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相和研令勻熟。
功能主治 : 諸惡瘡腫,人不識者。
用法用量 : 每用先以鹽漿水凈洗瘡,以厚紙涂藥于上,日2次。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末,用上項油浸7日7宿,于凈石鍋或銀器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黃色,放溫,以新綿濾去滓,于瓷罐子內(nèi)密封,澄3日3宿,候取出傾于鍋內(nèi),以慢火輕溫,再濾去滓,傾在上好瓷碗中,用慢火再熬動,次下黃蠟14兩,用竹蓖子不住手?jǐn)嚵顒?,放溫,次入瓦粉再攪令勻,以慢火再輕熬動,抬下攪令勻,續(xù)次再上火,3日方欲成膏,于瓷盒內(nèi)盛密封。
功能主治 : 一切惡瘡,焮赤腫痛。
用法用量 : 每用藥時,用軟白絹子上攤藥,貼患處。
摘錄 : 《御藥院方》卷十
制法 : 上7味銼,油內(nèi)揉浸3日,于木炭火上煎,令白芷黃色,濾去滓,于油中下黃蠟、乳香后,溶開出火,再濾,候微冷,下輕粉、定粉急攪,至冷,瓷盒內(nèi)收貯。
功能主治 : 清血脈,通氣脈,消毒敗腫,止痛生肌。主頭面五發(fā)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
用法用量 : 每用緋絹上攤用之。
摘錄 : 《外科精義》卷下
制法 : 先將蠟入瓷碗內(nèi),慢火化開,用箸敲碗邊,續(xù)續(xù)入黃、香、乳、沒,取碗離火,入溫香油于內(nèi),攪勻待冷,入水缸內(nèi),去火毒。
功能主治 : 杖瘡,及遠(yuǎn)年近日一切頑瘡。
用法用量 : 3日取出油,單紙攤藥貼患處。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十六引陳儀賓方
制法 : 先將香油煎數(shù)沸,再入官粉,次入黃蠟溶化,攪勻退火,待藥將皺面,用厚連四紙剪大小不一,拖藥在上收候。
功能主治 : 背疽及糜瘡。
用法用量 : 若貼時,先將蔥須煎湯洗凈貼之。
摘錄 : 《回春》卷八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各樣瘡腫癥,或腿或臂。
用法用量 : 醋調(diào)敷。
摘錄 : 《遵生八箋》卷十八
制法 : 浸10余日,炸枯,濾去滓,入血余1團,蛤蟆1個,白花蛇1條,徐徐煎化,再濾滓凈,入飛黃丹10兩成膏,加乳香、沒藥各2錢。
功能主治 : 鼠瘡。
用法用量 : 貼之。
摘錄 : 《外科大成》卷二
處方 : 蓖麻仁12兩,沒藥5錢,乳香5錢,輕粉5錢,鉛粉5錢,杏仁3錢,銅綠3錢,松香1斤4兩。
制法 : 各藥入石臼內(nèi)搗千余下,以和勻融粘為度,收貯瓷罐中。
功能主治 : 皮膚瘡癤及由濕毒引起之暴發(fā)瘡腫。
用法用量 : 視腫瘍大小,裁青布攤貼之。
摘錄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目錄1拼音2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2.1拼音名2.2標(biāo)準(zhǔn)編號2.3處方2.4制法2.5性狀2.6檢查2.7功能與主治2.8用法與用量2.9注意2.10規(guī)格2.11貯藏 附:1古籍中的清血解毒丸 1拼音 qīng xuè jiě dú wán
2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古籍中的清血解毒丸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山慈菇 王《百一選方》)葉【主治】瘡腫,入蜜搗涂瘡口,候清血出,效(慎微)。涂乳癰、便毒,尤妙(時珍)。【附...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四十九卒中暴死]藥方 口吸著惡氣,卒然仆倒,四肢厥冷,兩手握奉,口鼻出清血,性命逡巡,須臾不救。此則尸厥相同,但腹不鳴,心...
《普濟方》:[卷二百七十二諸瘡腫門]諸瘡腫 。貼瘡腫以山慈菇取莖葉搗為膏。入蜜。貼瘡口上。候清血出。效。蜀椒方治瘡腫。以生椒末面。釜下土末之。用...
《外科集驗方》:[卷上五發(fā)癰疽論]五發(fā)癰疽通治方 。白龍膏治頭面五發(fā)惡瘡及燒湯凍破潰爛,止痛生肌,清血脈,消毒散腫,通氣脈如神至,可無輕粉(五錢,另研...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九十三]經(jīng)驗秘方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匯編》:雀甕 2.1拼音名2.2雀甕的別名2.3來源2.4生境分布2.5功能主治2.6摘錄 3《中華本草》:雀甕 3.1出處3.2拼音名3.3英文名3.4雀甕的別名3.5來源3.6原形態(tài)3.7生境分布3.8性狀3.9雀甕的藥理作用3.10性味3.11歸經(jīng)3.12功能主治3.13雀甕的用法用量3.14附方3.15各家論述3.16摘錄 附:1用到中藥雀甕的方劑2用到中藥雀甕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雀甕 1拼音 què wèng
2《全國中草藥匯編》:雀甕
治小兒驚風(fēng),痢疾。用量1~3枚。
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雀甕,白僵蠶,全蝎各3枚,共研細(xì)面,每服2分,麻黃0.5錢,煎湯送下。
治乳蛾,喉痹:雀甕去殼,慢慢嚼煙。
3《中華本草》:雀甕
1. 陶弘景: RAN 蟖,蠔蟲也。此蟲多在石榴樹上,俗為蠔蟲,其背毛亦螫人。生卵形如雞子,大如巴豆。今方家亦不用此。
2.《綱目》: RAN蟖俗呼毛蟲,又名楊瘌子,因有螫毒也。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人藥惟取榴棘上房內(nèi)有蛹者,正如螵蛸取桑上者。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Monema flavescens Walker]
采收和儲藏:秋季從樹枝上取下,蒸后,干燥即成。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2.抗驚劂作用,小鼠腹腔注射10g/kg,5g/kg,2.5g/kg雀甕水提取液,可對抗戊四氮引起的驚劂。
3.催眠作用,小鼠腹腔注射20g/kg雀甕水提取液,對硫噴妥鈉閾下劑量催眼作用有協(xié)同作用。
4.鎮(zhèn)痛作用,小鼠扭體法和尾電 *** 法10kg/kg和20g/kg雀甕水提取液腹腔注射給藥,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25g/kg雀甕水提取液腹腔注射給藥,小鼠熱板法的鎮(zhèn)痛鏟果不明顯。
5.抗炎及抗?jié)冏饔茫?00%雀甕幼蟲水撮 液以10g/kg或20g/kg給大鼠灌胃4天,顯著抑制角叉菜膠所至足腫脹作用。同樣劑量,每日灌服2次,連續(xù)數(shù)月,對大鼠佐劑性關(guān)節(jié)炎繼發(fā)性足腫脹有顯著抑制作用。水提取液10g/kg劑量灌胃,每日2次,連續(xù)22天,對醋酸所致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毒性,小鼠尾靜脈注射雀甕水提取液,按綜合法計算:雀甕水提取液LD50為14.68+/1.16g/kg。
2.《本草拾遺》:主小兒撮口病,先小兒口傍,令見血,以甕碎取汁涂之,亦生搗鼠婦并雀甕汁涂。
用到中藥雀甕的方劑 雀甕散 quèwèngsǎn《楊氏家藏方》卷十七:方名:雀甕散組成:棘剛子10枚(取蟲,微炒),全蝎30枚(...
紫芝丸 )1分,川椒2分,杏仁2分,蚱蟬2分,烏蛇2分,雀甕(并炒)2分,蜂房2分,丹參2分,干姜2分,芍藥...
雀兒粥 拼音:quèérzhōu《圣惠》卷九十七:方名:雀兒粥別名:雀粥組成:雀兒5只(治如食法,細(xì)切),...
追風(fēng)丸 熱物一時辰?!妒セ荨肪矶唬悍矫鹤凤L(fēng)丸組成:雀甕內(nèi)蟲7枚,桑螵蛸7枚,干蝎尾1分,半夏1分,蘆薈...
點眼雀糞膏 拼音:diǎnyǎnquèfèngāo別名:雀乳散處方:雄雀糞。制法:上取細(xì)直者,以乳汁和研細(xì)。功...
更多用到中藥雀甕的方劑
用到中藥雀甕的中成藥 追風(fēng)丸 熱物一時辰?!妒セ荨肪矶唬悍矫鹤凤L(fēng)丸組成:雀甕內(nèi)蟲7枚,桑螵蛸7枚,干蝎尾1分,半夏1分,蘆薈...
參茸多鞭酒 拼音:shēnróngduōbiānjiǔ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拼音名:ShenrongDuobianJiu...
山雞大補酒 拼音:shānjīdàbǔjiǔ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拼音名:ShanjiDabuJiu標(biāo)準(zhǔn)編號:WS3B...
大楓子油 治:祛風(fēng)除濕,潤膚止癢。用于血躁風(fēng)濕,紅腫疙瘩,雀斑粉刺,酒糟鼻子,風(fēng)濕疥癬,鵝掌風(fēng)。用法與用量:...
蛤蚧補腎丸 拼音:hájièbǔshènwán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劑型:膠囊拼音名:GejieBshenWan標(biāo)準(zhǔn)編號...
更多用到中藥雀甕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雀甕 《本草綱目》:[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雀甕 、房經(jīng)》)、天漿子藏器曰∶毛蟲作繭,形如甕,故名雀甕。俗呼雀癰,聲相近也。保升曰∶雀好食其甕中子,故...
《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二下品]雀甕 雀甕味甘,平,無毒。主小兒驚癇,寒熱,結(jié)氣,蠱毒,鬼疰。一名躁舍。生漢中...
《本草崇原》:[卷下本經(jīng)下品]雀甕 平,無毒。主治寒熱結(jié)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雀甕《本經(jīng)》謂之躁舍,后人謂之蛄房,乃刺毛蟲所作窠也...
《本經(jīng)逢原》:[卷四蟲部]雀甕 毒?!侗窘?jīng)》主寒熱結(jié)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發(fā)明雀甕,蛄殼也。其蟲夏生葉上,背上有刺螫人,故名毛。秋...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卷一]臍風(fēng)撮口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30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龍湯
下一篇: 白龍骨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