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大黃(濕紙裹煨熟)1兩,常山1兩,柴胡(去苗)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當歸(酒浸1宿,切,焙)1兩,干漆(炒煙出)1兩,白術(shù)1兩,生干地黃(焙)1兩,石膏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男女骨蒸,婦人血風,攻注四肢,心胸煩壅,口臭肌熱,黃瘦盜汗。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小麥50粒,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臥時溫服。有虛汗,加麻黃根1兩。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三
目錄1拼音2概述3《蘇沈良方》卷十方之麥煎散 3.1組成3.2制法3.3麥煎散的用法用量3.4功能主治3.5運用 4《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麥煎散 4.1處方4.2炮制4.3功能主治4.4麥煎散的用法用量4.5運用4.6摘錄 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之麥煎散 5.1方名5.2組成5.3功能主治5.4麥煎散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5.6各家論述 6《普濟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之麥煎散 6.1方名6.2麥煎散的別名6.3組成6.4功效主治6.5麥煎散的用法用量6.6運用6.7制備方法6.8各家論述6.9附注 7《普濟方》卷三六八方之麥煎散 7.1方名7.2組成7.3功能主治7.4麥煎散的用法用量 8《傳家秘寶》卷下方之麥煎散 8.1方名8.2組成8.3功效主治8.4麥煎散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 9《扁鵲心書·神方》方之麥煎散 9.1方名9.2組成9.3功能主治9.4麥煎散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麥煎散 1拼音 mài jiān sǎn
2概述 麥煎散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七首。
3《蘇沈良方》卷十方之麥煎散
4《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麥煎散
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之麥煎散
6《普濟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之麥煎散
2.《法律》:此方治肝、肺、脾、胃火盛,灼干榮血,乃致口臭肌熱可驗。故用潤血行瘀之法,以小麥煎之,引入胃中,蓋胃之血干,熱熾大腸必然枯燥,服此固可無疑,然更加人參助胃真氣,庶可多服取效也。
7《普濟方》卷三六八方之麥煎散
8《傳家秘寶》卷下方之麥煎散
9《扁鵲心書·神方》方之麥煎散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盜汗的癥狀5盜汗的病因分類 5.1虛勞盜汗5.2陰虛盜汗5.3其他病因 6盜汗的辨證分型 6.1盜汗·心血虛證6.2盜汗·陰虛火旺證6.3盜汗·氣陰兩虛證 7參考資料附:1治療盜汗的穴位2治療盜汗的方劑3治療盜汗的中成藥4盜汗相關藥物5古籍中的盜汗 1拼音 dào hàn
2英文參考 night sweating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night sweating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10)]
3概述 盜汗(night sweating[1][2])為癥狀名[3]。是指以盜汗癥為主要表現(xiàn)的汗證[1][2]。又名寢汗(見《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臟氣法時論》等篇)[3]。出《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
4盜汗的癥狀 入睡后出汗,醒來即止的表現(xiàn)[3]。
5盜汗的病因分類 多見于虛勞,以陰虛者為多[3]。
《醫(yī)略六書·汗病》:“盜汗屬陰虛……盜汗乃睡中汗出,醒則汗收,因陰氣空虛,睡時衛(wèi)氣乘虛陷入,則表無護衛(wèi)而營中之火獨旺于外,蒸騰汗出,醒則衛(wèi)氣行陽而氣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見于虛勞之人,宜養(yǎng)陰清熱。熱盛者,當歸六黃湯;陰虛者,六味地黃湯?!?/p>
《圣濟總錄·虛勞盜汗》:“此蓋虛勞之人,陽氣外虛,風在肌表,腠理虛疏,心氣不足故也。不治則榮衛(wèi)衰損,肌肉消悴,變?yōu)橘?。治虛勞榮衛(wèi)不調(diào),夜多盜汗,四肢煩疼,飲食進退,肌瘦面黃,麥煎湯。……虛勞夜多盜汗,面色萎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咳嗽不止,柴胡鱉甲湯?!?/p>
《證治匯補·汗病》:“盜汗者……此癥多見于虛勞之人,陰氣損傷,宜養(yǎng)榮清熱。若大病之后,新產(chǎn)之余,及久出盜汗不止,則陽氣亦虛,宜補氣固陽。”
陽氣虛者,治宜益氣斂汗,可用參芪湯、牡蠣散;心陽虛者,宜柏子仁湯;心腎兩虛者,用心腎丸;陰虛者,可用黃芪鱉甲散、秦艽湯[4]。
癥見盜汗,伴有煩熱、口干等[5]。
治宜養(yǎng)陰清熱,可用六味地黃丸、益陰湯。偏于火旺者,宜當歸六黃湯[5]。
《傷寒明理論·盜汗》:“雜病盜汗者,責其陽虛也,傷寒盜汗者,非若雜病之虛,是由邪氣在半表半里使然也。”
《張氏醫(yī)通·盜汗》:“酒客睡中多汗,此濕熱外蒸也,二妙散加白術(shù)、防風、牡蠣……傷寒陽明少陽證盜汗,柴胡、葛根隨證主治。溫熱三陽合病,目合則汗,白虎湯?!?/p>
《景岳全書·雜證謨》:“若睡中盜汗而無火者,宜參苓散、獨參湯主之;若陽氣俱虛者宜參附湯、大建中湯之類主之?!?/p>
《雜病源流犀燭·諸汗源流》中盜汗有陰火盛者,宜正氣湯;有肝熱甚者,宜龍膽散[3]。
6盜汗的辨證分型
7
目錄1拼音2《幼科金針》卷上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麥煎湯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麥煎湯 1拼音 mài jiān tāng
2《幼科金針》卷上
古籍中的麥煎湯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五十一盜汗門]藥方 人參白茯苓麻黃銀(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食遠調(diào)服。石斛散治陰虛盜汗。柴胡防風五味子小...
《醫(y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白芍各三錢,甘草、橘皮各一錢,為末。每二錢,大麥煎湯調(diào)服。治氣淋,多因五內(nèi)郁結(jié),氣不舒行,陰滯于陽...
《孫真人海上方》:自汗 自汗不止防風末,浮麥煎湯服二錢;不效還將牡蠣散,二方經(jīng)驗可流傳。《孫真人海上方》唐孫思邈公元618...
《圣濟總錄》:[卷第八十九]虛勞盜汗 不調(diào),夜多盜汗,四肢煩疼,飲食進退,肌瘦面黃,麥煎湯方鱉甲(凈去裙用好醋炙)柴胡(去蘆頭各二兩)玄...
《圣濟總錄》:[卷第九十三骨蒸傳尸門]虛勞五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58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鱉甲飲子
下一篇: 鱉甲黃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