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吳茱萸、胡黃連(銼碎,用鱉血浸1宿,同吳茱萸炒令干焦,去茱萸不用)、白蕪荑仁、柴胡(去蘆)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末,用豮豬膽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諸疳。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建議你最好不要吃。甲魚是熱性的。甲魚是名貴的藥材,其成分含動物膠、角蛋白、維生素D及碘等,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腎、破結(jié)軟堅及消淤功用。鱉甲、頭、肉、血、膽等都可入藥。據(jù)《本草 綱目》記載:鱉肉可治久痢、虛勞、腳氣等??;鱉甲主治骨蒸勞熱、陰虛風(fēng)動、肝脾腫大和肝硬化等;鱉血外敷可治體面神經(jīng)麻痹、小兒疳積潮熱,兌酒可治婦女血癆;鱉卵能治久瀉久?。击M膽汁有治痔瘺等成效。鱉頭干制入藥稱“鱉首”,可治脫肛、漏瘡等。用活鱉、鱉甲或鱉甲膠做材料制作的中成藥有二龍膏、烏雞白鳳丸、化癥回生丹、史國公酒、鱉甲煎丸等。
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前者習(xí)稱“北柴胡”,后者習(xí)稱“南柴胡”。原植物野生或栽培,主產(chǎn)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河南、湖南、江蘇、四川等地。原植物柴胡生長于向陽旱荒山坡、路邊、林緣灌叢或草叢中;狹葉柴胡生長于干燥草原、狹葉山坡及灌木林緣等地。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jīng)。功效解表退熱、截瘧、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臨床用名有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鱉血柴胡。
【本草匯言】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名醫(yī)別錄》:微寒,無毒。主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jié)實,胸中邪逆,五藏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
《藥性論》:能治熱勞,骨節(jié)煩疼,熱氣肩背疼痛,宣暢血氣,勞乏羸瘦,主下氣消食,主時疾內(nèi)外熱不解,單煮服良。
《日華子本草》: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消痰,止嗽,潤心肺,添精,補髓,天行溫疾,狂熱乏絕,胃脅氣滿,健忘。
《開寶本草》:味苦,平、微寒,無毒。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jié)實,胸中邪逆,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溫痹拘攣,亦可作浴湯。
《開寶本草》: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柴胡湯,及柴胡加龍牡、柴胡加芒硝湯等,故后人治寒熱,此為最要之藥。
《本草衍義》:《本經(jīng)》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復(fù)受邪熱,邪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當須斟酌用之,如《經(jīng)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若或無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茍無實熱,醫(yī)者執(zhí)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萬世之后,所誤無窮耳。茍有明哲之士,自可處治。中下之學(xué),不肯考究,枉致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虐狀,用柴胡湯,正合其宜。
《本草發(fā)揮》:成無已云:柴胡之苦,以發(fā)表熱。又云:柴胡、黃芩之苦,入心而折熱。潔古云:柴胡除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早晨潮熱。此手足少陽、厥陰四經(jīng)行經(jīng)藥也。善除本經(jīng)頭痛,非他藥所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能引胃氣上升,以發(fā)散表熱,去寒熱往來。膽痹非柴胡不能除之。又去脅下痛,往來寒熱,及日晡發(fā)熱,用柴胡?!吨髦蚊卦E》云:柴胡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俱輕,陽也,升也。少陽經(jīng)分藥。偏頭痛乃少陽也,非柴胡不能除。
《本草綱目》: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luò)相火,及頭痛眩運,目赤昏痛障翳,耳鳴聾;諸瘧,及肥氣寒熱,婦人熱入血室,經(jīng)水不調(diào),小兒痘疹余熱,面疳羸熱。
勞有五勞,病在五臟。若勞在肝、膽、心及包絡(luò)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乃引清氣,退熱必用之藥。惟勞在肺腎者,不用可爾。然東垣言諸有熱者,宜加之,無熱則不加。又言諸經(jīng)之瘧,皆以柴胡為君。十二經(jīng)瘡疽,須用柴胡以散結(jié)聚。則是肺瘧,腎瘧,十二經(jīng)之瘡,有熱者則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減佐使可也。寇氏不分臟腑經(jīng)絡(luò),有熱無熱,乃謂柴胡不治勞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龐元英《談藪》:張氏久病瘧,熱時如火,年余骨立。醫(y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召醫(yī)宮孫琳診之,投小柴胡湯一帖,熱減十之八九,三服脫然。淋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安得不瘦?蓋熱有在皮膚、臟、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銀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加減,故三服乃效。觀此,則得用藥之妙也。
行手、足少陽,黃芩為佐;行手、足厥陰,黃連為佐。
《景岳全書》:味苦微辛,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升也,陽中之陰。用此者,用其涼散,平肝之熱,入肝、膽、三焦、心胞四經(jīng)。其性涼,故解寒熱往來,肌表潮熱,肝膽火炎,胸脅痛結(jié),兼治瘡瘍,血室受熱;其性散,故主傷寒邪熱未解,溫瘧熱盛,少陽頭痛,肝經(jīng)郁證??傊?,邪實者可用,真虛者當酌其宜。雖引清氣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虛者不可散,虛熱者不可寒,豈容誤哉!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當慎用之;熱結(jié)不能者,用佐當歸、黃芩,正所宜也。愚謂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氣,斷非滋補之藥。凡病陰虛水虧而孤陽勞熱者,不可再損營氣,蓋未有用散而不泄營氣者,未有動汗而不傷營血者。營即陰也,陰既虛矣,尚堪再損其陰否?然則用柴胡以治虛勞之熱者,果亦何所取義耶?觀寇宗《衍義》曰:柴胡,《本經(jīng)》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之人,有一種臟本虛損,復(fù)受邪熱者,當須斟酌用之,如《經(jīng)驗方》中治勞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耳。若或無邪,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度杖A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茍無實熱,醫(yī)者執(zhí)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釋本草,一字不可忽,蓋萬世之后,所誤無窮,可不謹哉?觀此寇氏之說,其意專在邪熱二字,謂但察有邪無邪,以決可用不可用,此誠得理之見,而復(fù)有非之者,抑又何也?即在王海藏亦曰:茍無實熱而用柴胡,不死何待?凡此所見略同,用者不可不察。
《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味微苦,性平。稟少陽生發(fā)之氣,為足少陽主藥,而兼治足厥陰。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膽火甚熾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陽者,又能助其樞轉(zhuǎn)以透膈升出之,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其主寒熱,寒熱者少陽外感之邪也。又謂其主心腹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誠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為柴胡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結(jié)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柴胡主寒熱,山茱萸亦主寒熱。柴胡所主之寒熱,為少陽外感之邪,若傷寒瘧疾是也,故宜用柴胡和解之;山萸肉所主之寒熱,為厥陰內(nèi)傷之寒熱,若肝臟虛極忽寒忽熱,汗出欲脫是也,故宜用山萸肉補斂之。二證之寒熱雖同,而其病因判若天淵,臨證者當細審之,用藥慎勿誤投也。
柴胡非發(fā)汗之藥,而多用之亦能出汗。小柴胡湯多用之至八兩,按今時分量計之,且三分之一劑可得八錢。小柴胡湯中如此多用柴胡者,欲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陽之邪以透膈上出也。然多用之又恐其旁行發(fā)汗,則上升之力不專,小柴胡湯之去渣重煎,所以減其發(fā)汗之力也。
或疑小柴胡湯既非發(fā)汁之藥,何以《傷寒論》百四十九節(jié)服柴胡湯后有汗出而解之語?不知此節(jié)文義,原為誤下之后服小柴胡湯者說法。夫小柴胡湯,系和解之劑,原非發(fā)汗之劑,特以誤下之后,脅下所聚外感之邪,兼散漫于手少陽三焦,因少陽為游部,手、足少陽原相貫徹也。此時外達之經(jīng)絡(luò)作汗而解,而其留于脅下者,亦與之同氣相求,借徑于手少陽而汗解,故于發(fā)熱汗出上,特加一卻字,言非發(fā)其汗而卻由汗解也。然足少陽之由汗解原非正路,乃其服小柴胡湯后,脅下之邪欲上升透膈,因下后氣不能助之透過,而其邪之散漫于手少陽者,且又以同類相招,遂于蓄極之時而開旁通之路,此際幾有正氣不能勝邪氣之勢,故必先蒸蒸而振,大有邪正相爭之象,而后發(fā)熱汗出而解,此即所謂戰(zhàn)而后汗也。觀下后服柴胡湯者,其出汗若是之難,則足少陽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益可知也。是以愚生平臨證,于壯實之人用小柴胡湯時,恒減去人參,而于經(jīng)醫(yī)誤下之后者,若用小柴胡湯必用人參以助其戰(zhàn)勝用力。
用柴胡以治少陽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熱往來也。但知其人純系外感,而有惡心欲吐之現(xiàn)象,是即病在少陽,欲借少陽樞轉(zhuǎn)之機透膈上達也。治以小柴胡可隨手奏效,此病機欲上者因而越之也。又有其人不見寒熱往來,亦并不喜嘔,惟頻頻多吐黏涎,斯亦可斷為少陽病,而與以小柴胡湯。蓋少陽之去路為太陰濕土,因包脾之脂膜原與板油相近,而板油亦脂膜,又有同類相招之義,此少陽欲傳太陰,而太陰濕土之氣經(jīng)少陽之火鑠煉,遂凝為黏涎頻頻吐出,投以小柴胡湯,可斷其入太陰之路,俾由少陽而解矣。又:柴胡為瘧疾之主藥,而小心過甚者,謂其人若或陰虛燥熱,可以青蒿代之。不知瘧邪伏于脅下兩板油中,乃足少陽經(jīng)之大都會,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瘧邪透膈上出,而青蒿無斯力也;若遇燥熱者,或熱盛于氣分者,不妨多用潤燥清火之藥佐之。是以愚治瘧疾有重用生地、熟地治愈者,有重用生石膏、知母治愈者,其氣分虛者,又有重用參、耆治愈者,然方中無不用柴胡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柴胡有鎮(zhèn)靜及延長睡眠時間的作用。實驗證明柴胡皂甙可延長貓的睡眠時間,特別是慢波睡眠Ⅱ期(SWS)和快動睡眠期(REM)的增加與給藥前比較均有非常顯著差異。
2. 柴胡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北柴胡油、北柴胡皂甙對酵母誘發(fā)的大鼠發(fā)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北柴胡皂苷和柴胡煎劑對電擊尾法引起的大鼠和小鼠的疼痛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3. 柴胡有抗驚厥作用。柴胡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對咖啡因誘發(fā)的小鼠驚厥有對抗作用。
4. 柴胡有抗炎作用。柴胡總皂苷和揮發(fā)油對多種急性滲出性炎癥和慢性增殖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
5. 柴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體外實驗證明,柴胡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結(jié)核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柴胡對流感病毒、肝炎、鉤端螺旋體及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I型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
6. 柴胡有護肝利膽作用,其利膽的主要成分是所含的黃酮類成分。
7. 柴胡有降血脂作用,柴胡皂苷肌注能使試驗性高脂血癥動物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的水平降低,尤以甘油三酯的水平降低最為顯著,還能加速膽固醇及其代謝產(chǎn)物從糞便排出,從而使血脂下降,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a、b。
8. 柴胡有抗過敏作用。
9. 柴胡有抗?jié)冏饔?,柴胡總皂苷口服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的pH值,對實驗性醋酸潰瘍有治療作用,對胰蛋白酶有較強抑制作用。
10. 柴胡皂苷有明顯的溶血作用。
11. 柴胡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12. 柴胡有抗腎炎作用,柴胡皂苷d對動物膜性腎炎有抑制作用。
13. 柴胡有抗腫瘤作用。
14. 柴胡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58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鱉血丸
下一篇: 鵓鴿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