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焰消(提凈)15克 白芷 雄黃 乳香(制)沒藥(制)腦荷葉各3克
制法 : 上藥為細(xì)末,瓷罐收貯。
功能主治 : 主眼目暴發(fā)赤腫,熱淚昏澀,及頭腦疼痛。
用法用量 : 先令病人口含水,然后將藥末吹鼻,左吹左,右吹右,使氣上行,須臾覺效。頭痛吹法亦然,或兩鼻皆吹之。
注意 : 久患眼疾者忌用。
摘錄 : 《景岳全書》卷六十
吹鼻六神散
【來源】《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焰消(提凈)15克白芷雄黃乳香(制)沒藥(制)腦荷葉各3克
【用法】上藥為細(xì)末,瓷罐收貯。先令病人口含水,然后將藥末吹鼻,左吹左,右吹右,使氣上行,須臾覺效。頭痛吹法亦然,或兩鼻皆吹之。
【主治】眼目暴發(fā)赤腫,熱淚昏澀,及頭腦疼痛。
【禁忌】久患眼疾者忌用。
提醒您:吹鼻六神散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輔行訣臟腑用藥訣要
陶弘景
隱居曰:凡學(xué)道輩,欲求永年,先須祛疾?;蛴匈眇螅蚧紩r(shí)恙,一依五臟
補(bǔ)瀉法例,服藥數(shù)劑,必使臟氣平和,乃可進(jìn)修內(nèi)視之道。不爾,五精不續(xù),真
一難守,不入真景也。服藥祛疾,雖系微事,亦初學(xué)之要領(lǐng)也。諸凡雜病,服藥
汗吐后,邪氣雖[難]平,精氣被奪,致令五臟虛疲,當(dāng)即據(jù)證服補(bǔ)湯數(shù)劑以補(bǔ)之。
不然,時(shí)日久曠,或變?yōu)閾p證,則生死轉(zhuǎn)側(cè)耳。謹(jǐn)鈄五臟虛實(shí)證候悉列于左,庶
幾識別無誤焉。
辨肝臟病證文并方
肝虛則恐,實(shí)則怒。肝病者,必兩脅下痛,痛引少腹。虛則目無所見,耳有
所聞,心澹澹如人將捕之。氣逆則耳聾,頰腫,治之取厥陰、少陽血者。邪在肝,
則兩脅中痛。中寒惡血在內(nèi),則善瘛,節(jié)時(shí)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bǔ)三里以溫[胃]
中,取耳間青脈,以去其瘛。陶云:肝德在散。故經(jīng)云:以辛補(bǔ)之,以酸瀉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也。
小瀉肝湯:治肝實(shí)兩脅下痛,痛引少腹迫急[當(dāng)有干嘔]者方
枳實(shí)(熬)、芍藥、生姜各三兩
上三味以清漿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瀉肝湯:治頭痛目赤,多恚怒,脅下支滿而痛,痛連少腹迫急無奈方
枳實(shí)(熬)、芍藥、甘草(炙)、黃芩、大黃、生姜(切),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分再服。
小補(bǔ)肝湯:治心中恐疑,時(shí)多惡夢,氣上沖心,越汗出,頭目眩運(yùn)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兩)、棗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蕷,當(dāng)從)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
兩半;中滿者,去棗;心中如饑者,還用棗;咳逆頭苦痛者,加細(xì)辛一兩半;四
肢冷,小便難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補(bǔ)肝湯:治肝氣虛,其人恐懼不安,氣自少腹上沖咽,呃聲不止,頭目苦眩,
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嘔不能食,脈弱而結(jié)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兩)、旋覆花、代赭石(燒,一方作牡丹皮,當(dāng)
從)、竹葉(各一兩)、大棗(十二個(gè),去核,一方作薯蕷,當(dāng)從)
上七味,以水一斗,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升]
辨心臟病證文并方
心虛則悲不已,心實(shí)則笑不休。心病者,心胸內(nèi)痛,脅下支滿,膺背肩胛間
痛,兩臂內(nèi)痛。虛則胸腹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jīng)手少陰、太陽,及舌下血者。
其變,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則病心中前,善悲,是眩仆,視有余不足崦調(diào)之。經(jīng)云:“諸邪在心
者,皆心胞代受,故證如是?!?br>陶云:心德在耎①。故經(jīng)云:“以咸補(bǔ)之,苦瀉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br>小瀉心湯:治心中卒急痛,脅下支滿,氣逆攻膺背肩胛間,不可飲食食之反
篤者方
龍膽草、梔子(打,各三兩)、戎鹽(如杏子大三枚,燒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少頃,得吐瘥。
大瀉心湯: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脅
背胸支滿迫急,無可奈者方
龍膽草、梔子(搗,各三兩)、苦參、升麻(各二兩)、豉(半升)、戎鹽
(如杏子大三枚)。上六味,服一升,當(dāng)大吐,吐已必自瀉下,即瘥(一方無苦
參,有通草二兩,當(dāng)從)
小補(bǔ)心湯:治胸痹,心中痞滿,氣結(jié)在胸,時(shí)從脅下逆搶心,心痛無奈方
栝蔞(一枚,搗)、薤白(八兩)、半夏(半升,洗去滑)、厚樸(炙,二
兩)桂枝(一兩),上六味,以白漿一斗煮取四或,每服二或,日再。(一方有
杏仁半升,無半夏,當(dāng)從)
心胞氣實(shí)者,受外邪之動也,則胸脅支滿,眩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
笑不休;虛則血?dú)馍?,善悲,久不已,發(fā)癲仆。
小瀉心湯:治胸腹支滿,心中跳動不安者方
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上三味,以麻沸湯三升,漬一食頃,絞去滓,
頓。
大瀉心湯: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懣,口中苦,舌上生瘡,面赤如新妝,
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
黃連、黃芩、芍藥(各三兩)、干姜(炮)、甘草(炙)、大黃(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分再服,日二
小補(bǔ)心湯:治血?dú)馓撋?,心中動悸,時(shí)悲泣,煩中,汗出,氣噫,脈結(jié)者方
代赭石(燒赤,入酢漿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當(dāng)從)、旋覆花、竹
葉(各二兩)豉(一兩,一方作山萸肉,當(dāng)從)
上方四味,以不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怔驚不發(fā)者,加代赭
石,為四兩半;煩熱汗出者,去豉,加竹葉至四兩半,身熱還用豉;心中窒痛[心
下痞滿]者,加豉至四兩半;氣苦少者,加甘草三兩;心下痞滿者,去豉,加人參
一兩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兩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兩半。
大補(bǔ)心湯:治心中虛煩,懊憹不發(fā),怔忡如車馬驚,飲食無味,干嘔,氣噫,
時(shí)或多唾,其人脈結(jié)而微者方
代赭石(燒赤,入酢頭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當(dāng)從)、旋覆花、竹
葉(各三兩)、豉(一方作山萸肉,當(dāng)從)、人參、甘草(炙)、干姜(各一兩)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辨脾臟病證文并方
脾實(shí)則腹?jié)M,殮泄;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脾病者,必腹?jié)M腸鳴,溏瀉,
食不化;虛則身重,若饑,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腳下痛。邪在脾,則肌肉
痛,陽氣不足,則寒中,腸鳴,腹痛;陰氣不足,則善饑,綿調(diào)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緩。故經(jīng)云:以甘補(bǔ)之,辛瀉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小瀉脾湯:治脾氣實(shí),下利清谷,里寒外熱,腹冷,脈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干姜、甘草(炙,各三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頓服。
大瀉脾湯:治腹中脹滿,干嘔不能食,欲利不理,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干姜(三兩)、黃芩、大黃、芍藥[枳實(shí)]、甘草(炙,
各一兩)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勤務(wù)員,溫升再服,日二
小補(bǔ)脾湯:治飲食不化,時(shí)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饑;或心下痞滿,脈微,
無力,身重,足痿,善轉(zhuǎn)筋者方
人參、甘草(炙)、干姜(各三兩)、白術(shù)(一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嗄毶现诱撸バg(shù),加桂
四兩;吐多者,去術(shù),加生姜三兩;下多者,仍用術(shù);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兩];
渴欲飲者,加術(shù)至四兩半;腹中滿者,去術(shù),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
人參一分[兩];寒者,加干姜一分[兩]。
大補(bǔ)脾湯:治脾氣大疲,飲食不化,嘔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動轉(zhuǎn),
口中苦干渴,汗出,氣急,脈微而時(shí)微者方
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干姜(三兩)、術(shù)、麥門冬、五味子、旋覆花
(一方作牡丹皮,當(dāng)從,各一兩),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分四服,日
三夜一服。
辨肺臟病證候文并方
肺虛則鼻息不利;實(shí)則喘咳,憑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氣,肩息,背痛,汗出憎風(fēng);虛則胸中痛,少氣,不能報(bào)
息,耳聾,咽干。
邪在肺,則皮膚痛,發(fā)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
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經(jīng)云:“以酸補(bǔ)之,咸瀉之;肺苦氣上逆,食辛以散之,
開腠理以通氣也?!?br>小瀉肺湯:治咳喘上氣,胸中迫滿,不可臥者方葶藶子(熬黑,搗如泥)、大黃、芍藥(各三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
取二升,溫分再服,喘定止后服。
大瀉肺湯:治胸中有痰[疾 ]涎,喘不得臥,大小便悶,身面腫迫潢,欲得氣
利者方
葶藶子(熬)、大黃、芍藥(各二兩)、甘草(炙)、黃芩、干姜(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分再服,日二服。
小補(bǔ)肺湯:治汗出口渴,少氣不足息,胸中痛,脈虛者方
麥門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兩,一方作牡丹皮,可從)、細(xì)辛(一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熱者,去細(xì)辛,
加海蛤一分[兩];若悶痛者,加細(xì)辛一分[兩];咳疾不出,脈結(jié)者,倍旋覆花為
二[六]兩;若眩冒者,去細(xì)辛,加澤瀉一分[兩];咳而吐血者,倍麥門冬二[六]
兩;若煩渴者,去細(xì)辛,加粳米半升;涎多者,仍用細(xì)辛,加半夏半升,洗。
大補(bǔ)肺湯:治煩熱汗郵,少氣不足息,口干,耳聾,脈虛而快者方
麥門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兩,一方作牡丹皮,當(dāng)從)、細(xì)辛(一兩)、
地黃、竹葉、甘(各一兩),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分四服,日三夜
一服。
辨腎臟病證文并方
腎氣虛則厥逆,實(shí)則腹?jié)M,面色正黑,涇溲不利。
腎病者,必腹大脛腫,身重,嗜寢[寐];虛則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陰股、
膝攣,足皆痛。
邪在腎,是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項(xiàng)
強(qiáng)痛,時(shí)眩仆,取之勇泉,昆侖,視有余者盡取之。
陶云:腎德在堅(jiān)。故經(jīng)云:“以苦補(bǔ)之,甘瀉之;腎甘燥,急食咸以潤之,至
津液生也?!?br>小瀉腎湯:治小便赤少,少腹?jié)M,[時(shí)足脛有者方]
茯苓、甘草、黃芩(各三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大瀉腎湯: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滿而痛,腰如折,耳鳴者方
茯苓、甘草、大黃、黃芩(各三兩)、芍藥、干姜(各一兩)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溫服。
小補(bǔ)腎湯:治虛勞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脈快者方
地黃、竹葉、甘草(各三兩)、澤瀉(一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若小便血者,去澤瀉,加地榆一兩[分];
若大便見血者,去澤瀉,加伏龍肝如雞子在;若苦遺精者,易生地黃為熟地黃;
若小便冷,莖中痛,倍澤瀉為二兩;少腹苦迫急者,去澤瀉,加牡丹皮一兩[分];
小便不利者,仍用澤瀉;心煩者,加竹葉;腹中熱者,加梔子十四枚,打。
大補(bǔ)腎湯:治精氣虛少,腰痛,腎痿,不可行走,虛熱沖逆,頭目眩,小便
不利,脈軟而快者方
地黃、竹葉、甘草(各三兩)、澤瀉、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兩)
上七味,以長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漸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陶曰:又有瀉方五首,以救諸病誤治,致生變亂者也
瀉肝湯:救誤用吐法,其人神氣素虛,有疾[痰]澼發(fā)動嘔吐不止,驚煩不寧
方
枳實(shí)(熬)、芍藥、代赭石(營業(yè)稅,一方作牡丹皮,當(dāng)從)、旋覆花、竹
葉(各三兩,一方有生姜,當(dāng)從),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心湯:救誤用清下,其人陽氣素實(shí),外邪乘虛陷入,致心下痞滿,食不下,
利反不止,雷鳴腹痛方
黃連、黃芩、人參、甘草(炙)、干姜(各三兩,一方有大棗)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脾湯:救誤用冷寒,其人陰氣素實(shí),衛(wèi)氣不通,致腹中滯脹,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干姜、麥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兩,一方有細(xì)辛三兩)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肺湯:救誤用火法,其人血素躁,致令神識迷妄如癡,吐血、衄血、胸中
煩滿,氣結(jié)
葶藶子(熬黑,搗如泥)、大黃、生地黃、竹葉、甘草(各三兩)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再服
瀉腎湯:救誤用汗法,其人陽氣素虛,致令陰氣逆升,心中悸動不安,冒,
汗出不止
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五味子(各三兩),止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
三或,溫分再服。
陶云:經(jīng)方有救諸勞損病方,亦有五首,然綜觀共要義,蓋不外虛候方加減
而已,錄出以備修真之輔,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淺所識,緣諸損候,
藏氣互乘,虛實(shí)雜錯(cuò),藥味寒熱并行,補(bǔ)瀉相參,先圣遺奧,出人意表,漢晉以
還,諸名醫(yī)輩,張機(jī)、衛(wèi)汜[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
范將軍等,皆當(dāng)代名賢,咸師式此,《湯液經(jīng)法》愍救疾苦,造福含靈,其間增
減,雖各擅其異,或致新效,似亂舊經(jīng),而其旨趣,仍方圓之于規(guī)矩也。
養(yǎng)生補(bǔ)肝湯:治肝虛,筋極,腹中堅(jiān)澼,大便閟塞方。
蜀椒(汗,一升),桂心(三兩),韭葉(切,一把),芍藥(三兩,芒硝
(半斤),胡麻油(一升),上六味,以水五升,稱煮椒、椒、韭葉、區(qū)藥,取
得三升,去滓,納芒硝于內(nèi),待消已,即?;?,將麻油傾入,乘熱,急以桑枝三
枚,各長尺許,不住手?jǐn)嚕钆c芍藥和合為度,共得三升,溫分三他,一日盡之。
調(diào)中補(bǔ)心湯:治心勞脈極,心中煩悸神識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兩,當(dāng)從),栗子(打去殼,十二枚,蔥葉
(十四莖),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當(dāng)從),梔子(十四枚,打),人參(三
兩,切)。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漸分三他,日三。
建中補(bǔ)脾湯:治脾虛肉極,羸唐如柴,腹中拘急,四肢無力方
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去核),生姜(三兩,切),黃飴(一
升),桂枝(二兩),芍藥(六兩)。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
飴,更上火,令消已,溫服一升,日盡之。寧氣補(bǔ)肺湯:治肺虛氣極,煩熱汗出,口舌渴燥方
麥門冬(二升),五味子(二升),白漿(五升),芥子(半升),旋覆花
(一兩),竹葉(三把),上六味,但以白漿共煮,取得三升,分三服,日盡之。
固元補(bǔ)腎湯:治腎虛精極,遺精失溺,氣乏無力,不可動轉(zhuǎn),唾血、咯血方
地黃(切),王瓜根(切,各三兩),苦酒(一升),甘草(炙),薤白(四
兩),干姜(二兩,切)。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
服一升,一日盡之。
陶云:經(jīng)云:毒藥攻邪,五茶為充,五果為助,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爾乃
大湯之設(shè)。今所錄者,皆小湯耳。若欲作大湯者,補(bǔ)有湯內(nèi)加羊肝,補(bǔ)心加雞心,
補(bǔ)脾加牛肉,補(bǔ)肺加犬肉,補(bǔ)腎加豬腎,各一具,即成也。
陶隱居云:“依《神農(nóng)本經(jīng)》及《桐君采藥錄》,上中下三品之藥,凡三百六
十五味,以應(yīng)周天之度,四時(shí)八節(jié)之氣,商有圣相伊尹,撰《湯液經(jīng)法》三卷,
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藥,為服食補(bǔ)益方者百二十者;中品中藥,為療疾祛
邪之方,亦百十十首;下品毒藥,為殺蟲辟邪癰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
六十首也,實(shí)萬代醫(yī)家之規(guī)范,蒼生護(hù)命之大寶也。今檢錄常情需用者六十首,
備山中預(yù)防災(zāi)疾之用耳。檢用諸藥之要者,可黷契經(jīng)方之旨焉。經(jīng)云: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天有五氣,化生五味,五味之變,不可勝數(shù)?!苯裾呒s列二十五種,以
明五行互含之跡,以明五味變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屬木,桂為之主,椒為火,姜為土,細(xì)辛為金,()()為水。
味咸皆屬火,旋覆花為之主,大黃為木,澤瀉為土,厚樸為金,硝石為水。
味甘皆屬土,人參為之主,甘草為木,大棗為火,麥冬為金,茯苓為水。
味酸皆屬金,五味[子]為之主,枳實(shí)為木,豉為火,區(qū)藥為土,薯蕷為水。
味苦皆屬水,地黃為之主,黃芩為木,黃連為火,白術(shù)為土,竹味為水。
此二十五味,為諸藥之精,多療諸五臟六腑內(nèi)損諸病,學(xué)者當(dāng)深契焉。
經(jīng)云:“主于補(bǔ)瀉者為君,數(shù)量同于君而非主故為臣,從于佐監(jiān)者為佐使?!?br>陶隱居曰:此圖乃《湯液經(jīng)法》盡要之妙,學(xué)者能諳于此,醫(yī)道畢矣。
弘景曰:“外感天行,經(jīng)方之藥,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jī),依此
諸方,撰寫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后學(xué)咸尊奉之。山林僻居,倉卒難防
外感之疾,日數(shù)傳變,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間,豈險(xiǎn)之虞也,今亦錄而識之。
小陽旦湯:治天行發(fā)熱,自汗出而惡風(fēng),鼻鳴干嘔者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姜(二兩,切),甘草(炙,二兩),大
棗(十二枚),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服已,即啜熱稀飯一器,
以助藥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之則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隨服之,
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飴一升,為正陽旦湯。
小陰旦湯:治天行,身熱汗出,頭目痛,腹中痛,干嘔下利者
黃芩(三兩),芍藥(三兩),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大
棗(十二枚)。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服湯已,如人
行三四里時(shí),令病人嗓白漿一器,以助藥力,身熱之自愈也。
大陽旦湯:治凡病汗出不止,氣息惙,身勞力怯,惡風(fēng)涼,腹中拘急,不欲
飲食,皆宜此方,若脈虛大者,為更切證也。
黃芩(五兩),人參,桂枝,生姜(各三兩),甘草(炙,三兩),芍藥(六
兩),大棗(十二枚),飴(一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或,去滓,納
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陰旦湯:治凡病頭目眩暈,咽中干,每喜干嘔,食不下,心中煩滿,胸脅
支痛,往來寒熱方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生姜(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芍藥(四
兩),大棗(十二枚),半夏(一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去滓,重上火,緩緩煎之,取得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龍湯:治天行,發(fā)熱惡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脈緊者方
麻黃(三兩),杏仁(半升,熬,打),桂枝(三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或,
去滓,溫服八合,必令汗出徹身,不然恐邪不盡散也。
大青龍湯: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喘咳不已者
麻黃(去節(jié)),細(xì)辛,芍藥,甘草(炙),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干姜(三兩)。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掠去
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一方無干姜,作七味,當(dāng)從。
小白虎湯:治天行熱痛,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飲水?dāng)?shù)升不已,脈洪大者
方
石膏(如雞子大,綿裹),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熬粳米,熟訖,去米,納諸藥,煮取六升,溫服二升,
日三服。
大白虎湯:治天行熱病,心中煩熱,時(shí)自汗出,舌干,渴欲飲水,時(shí)呷嗽不
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雞子大一枚,打),麥門冬(半升),甘草(炙,二兩),粳米(六
合),半夏(半升),生姜(二兩,切),竹葉(三大握)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訖,去米,納諸藥,煮至六升,
去滓,溫服二升,日三服。
小朱鳥湯:治天行熱病,心氣不足,內(nèi)生煩熱,坐臥不安,時(shí)下利純血如雞
鴨肝者方
雞子黃(二枚),阿膠(三錠),黃連(四兩),芍藥(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連、芩、芍三物,取三升,去滓,內(nèi)膠,列上火,
令烊盡,取下,待小冷下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大朱鳥湯:治天行熱病,重下惡毒痢,痢下純血,日數(shù)十行,蠃瘦如柴,心
中不安,腹中絞急,痛如刀刺方
雞子黃(二枚),阿膠(三錠),黃連(四兩),芍藥(各二兩),人參(二
兩),干姜(二兩)。上藥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連、芩、姜五物,得四升訖,
內(nèi)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訖,去滓,次納膠于內(nèi),更上炎,令烊,取下待小冷,
納雞子黃,攪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小玄武湯:治天行病,腎氣不足,內(nèi)生虛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術(shù)(二兩),干姜(三兩),附子(一枚,
炮去皮)。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大玄武湯:治腎氣虛疲,少腹中冷嘲熱諷,腰背沉重,四肢清,小便不利,
大便鴨溏,日十余行,氣惙力弱者方
茯苓(三兩),白術(shù)(二兩),附子(一枚,炮),芍藥(二兩),干姜(二
兩),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他。
弘景曰:陽旦者,升陽之方,以黃芪為主;陰旦者,扶陰之方,以柴胡為主;
青龍者,宣發(fā)之方,以麻黃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為主;朱鳥者,表
滋之方,以雞了黃為主;玄武者,溫滲之方,以附子為主;此六方者,為六合之
正精,升降陰陽,變互金木,即濟(jì)水火,乃神明之劑也。張機(jī)撰《傷寒論》,避
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藥名之,以推主為識耳。
陶經(jīng)隱居云:中惡卒死者,皆臟氣被壅,致令內(nèi)外隔絕所致也,神仙有開五
竅以救卒死中惡之方五者,錄如左:
點(diǎn)眼以通肝氣:治跌仆,腰,挫閃,氣血著滯、作痛一處,不可欠呻、動轉(zhuǎn)
方
礬石燒赤,取涼冷,研為細(xì)粉,每用少許,以酢蘸,點(diǎn)目大眥,痛在左則點(diǎn)
右眥,痛在右則點(diǎn)左眥,當(dāng)大癢,螯淚大出則愈。
吹鼻以通肺氣:治諸凡卒死,息閉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活之
皂角刮去皮弦,用凈肉,火上炙燥,如杏核心大一塊,細(xì)辛根等分,共為極
細(xì)末,每用葦管吹鼻中少許,得嚏則活也。
著舌而通心氣:治中惡,急心痛,手足遂冷者,頃刻可殺人,撲克其人唇舌
青紫者及指甲青冷者是
硝石(五錢匕),雄黃(一錢匕)
上二味,共為極細(xì)末,啟病者舌,著散一匕于舌下,少時(shí)即定,若有涎出,
令病者隨涎咽下必愈。
啟喉以通脾氣:治過食難化之物,或異品有毒,宿積不消,毒勢攻注,心腹
痛如刀攪。
赤小豆,瓜蒂(各等分)
共為散,每用咸豉半升,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去滓,納散一匕,頓服,
少項(xiàng)當(dāng)大吐則瘥。(啟喉方:救誤食諸毒及生冷硬物,宿積不消,心中痛疼方。
赤小豆、瓜蒂各等分,為散訖,加鹽豉少許,共搗為丸,以竹箸啟病者齒,溫水
送入口中,得大吐魯番即愈)
熨耳以通腎氣:治夢魘不寐
燒熱湯二升,入戎鹽七合,令烊化已,切蔥白十五莖納湯內(nèi),視湯再沸,即
將蔥取出,搗如泥,以麻布包之,熨病者二耳,令蔥氣入耳,病者即寐也。(灌
耳方:救飲水過,小便閉塞,涓滴不通方。燒湯一斗,入戎鹽一升,蔥白十五莖,
莫令蔥太熱,勺湯,指試不太熱,即灌耳中,令病者側(cè)臥,下以一盆著湯,承耳
下薰之,少時(shí)小便通,愈)
上五方,乃神仙救急之道,若畜病者,可倍用之。
校注:
1、耎(ruan,軟)意為祛弱
2、小補(bǔ)心湯第一方即《金匱要略》之橋蔞薤白半夏湯,主證及藥味皆符,惟
《《金匱要略》用“白酒一斗”,本書用“白漿一斗”,據(jù)〈外臺秘要〉載此方,白酒
即白漿,〈千金要方〉作白漿,實(shí)為一物,古又稱“酢”,即今之黃酒。
3、大瀉脾湯之六味藥,甲本為“附子、干姜、黃芩、大黃、枳實(shí)、芍藥(先
抄“甘草”,又涂改為“芍藥”)”,乙本為“附子、干姜、黃芩、大黃、枳實(shí)、甘草”。
按本方通例,凡五臟瀉湯大方,皆由六味藥組成,其中,有五味藥諸方皆同,即
姜、芍藥、大黃、黃芩、甘草,只有一味藥諸方各異,此一味藥出自該臟瀉湯小
方,據(jù)此,大瀉脾湯應(yīng)由前列五味藥加附子組成,方中不應(yīng)有“枳實(shí)”,枳實(shí)是大小
瀉肝湯的代表藥物。
4、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經(jīng)集注〉“四分成一兩”,據(jù)本書通例,
用量不當(dāng)如此之少,疑“分”當(dāng)為“兩”字之誤,今改。
5、因“六”字與“二”字草書形近,致甲本、乙本皆訛作“二兩”,即云加倍,當(dāng)
以“六兩”為正。
泥菩薩洗臉——失(濕)面子
泥菩薩擂流——難過
泥菩薩伸手——死活都要錢
泥菩薩摔跤——散架了
泥菩薩渡?!獩]人(神)保
泥蒸的饅頭——土腥味
泥捏的老虎——樣子兇
泥瓦匠出身——和稀泥
泥巴捏的小子——沒骨氣
泥娃娃的嘴——總是笑呵呵的
泥娃的遭雨淋——軟癱了
泥做的菩薩——全靠貼金
泥人吃餅子——難言(咽)
念完了經(jīng)打和尚——沒良心
攆走狐貍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兇
捏死手中鳥…一容易得很
捏住鼻子喝木哩——一聲幾不響
捏住鼻子過日子——不聞香臭
捏鼻子吃蔥——忍氣吞聲(生)
捏著鼻子唱戲一一悶腔
捏著拳頭過日子——心里憋氣
捏著一分錢能攥出汗來——會過日子
捏著鼻尖兒做夢——不成
捏死手中鳥——輕而易舉
捏鼻子吹螺號——忍氣吞聲
膿胞破了頂——爛透了
腦袋上戴犁頭——又好(尖)又猾(滑)
腦袋上插煙卷——缺德帶冒煙兒
腦袋系在褲袋上——不要命
腦袋進(jìn)了拍賣行——要錢不要命
腦袋上頂鍋巴——犯(飯)人
腦袋上刷漿糊——糊涂到頂
腦瓜上套襪子——能出角(腳)了
腦勺子后長疙瘩——看不見自己的缺點(diǎn)
腦門上長瘤——額外負(fù)擔(dān)
腦門上開日——對天講話
腦門上長眼睛——眼向上
腦殼上頂門板——好大的牌子
腦殼上穿襪子——不是角(腳)
腦殼上頂娃娃——抬舉人
腦殼上頂娃娃…一舉人
腦殼上安電扇——出風(fēng)頭
稱秸稈幾扎的雞——括翅也難飛
娘娘養(yǎng)侄女——兩耽擱
娘不正經(jīng)——熱(爹)多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年畫上的魚——中看不中吃
拿豆腐擋刀——招架不住
(比喻支撐不了。)
拿著草帽當(dāng)鍋蓋——亂扣帽子
(比喻對人或事不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仔細(xì)分析,就輕率地加上
現(xiàn)成的不好的名目。)
拿著搟面仗當(dāng)簫吹——實(shí)心沒眼兒
拿著和尚當(dāng)禿子打——冤枉好人
(比喻沒有事實(shí)根據(jù),給人加上罪名。)
拿著活人當(dāng)熊?!夼?
拿著掃帚上杏樹——招杏(興)
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小題大作
(比喻把小事當(dāng)成大事來處理。)
拿尿盆當(dāng)帽子——走到哪臭到哪
(比喻到哪都使人厭惡、憎恨。)
奶媽抱孩子——人家的
奶媽懷里的娃娃——人家的
南無門上熱愛窟窿——塌天大禍
南天門上唱戲——沒聲沒影
南無門上種南瓜——難(南)上加難(南)
南天門的旗桿——光棍一條
南無門上打傘——一跳邪氣
南瓜苗掐尖——出岔了
南瓜蔓上結(jié)芝麻——越小越香
南瓜葉揩屁股——兩面不討好
南瓜命——越老越甜
南風(fēng)上在瓦盆里——沒出息
南瓜菜就窩頭——兩受屈
南瓜地里栽山芋——扯來扯去
南瓜地里種豆角兒——繞過來扯過去“
南天門作揖——高情(擎)難(南)領(lǐng)(嶺)
(比喻十分感激。)
南天門上的玉柱——光桿兒
(比喻失去家屬的孤獨(dú)人或失去群眾、沒有助手的領(lǐng)導(dǎo)。)
南墻根兒的茄子——陰蛋
(比喻不露面的壞東西。)
腦袋上長瘡,腳底板流膿——壞透了
腦袋系在褲帶上——豁出來了
(比喻丟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腦門上長瘤子——額外負(fù)擔(dān)
(比喻多余的事。)
腦門上釘門扳——好大牌子
(比喻依仗權(quán)勢來嚇唬人?;蛎抗诿崽没?,實(shí)際不是那么
回事。)
鬧市里蓋公廁——方便大家
鬧市里開店鋪——有利可圖
哪千發(fā)火——耍孩子脾氣
哪《鬧?!@天動地
嫩竹子做扁擔(dān)——挑不了重?fù)?dān)
嫩苗苗——根底淺
泥菩薩洗臉一一失(濕)面子
泥菩薩擺渡一…難過
泥菩薩摔跤——散架子
泥菩薩伸手——死活都要錢
泥菩薩洗臉——越洗越難看
泥菩薩渡海——沒人(神)保
泥蒸的饅頭——土腥味
泥捏的老虎——樣子兇
泥瓦匠出身——和稀泥
泥瓦匠砌墻——兩面三刀
泥巴捏的小子——沒骨氣
泥娃娃的嘴——總是笑呵呵的
泥娃娃的遭雨淋——軟癱了
泥做的菩薩——全靠貼金
泥人吃餃子——難言(咽)
泥水匠招手——要吐(土)
泥水溝里游泳——施展不開
泥水匠拜佛——心里明白
泥水匠的瓦刀——光圖(涂)表面
泥佛爺?shù)难壑閮骸獎(jiǎng)硬坏?
泥鰍打鼓——亂談(彈)
泥鰍喝了石灰水——死硬
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樣了
(比喻造得很狼狽。)
泥菩薩過河——一自身難保
泥菩薩身上長了草——慌(荒)了神
、匕喻”:慌意亂,。)
泥鰍吃了石灰水… 死硬
(比喻呆板、不靈活?;蛑割B固。)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
泥人經(jīng)不起風(fēng)雨——本質(zhì)太差
泥鰍上沙灘——不怕你滑
泥菩薩打架——兩敗俱傷
泥人的肚腹——毫無心肝
尼姑偷漢——躲躲閃閃
尼姑有喜——不可告人
尼姑有喜——不好處理
尼姑生孩子——暗中行事
尼姑生孩子——不敢讓人知
尼姑生孩子——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你有秤桿我有砣——配得起你
你有駿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你賣門神我賣鬼——同行
你吃雞鴨肉,我啃窩窩頭——各人享各人福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誰也不讓誰
你去南極我去北極——各走一端
你做生意我教韋——人各有志
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
逆水行船——不阻力
碾子磨~一實(shí)(石)對實(shí)(石)
(比喻兩個(gè)人做事都非常實(shí)在J
攆走孤貍住上狼——一伙更比一伙兇
(比喻一個(gè)比一個(gè)兇狠J
念完了經(jīng)打和尚——有用是親,無用是仇
(比喻翻臉不認(rèn)人。)
鳥見樹不落——要飛了
鳥槍換炮——抖起來了
(比喻神氣起來了。)
鳥兒搬家——遠(yuǎn)走高飛
鳥類吃食——不得不低頭
鳥字寫成烏——還差一點(diǎn)
尿壺掉井里——吞吞吐吐
尿壺沒底——下流
尿鱉子打酒——滿不在乎(壺)
比匕喻不放在心上。)
捏著拳頭過日子一一心里憋氣
什匕喻心情不痛快/
捏鼻子捂嘴巴——一不聞不問
牛皮鼓一一聲大肚子空
(比喻聲勢大,但沒有實(shí)際內(nèi)容。)
、牛屁股縫里的牛蛇蟲…一叉會鉆空子,又會吸血
,比喻”,(極壞,既會投機(jī)鉆營,又到處吮別人血
牛犢拉車一一亂套
牛角上掛稻草·一…·輕巧
什匕喻說得十分簡單。容易.)
牛龕里的蟲——硬鉆
計(jì)匕喻硬往里擠/
牛身上拔根毛…無傷大體
(比喻不損害到整體/
牛打架一…死頂
牛背上放馬鞍——亂套了
牛郎織女相會———年一次
掉見草地——滿心歡喜
牛皮鼓濕水——不響
牛向上爬螞蟻——不顯眼
牛皮鼓,青銅鑼——不打不響
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
牛蹄子兩瓣——合不攏
牛王爺不管驢的事——各管各的
牛死日也落——禍不單行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說空話
牛欄里關(guān)豬——靠不住
牛拉汽車——怪事一樁
牛郎約織女——后會有期
牛吃趕車人——無法無天
牛角尖對牛角尖——對好(尖)
牛糞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屁股后的蒼蠅——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皮襖子反穿——逗虱子走穹路
牛奶里摻墨汁——黑白混淆
牛給羊抵頭——仗著臉上
牛欄里伸進(jìn)張馬嘴——沒你開曰的份兒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牛蹄子上供——就顯你角(腳)大
牛犢子撲蝴蝶——看著容易做著難
農(nóng)村的老黃牛——苦了一輩子
女子走鋼絲——膽大心細(xì)
女鬼偷漢——死不要臉
女兒國辦婚事——難得有一回
女兒國招附馬——一廂情愿
他念他的經(jīng),我拜我的佛——互不干擾
踏破的皮球———肚子氣
(比喻正在生悶氣。)
糖面做娃娃——適甜人兒
糖捏的人———吹就化
螳臂當(dāng)車——不自量
螳螂落鍋~一全身都酥了
螳螂肚子蛤蟆嘴——瞧你的榜樣
癱子掉進(jìn)爛泥塘——不能自拔
癱子掉井里——撈超也是坐
癱子捉壞蛋——靠不住
兔子剝皮——倒扒
兔子成精一一比老虎還厲害
兔子逼急了~一還會咬人哩
兔子戴夾板——充大耳朵驢
兔子下兒——與眾不同
兔子見了鷹——毛了
兔子叫門——送肉來了
兔子進(jìn)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驢
兔子拉犁耙一一心有佘而力不足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謀生法
兔子生耗了——一窩不如一窩
兔子尾巴——撅著;長不了
兔子蹦到車轅上——充大把式
兔子豆老鷹——沒事找事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無主
免子當(dāng)牛使——亂套了
兔子駕轅牛打套——亂套了
兔子構(gòu)厥子——沒后勁
兔子駕轅——不合套
兔子吃提糕——悶日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兔兒爺打架——散攤子
跳蚤變龍鐘——冒牌貨
跳蚤性子——見肉就叮
跳蚤戴串鈴——裝什么大牲曰
跳河閉眼睛——橫了心腸
童養(yǎng)媳當(dāng)婆婆——慢慢熬
童養(yǎng)媳哭老公——說不出的苦
童蕎媳侍候公婆——小心在意
答帚疙瘩上打繭——結(jié)不出好果來
舀米湯洗澡——盡辦湖涂事
徒手打老虎——有勇無謀
套馬桿子逮兔子——瞎胡鬧
套上大車讓老虎架轅——沒有敢(趕)
剔了肉的豬蹄兒——賤骨頭
鐵耙搔癢癢——是把硬手
鐵棍釣鱉——有個(gè)硬桿支著
鐵拐李背何仙姑——將就
鐵拐李看月亮——上不正,下參羨
鐵匠開爐——趁熱打
鐵匠夸徒弟——要啥形有啥形
鐵匠打鐵不用錘——好手
鐵匠拉風(fēng)箱——柔能克剛(鋼)
鐵匠上班——不打不行
鐵匠出身——光會打
鐵匠鋪賣豆腐——軟硬兼施
鐵匠鋪的東西——打出來的
鐵匠做買賣——樣樣過得硬
鐵匠的圍腰——近視(盡是)眼
鐵匠的爐的鉗子——好家伙(夾火)
鐵匠說夢話——快打
鐵匠拆爐子——散伙
鐵釘釘黃連——硬往苦里鉆
鐵錘砸西瓜——不好收拾
鐵錘砸烏龜——不怕你硬
鐵錘擂山石——干凈利索
鐵錘打紙鼓——不堪一擊
鐵錘當(dāng)炒勺砸鍋
鐵錘子敲鐘——響當(dāng)當(dāng)
鐵鑄黃牛一一開不得犁
鐵鉤子搔癢癢一一是把硬
鐵公雞身上拔毛——莫想
鐵公雞下蛋~一莫想
鐵公雞——一毛不拔
鐵籠脯鼠——捉活的
鐵鍋里的螺獅——水深火熱
鐵盒里裝針子——有尖不露
鐵勺子烙餅——供不上嘴
唐三藏過火焰山——沒咒念
唐三藏讀佛經(jīng)——出日成章
唐三藏撞見牛魔王——舌頭短截
燙手的粥盤——扔了心癟,不扔手疼
燙了屁股的猴子——急紅了眼
燙手的粥盆——扔了心痛,不扔手痛
堂屋里打酒廚房賣——便宜不出外
堂屋里掛獸皮——不象話(畫)
堂屋里掛狗皮——那是什么話(畫)
脫了線的氣球——無牽無掛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鞋)歸正
脫了鱗的黃花魚——不知死活
脫了鱗的黃魚———無比一無難過
脫毛的鳳凰——不值錢
脫鉤的鯉魚——不再上當(dāng)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脫褲子打老虎——既不要臉,又不要命
銅叉碰銅鑼一一想(響)到一快了
銅錢當(dāng)眼睛一一認(rèn)錢不認(rèn)人
銅盤碰上鐵掃帚——各不相讓
銅羅漢鐵金鍘——一個(gè)賽一個(gè)
銅鑄的仙鶴——翅膀再硬也飛不起來
銅盆撞了鐵掃帚——惟也不讓誰
提著糞權(quán)打貓哩——沒槍(腔)
提著尺子滿街跑——只量別人,不量自己
提傀儡幾上戲場——小一曰氣兒
腿肚子搽粉——過份講究
腿肚子抽筋——寸步難行
腿瘤頭歪屁股腫——不是好人
拾食盒上樹——吉(沿)之(枝)有理(禮)
太陽離了地皮——亮啦
太武帝的曰味——不涼不熱,不軟不硬
太歲頭上的土——?jiǎng)硬坏?
太陽和月亮講話一一空談
太陽落在腦袋上——大難臨頭
太師椅著了火——坐也難,站也難
太歲頭上動土——惹禍上身
太陽底下點(diǎn)燈——多佘
太湖的蝦子——白忙(芒)
太陽底下的露水——不長久
太極拳的功夫——軟中有硬
太行山上看運(yùn)河——遠(yuǎn)水不解近渴
湯罐里飩鴨——突出一張嘴
:車站上的蚊子——專跟過路人作對
貪吃不留種——過了今天,不要明天
癱子截路——坐著喊
(比喻只動口不動手。)
癱子不出門——作(坐)家
癱子挑水——擔(dān)當(dāng)不起
(比喻不敢當(dāng)。)
壇子里擲骰子——沒跑
壇子里點(diǎn)燈——照里不照外
壇子里喂豬——一個(gè)一個(gè)地來
壇子里養(yǎng)王八——包活不包長
壇子里蕎兔子——越蕎越小
壇子里抓辣豆瓣——辣手
壇子里捉烏龜——手到漓拿
壇子里種豆子——扎不下根
壇子里捉烏龜——手到擒來
(比喻敵人已以掌握之中,逃脫不了?;蚴镁欧€(wěn),很:
握J(rèn)
壇子里擲骰子——沒跑
(比喻非常有把握。)
談心不點(diǎn)燈——說黑話
曇花開放——一時(shí)謝
(比喻好景不長。)
彈棉花的戴烏紗帽——硬裝有功(弓)之臣
(比喻沒有功勞硬充有功勞J
臼鼠走親戚——土來土去
臼鼠拖南瓜——咋辦
臼間老鼠——嘴尖牙利
田安倒著寫——上下一個(gè)樣
田埂上修豬圈——肥水不落外人臼
田坎上種豆子——一路
電線桿當(dāng)筷子——沒法下嘴
電線桿上耍把戲——鬧玄
電線上的風(fēng)箏——纏上了
電線桿上曬衣服一~好大的架子
電線桿子剔牙——太粗
亭子里談心一一講風(fēng)涼話
亭子里聊天——講風(fēng)涼話
唐伯虎進(jìn)寧王府——裝瘋賣傻
唐僧取經(jīng)——一心一意
唐僧念書——一本正經(jīng)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唐伯虎追秋香——千方百計(jì)
唐三藏讀佛經(jīng)——出回成章
堂屋里掛糞桶——臭名在外
(比喻名聲很壞。)
棠梨不叫棠梨——杜梨(肚里)
躺著說話——不怕腰疼
(比喻光會說漂亮話。)
陶瓷燒窖——里面燃燒
(比喻心內(nèi)有股熱勁兒J
提著醋瓶討飯——窮酸
提著燈籠拾糞——找屎(死)來了
剃頭捉虱———舉兩得
剃頭掏耳朵----- 收拾得干干凈凈
剃頭匠的擔(dān)子——一頭冷,一頭熱
剃頭先洗腳——差了一人高
剃頭的收攤——沒頭了
剃頭的關(guān)門——不理
剃頭的刀布——要多臟,有多臟
剃頭洗腳面——從頭錯(cuò)到底
剃頭刀裁紙——真快
剃頭刀殺豬——割出來刮
剃胡子不用水——于刮
剃頭匠使縫子——一個(gè)師傅一外傳法
剃頭匠說氣話——舍得幾個(gè)腦殼不要
剃頭擔(dān)子——一廂情愿
剃頭的拍馬掌——完事
剃頭的頭發(fā)長——越是自己的活,越顧不上
(比喻為別人忙碌,顧不了自己J
天上的風(fēng)箏———根線在人家手里
天冷偏烤濕柒未——對著吹吧
比匕喻互相說大話,或互相吹棒J
天靈蓋上長眼睛一一目中無人
天上彩云一一看得見摸不著
天上的彩虹——可望不可即
天上架橋——想到辦不到
天上落豆潭一——該豬吃
天下饅頭——還得張嘴
天生的牛性——古怪
天平上亂加碼子——不公平
天冷偏烤濕柴禾——對著吹吧
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
天牌壓地牌——以上壓下
天生的黃鱔——成不了龍
挑擔(dān)子吃瓜子兒——走著嗑
挑擔(dān)子賣豆腐——本錢小,架子大
挑擔(dān)的松腰帶——沒勁兒
桃著扁擔(dān)進(jìn)門——橫禍(貨)
桃著磨盤背著碾——負(fù)擔(dān)太重
挑著棉花過刺林——一走一步,掛一點(diǎn)
挑打草走路——擔(dān)空心
挑煤草走路——于輕巧話
挑雷填井——枉費(fèi)心機(jī)
挑雪填井——白費(fèi)力
挑石頭登泰山——談何容易
桃柴進(jìn)山——多佘
拾到金娃找它媽——貪心不足
拾到雞毛當(dāng)令箭——少見多怪
挑水的娶了個(gè)賣茶的——正相配
(比喻非常合適、相當(dāng)。)
跳下黃河——洗不清
鐵錘打紙鼓——不堪一擊
鐵路上的枕木——經(jīng)壓
鐵打的耕?!?jiǎng)硬坏昧Γɡ纾?
(比喻不能用力。有時(shí)表示氣力不足。有時(shí)表示無能為力或
有力使不出。)
鐵拐李的腳桿子——高低不乎
什匕喻程度不一樣J
鐵拐李葫蘆里的藥——醫(yī)不好自己的病
(比喻只看到別人的缺點(diǎn),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鐵匠鋪的買賣——件件都是硬貨
鐵匠夸徒弟——打得好
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打打
鐵樹開花,啞巴說話——難遇
通州集——常事(市)
同床異夢——各有一心
(比喻表面雖然一致,各人心里打算卻不同J
同床異夢——想不到一塊
銅鈴打鼓——另有音
銅墻鐵壁——堅(jiān)不可催
偷嘴的狗——見人就逃
(比喻做了丑事,見不得人。)
偷雞打店主——一錯(cuò)再錯(cuò)
頭上長嘴一…說天話
頭上生瘡——頂壞
頭上插雞毛——算哪一國的王子
頭上著人——不救自危
頭上刷漿糊——糊涂到頂
頭上頂燈籠一…自作高明
頭發(fā)里找粉刺——吹毛求疵(刺)
頭發(fā)捻繩子一…合不了股
頭發(fā)擰繩——不合股
頭發(fā)胡子一把抓——搞不清楚
頭發(fā)上貼膏藥——毛病
頭發(fā)絲吊大鐘——千鉤一發(fā)
頭頂上瘡,腳底流膿一一壞透了
頭頂上生眼睛——目中無人
頭頂磨盤——不知輕重
(比喻說話做事沒有分寸或限度。)
頭頂上長眼睛——目空一切
頭發(fā)絲穿豆腐——提不起來
(比喻微不足道,不值一提?;蛩教停恢狄惶??;蛴?
于某種原因,得不到提拔重用。)
頭發(fā)絲吊大鐘——千鈞一發(fā)
(比喻萬分危急)
頭上放壇子——一定要頂住
頭上長奏瘡——壞到頂了
頭戴夙寇——臉上光彩
頭一回?fù)]刀上陣——初試鋒芒
透過高云看藍(lán)天——目光遠(yuǎn)大
透過玻璃看物——到底隔了一層
投石問路——試試深淺
禿尾巴拜山——搞風(fēng)搞雨
禿子當(dāng)和尚——不費(fèi)多的手續(xù)
禿子跟著月亮走——沾光
禿子不要說和尚——膠了帽子一個(gè)樣
(比喻彼此一樣,沒啥差別。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看
禿子頭上的虱子——藏不住
(比喻事情非常明顯。)
禿子頭上的虱子——有吃的沒住的
(比喻條件不完善。)
禿腦袋上扎小辮——幾根毛有限
(比喻少得可憐J
禿舌子老婆——言語多
(比喻非常好說J
圖書館搬家——全是輸(書)
圖畫上的金元寶——一錢不值
涂金粉伸長舌——裝神弄鬼
屠宰場的豬——任人宰割
土地佬挖黃連根——自找苦吃
(比喻自己做錯(cuò)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土地爺吃螞炸——大小是個(gè)葷腥
(比喻好賴是個(gè)正經(jīng)玩藝兒。)
土地爺坐班房——?jiǎng)冢ɡ危┥窳?
土地公談戀愛一~爽神
(比喻心神舒暢、精神愉快。)
土里埋金——有內(nèi)才(財(cái))
土地爺敲門——來神了
土地廟的橫批——有求必應(yīng)
土地他洗澡——攤泥
土地爺推大車——出了神力
土地爺洗臉——失(濕)面子
土地爺吹笛子——老腔老調(diào)
土地爺剃頭——生刮死刮
土地菩薩坐班房——?jiǎng)冢ɡ危┥?
兔子尾巴——長大了
兔子跑到磨道里——冒充大耳朵驢
兔子成精——比老虎還厲害
(比喻十分兇猛/
兔幾的眼睛——紅人(仁)
兔子抱西瓜——無能為力
兔子進(jìn)虎穴——白送死
推小車的爬大坡~越高難度越大
(比喻十分困難。)
推車上坡——千萬不能松勁
吞不下扁擔(dān)——橫不了心
吞下鐵枝——硬著心腸
吞下蒼蠅——叫人惡心
吞進(jìn)了烙鐵一—一副熱心腸
吞了豬膽嚼黃連——接連吃苦頭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脫了褲子打老虎——叉不要臉又不要命
(比喻人猖狂無恥J
脫了鱗的黃魚——一天比一天難過
(比喻日子不好過。)
拖拉機(jī)追汽車——望塵莫及
駝子背火球——燒包
(比喻得了點(diǎn)利或有了.點(diǎn)名氣就不知怎么的好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3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吹鼻丸
下一篇: 吹鼻去障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