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人參半兩,紫蘇葉半兩,甘草半兩,肉桂4錢,五味子4錢,木香4錢,陳皮(去白)6錢,白術(shù)6錢,半夏(姜制)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桑白皮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補肺散寒。主形寒飲冷,傷肺喘嗽,煩心胸滿,氣不得通暢。
用法用量 : 每服半兩,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大溫服。如冬寒,每服中加不去節(jié)麻黃5分,先煎去沫,下諸藥。
摘錄 : 《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六
咳嗽的嗽在古漢語中是多音字,既可以讀“sòu”,也可以讀“shù”?!八浴笨梢越M成以下詞語:
嗽口
漢語拼音:??sòu kǒu
漢語注音:??ㄙㄡˋ ㄎㄡˇ
引證解釋:是含水(或別的液體)洗口腔。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種牙》:“俾患者飽食而吞丸藥七粒,復(fù)與沒藥入湯,嗽口片時,牙皆動軟可下矣?!薄秲号⑿蹅鳌返诰呕兀骸耙粫r,茶來了,大家嗽口喝茶?!?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用茶嗽口, 愫方 拿過一個痰桶, 曾皓 吐入 ?!?br>
寒嗽
漢語拼音:hán sòu
漢語注音:?ㄏㄢˊ ㄙㄡˋ
引證解釋:寒嗽: 病名。
①指感寒咳嗽。即冷嗽?!蹲C治要訣》卷六:“感寒而嗽者,惡風(fēng)無汗,或身體發(fā)熱,或鼻流清涕,宜杏子湯?!睆堦健夺t(yī)說》:“寒嗽,痰薄 ,宜服熱藥,……以理中湯加五味子治寒嗽?!睂O志宏《簡明醫(yī)彀》主張用焚香透膈筒施治。方用鵝管石一兩,款冬花七錢,艾葉(搓軟)、雄黃各五錢。各研和勻,紙卷成筒,火合,合漏斗于口上。哈咽一口,淡姜湯咽下,加沸耳草佳。一說指冬月寒嗽?!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冬月嗽而發(fā)寒熱,謂之寒嗽,小青龍加杏仁服之?!?/p>
②指脾肺均受寒邪而致之咳嗽。《雜病源流犀燭·咳嗽哮喘源流》:“寒嗽,脾肺皆受寒邪也。其脈弦微,必兼面白口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痰白作泡??诟氏涯撸负缓停匾孕粮薀崛ブ?。宜紫蘇飲子、半夏溫肺湯。”
③指久嗽患者于飲酒后,咳嗽減而痰涎青白的病證(見孫一奎《赤水玄珠》卷七)。參見咳嗽、冷嗽等條。
嗽月
漢語拼音:sòu yuè
漢字注音:ㄙㄡˋ ㄩㄝˋ
引證解釋:嗽月,中國神話中獸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岱輿山》:“有獸名嗽月,形似豹,飲金泉之液,食銀石之髓。此獸夜噴白氣,其光如月,可照數(shù)十畝, 軒轅 之世..
嗽獲(嗽獲)
漢語拼音:sòu huò
漢語注音:ㄙㄡˋ ㄏㄨㄛ
引證解釋:形容中風(fēng)病人嘴角抽搐的樣子。 《文選·宋玉<風(fēng)賦>》:“...
散咳嗽
漢語拼音:sàn ké sòu
漢語注音:ㄙㄢˋ ㄎㄜˊ ㄙㄡˋ
引證解釋:亦指說話的音韻、聲腔。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十二出:“敢一個小哨兒喉咽韻美,我說散咳嗽呵如瓶貯(注)水?!?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供過的散嗽生,嗟頂老撇朗兜?!?/p>
鶻伶聲嗽(鶻伶聲嗽)
漢語拼音:hú líng shēng sòu
漢語注音:ㄏㄨˊ ㄌㄧㄥˊ ㄕㄥ ㄙㄡˋ
引證解釋:鶻伶聲嗽是漢語名詞,是宋代南戲的別稱。明 徐渭 《南詞敘錄》:“﹝南戲﹞ 宣和 閑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曰‘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p>
子嗽
漢語拼音:?zǐ sòu
漢語注音:ㄗㄧˇ ㄙㄡˋ
引證解釋:指妊娠期間,咳嗽或久咳不已稱為“妊娠咳嗽”。若久咳不愈,精神倦怠,形體消瘦,潮熱盜汗,痰中帶血,則屬癆咳,俗稱“抱兒癆”。多因平素陰虛,懷孕后血氣又多聚于下部以養(yǎng)胎,陰精不能上承,肺陰虧損所致。
西醫(yī):妊娠期間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可參考本病,但須注意將肺結(jié)核等病及時鑒別。
嗽飲
漢語拼音:sòu yǐn
漢語注音:ㄙㄡˋ ㄧㄣˇ
引證解釋:吸飲?!逗鬂h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后嘗夢捫天,蕩蕩正青,若有鐘乳狀,乃仰嗽飲之? ??!?/p>
嗆嗽(嗆嗽)
漢語拼音:qiāng sòu
漢字注音:ㄑㄧㄤ ㄙㄡˋ
引證解釋:即咳嗽。?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八章:“可能是因為走路走得太急的原故,接著他就嗆嗽起來了?!?br>
嗽吮
漢語拼音:?sòu shǔn
漢語注音:?ㄙㄡˋ ㄕㄨㄣˇ
引證解釋:?吮吸;吸飲?!稘h書·佞幸傳·鄧通》:“ 文帝 嘗病癰, 鄧通 常為上嗽吮之?!?漢 王充 《論衡·驗符》:“﹝ 建初 ﹞四年,甘露下 泉陵 、 零陵 、 洮陽 、 始安 、 冷道 五縣……民嗽吮之,甘如飴蜜 。”
清嗽
漢語拼音:qīng sòu
漢語注音:ㄑㄧㄥ ㄙㄡˋ
引證解釋:清嗽止渴抑火化飲膏處方來源是《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①基本信息
【藥物組成】蘇梗子3錢,前胡3錢,橘紅2錢,天花粉3錢,霜桑葉3錢,甘菊3錢,麥冬3錢,赤茯苓3錢,炒谷芽3錢,神曲3錢(炒),竹茹2錢,生甘草1錢。
【處方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方劑主治】咳嗽。
②制法及用法
【制備方法】以水煎透,去滓,再熬濃汁,兌煉蜜為膏。
【各家論述】蘇梗子、前胡宣肺止嗽,花粉、麥冬止渴生津養(yǎng)陰,桑葉、菊花祛風(fēng)清熱,二陳湯化飲去濕,去其半夏以防辛燥,加竹茹可以祛痰止嘔,谷芽、神曲健脾除濕。用藥宣補并重,正邪兼顧,庶可久服。
【用法用量】每服2匙,白開水送服。
嗽金鳥
漢語拼音:sòu jīn niǎo
漢語注音:ㄙㄡˋ ㄐㄧㄣ ㄋㄧㄠˇ
引證解釋:古書上記載的一種鳥類。形狀像雀,黃色。魏明帝時,其國來獻此鳥,飴以真珠及龜腦,常吐金屑如粟,鑄之,乃為器服。宮人爭以鳥所吐金為釵珥,謂之辟寒金,以鳥不不畏寒也。
①《酉陽雜俎》記載:嗽金鳥,出昆明國,形如雀,色黃,常翱翔于海上。
②《拾遺記》記載:“昆明國貢嗽金鳥。國人云:“其地去燃洲九千里,出此鳥,形如雀而色黃,羽毛柔密,常翱翔海上,羅者得之,以為至祥。聞大魏之德,被于荒遠,故越山航海,來獻大國?!钡鄣么锁B,畜于靈禽之園,飴以真珠,飲以龜腦。鳥常吐金屑如粟,鑄之可以為器。昔漢武帝時,有人獻神雀,蓋此類也。此鳥畏霜雪,乃起小屋處之,名曰“辟寒臺”,皆用水精為戶牖,使內(nèi)外通光?!?/p>
枕石嗽流
漢語拼音:zhěn shí shù liú
漢語注音:ㄓㄣˇ ㄕㄧˊ ㄙㄡˋ ㄌㄧㄨˊ
引證解釋:指隱居山林。同“枕石漱流”。明·唐順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隱無兩道,茍徒枕石嗽流,嘲弄煙月以為曠達,而曰世與我既相違矣,則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目錄1拼音2《*辭典》:杏子 2.1出處2.2拼音名2.3杏子的別名2.4來源2.5原形態(tài)2.6化學(xué)成份2.7性味2.8功能主治2.9注意2.10摘錄 附:1用到中藥杏子的方劑2用到中藥杏子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杏子 1拼音 xìng zǐ
2《*辭典》:杏子
①《千金·食治》:"味極酸。"
②崔禹錫《食經(jīng)》:"味酸,大熱。"
③《日華子本草》:"熱,有毒。"
④《本草圖經(jīng)》:"杏之類梅者味酢,類桃者味甘。"
①《千金·食治》:"其中核猶未鞕者,采之 *** 食之,甚止渴,去冷熱毒。"
②《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熱,止渴定喘,解瘟疫。"
③《隨息居飲食譜》:"潤肺生津。"
②《本草衍義》:"小兒尤不可食,多致瘡癰及上膈熱。"
用到中藥杏子的方劑 杏子湯 飲停積,悉皆治療。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白龍膏 ,乳香2兩(另研),定粉(另研)8兩,黃蠟8兩,杏子油1斤(如無,用脂麻油)。制法:上7味銼,油內(nèi)揉...
麻黃杏子湯 六《癥因肺治》卷一:方名:麻黃杏子湯組成:麻黃、杏子、米仁、桑白皮、桔梗、甘草。主治:外感腋痛。風(fēng)寒...
順逆丸 厚樸4分(炙),干地黃4分,桂心4分,滑石4分,杏子2分,黃連4分,麥門冬4分(去心)。主治:久寒積...
杏子膏 ìngzǐgāo《圣濟總錄》卷一○九:組成:初生杏子71升,古五銖錢7文。主治:眼中赤脈癢痛,時見黑...
更多用到中藥杏子的方劑
用到中藥杏子的中成藥 五仁丸 法:先將五仁研為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為丸,梧桐子大上共將五仁別研為膏,合橘皮末同研勻,煉蜜為丸如...
安貞湯 苓3錢,白術(shù)1錢,厚樸1錢,砂仁1錢,桑皮2錢,杏仁3錢,蘇子1錢5分,陳香櫞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
艾煙丸 上藥再同研勻,入粟米粥和,以艾煙熏之,為丸如雞頭子大。功能主治赤目。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綿裹井花水...
寧嗽丸 大?!讹曻Q亭集方》:組成:南沙參2兩,桑葉2兩,杏仁2兩,茯苓2兩,川貝2兩,姜夏2兩,前胡2兩,...
鸕鶿涎丸 燥處?!吨袊t(yī)學(xué)大辭典》:方名:鸕鶿涎丸組成:光杏仁2兩,梔子(炒黑)2兩,石膏2兩,蛤粉2兩,天...
更多用到中藥杏子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杏子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甘草。治上氣不得息。喉中如水雞聲。凡局方溫肺湯。杏子湯之類。從此方增損者頗多。御藥院方。細辛五味子湯...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三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論七首、脈證五條、方九首 。)〔沈〕脈浮者。邪居氣分而屬肺。詳杏子湯。必以杏子為君。而杏乃專瀉肺氣。使肺氣通調(diào)。邪去而腫自退...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編 寒,是邪獨在太陰肺經(jīng),故不可更行桂枝湯,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發(fā)散肺邪,而汗、喘自止矣。麻黃杏仁甘...
《普濟方》:[卷一百三十七傷寒門]傷寒煩喘(附論) 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虼?。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子主之。是欲發(fā)散水寒也。經(jīng)曰。喘而汗出者。與葛根黃...
《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卷十四]水氣病脈證第十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68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參蘇半夏湯
下一篇: 參蘇溫肺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