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百部飲
處方 : 百部根半斤,生姜半斤,細辛3兩,甘草3兩,貝母1兩,白術(shù)1兩,五味子1兩,桂心4兩,麻黃6兩。
功能主治 : 咳嗽日夜不得臥,兩眼突出。
用法用量 : 百部飲(《玉機微義》卷五十)。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嗽不得臥,兩眼突出,明是寒郁熱邪為患,故首取百部之溫散肺氣,麻、桂、姜、辛之開發(fā)肺邪,貝母助百部消寒,術(shù)、甘助麻、桂透表,五味收麻、辛之散也。
摘錄 : 《千金》卷十八
「藥 名」:百部
「拼 音」:baibu
「英文名」:sessile stemona root japanese stemona root tuber stemona root
「來 源」: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qū)θ~百部等的塊根。
「功 效」:溫潤肺氣,止咳,解毒,殺蟲。
「主 治」:治咳嗽,百日咳,肺結(jié)核,老年咳喘,蛔蟲、蟯蟲病,皮膚疥癬、濕疹、疳積臌脹。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微溫。①《別錄》:“微溫。”②陶弘景:“似天門冬而苦強,亦有小毒?!雹?《藥性論》:“味甘,無毒。”④《日華子本草》:“味苦,無毒?!?br>
入肺、脾、胃經(jīng)。①《滇南本草》:“入肺。”②《本草新編》:“入肺經(jīng),亦入脾、胃。”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用藥忌宜」:脾胃有熱者慎用?!兜门浔静荨罚骸盁崴?,水虧火炎者禁用?!?br>
「藥物配伍」:1、白前為佐,沙參為使,苦參為使。2、配白前,一降一潤,相須相輔,寒溫相宜,化痰中有潤肺之力,潤肺又不礙祛痰,具有較強的化痰止咳作用,故無論新久,虛實之咳嗽均可選用。3、配車前子(草),一潤一利,化痰止咳,對濕熱痰嗽為宜。4、配沙參,潤肺氣,養(yǎng)肺陰,止咳祛痰功效較好,可用于肺熱氣津兩傷的咳嗽,肺癆久嗽。5、配貝母,一溫一散,能潤肺化痰,散結(jié)止咳。6、配苦參,殺蟲之力增強。
「別 名」:嗽藥(陶弘景)、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楊氏經(jīng)驗方》)、九叢根(《草木便方》)、九蟲根(《分類草藥性》)、一窩虎(《江蘇植藥志》)、九十九條根(《中國土農(nóng)藥志》)、山百根(《中藥志》)、牛虱鬼(《閩東本草》)。原植物蔓生百部又名:百部草(《抱樸子》)、婆婦草(《日華子本草》)、蔓草百部
「處方名」:百部、肥百部、生百部、制百部、蒸百部、炒百部、蜜炙百部、炙百部,百部根
百部有毒,生品很少內(nèi)服,多作外用,滅虱殺蟲。故處方中寫百部、肥百部均指制百部或炙百部,用生品時需寫“生百部”。
生百部為原藥材去除雜質(zhì)及須根,洗凈曬干,再潤透切片或切段入藥者。
制百部為生百部置甘草水中浸泡后,曬干入藥者??上驕p緩其毒性。
蒸百部為原藥材蒸透,至無白心,再曬干切片或切段入藥者。
炒百部為制百部用文火炒至略黃,外帶焦斑而入藥者。
蜜炙百部又稱炙百部。為生百部或制百部煉蜜炙后入藥者。潤肺止咳作用增強。
「商品名」:直立百部:為植物直立百部的干燥塊根。以粗壯肥潤、堅實色白者為佳。主產(chǎn)于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
蔓生百部:又名蔓草百部。為植物蔓生百部的干燥塊根。以粗壯肥潤、堅實色白者為佳。主產(chǎn)于安徽、山東、江蘇、湖南、湖北、江西、陜西、四川等地。
對葉百部:為植物對葉百部的干燥根莖。以肥壯、色黃白者為佳。主產(chǎn)于湖北、廣西、云南、四川、安徽等地。
百部:又名大百部。為以上三個品種的統(tǒng)稱。均以塊根粗壯、質(zhì)堅實、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百部的別名7來源及產(chǎn)地8性味歸經(jīng)9功能主治10化學(xué)成分11百部的藥理作用12百部中毒 12.1不良反應(yīng)機制12.2臨床表現(xiàn)12.3治療 13百部的藥典標(biāo)準 13.1品名13.2來源13.3性狀 13.3.1直立百部13.3.2蔓生百部13.3.3對葉百部 13.4鑒別13.5浸出物13.6百部飲片 13.6.1炮制 13.6.1.1百部13.6.1.2蜜百部 13.6.2性味與歸經(jīng)13.6.3功能與主治13.6.4用法與用量13.6.5貯藏 13.7出處 14參考資料附:1用到中藥百部的方劑2用到中藥百部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百部 1拼音 bǎi bù
2英文參考 radices stemonae [朗道漢英字典]
stemona root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stemonae radix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Radix Stemonae(拉)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stemona root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概述 百部為中藥名,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1]。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 或?qū)θ~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干燥塊根[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biāo)準。
4拉丁名 Radix Stemonae(拉)(《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5英文名 stemona root(《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6百部的別名 嗽藥、百條根、藥虱藥[1]。
7來源及產(chǎn)地 百部科植物百部Stemonajaponica (Blume) Miq.直立百部S. sessilifolia(Miq.) Franch.或?qū)θ~百部S.tuberosa Lour.的塊根[1]。百部、直立百部主產(chǎn)華東;對葉百部主產(chǎn)湖北、四川、廣西、云南[1]。
8性味歸經(jīng) 甘、苦,微溫,有小毒[1]。入肺經(jīng)[1]。
9功能主治 溫潤肺氣,止咳,殺蟲[1]。
1.治肺結(jié)核,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蛔蟲病,阿米巴痢疾[1]。煎服:3~9g[1]。
2.治蟯蟲病,煎取濃液,睡前作保留灌湯;滴蟲性 *** 炎,煎液沖洗;癬癥,酒精浸或研末涂擦;殺滅頭虱、體虱,酒浸液或水煎液涂搽[1]。
10化學(xué)成分 百部根含百部堿(Stemonine)、百部定堿(Stemonidine)、異百部定堿、原百部堿(Protostemonine)、百部酰胺、百部二醇堿等;直立百部根含直立百部堿(Sessilistemonine)、對葉百部堿(Tuberostemonine)、原百部堿等;對葉百部根含對葉百部堿、異對葉百部堿、氧化對葉百部堿、次對葉百部堿、滇百部堿、對葉百部寧醇堿、對葉百部醇、甲酸、蘋果酸等[1]。
11藥理作用 煎劑和乙醇浸劑對多種球菌、桿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浸劑對頭虱、體虱、陰虱、臭蟲、蠅蛆、孑孓、蟯蟲、 *** 滴蟲均有殺滅作用[1]。百部生物堿對豚鼠支氣管有解痙作用。生物堿還可鎮(zhèn)咳祛痰等[1]。
12百部中毒 百部又名百條根、百奶、九蟲根、嗽藥、直立百部、野天門冬、山百根、牛虱鬼、一窩虎等[3]。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qū)θ~百部的塊根[3]。含有百部堿等多種生物堿[3]。屬止咳平喘藥[3]。藥理作用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等[3]。
百部中的生物堿超量可致中毒[3]。
1.用l: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5%鞣酸洗胃,用硫酸鎂導(dǎo)瀉,靜脈輸入5%的葡萄糖[3]。
2.對癥治療: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給尼可剎米、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必要時氣管插管[3]。
13百部的藥典標(biāo)準
Baibu
STEMONAE RADIX
13.3.2蔓生百部 兩端稍狹細,表面多不規(guī)則皺褶和橫皺紋。
13.3.3對葉百部 呈長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4cm,直徑0.8~2cm。表面淺黃棕色至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縱槽。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較大,髓部類白色。
蔓生百部 根被為3~6列細胞。韌皮部纖維木化。導(dǎo)管徑向直徑約至184um,通常深入至髓部,與外側(cè)導(dǎo)管束作2~3輪排列。
對葉百部 根被為3列細胞,細胞壁無細條紋,其最內(nèi)層細胞的內(nèi)壁特厚。皮層外側(cè)散有纖維,類方形,壁微木化。中柱韌皮部束與木質(zhì)部束各32~40個。木質(zhì)部束導(dǎo)管圓多角形,直徑至107μm,其內(nèi)側(cè)與木纖維和微木化的薄壁細胞連接成環(huán)層。
(2)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去乙醇,殘渣加濃氨試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10~11,再加三氯甲烷5ml振搖提取,分取三氯甲烷層,蒸干,殘渣加1%鹽酸溶液5ml使溶解,濾過。濾液分為兩份:一份中滴加碘化鉍鉀試液,生成橙紅色沉淀;另一份中滴加硅鎢酸試液,生成乳白色沉淀。
本品呈不規(guī)則厚片、或不規(guī)則條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黃色,有深縱皺紋;切面灰白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角質(zhì)樣;皮部較厚,中柱扁縮。質(zhì)韌軟。氣微、味甘、苦。
13.6.1.2蜜百部 取百部片,照蜜炙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每100kg百部,用煉蜜12.5kg。
本品形同百部片,表面棕黃色或褐棕色,略帶焦斑,稍有黏性。味甜。
13.6.2性味與歸經(jīng) 甘、苦,微溫。歸肺經(jīng)。
13.6.3功能與主治 潤肺下氣止咳,殺蟲滅虱。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頓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蜜百部潤肺止咳。用于陰虛勞嗽。
13.6.4用法與用量 3~9g。外用適量,水煎或酒浸。
13.6.5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3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百部根方
下一篇: 百部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