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百部(新瓦上炒)1兩半,紫菀(去苗土)1兩半,款冬花(擇洗)1兩半,桔梗(炒)1兩,貝母(去心,炒)1兩。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臨臥煎甘草、烏梅湯送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五七
【入藥部分】根及根莖入中藥?;ㄈ朊伤?。
【藥材采集】春、秋季采挖,除去殘莖及雜質(zhì)洗凈泥土,曬干,切段備用。夏、秋季花盛開時采摘花,陰干備用。
【炮制方法】紫菀: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稍悶潤,切成小段曬干。
返魂草
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煉蜜(和以適量開水)拌勻,稍悶,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紫菀100斤,用煉蜜25斤)
【化學成分】 該品含少量揮發(fā)油,約為0.04%,揮發(fā)油中含毛葉醇(Lachnoplyllol)乙酸毛葉酯,茴香醚,烴,脂肪酸,芳香酸等。根含皂甙及香豆素類化合物。皂甙主要為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生成紫菀次皂甙(Asterprosapogenin),進一步水解可生成等分子的長春藤皂甙元和葡萄糖。此外,尚含多種游離的三萜類衍生物,如紫菀酮(Shionone),其水解后得表一二氫紫菀醇(Epi-dihydroshionol)。另外,還含木栓酮、表木栓醇、紫菀酮、槲皮素、橙皮油素和菊糖等?;ㄖ泻嗔奎S酮類化合物及胡蘿卜素。全草的新鮮汁中含有鉛和鋅等元素。
【性味歸經(jīng)】:中藥味苦、辛,性溫。潤肺下氣,消痰止咳。蒙藥味微苦,性平、鈍、柔。殺“粘”,清熱,解毒,燥膿,消腫。
① 《本經(jīng)》:"味苦,溫。"
② 《別錄》:"辛,無毒。"
③ 《藥性論》:" 味苦,平。"
④ 《本草通玄》:"辛甘,微溫。"
入肺經(jīng)。
①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jīng)。"
② 《本草經(jīng)疏》:"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
【主 治】:中藥治新久咳嗽,痰多,氣喘,咯痰不爽,勞嗽咳血。蒙藥治瘟疫,流感,頭痛,“發(fā)癥”,療瘡,毒熱,猩紅熱,麻疹不透。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
祛痰作用:
中醫(yī)認為紫菀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實驗表明,水煎劑有祛痰作用而無鎮(zhèn)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抗菌作用:
紫菀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腸內(nèi)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抑制腫瘤的作用:
據(jù)報道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報道從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環(huán)肽類化合物對S180有抗腫瘤活性?!居梅ㄓ昧俊浚簝?nèi)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中藥6—9克,水煎服。蒙藥多入丸散劑。
【用藥忌宜】:有實熱者忌服。
① 《本草經(jīng)集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② 《唐本草》:"惡藁本。"
③《本草正》:"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宜。
【選方】
敗毒抗癌,用于癌瘤積毒:
肺癌:紫菀、蚤休、芙蓉花、枇杷葉、百部、昆布、海藻、生牡蠣各15克,浙貝、橘核、橘紅各9克,生地、玄參各12克,白花蛇舌草、茅根、鋪地錦、薏苡仁、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能使咳嗽痰血等癥狀緩解,繼續(xù)至X線復查陰影消失。
返魂草
支氣管腺癌:紫菀、石見穿、紫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炒山梔、王不留行各9克,沙參、麥冬、生地、百部、貝母、地榆各6克 水煎3次分服。迄喘鳴痰稠帶血緩解,氣管阻塞通暢,腫瘤塊影縮小,胸痛消失。
理肺化痰,用于肺嗽痰咳:紫菀、桔梗、白前、百部各9克,陳皮、荊芥各6克,甘草4.5克切碎,研勻為止嗽散。每服9克,日3次,溫開水送服。宜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 如對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的咳嗽都有較好的療效。
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姜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diào)下,食后、欲臥各一服。(《本草圖經(jīng)》)
治傷寒后肺痿勞嗽, 唾膿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紫菀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黃一兩半。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圣惠方》紫菀散)
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不通利:紫菀一兩,杏仁(去皮尖)、細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半錢匕,米飲調(diào)下,日三,更量大小加減。(《圣濟總錄》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兩,桔梗半兩,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
返魂草
一兩。上細切,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傷寒保命集》紫菀湯)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雞峰普濟方》紫菀丸)⑻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
鑒別應用:
紫菀與款冬花均能潤肺下氣,消痰止咳,而且溫潤不燥,寒熱虛實均宜。二藥常相須為用,以治喘咳痰多,或勞嗽咯血等證,但紫菀偏于去痰,款冬花偏于止咳。
(二)藥理作用
抗菌: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去痰:紫菀皂素能使動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麻醉兔灌服煎劑1克/公斤,有顯著祛痰作用。作用可維持4小時以上。
鎮(zhèn)咳:從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離出一種無色針狀結晶對用氨水噴霧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顯著效果。
抗癌:從紫菀中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本品含皂甙,有強烈的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用。
(三)紫菀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 苦,溫。
①《本經(jīng)》:"味苦,溫。"
②《別錄》:"辛,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平。"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溫。"
【歸經(jīng)】 入肺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
紫菀配伍應用
配麥冬:《本草述鉤元》“紫菀、麥冬二味,宜相佐為功,以其皆由心而致于肺,使肺陰下降,可滋真元而益虛勞也,蓋虛勞未有不泣乎血者,有紫菀之和血散結,然后潤劑可以復脈通心?!丙湺屎啵敕谓?jīng),功能清肺養(yǎng)陰,紫菀辛散苦泄,去痰力強,偏于化痰止咳,兩藥合用。適用于肺陰虧損,燥咳痰粘,或勞熱喘咳,也可用于肺勞咳嗽,痰中帶血等癥。
配款冬花:紫菀,款冬花都是性溫而不燥,均能化痰止咳平喘,無論寒熱皆宜??疃ㄆ霘夥?,溫肺化痰而治久病寒咳氣喘;紫菀偏入血分,宣肺化痰而治久病熱咳勞咳。前者偏于止咳,后者偏于去痰,二藥合用,潤肺止咳,適用于久咳,勞嗽而出血者,一般多蜜炙用。
配百部:二藥均溫而不燥,紫菀辛散苦降,百部甘潤苦降。二藥相配,有降氣去痰、潤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外感咳嗽或久咳不止,咳痰帶血等癥。
配蘇子:蘇子降氣平喘,消痰止嗽,利膈開郁,紫菀溫潤止咳,化痰降氣。二藥配用,一潤一降,止咳平喘,化痰利膈力強,治肺失清肅,痰多氣逆而咳喘,胸悶諸癥。
配橘紅: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功能化痰降氣,清泄肺熱,潤肺止咳,偏于開散肺氣郁滯。可用于風熱郁肺之咳嗽,橘紅性較溫燥,氣香,能祛風化痰,對痰多者適用,其化痰作用大于陳皮。二藥配用,潤燥得宜,疏散力強,止嗽化痰。主治氣機不調(diào),痰阻胸膈,咳嗽吐痰,胸悶不舒,寒熱不顯著之咳嗽。
配阿膠:阿膠甘平,補血滋陰,潤肺止血。紫菀蜜炙,潤肺止咳力強,能入肺經(jīng)血分,而治肺虛咳血。兩藥配伍,滋陰潤肺,止咳止血,用治肺癆咳嗽,痰中帶血或肺癰,肺痿等癥。但脾胃虛弱者不宜用。
紫菀附方
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姜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diào)下,食后、欲臥各一服。(《本草圖經(jīng)》)
治傷寒后肺痿勞嗽,唾膿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紫菀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黃一兩半。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圣惠方》紫菀散)
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不通利:紫菀一兩,杏仁(去皮尖)、細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半錢匕,米飲調(diào)下,日三,更量大小加減。(《圣濟總錄》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動不安:紫菀一兩,桔梗半兩,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一兩。上細切,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傷寒保命集》紫菀湯)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雞峰普濟方》紫菀丸)
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肺傷咳嗽:用紫菀花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三次。
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過,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產(chǎn)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沖服。
纏喉風痹:用紫菀根一條,洗凈,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漸愈。
治小兒咳嗽、氣急:紫菀(去苗土)二兩,貝母(去心,洗)、款冬花各一兩。上三味,細銼。每服一線匕,以水七分,煎取四分,去滓,溫服,食后。(《圣濟總錄》紫菀湯)
治小兒咳嗽,聲不出者:紫菀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湯下。(《全幼心鑒》)
治小便不利:紫菀、車前子(布包)各12g。煎服。
治習慣性便秘:紫菀、苦杏仁、當歸、肉蓯蓉各9g。煎服。(13—14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紫菀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
【注意】
有實熱者忌服。
《本草經(jīng)集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唐本草》:"惡蒿本。"
《本草正》:"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臨床體會】
(一)關于治療咳嗽
紫菀是最常用的祛痰止咳藥,使用范圍較寬。不論受涼感冒咳嗽,還是感染發(fā)熱咳嗽;急性咳嗽還是慢性咳嗽;外感咳嗽還是內(nèi)傷咳嗽;虛證咳嗽還是實證咳嗽;有痰咳嗽還是無痰咳嗽等,都能使用。不論對感冒、炎癥、間質(zhì)炎、結核、腫瘤所致的咳嗽,也都能使用。
(二)關于劑量
紫菀藥性溫和,有止咳祛痰效果,但藥力不是很強。一般書上的常用劑量在10g左右。這只能用于感冒咳嗽的輕癥。對許多肺支氣管慢性疾病,在復方中可以用至15—30g,甚至更大.水煎服,才能見到功效。
上一頁全文完(共 15546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35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百部煎
下一篇: 百部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