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來源】本品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變種有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夏初花開放前采收,干燥;或用硫黃熏后干燥。
忍冬
【英文名】 FLOS LONICERAE
【別名】忍冬、金銀藤、銀花、雙花、二花
產(chǎn)地分布
山東省平邑縣,金銀花之鄉(xiāng).河南省封丘縣,已獲金銀花源產(chǎn)地認(rèn)證,河北巨鹿,湖南邵陽,廣西馬山等。
金銀花忍冬:主產(chǎn)山東、河南、內(nèi)蒙,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
毛花柱忍冬:主產(chǎn)廣西。
紅腺忍冬:主產(chǎn)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qū)。
山銀花:主產(chǎn)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產(chǎn)地,臨沂主要集中在平邑、費(fèi)縣、蒙陰、蒼山等縣。到2005年年底,臨沂市金銀花面積達(dá)到69.13萬畝,產(chǎn)量上升到947.18萬公斤,產(chǎn)值達(dá)到2.77億元。金銀花深加工企業(yè)10家,年加工能力400萬斤;平邑金銀花工貿(mào)園區(qū)已成為全國的金銀花貿(mào)易集散地,年銷售量800多萬斤,成交額1.6 億元。現(xiàn)正在實施擴(kuò)大栽植規(guī)模、發(fā)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搞好標(biāo)準(zhǔn)認(rèn)證等工作,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生產(chǎn)基地,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銀花之鄉(xiāng)”。
外形特征
忍冬科,呈棒狀,上粗下細(xì),略彎曲,長2~3cm,上部直徑約3mm,下部直徑約1.5mm。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貯久色漸深,密被短柔毛。偶見葉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長約2mm。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個,附于筒壁,黃色;雌蕊1個,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
紅腺忍冬 長2.5~4.5cm,直徑0.8~2mm。表面黃白至黃棕色,無毛或疏被毛。萼筒無毛,先端5裂,裂片長三角形,被毛。開放者,花冠下唇反轉(zhuǎn)?;ㄖ鶡o毛。
山銀花 長1.6~3.5cm,直徑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毛花柱忍冬 長2.5~4cm,直徑1~2.5mm。表面淡黃色微帶紫色,無毛?;ㄝ嗔哑倘切?。開放者花冠上唇常不整齊,花柱下部多密被長柔毛.
金銀品種
1.1 淡紅忍冬
Lonicera acuminata Wall.
落葉或半常綠藤本,幼枝、葉柄和總花梗均被疏或密通常卷曲的棕黃色糙毛或糙伏毛,有時夾雜開展的糙毛和微腺毛,或僅著花小枝頂端有毛,或全然無毛。葉薄革質(zhì)至革質(zhì),卵狀矩圓形、矩圓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4~8.5(~14)cm,頂端長漸尖至短尖,基部圓至近心形,有時寬楔形或截形,兩面被疏或密的糙毛或至少上面中脈有棕黃色短糙伏毛,有緣毛;葉柄長3~ 5mm 。雙花在小枝頂集合成近傘房狀花序或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總花梗長4~18(~23) mm;苞片鉆形,比萼筒短或略較長,有少數(shù)短糙毛或無毛;小苞片寬卵形或倒卵形,為萼筒長的1/3~2/5,頂端鈍或圓,有時微凹,有緣毛;萼筒橢圓形或倒壺形,長2.5~ 3mm ,無毛或有短糙毛,萼齒卵形、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或有時狹三角形,長為萼筒的1/4~2/5,邊緣無毛或有疏或密的緣毛;花冠黃白色而有紅暈,漏斗狀,長1.5~ 2 .4mm ,外面無毛或有開展或半開展的短糙毛,有時還有腺毛,唇形,筒長9~ 12mm ,與唇瓣等長或略較長,內(nèi)有短糙毛,基部有囊,上唇直立,裂片圓形,下唇反曲;雄蕊略高出花冠,花藥長4~ 5mm ,約為花絲的1/2,花絲基部有短糙毛;花柱除頂端外均有糙毛。果實藍(lán)黑色,卵圓形,直徑6~ 7mm ;種子橢圓形至矩圓形,稍扁,長4~ 4 .5mm ,有細(xì)凹點(diǎn),兩面中部各有凸起的脊?;ㄆ?月,果熟期10~11月。
產(chǎn)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等地。生于山坡和山谷的林中、林間空曠地或灌叢中,海拔1000~ 3200m 。
本種的花在四川部分地區(qū)和西藏昌都作“金銀花”收購入藥。
1.2 細(xì)氈毛忍冬
Lonicera similis Hemsl.
落葉藤本,幼枝、葉柄和總花梗均被淡黃褐色、開展的長糙毛和短柔毛,并疏生腺毛,或全然無毛;老枝棕色。葉紙質(zhì),卵形、卵狀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 3~10(~13.5)cm,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或截形至微心形,兩側(cè)稍不等,有或無糙緣毛,上面初時中脈有糙伏毛,后變無毛,側(cè)脈和小脈下陷,下面被由細(xì)短柔毛組成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細(xì)氈毛,脈上有長糙毛或無毛,老葉毛變稀而網(wǎng)脈明顯凸起;葉柄長3~8(~12)mm。雙花單生于葉腋或少數(shù)集生枝端成總狀花序;總花梗下方者長可達(dá) 4cm ,向上則漸變短;苞片、小苞片和萼齒均有疏糙毛及緣毛或無毛;苞片三角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約2(~4.5) mm;小苞片極小,卵形至圓形,長約為萼筒的1/3;萼筒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3)mm,無毛,萼齒近三角形,長約達(dá) 1mm ;花冠先白色后變淡黃色,長4~ 6cm ,外被開展的長、短糙毛和腺毛或全然無毛,唇形,筒細(xì),長3~ 3 .6cm ,超過唇瓣,內(nèi)有柔毛,上唇長 1.4~ 2 .2cm ,裂片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2~ 5 .5mm ,下唇條形,長約 2cm ,內(nèi)面有柔毛;雄蕊與花冠幾等高,花絲長約 2cm ,無毛;花柱稍超出花冠,無毛。果實藍(lán)黑色,卵圓形,長7~ 9mm ;種子褐色,稍扁,卵圓形或矩圓形,長約 5mm ,有淺的橫溝紋,兩面中部各有1棱?;ㄆ?~6(~7)月,果熟期9~10月。
產(chǎn)陜西、甘肅、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生于山谷溪旁或向陽山坡灌叢或林中,海拔550~ 1600m (川、滇可達(dá) 2200m )。
花供藥用,是西南地區(qū)“金銀花”藥材的主要來源,收購以野生品為主,近年來有些地區(qū)已引種栽培。
1.3 灰氈毛忍冬
Lonicera macrathoides Hand.-Mazz
藤本,幼枝或其頂梢及總花梗有薄絨狀短糙伏毛,有時兼具微腺毛,后變粟褐色,有光澤而近無毛,很少在幼枝下部有開展長剛毛。葉革質(zhì),卵形、卵狀披針形、矩圓形至寬披針形,長6~ 14cm ,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圓形、微心形或漸狹,上面無毛,下面被由短糙毛組成的灰白色或有時帶灰黃色氈毛,并散生暗橘黃色微腺毛,網(wǎng)脈凸起而呈明顯蜂窩狀;葉柄長6~ 10mm ,有薄絨狀短糙毛,有時具開展長糙毛。花有香氣,雙花常密集于小枝梢成圓錐狀花序;總花梗長 0.5~ 3mm ;苞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 4mm ,連同萼齒外面均有細(xì)氈毛和短緣毛;小苞片圓卵形或倒卵形,長約為萼筒之半,有短糙緣毛;萼筒常有藍(lán)白色粉,無毛或有時上半部或全部有毛,長近 2mm ,萼齒三角形,長 1mm ,比萼筒稍短;花冠白色,后變黃色,長3.5~4.5(~6) cm,外被倒短糙伏毛及橘黃色腺毛,唇形,筒纖細(xì),內(nèi)面密生短柔毛,與唇瓣等長或略較長,上唇裂片卵形,基部具耳,兩側(cè)裂片裂隙深達(dá)1/2,中裂片長為側(cè)裂片之半,下唇條狀倒披針形,反卷;雄蕊生于花冠筒端,連同花柱均伸出而無毛。果實黑色,常有藍(lán)白色粉,圓形,直徑6~ 10mm ?;ㄆ?月中旬至7月上旬,果熟期10~11月。
產(chǎn)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及貴州。生于山谷溪流旁、山坡或山頂混交林內(nèi)或灌叢中,海拔500~ 1800m 。
花入藥,為金銀花地方習(xí)用品種之一,主產(chǎn)于湖南和貴州,有“大銀花”、“巖銀花”、“山銀花”、“木銀花”等名稱。
1.4 卵葉忍冬
Lonicera inodora W.W.
藤本;小枝、葉柄和總花梗有時包括苞片、小苞片和萼筒均密被灰黃褐色彎曲短糙伏毛,夾雜少數(shù)幾無柄的腺毛。葉厚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 6~ 12cm ,頂端急狹而漸尖或具短尖頭或漸尖,基部圓至截形或淺心形,上面脈略下陷,疏被短糙伏毛,中脈毛甚密,下面各脈顯著凸起,有彎曲的絨狀短糙毛,脈上毛甚密,果時毛變??;葉柄長5~ 12mm 。雙花數(shù)朵至10余朵集合成腋生或頂生的傘房花序,花序梗長1~ 2cm ,很少單生于葉腋,有葉狀苞;總花梗長3~ 15mm ;苞片和小苞片外面被黃白色短糙毛,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 2mm ,短于萼筒,小苞片圓卵形、卵形、長卵形或半圓形,頂鈍或圓形,長為萼筒的(1/5~)1/3~1/2;萼筒圓形或橢圓形,長2~ 4mm ,外面無毛或有短糙伏毛及無柄的暗棕色腺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長約 1mm ,外被疏或密的短糙伏毛,有緣毛;花冠白色,后變黃色,長1.5~ 2 .5cm ,稍弓彎,外被倒短糙毛,唇形,筒與唇瓣幾等長或略較長,向上漸次擴(kuò)張,內(nèi)有小柔毛,上唇裂片長約 5mm ;雄蕊和花柱與花冠幾等長,花絲基部有短柔毛,花藥長3.5~ 4mm ;花柱中部或2/3以下有短糙毛。果實近圓形,藍(lán)黑色,稍有白粉,直徑約 6mm ?;ㄆ?月,果熟期12月。
產(chǎn)云南西部(騰沖)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生于石山灌叢或山坡闊葉林中,海拔1700~ 2900m 。西藏民間有用本種的花作清熱解毒藥的。
1.5 短柄忍冬
Lonicera pampaninii
藤本;幼枝和葉柄密被土黃色卷曲的短糙毛,后變紫褐色而無毛。葉有時3片輪生,薄革質(zhì),矩圓狀披針形、狹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 10cm ,頂端漸尖,有時急窄而具短尖頭,基部淺心形,兩面中脈有短糙毛,下面幼時常疏生短糙毛,邊緣略背卷,有疏緣毛;葉柄短,長2~ 5mm 。雙花數(shù)朵集生于幼枝頂端或單生于幼枝上部葉腋,芳香;總花梗極短或幾不存;苞片、小苞片和萼齒均有短糙毛;苞片狹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有時呈葉狀,長5~ 15mm ;小苞片圓卵形或卵形,長為萼筒的1/2~2/3;萼筒長不到 2mm ,萼齒卵狀三角形至長三角形,比萼筒短,外面有短糙伏毛,有緣毛;花冠白色而常帶微紫紅色,后變黃色,唇形,長1.5~ 2cm ,外面密被倒生短糙伏毛和腺毛,唇瓣略短于筒,上下唇均反曲;雄蕊和花柱略伸出,花絲基部有柔毛,花藥長約 2mm ;花柱無毛。果實圓形,藍(lán)黑色或黑色,直徑5~ 6mm 。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
產(chǎn)安徽南部(黃山、青陽)、浙江、福建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和東南部(陸川)、四川東南部、貴州東部至北部及云南南部(建水)。生于林下或灌叢中,海拔150~750(~1400)m。
花入藥,貴州民間用來治鼻出血、吐血及腸熱等癥。
1.6 皺葉忍冬
Lonicera rhytidophylla Hand.-Mazz
常綠藤本;幼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由短糙毛組成的黃褐色氈毛。葉革質(zhì),寬橢圓形、卵形、卵狀矩圓形至矩圓形,長3~ 10cm ,頂端近圓形或鈍而具短凸尖,基部圓至寬楔形,少有截形,邊緣背卷,上面葉脈顯著凹陷而呈皺紋狀,除中脈外幾無毛,下面有由短柔毛組成的白色氈毛,干后變黃白色;葉柄長 8~ 15mm 。雙花成腋生小傘房花序,或在枝端組成圓錐狀花序,總花?;砍>甙鸂钚⌒稳~;苞片條狀披針形,長2~ 3mm ,與萼筒等長或稍超過,連同小苞片和萼齒均密生短糙毛和緣毛;小苞片狹卵形至圓卵形,頂稍尖,比萼筒短或近等長;萼筒卵圓形,長約 2mm ,無毛或有時多少有短糙毛,粉藍(lán)色,萼齒鉆形,長1~ 2mm ,頂稍尖;花冠白色,后變黃色,長2.5~3.5(~4.5)cm,外面密生緊貼的倒生短糙伏毛,并多少夾有具短柄的腺毛,唇形,唇瓣內(nèi)下方和筒內(nèi)有柔毛,上唇直立,下唇反折;雄蕊稍超出花冠,花絲無毛或內(nèi)側(cè)有一行稀疏白毛,花藥長2.5~ 3mm ;花柱伸出,無毛,柱頭粗大。果實藍(lán)黑色,橢圓形,長7~ 8mm ?;ㄆ?~7月,果熟期10~11月。
產(chǎn)江西西南部、福建中北部和中南部至西部、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東北部。生于山地灌叢或林中,海拔400~1100m。
花供藥用,在江西上猶縣作“金銀花”收購,但產(chǎn)量甚小。
1.7 滇西忍冬
Lonicera buchananii Lacein kew Ball.
藤本;幼枝、葉柄和總花梗均密被灰白色卷曲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卵形,長達(dá) 5cm ,項端有短尖頭,基部圓形,上面有光澤,除基部中脈外幾無毛,下面灰白色,被由短柔毛組成的氈毛,網(wǎng)脈隆起而呈蜂窩狀;葉柄長3~ 5mm 。雙花單生于葉腋;總花梗纖細(xì),長8~ 15mm ;苞片條形至披針形,葉狀,有柄,長4~ 6mm ,毛被與葉相同;小苞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約 1mm ,頂端稍尖,外面被灰白色氈毛和短緣毛;萼筒卵形,長 1.5~ 2mm ,上半部連同萼齒均疏生短柔毛,萼齒三角形,頂端尖,外面和邊緣都有短糙毛;花冠長2.5~ 5cm ,唇形,筒纖細(xì),長 2.2~ 3 .2cm ,外面密被倒生短糙伏毛,內(nèi)面密生短柔毛,唇瓣長約 1.8cm 。其余性狀同灰氈毛忍冬。
產(chǎn)云南西部(盈江)。生于海拔 200m 左右的山地。
本種的花供藥用,為云南盈江縣“金銀花”的主要來源。
1.8 盤葉忍冬
Lonicera tragophylla Hemsl.
落葉藤本;幼枝無毛。葉紙質(zhì),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稀橢圓形,長(4~)5~ 12cm ,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楔形,下面粉綠色,被短糙毛或至少中脈下部兩側(cè)密生橫出的淡黃色髯毛狀短糙毛,很少無毛,中脈基部有時帶紫紅色,花序下方1~2對葉連合成近圓形或圓卵形的盤,盤兩端通常鈍形或具短尖頭;葉柄很短或不存在。由3朵花組成的聚傘花序密集成頭狀花序生小枝端,共有6~9(~18)朵花;萼筒壺形,長約 3mm ,萼齒小,三角形或卵形,頂鈍;花冠黃色至橙黃色,上部外面略帶紅色,長5~ 9 cm ,外面無毛,唇形,筒稍弓彎,長2~3倍于唇瓣,內(nèi)面疏生柔毛;雄蕊著生于唇瓣基部,長約與唇瓣等,無毛;花柱伸出,無毛。果實成熟時由黃色轉(zhuǎn)成紅黃色,最后變深紅色,近圓形,直徑約 1cm 。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產(chǎn)河北西南部、山西南部、陜西中部至南部、寧夏和甘肅的南部、安徽西部和南部、浙江西北部和南部(龍泉)、河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和東部(羅田)、四川及貴州北部。生林下、灌叢中或河灘旁巖縫中,海拔(700~)1000~2000(~3000)m。
花蕾和帶葉嫩枝供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ㄔ谫F州印江收購入藥,稱“大金銀花”,但產(chǎn)量不高。
1.9 新疆忍冬
Lonicera tatarica Linn.var.tatarica
落葉灌木,高達(dá) 3m ,全體近于無毛。冬芽小,約有4對鱗片。葉紙質(zhì),卵形或卵狀矩圓形,有時矩圓形,長2~ 5cm ,頂端尖,稀漸尖或鈍形,基部圓或近心形,稀闊楔形,兩側(cè)稍不對稱,邊緣有短糙毛;葉柄長2~ 5mm 。總花梗纖細(xì),長1~ 2cm ;苞片條狀披針形或條狀倒披針形,長與萼筒相近或較短,有時葉狀而遠(yuǎn)超過萼筒;小苞片分離,近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長為萼筒的1/3~1/2;相鄰兩萼筒分離,長約 2mm ,萼檐具三角形或卵形小齒;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約 1.5cm ,唇形,筒短于唇瓣,長5~ 6mm ,基部常有淺囊,上唇兩側(cè)裂深達(dá)唇瓣基部,開展,中裂較淺;雄蕊和花柱稍短于花冠,花柱被短柔毛。果實紅色,圓形,直徑5~ 6mm ,雙果之一常不發(fā)育?;ㄆ?~6月,果熟期7~8月。
產(chǎn)新疆北部。生石質(zhì)山坡或山溝的林緣和灌叢中,海拔900~ 1600m 。黑龍江和遼寧等地有栽培。
新疆忍冬屬植物有10余種,天山北麓的剛毛忍冬的花蕾和苞片,可以藥用,也可大量栽培。剛毛忍冬花蕾綠原酸含量只高于花蕾和苞片含量0.327%,在花蕾和苞片不易分離時,花蕾和苞片可同時入藥。
1.10 匍匐忍冬
Lonicera crassifolia
常綠匍匐灌木,高達(dá) 1m ;幼枝密被淡黃褐色卷曲短糙毛,枝黑褐色,無毛。冬芽有數(shù)對鱗片。葉通常密集于當(dāng)年生小枝的頂端,革質(zhì),寬橢圓形至矩圓形,長 1~3.5(~6.3)cm,兩端稍尖至圓形,頂端有時具小凸尖或微凹短,除上面中脈有短糙毛外,兩面均無毛,邊緣背卷,密生糙緣毛;葉柄長 3~ 8mm ,上面具溝,有短糙毛和緣毛。雙花生于小枝梢葉腋,總花梗長2~10(~14)mm,具短糙毛或無毛;苞片、小苞片和萼齒頂端均有睫毛;苞片三角狀披針形,頂端稍鈍,長為萼筒的1/2~2/3;小苞片圓卵形,長約為苞片之半,頂端圓;萼齒卵形,長約 1mm ,為萼筒的1/3~1/2,頂端鈍;花冠白色,筒帶紅色,后變黃色,長約 2cm ,外面無毛,內(nèi)被糙毛,筒基部一側(cè)略腫大,唇瓣長約為筒的1/2,上唇直立,有波狀齒或短的卵形裂片,下唇反卷;雄蕊長與花冠幾相等,花絲下部疏生糙毛;花柱遠(yuǎn)高出花冠,中上部以下有糙毛。果實黑色,圓形,直徑5~ 6mm ?;ㄆ?~7月,果熟期 10~11月。
產(chǎn)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桑植)、四川東南部和西南部、貴州西部(畢節(jié))和北部(道真),云南(麻栗坡)。生于溪溝旁或濕潤的林緣巖壁或巖縫中。海拔900~1700(~2300)m。
四川武隆縣民間栽培,以其花治風(fēng)濕。
1.11 云霧忍冬
Lonicera nubium(Hand.-Mazz)Hand.Mazz
藤本,幼枝、葉柄和花序梗均被開展的黃褐色長剛毛和腺毛。葉硬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6~ 14cm ,頂端長漸尖,基部圓或微心形,上面有光澤,中脈及下面中脈和側(cè)脈均有短剛毛,邊緣至少有2列短剛毛;葉柄長4~ 7mm 。雙花密集于小枝頂成總狀或圓錐花序,夾生條狀披針形苞狀葉,有細(xì)長花序梗;總花梗長1~ 3mm ,有短剛毛;苞片披針形,長超過萼筒,連同小苞片和萼齒都有短剛緣毛;小苞片卵形或圓卵形,長約為萼筒的3/5~2/3,頂端鈍;萼筒長約 2mm ,萼齒狹卵狀三角形,略短于萼筒;花冠白帶紫紅色,后變黃色,長約 1.8cm ,外面多少有反折的短剛毛,唇形,筒長約與唇瓣相等,內(nèi)面密生短柔毛,上唇直立,具短圓裂,下唇反曲;雄蕊與花冠等長,花絲基部和花柱中部以下有毛。果實黑色,圓形,直徑約 8mm ;種子卵圓形,長約 3mm ?;ㄆ?~7月,果熟期10月。
產(chǎn)江西西部和南部、湖南西南部和南部、廣西東北部、四川(達(dá)縣)及貴州中部和南部。生于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海拔750~ 1200m 。
這是一很特殊的種,它的毛被、葉形、花序和花序梗與同一亞組內(nèi)的其他種頗不相同,足以成立獨(dú)立的種。
1.12 川黔忍冬
Lonicera subaequalis Rehd.
藤本,小枝和葉均無毛。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矩圓狀倒卵形或矩圓形,長6~ 11cm ,頂端鈍,基部漸狹而下延于短葉柄,具軟骨質(zhì)邊緣,小枝頂端的一對合生成盤狀而頂端尖,下面通常有白粉?;?朵輪生于小枝頂,無總花梗;小苞片近圓形,長為萼筒的1/4~1/3,有緣毛;萼筒端部有腺毛,萼檐長約為萼筒的1/4,萼齒短,圓形,有糙緣毛;花冠黃色,漏斗狀,近整齊,長2.5~ 3 .5cm ,外面疏被長糙毛和腺,內(nèi)面有柔毛,裂片稍不相等,卵形,長 7~ 8mm ,頂端圓;雄蕊著生于花冠裂片基部稍下處,花絲約與花藥等長;花柱無毛,伸出。果實紅色,近圓形,直徑約 7mm ;種子帶白色,橢圓形,長約 2mm ,具細(xì)網(wǎng)紋?;ㄆ?~6月。
產(chǎn)四川西部至南部和貴州東部(盤縣、畢節(jié))。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海拔1500~ 2450m 。
1.13 金銀花的變種或亞種
在各地生態(tài)條件的影響下,形成金銀花異常豐富復(fù)雜的種內(nèi)變異類型。在地方作為藥用的就有多種屬于忍冬屬品種、原變種或原亞種的變種或亞種,下面介紹《中國植物志》中收載的峨眉忍冬、凈化菰腺忍冬和異毛忍冬。
(一)峨眉忍冬
Lonicera similis Hemsl.var.omeiensis
峨眉忍冬是細(xì)氈毛忍冬的變種。葉下面除密被由短柔毛組成的細(xì)氈毛外,還夾雜長柔毛和腺毛。花冠較短,長1.5~ 3cm ,唇瓣與筒幾等長。
特產(chǎn)四川西南部、北部、東北部和東部。生于山溝或山坡灌叢中,海拔400~ 1700m 。
此變種的花在四川旺蒼、江油等縣作“金銀花”收購入藥。
(二)異毛忍冬
Lonicera macrantha var.heterotricha
異毛忍冬是大花忍冬的變種。葉下面除了有糙毛外,還被由稠密的短糙毛組成的氈毛?;ㄆ?月底至5月下旬,果熟期11~12月。
產(chǎn)浙江南部、江西西部、福建(南平)、湖南西南部、廣西、四川東北部(南江)和東南部(光文、江北、秀山)、貴州及云南東南部和西部。生于丘陵或山谷林中或灌叢中,海拔350 ~ 1250m ,在云南可達(dá) 1800m 。
此變種具有介乎大花忍冬和灰氈毛忍冬L.macranthoides Hand.-Mazz之間的特征。其葉下面由短糙毛組成的氈毛,堪與灰氈毛忍冬相比,但卻同時存在較長的糙毛,而且小枝和花冠外面的毛被以及花冠的長度,又都與大花忍冬相一致。
(三)凈花菰腺忍冬
Lonicera hypoglauca Miq.Subsq.nudiflora
凈花菰腺忍冬是原亞種菰腺忍冬的亞種。主產(chǎn)于廣東北部和西部、廣西、貴州西南部及云南東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在廣西有栽培,為主流商品?;ɡ匍L 1.8~ 4 .5cm ,直徑1.5~ 3mm ,無毛或疏被毛。腺毛無或偶見,頭部盾形而大;厚壁非腺毛少,長約至704μm,螺紋較密。總氯原酸含量6.91%。
金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性木質(zhì)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和初開的花。金銀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一般用量6~15克,水煎服,亦可入丸散。脾胃虛寒及氣虛體弱者不要使用。 我們的古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金銀花能解菌毒。宋代張邦基的《墨莊漫錄》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崇寧年間,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的幾位僧人,從山上采回一籃野蕈煮食。不料野蕈有毒,僧人們飽餐之后便開始上吐下瀉。其中3位僧人由于及時服用鮮品金銀花,結(jié)果平安無事,而另外幾位沒有及時服用金銀花的僧人則全都枉死黃泉。可見,金銀花的解毒功效非同一般。
性味歸經(jīng)
甘,寒。歸肺、心、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散風(fēng)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fēng)熱感冒,溫病發(fā)熱。
用法用量
6~15g。
繁殖方法
播種、扦插、堆土壓條和分株繁殖。一般主要用扦插和堆土壓條,扦插用枝插法很易成活。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全年均可扦插,取健壯的莖蔓一段,長10~15厘米,插入蛭石∶珍珠巖∶黃沙=1∶1∶1的基質(zhì)中,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2,扦插后澆足水以后保持土壤濕潤,每天早晚向插穗上噴1~2次霧,以保持空氣濕度,利于傷口愈合,20天后便能生根。堆土壓條,壓條前先將枝條基部皮層刻傷,再向上堆培養(yǎng)土20~30厘米,經(jīng)常保持培養(yǎng)土濕潤。待生根后刨上,與母株切離,分別栽培。
種子繁殖
秋季種子成熟時采集成熟的果實,置清水中揉搓,漂去果皮及雜質(zhì),撈出沉入水底的飽滿種子,晾干貯藏備用。秋季可隨采隨種。如果第二年春播,可用砂藏法處理種子越冬,春季開凍后再插。在苗床上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蓋3厘米厚的土,壓實,10天左右出苗。苗期要加強(qiáng)田間管理,當(dāng)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幼苗可定植于生產(chǎn)田。每畝播種量約1-1.5千克。
栽培管理
1.栽培基質(zhì):金銀花雖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60%~70%的泥炭、20%~30%的蛭石和10%的珍珠巖混合作為培養(yǎng)土栽培,植株將會長得更好。
2.水肥管理:在開花前3月間,施入以磷鉀為主的肥料1~2次。5月下旬花朵凋謝后,仍應(yīng)追施薄肥1~2次,并對新枝梢進(jìn)行適當(dāng)摘心,以促進(jìn)第二批花芽的萌發(fā)。同時,土壤保持濕潤,忌過干,否則基葉易枯黃脫落并影響開花。在高溫季節(jié),避開強(qiáng)光直射,以免灼傷嫩葉。
3.整形修剪:在其休眠期間進(jìn)行一次修剪,將纖細(xì)枝、弱枝、交叉枝剪除,并截短當(dāng)年生枝條,以利于第二年促發(fā)新枝,多開花。
4.病蟲害防治:金銀花病蟲害相對較少,偶爾有蚜蟲的侵襲,危害新葉、嫩梢,使葉片翻卷,影響生長,只需用“蚜虱斃”1000倍液或其他殺蟲藥劑防治。
金銀花不僅觀賞價值高、經(jīng)濟(jì)價值也高,常做蜜源及藥用植物栽培。其花、莖、葉對多種病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具有較強(qiáng)的對抗能力。
盆栽金銀花矮化措施
金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藤本,5至8月開花,花別致、芳香,可用于制作金銀花茶。
金銀花在園林中用作公園綠籬、圍墻、陽臺、花廊、花架等立體綠化,也可作為水土保持、防風(fēng)固沙的地被材料。金銀花除地栽外,還可用作盆栽觀賞。金銀花莖細(xì)長,樹形一般難以控制,容易出現(xiàn)節(jié)長、花少的現(xiàn)象,因此,要制作多花、壯觀的金銀花盆景,必須采取矮化措施。
1.控水肥 金銀花盆栽必須限制藤蔓生長,控制樹形,增加花量。春季避雨,減少澆水,防止徒長,促使莖蔓老熟,節(jié)間縮短,株形矮化?;ㄑ啃纬汕吧偈┗虿皇┑剩鍪┝?、鉀肥,促進(jìn)花芽形成,增加花量。枝條停止生長期、孕蕾期適當(dāng)施氮肥,使花開又大又艷。
2.適期換盆 一般盆栽花卉一兩年換盆一次,金銀花盆景三四年換盆一次。因換盆次數(shù)少,削弱了根系的吸收功能,促進(jìn)植株老化,抑制徒長,緩和樹勢,促使莖蔓粗壯,節(jié)間密,株形矮化,花朵繁茂。
3.生長抑制劑控梢 金銀花枝條萌出5厘米左右時,用700至1000 ppm多效唑,或2000至4000ppmB9,或1000至2000ppm矮壯素噴灑或澆施,連續(xù)幾次,抑制莖蔓旺長,矮化樹形。
4.矮化整形修剪 從上盆栽植開始進(jìn)行矮化整形修剪,培養(yǎng)成粗干短枝。生長期除去生長旺盛的芽,對強(qiáng)枝進(jìn)行早摘心,修剪時做到剪長留短。通過整形修剪,促使由藤本纏繞型轉(zhuǎn)為短枝矮干、分枝均勻密植、層次明顯的矮小灌木型樁景。
5.長日照處理 金銀花為喜光長日照植物,如果環(huán)境通風(fēng)透光不良,陰濕,莖蔓會徒長,分枝細(xì)弱,葉片容易黃化脫落,開花少。因此,金銀花盆景要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好全天有直射陽光,促使枝條粗壯短小,葉茂花繁,延長花期
曬干后可以直接泡茶喝;屬于花茶類,是用優(yōu)質(zhì)綠茶為素坯,加以新鮮金銀花按金銀花茶窨制工藝窨制而成;夏季為金銀花的采摘期,花初開時為純白色,翌日變?yōu)辄S色,香氣逐漸散失,因此以開花當(dāng)天采摘最好。
擴(kuò)展資料
加工工序
主料制備
金銀花茶以精制綠茶胚為主料,用量為90%左右。采摘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的鮮茶葉作原料,按照“高溫剎青、快速搓揉、完全烘烤”的綠茶制作工藝制成茶胚。
要求茶條緊結(jié)、葉片幼嫩、含水量不超過4%(手捻葉成粉,手折梗即斷),并剔除老葉、茶梗雜物,篩去茶末。
鮮花采摘
5-7月為金銀花采收期。在此期間,當(dāng)花蕾由綠變白,上部膨大,下部青色時,即可采收。如有已開放的花朵,也要一同采收。
在一天之內(nèi),應(yīng)在上午9時以前采摘,此時露水未干,不會傷及未成熟的花蕾,而且花的香氣最濃,也便于保持原有花色。采摘按鮮蕾采摘標(biāo)準(zhǔn)從花序基部采下,輕采輕放。
茶胚吸香
按每10公斤茶胚配用鮮金銀花5-6公斤的比例備料。視鮮花多少,均勻分裝入數(shù)個(用尼龍紗窗布縫制的)網(wǎng)袋中攤平。
將茶胚和花袋隔層攤放在潔凈木箱中,即放一層茶就放一袋花,再放一層茶,把容器口封嚴(yán)讓茶葉吸香。2-3小時后,從容器中提出花袋,取出茶胚混勻,再將茶胚與花袋隔層攤放容器中進(jìn)行二次吸香,然后取出茶和花袋。
選購技巧
在選購金銀花時,可以從金銀花的外形、色、氣、味等方面入手識別質(zhì)量。正品金銀花長2-3厘米,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氣清香,味淡、微苦。
如果表面呈棕色或紅棕色,則多由紅腺忍冬或山銀花冒充,有的是陳舊藥材或因存儲不當(dāng)造成的。如金銀花柔毛、腺毛模糊不清或不可見,則是不法商家為增加重量在金銀花中摻了滑石粉或面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銀花茶
金銀花又名金銀藤、銀藤、二色花藤、二寶藤、右轉(zhuǎn)藤、子風(fēng)藤、鴛鴦藤、二花等等。
金銀花介紹:
金銀花 ,正名為忍冬,“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 ,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zhuǎn)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金銀花三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jīng)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金銀花由于匍匐生長能力比攀援生長能力強(qiáng),故更適合于在林下、林緣、建筑物北側(cè)等處做地被栽培;還可以做綠化矮墻;亦可以利用其纏繞能力制作花廊、花架、花欄、花柱以及纏繞假山石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5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桂圓的作用與功效,桂圓核的作用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