)宜此法,澀以固脫是指針


      桃花湯:

      桃花石脂米干姜
      ,少陰下利膿血方。

      溫固下焦和胃氣
      ,湯末搭配力方彰


      十七、四逆湯類方歌(九首)

      四逆湯:

      四逆生附老干姜
      ,炙草將將有專長


      少陰陽虛肢不暖,吐利煩躁欲寐方


      四逆加人參湯:

      四逆加參治何為
      ,下利多時陰亦摧。

      四逆扶陽參滋血
      ,更取中州化精微


      茯苓四逆湯:

      茯苓四逆少陰虛,心腎陰陽已不支


      補陽生附姜甘草
      ,扶陰參苓兩藥施。

      通脈四逆湯:

      通脈四逆草附姜
      ,加重劑量另名方


      手足厥逆吐利甚,脈搏不出急回陽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通脈四逆治亡陽
      ,再加膽汁救陰傷。

      吐已下斷煩嘔甚
      ,津液枯竭用此湯


      真武湯:

      真武名湯鎮(zhèn)水寒,扶陽法中有心傳


      附術(shù)苓芍生姜共
      ,內(nèi)惕心悸小便難。

      白通湯:

      白通湯治少陰寒
      ,陽虛下利非等閑


      蔥白四莖姜附一,加入膽尿治嘔煩


      白通加豬膽汁湯:

      白通湯治少陰寒
      ,陽虛下利非等閑。

      蔥白四莖姜附一
      ,加入膽尿治嘔煩


      附子湯:

      附子湯治背惡寒,脈沉口和陽氣殘


      參附苓術(shù)芍藥共
      ,更治妊娠腹如扇。

      附:金匱要略載方

      附子粳米湯:

      附子粳米半夏宜
      ,甘草大棗五般齊


      寒邪直中腹中痛,溫中止痛宜此劑

      十八
      、雜方類方歌(十一首)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夏姜參草尋,善治腹脹妙通神


      脾氣不運痰氣結(jié)
      ,三補七消法超群。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治疸黃
      ,陰陽寒熱細推詳


      陽黃大黃梔子入,陰黃附子與干姜


      豬膚湯:

      豬膚斤許用水煎
      ,水煎減半滓須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
      ,少陰咽痛利且煩


      桔梗湯:

      甘草桔梗治咽痛
      ,消炎解毒妙堪用。

      陰中伏熱結(jié)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證


      苦酒湯:

      半夏一枚十四開,雞清苦酒攪幾回


      刀環(huán)捧殼煎三沸
      ,咽痛頻吞絕妙哉。

      半夏散及湯:

      半夏研散或用湯
      ,少陰咽痛效最彰


      半夏桂甘煎少與
      ,微冷慢呷不用忙。

      烏梅丸:

      烏梅丸治蛔厥證
      ,連柏干姜參歸用


      川椒桂辛與附子,烏梅三百力始勝


      白頭翁湯:

      白頭翁湯下利尋
      ,黃連黃柏白頭秦。

      識得欲飲屬內(nèi)熱
      ,下重難通此方珍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暖胃肝,嘔吐涎水痛在巔


      萸姜人參與大棗
      ,溫中降逆治陰寒。

      燒裈散:

      近陰襠處剪來燒
      ,研末還須用水調(diào)


      同氣相求療二易,長沙無法不翹翹


      牡蠣澤瀉湯:

      牡蠣澤瀉治如何
      ,下肢腫脹病未瘥。

      商陸葶藶瀉水結(jié)
      ,蜀漆海藻破堅邪


      附:金匱要略載方

      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

      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產(chǎn)后腹痛蓐勞匡


      亦有加入?yún)④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千金四物甘桂姜?br>
      腎氣丸:

      金匱腎氣治腎虛,熟地淮藥及山萸


      丹皮苓澤加桂附
      ,引火歸原熱下趨。

      柏葉湯:

      柏葉湯治吐血方
      ,馬通艾葉與干姜


      中焦虛寒血失統(tǒng),寓寒于溫效力彰


      黃土湯:

      黃土湯用芩地黃
      ,術(shù)附阿膠甘草嘗;

      溫陽健脾能攝血
      ,便血崩漏服之康


      半夏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痹胸悶痛難當(dāng);

      喘息短氣時咳喘
      ,難臥仍加半夏良


      瓜蔞薤白半夏湯:

      栝蔞薤白半夏湯,祛痰寬胸效顯彰


      三味再加酒同煎
      ,寬胸散結(jié)又通陽。

      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
      ,厚蔞合治胸痹方


      胸陽不振痰氣結(jié)
      ,通陽散結(jié)下氣強


      厚樸七物湯:

      厚樸七物是復(fù)方,甘桂枳樸姜棗黃
      ;腹?jié)M發(fā)熱脈浮數(shù)
      ,表里交攻效力彰。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金匱方
      ,歸芎苓術(shù)牡干姜


      辛防參桔芩礬桂,重用甘菊降壓良


      小半夏湯:

      小半夏湯有生姜
      ,化痰降逆基礎(chǔ)方;

      主治痰飲嘔吐證
      ,若加茯苓效力彰

      小半夏加茯苓湯:
      見小半夏湯方歌內(nèi)

      百合地黃湯:

      不經(jīng)汗下吐諸傷,形但如初守太陽


      地汁一升百合七
      ,陰柔最是化陽剛。

      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無熱亦無
      ,變成發(fā)熱熱堪虞


      清疏滑石宜三兩,百合烘篩一兩需

      附:王清任逐瘀類方歌(七首)

      1.通竅活血湯
      通竅全憑好麝香
      ,桃紅大棗酒蔥姜。

      當(dāng)歸川芎赤芍藥
      ,表里通經(jīng)第一方


      2.會厭逐瘀湯

      會厭逐瘀是病源,桃紅甘桔地歸玄

      柴胡枳殼赤芍藥
      ,水嗆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生地桃
      ,紅花歸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
      ,血化下行不作勞。
      4.膈下逐瘀湯
      膈下逐瘀桃牡丹
      ,赤芍烏藥元胡甘

      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桂茴姜
      ,當(dāng)歸川芎赤芍黃。
      元胡沒藥五靈脂
      ,經(jīng)暗腹痛急煎嘗


      6.身痛逐瘀湯

      身痛逐瘀桃歸芎,紅花秦羌膝地龍


      靈脂香附?jīng)]藥草
      ,通絡(luò)止痛力最雄。

      7.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赤芍芎
      ,歸尾通經(jīng)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君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黃煌教授,糖尿病的六個常用經(jīng)方

      發(fā)病率:與GDP增長速度同步

      。糖尿病與緊張
      、壓力有關(guān)。原因:胰腺產(chǎn)生不了足夠的胰島素或人體無法有效地利用產(chǎn)生的胰島素

      1型糖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阂葝u素依賴型,兒童多見
      。離開胰島素迅速死亡
      。發(fā)病急,表現(xiàn)為明顯的多尿
      ,口渴
      ,饑餓,視力減退

      2型糖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撼赡耆硕嘁姟?0%的糖尿病為2型
      。特點:發(fā)病非常緩慢
      ,不依賴胰島素,多數(shù)人在40歲以后發(fā)病,肥胖者多見

      妊娠期糖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嚎蓪?dǎo)致巨大胎兒。
      各種并發(fā)癥:
      常見的有:腦梗
      ,腦出血
      ,白內(nèi)障,視網(wǎng)膜病變
      ,眼底出血
      ,心梗,心絞痛
      ,高血壓病

      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
      ,感染
      ,下肢壞死
      、麻木

      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導(dǎo)致下肢麻木疼痛
      ,糖尿病足:皮膚發(fā)黑
      ,潰瘍,或下肢潰爛
      。糖尿病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N):全身水腫,蛋白尿
      ,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腎衰
      。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有的糖尿病患者還有抑郁癥和焦慮癥


      經(jīng)方中醫(yī)的優(yōu)勢:
      1.治療或預(yù)防并發(fā)癥
      2.改善體質(zhì)
      3.提高生活質(zhì)量----睡眠改善等


      適用中醫(yī)者:1.使用胰島素或降糖藥后血糖控制不理想;
      2.已出現(xiàn)并發(fā)癥者

      3.有其它非糖尿病相關(guān)癥狀
      ,但無有效治療措施。如便秘
      、腰痛
      、腿痛,但血糖正常


      、葛根芩連湯: 傷寒論里用來治療下利、腹瀉。利遂不止
      ,脈促
      ,喘而汗出。
      葛根20-60克 黃芩6-20克 黃連 5-10克 生甘草3-10克

      葛根:治療口渴
      ,項背強痛,含葛根黃酮
      ,有降糖作用

      黃連:也有降糖作用,量可適量加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捎糜诙吞悄虿 ?br> 三種情況下用:
      1
      、伴有 舌紅
      ,腹瀉,心率偏快

      黃連可用來治療消渴
      ,古代有很多的經(jīng)驗。本草綱目:用酒制黃連治療消渴
      。治療熱利
      。其作用類似二甲雙胍。
      2. 伴有 項背強痛
      ,或頭痛
      ,或腰腿痛,全身乏力
      。如高血壓
      ,或 頸椎病 導(dǎo)致。
      葛根善于治療“項背強幾幾”癥候群
      ,主訴可能有:腰酸
      ,腿拖不動,疲勞
      ,頭痛

      3.嗜酒者,可導(dǎo)致血糖居高不下

      有口渴
      ,喝酒后口干得不得了:葛根最好。有解酒毒作用
      。適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嚴重口渴

      形體特征: 壯實
      ,中年,喜喝酒吃肉
      ,肌肉發(fā)達
      ,滿臉油膩,容易出現(xiàn)大便不成形或腹瀉
      ,吃得多
      ,飲食上不大忌口,全身無力
      ,困重
      ,特別是頭項腰背強痛不舒。尤其是應(yīng)酬多工作壓力大的
      。體檢常發(fā)現(xiàn)血糖高或血壓高


      應(yīng)用注意事項:
      葛根 :屬于食品, 量要大
      ,30克以上
      ,甚至60-100克。也可采用先煎葛根
      ,再把連
      、芩放入。對于消除頭痛
      、腰背拘急
      ,頸項強痛有效果
      ,同時 有降壓作用

      加減法:
      加制大黃 :適用于有高血壓,有出血傾向
      。合為三黃瀉心湯
      ,有降壓,止血作用
      。也可清火
      ,對牙周膿腫、牙痛有效

      加懷牛膝 :可用來治療糖尿病導(dǎo)致的性功能障礙
      。原因:下半身供血障礙,導(dǎo)致陽萎
      。還可治療腰痛
      ,腿痛(下肢供血不好)。對擴張下肢血管非常有好處(引血下行)
      。糖尿病足
      ,伴腰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者可用
      。量要大,至少15克
      ,甚至30克


      二、白虎加人參湯:
      《 傷寒論》:“渴欲飲水
      ,口干舌燥等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
      ,脈洪大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生石膏15-60克 知母10-30克 生甘草6-12克 粳米30-50克(山藥20-40克) 人參(生曬參6-12克
      ,黨參或北沙參10-20克)。
      知母 也有降血糖作用
      , 清熱除煩止汗止渴
      , 多食易致腹瀉,適于 便干結(jié)者

      適用于各型糖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型、2型
      、妊娠糖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姷?煩渴多飲
      ,口渴程度非常嚴重

      一定要看 舌苔,舌干燥
      ,大便干結(jié)
      ,如羊矢狀 。 多汗或易汗
      ,動則出汗

      形體消瘦。
      臨床使用機會不是很多
      。對于人要求比較嚴格

      人參、知母:有降血糖作用

      體質(zhì)特征: 明顯消瘦
      , 白瘦
      ,皮膚白凈,但少光澤
      。消瘦后消耗比較多

      大便干結(jié)如栗。
      口渴感明顯
      ,口唇
      ,舌可能淡(不一定很紅),但 舌面要干燥

      易出汗
      ,汗多。
      皮膚黑暗
      、黃
      、浮腫、或滿面紅光者
      , 無效 (謹慎使用)


      人參切片口服或含服:吸收率80%。白參
      、紅參
      、別直參:效果相同。
      精神萎靡
      ,出汗多
      ,氣喘,脈虛者:用吉林參最好(別直參
      、白參)

      口干舌燥:用西洋參。
      食欲不振:用黨參
      ,降血糖作用不明顯

      干咳或便秘:用北沙參或玄參。北沙參治療干咳
      ,養(yǎng)肺陰;玄參治療咽喉疼痛和大便秘結(jié)


      配合其它藥物:麥冬
      ,生地,芍藥
      ,石斛
      ,丹參,懷牛膝

      麥冬 :治療贏瘦(消瘦得厲害
      ,肌肉萎縮)

      生地 :有降糖作用,可治療便秘
      。消瘦
      ,口干,大便干結(jié)者適用

      芍藥(白/赤芍) :治大便干結(jié)和糖尿病足(小腿抽筋
      ,麻木、疼痛)

      石斛 :涼藥
      ,治口渴,對糖尿病引起的周圍血管損害
      ,糖尿病足
      ,下肢疼痛血栓,腰腿無力有效

      丹參 :活血化瘀
      ,保護心腦血管;
      牛膝 :引血下行
      ,治療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足。

      、黃芪桂枝五物湯: 治療胖人
      ,尊榮人(地位比較顯赫,平時好逸惡勞)
      生黃芪3兩 桂枝3兩 白芍3兩 生姜 6兩 大棗十二枚

      適用于糖尿病導(dǎo)致的血管和神經(jīng)損害

      主訴:肢體 麻木 , 感覺減退
      ,蟻行感
      ,火燒感,怕冷
      ,不能吹風(fēng)

      下肢皮膚發(fā)暗,發(fā)黑
      ,或變蒼白
      ,出現(xiàn)潰瘍(足診)。
      注意穿寬松的鞋子
      ,不要穿皮鞋
      ,不能磨破。
      治療糖尿病性心臟病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性高血壓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
      ,都可以使用

      松軟無力,肌肉萎縮

      它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管
      、神經(jīng)、肌肉的營養(yǎng)劑

      芪桂五物湯體質(zhì) : 肌肉松軟
      ,水多,易浮腫
      ,易自汗

      食欲很好,吃了后不脹

      但無力
      ,頭暈,氣短
      ,心慌
      ,爬樓梯都氣喘吁吁。
      嚴重時胸悶胸痛
      ,頭暈眼花
      ,提示心腦供血不足。
      臉色:黃暗
      ,也有暗紅

      舌質(zhì)淡紅,或淡胖
      ,不是通紅
      。甚至紫,有紫斑(有瘀血
      ,心腦供血有問題)

      一般都是食欲旺盛,腹部松軟
      。如進食后腹痛腹脹者
      ,慎用黃芪。
      瘦瘦的
      ,有膽囊炎,膽石癥
      ,返流性胃炎
      ,返流性食道炎患者
      ,不能用黃芪 。

      加減:
      加 葛根川芎 :機率很高
      ,血壓高
      ,頭暈頭痛,有腦梗塞的
      ,對心腦血管供血有促進作用

      腰痛下肢痛: 加懷牛膝,治下肢浮腫
      ,或腰痛

      生姜:用量大,祛寒藥
      ,促進周圍血液循環(huán)
      ,能發(fā)汗。
      祛風(fēng)寒
      ,通血痹
      。服藥后要 注意保暖 。

      、桂枝茯苓丸: 千古名方:活血化瘀
      ,而瘀血的病理因素在慢性病中很多。
      適用于糖尿病導(dǎo)致的血管損傷 伴有瘀血證

      瘀血證 :較壯實
      , 皮膚干燥,如蛇皮
      ,肌膚甲錯

      舌質(zhì)暗紅,紫紅
      ,也有暗淡

      問診:腰腿痛,大便干結(jié)

      摸下腹部:往往有疼痛(盆腔供血不好)

      或有腦梗塞:瘀血的一種表現(xiàn)。
      視網(wǎng)膜血管病變
      ,糖尿病足
      ,引起潰瘍疼痛,或糖尿病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阂灿叙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治療糖尿病腎病:
      1. 加大黃,牛膝 :治BUN
      ,CREAT居高不下
      ,而且大便干結(jié)者:
      幫助腎功能得到改善,使BUN
      ,CREAT降低

      2.出現(xiàn) 下肢浮腫,面色黃
      、多汗
      ,即出現(xiàn)黃芪桂枝五物湯證的患者:加黃芪,葛根

      黃芪用治腎病也非常有效
      ,補氣活血。
      3.痛
      ,兩腿疼痛(糖尿病足的一種表現(xiàn)):重用芍藥
      。芍藥甘草湯治腳攣急,用赤芍30-60克


      、芍藥甘草湯: 腳攣急,用芍藥甘草湯
      ,其腳即伸
      。糖尿病足的常用方。
      芍藥
      、甘草:原方各四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代:芍:甘=6:1
      白芍/赤芍20-60克 生甘草3-10克。
      又名去杖湯:治療下肢麻木
      、疼痛
      、步履困難。
      腳冷加炮附子
      ,芍藥甘草附子湯

      四味健步湯:芍藥 石斛 牛膝 丹參
      ,治療糖尿病足,加甘草也可:
      治下肢疼痛
      ,麻木
      ,發(fā)冷,潰瘍可用

      石斛:《千金方》
      ,《外臺秘要》用得很多: 治療腰腿痛,腳弱不能步履
      ,糖尿病患者


      芍藥甘草湯還能治療便秘:尤其是大便干結(jié)如粒狀。芍藥50克以上有通便作用,有解除腸痙攣的作用

      赤芍:活血化瘀
      ,舌暗紫
      ,或血液粘稠度大

      腦梗、心梗
      、下肢血栓
      ,或閉塞性動脈炎,血液粘稠
      ,血管不通

      白芍:養(yǎng)血柔肝,用于肌肉痙攣性疾病
      ,如腓腸肌
      ,胃腸平滑肌痙攣。

      、金匱腎氣丸:
      生地15-30克 山藥15-30克 山萸肉10-20克 澤瀉10-20克 丹皮10-20克 茯苓10-20克 肉桂5-10克/桂枝6-12克 制附子5-10克
      。即桂附八味丸。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飲一斗,小便一斗
      ,腎氣丸主之
      。”可能是糖尿病腎病
      。腰痛
      ,小腹拘急疼痛, 小便多:糖尿病腎病的表現(xiàn)

      小便多
      ,口渴者,適用

      真正治病的是八味丸不是六味丸

      適用人群:中老人群,患有糖尿病
      ,高血壓
      ,動脈硬化。
      神情倦怠
      ,易累易疲勞
      ,皮膚肌肉松軟, 腰膝酸軟 (很多由糖尿病引起),
      下半身常感到冷和浮腫
      ,也有煩熱感

      重要的腹證:小腹(肚臍下,關(guān)元
      ,氣海)感覺 松軟無力
      ,或拘急不適 。
      表現(xiàn)為男人陽萎遺精
      ,想小便而不出
      ,而且憋不住。
      按壓腹部松軟無力
      。肚子上面大
      ,肚臍下面松。
      前列腺炎
      ,前列腺肥大等會出現(xiàn)

      類方:加牛膝,車前子:濟生腎氣丸
      ,治糖尿病腎病很好

      日本用于治療糖尿病性神經(jīng)損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蚝纤奈督〔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高血壓病引起腎功能損害亦可用,
      或其它的慢性腎功能不全
      ,肝硬化腹水也可用

      余聽鴻:《診余集》治療腹水。

      病例:

      1
      、糖尿病
      ,高血壓,腦垂體瘤
      ,呼吸暫停綜合征
      ,系膜增生性腎炎。腹大
      ,軟
      ,浮腫,頭暈
      ,皮麻無力腰酸口干
      ,能食,舌體胖大
      。黃芪桂枝五物湯合四味健步湯加葛根(芪60
      ,牛膝30)

      效果:兩月后,血壓穩(wěn)定
      ,疲勞感消失
      ,下肢有力。

      2
      、糖尿病多年
      ,喝酒多,壯實
      ,背部肌肉發(fā)達
      。出黃汗,腰腿麻木
      ,大便稀,舌紅

      葛根芩連湯加桂枝
      ,芍藥,牛膝
      。堅持服用一年多
      ,血糖穩(wěn)定。

      3
      、68歲老太
      ,糖尿病7-8年,血糖不穩(wěn)定
      ,服用格列齊特
      。腰痛,下肢無力
      ,凹陷性浮腫
      。四味健步湯加枸杞。兩月后:訴口感好
      ,泡沫樣小便消失


      4、70歲
      。糖尿病
      ,血糖餐前9.2,餐后17.3
      。頭痛
      ,大便干結(jié),小腿抽筋
      ,眼睛模糊
      。舌頭疼痛
      ,裂紋。白虎加人參湯
      ,芍藥甘草湯
      ,四味健步湯。服后口渴感減輕
      ,一直在服
      。體重回升,眼睛也好

      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方子

      中藥治療糖尿病的方子為沙參麥冬湯

      、清燥救肺湯以及白虎人參湯等。
      糖尿病患者癥狀比較輕微時
      ,可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選擇沙參麥冬湯以及清燥救肺湯等藥劑進行治療
      ,能夠有效降低體內(nèi)的糖,對于改善病情是有一定幫助的
      。除此之外
      ,還可服用白虎人參湯進行改善。
      但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時
      ,選擇上述藥方進行治療效果會比較差
      ,患者還可服用參芪降糖顆粒以及降糖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
      ,在治療期間還應(yīng)注意謹遵醫(yī)囑
      ,不能吃含糖量較高的食物,防止加重病情

      祛燥生津湯的療效如何
      ?喝了以后會有什么異樣嗎

      跟大家聊聊喝水~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其實男人也一樣


      人體中水分大約占總重量的2/3
      。成人的大腦和心臟幾乎有3/4都是水。水不僅存在于我們的血液中(即使看起來很干燥的人
      ,骨頭也含有31%的水)
      ,還起著緩沖和潤滑關(guān)節(jié)、調(diào)節(jié)溫度
      、滋養(yǎng)人腦和脊髓的作用
      。人每天需要大量的水來補充身體所需。
      中醫(yī)是怎樣理解喝水的

      《皇帝內(nèi)經(jīng)》說“飲入于胃
      ,游溢精氣
      ,上輸于脾,脾氣散精
      ,上歸于肺
      ,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這句話的意思是水(包括食物中的水)進入胃中,需要經(jīng)過脾(脾主運化)
      、肺(肺主通調(diào)水道)
      、膀胱(氣化)等臟腑的代謝,轉(zhuǎn)化成水谷精微被身體利用
      ,營養(yǎng)全身

      再白話一點兒,就是我們喝下的水并不是馬上就能吸收
      。需要一個氣化的過程才能被吸收利用

      這個過程怎么理解呢?舉個簡單的例子:
      日常燒水
      ,需要用火把鍋里的水燒開。水在燒開的過程當(dāng)會沸騰變成水蒸氣

      喝進來的水能被身體利用
      ,就和這個水變成水蒸氣的原理是一樣的。
      脾胃好比是那個鍋
      ,鍋底的火就是咱們說的“命門火”
      ,指的是小腸的溫度,如果脾胃虛寒
      ,下焦(包括小腸)虛寒
      ,身體里的水就不容易氣化,也不容易被吸收

      為什么有的人喝多少尿多少
      ?這種尿頻跟氣化能力弱有關(guān)。
      飲水習(xí)慣
      ,反映身體的內(nèi)在情況:
      第一
      ,口渴。
      現(xiàn)代人大部分都存在津液不足的現(xiàn)象
      。中醫(yī)上說
      ,胃生津,脾行津
      。當(dāng)津液不足
      ,身體需要補充水
      ,就會口渴。
      第二
      ,不口渴

      有人說不口渴是不是代表身體津液水平還不錯?不是
      !不口渴的人說明脾胃功能弱
      ,體內(nèi)濕氣堆積的太多,所以感覺不到口渴

      第三
      ,口干的很,但不想喝水

      津液不足
      ,身體內(nèi)的廢水太多。
      第四
      ,喜歡喝涼水
      如果舌苔發(fā)黃
      ,還喜歡喝涼水,說明胃里有虛熱

      有的人吃東西
      、喝水都特別怕燙。那是因為肝經(jīng)“環(huán)唇內(nèi)”
      ,說明肝經(jīng)有虛熱

      第五,喜歡喝很燙的水

      喜歡喝熱水
      ,當(dāng)然是正確的飲水方法了。但是
      ,如果想喝太燙的水
      ,那就說明身體比較偏寒了。
      第六
      ,口渴想喝有味道的水
      中醫(yī)上說
      ,當(dāng)脾胃運化能力弱的時候,嗜甘肥厚味
      ,就是喜歡吃一些口味重的食物
      。平時不喜歡喝白水,非得喝濃茶
      、飲料
      ,咖啡…,說明脾胃功能弱了

      如何正確的喝水
      ,幫助恢復(fù)身體

      1、不要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

      口不渴
      ,還需要補充那么多水嗎?
      當(dāng)然要補充?? 前面講過
      ,很多人不覺口渴
      ,是因為身體濕太重,阻礙了水液運化
      ,感覺不到口渴而已
      。其實身體這個時候是非常缺水的狀態(tài),更應(yīng)該多喝水

      2.要喝熱水

      有人說喝常溫的水就行?
      這是喝水最大的誤區(qū)。對于身體來說
      ,常溫水也算涼水
      。因為人胃里的溫度接近40℃。
      喝冰水
      、常溫水
      、涼白開,吃冷飲
      、冰激凌
      、冰啤,但是尿液卻是熱的
      。能量哪來的?是加重了脾胃的負擔(dān)
      ,迫使它通過消耗身體的能量加熱到40℃左右
      ,再進行消化吸收。
      減少對脾胃的傷害
      。喝水高于口腔溫度
      ,微微燙嘴,且一定要小口慢飲
      ,便于吸收

      3.早上一杯水。
      夜晚人體依然通過呼吸
      、皮膚
      、出汗、排尿等方式消耗大量津液
      。晨起
      ,很多人會出現(xiàn)嗓子干
      、口干、眼干……
      ,這些都說明身體處于缺水
      、津液不足的狀態(tài)。早晨的第一杯水尤為重要

      4.喝多少的問題
      建議每天喝到3L以上
      。有人會問,喝這么多會不會加重腎臟負擔(dān)

      當(dāng)然不會
      。人體每天經(jīng)由出汗,排尿
      ,呼吸等方式排出的水份大約2.5-2.7升
      。飲水是補充體液流失的主要方式。身體里面所有垃圾的排出
      ,都是需要水來做載體

      每天飲水3升僅僅是滿足身體正常的需要。喝熱水
      ,小口多次
      ,一天內(nèi)均勻分配。正確喝水不會加重身體的運化負擔(dān)

      5.喝好水—大米湯
      《傷寒論》113方中有7個方劑用到了粳米
      ,如附子粳米湯,白虎加人參湯等
      。粳米有保胃氣的作用
      ,熬成米湯更有補充津液的功效。臨床經(jīng)驗表明
      ,好好堅持喝米湯的人
      ,津液水平提高,身體恢復(fù)速度就快
      ,反之就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2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通過對導(dǎo)師李敬孝教授臨床治療胸痹的病例的分析總結(jié)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保真湯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