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木香、當歸、人參、黃耆、丁香、訶子肉、陳皮、厚樸(姜制)、甘草(炙)、肉豆蔻(面裹,煨)、草果、茯苓、白術、官桂、半夏(湯泡7次,姜汁制)、附子(炮)各等分,全蝎(去毒,微炒)每1服用1個。
功能主治 : 小兒胎稟怯弱,外實里虛,因嘔吐乳奶,糞便青色而成慢驚風。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2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肚饑稍熱服。服訖,心腹揉動,以助藥力。候1時久,吃乳食??收?,去附子、丁香、肉豆蔻,加茯苓、人參;瀉者,加丁香、訶子肉;嘔吐者,加丁香、半夏、陳皮;腹痛者,加厚樸、良姜;腹脹者,加厚樸、丁香、前胡、枳殼;咳嗽,加前胡、五味子,去附子、官桂、草果、肉豆蔻;痰喘,加前胡、枳殼、赤茯苓,去附子、丁香、豆蔻、草果;足冷,加附子、丁香、厚樸;氣逆不下,加前胡、枳殼,去當歸、附子、肉豆蔻;惡風自汗,加官桂、黃耆。
摘錄 : 《小兒病源》卷三
夏天到了,天氣也變得越來越熱了,導致許多人都會睡不著,最近許多人私信我有沒有什么菜品可以助眠的,自己天天失眠實在太難受了!我想了想,這菜還真有。天熱睡不好,這湯要常喝,補脾祛濕氣,睡得飽、皮膚好!“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淮山胡蘿卜筒骨湯,淮山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皂苷、黏液質等,具有降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這道湯十分適合現(xiàn)在這個炎熱的季節(jié)喝,喝起來十分清爽!那么這樣一道湯該怎么做才能更加可口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學習下它的做法吧!
By 心隨彧動
配料:
筒骨 650克、胡蘿卜 1根、野淮山 1根、花生油 15克、精鹽 1克
烹飪步驟:
1.筒骨焯水,沖洗干凈
2.鍋里一次性倒入足夠的清水,放入姜塊和筒骨,大火煮開,轉中火煮半小時
3.野淮山、胡蘿卜去皮洗凈,切滾刀塊
4.下鍋煮一個小時,加油鹽調味
5.起鍋裝盤即可
烹飪小貼士:
1、選購技巧:山藥要挑選表皮光滑無傷痕、薯塊完整肥厚、顏色均勻有光澤、不干枯、無根須的。
2、貯存方法:尚未切開的山藥,可存放在陰涼通風處。如果切開了,則可蓋上濕布保濕,放入冰箱冷藏室保鮮。
3、適宜人群:糖尿病腹脹、病后虛弱、慢性腎炎、長期腹瀉者。不宜人群:大便燥結者。
4、山藥中除了含有淀粉酶和植物蛋白以外它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除此以外,粘液蛋白也是山藥中最重要的存在,這種物質不單能調節(jié)血糖,預防血糖升高,還能清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與脂肪。
參考文獻:《食物相宜相克速查》
你還有其他可以治理失眠的湯嗎?
脾虛老的快?調理脾胃攻略
脾胃不好的表現(xiàn),自測:
1.看飲食:飯后腹脹不適飯后會如廁食欲不振。
2.看五官:睡覺流口水舌苔大/有齒痕面色黃 / 掉頭發(fā)皮膚松弛/皺紋多。
3.看濕氣:犯困疲勞大便偏稀或便秘臉上長斑 /起痘嗓子不清爽易浮腫。
4.看體型體型偏胖或消瘦肥而四肢不舉肌肉無力。
導致脾弱的十大原因:
不注意保暖:肚臍是一個重要的穴位,受寒易傷脾胃;
久坐不動:氣血運行緩慢,氣滯郁結,引起脾虛無力;
冷飲不離:手寒則傷牌,表現(xiàn)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
大量飲酒:酒精刺激胃粘膜,增加肝臟負擔,對脾胃不利;
易燥易怒:長期郁會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
喜甜食:高甜食物加重購胃負擔,易傷牌胃;
熬夜:熬夜引起陰虛,氣虛.不僅傷脾胃,五臟都易受傷;
喜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刺激霄粘膜;
暴飲暴食:飲食不規(guī)律會增加腸胃負擔,無形中影響脾胃;
不健康減肥:不健康飲食習慣會引起脾胃不健,脾胃功能紊亂!
脾胃喜歡的食物:
脾胃寒則甘溫,脾胃濕熱宜甘涼。
甘平食物:
玉米,粳米,黃豆,南瓜,山芋,胡蘿卜芋頭,土豆,香菇,豬肉,雞肉,鮮魚等。
甘溫食物:
糯米,燕麥,核桃,櫻桃,桂圓,荔枝牛肉,羊肉,烏雞,牛奶等。
甘涼食物:
冬瓜,小麥,大麥,養(yǎng)麥,慧仁,黃花菜蓮藕,絲瓜,黃瓜,鴨肉等。
脾胃喜歡的黃色食物:
主食:水,蔬菜,小米,玉米,黃豆,紅薯,土豆等。
水果:木瓜,香蕉,橙子,橘子,菠蘿,芒果等。
蔬菜:南瓜,胡蘿卜,黃椒,黃花菜等。
養(yǎng)生小Tips:
1.四神湯:
獲苓10g +山芋10g +蓮子 10g +芡實10g,
獲苓:健牌,寧心,利水滲濕,
山芋:健脾養(yǎng)胃,潤肺止咳,
蓮子:補脾益氣,養(yǎng)心安神,
芡實:強身健體,補脾止瀉。
2.飯后運動:
適當?shù)倪\動能夠有助于消化能夠起到養(yǎng)脾胃的作用。
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指的是這個意思。
3.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
一日三餐合理膳食,三大營養(yǎng)物質要平衡,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饑飽不調。飲食要均衡搭配,營養(yǎng)豐富,通過規(guī)律的飲食來調理脾胃,要長期堅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49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補脾益氣湯
下一篇: 補脾益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