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川芎 龍腦薄荷(葉,焙干)各2.35千克細辛(洗)150克 防風(去苗)780克 桔梗3.12千克 甘草(爁)1.09千克
制法 : 上藥研為細末,煉蜜搜和,每45克,分作50丸。
功能主治 : 疏風化痰,利咽喉,清頭目。主頭痛眩暈,心忪煩熱,頸項緊急,肩背拘倦,肢體煩疼,皮膚瘙癢,頭昏目疼,鼻塞聲重,面上游風,狀如蟲行。
用法用量 : 每服一丸,細嚼,食后及臨臥時用臘茶清送下。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制法 : 上藥研末,蜜和為丸,每丸重15克。
功能主治 : 清上利膈。主膈上風痰。
用法用量 : 臨臥用茶嚼下。
摘錄 : 《會約醫(yī)鏡》卷八
制法 : 上藥研末,蜜和為丸,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 : 主首風因于新沐,汗多惡風者。
用法用量 : 以1丸細嚼,茶、酒任下。
摘錄 : 《類證治裁》卷五
處方 : 川芎75兩,龍腦75兩,薄荷葉(焙干)75兩,細辛(洗)5兩,防風(去苗)25兩,桔梗100兩,甘草(爁)35兩。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半,分作50丸。
功能主治 : 消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主頭痛旋運,心忪煩熱,頸項緊急,肩背拘倦,肢體煩疼,皮膚瘙癢,腦昏目疼,鼻塞聲重,面上游風,狀如蟲行。
用法用量 : 大川芎丸(《法律》卷五)。
摘錄 : 《局方》卷一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 腎經(jīng)虛冷,眼目昏暗,或赤痛腫癢。
用法用量 : 《普濟方》有茯苓。
摘錄 : 方出《續(xù)本事》卷四,名見《普濟方》卷七十二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5丸。
功能主治 : 咽喉不利,音聲不出,及風熱上壅,面赤鼻塞,不聞香臭。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食后、臨臥含化。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制法 :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腦瀉臭穢。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食后茶清送下。
注意 : 服藥后,忌一時久熱食。
摘錄 : 《普濟方》卷五十七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風毒上攻頭目,兩眼黑花,怕風多淚。
用法用量 : 細嚼,茶清送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七十五
制法 : 上為細末,蠟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頭風冷淚。
用法用量 : 夜納1丸,日中1丸,早1丸。
摘錄 :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本事》
制法 : 上為末,后入藁木、牽牛末和勻。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遠年近日,風毒氣眼,昏暗赤澀內(nèi)生瘡,翳膜遮障不明。久新偏正頭疼,眼目束小,夾腦風下注,多見黑花。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鹽酒送下。
摘錄 : 《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大方》
制法 : 煉蜜為丸,每丸5分重。
功能主治 : 清上利膈。主肝經(jīng)風痰。
用法用量 : 臨臥茶嚼服下。
摘錄 : 《會約》卷八
處方 : 川芎2兩(細銼,慢火熬熟),川大黃2兩(蒸令極熟)。
制法 : 上藥焙干為末,用不至皂角5-7挺,溫水揉汁,絹濾去滓,瓦器中熬成膏,和前2味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膈上有痰。
用法用量 : 小川芎丸(《法律》卷五)。
摘錄 : 《續(xù)本事》卷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5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川芎三黃散
下一篇: 川芎升麻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