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上件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瘧疾。凡瘧疾,蓋因外邪客于風(fēng)府,生冷之物內(nèi)傷脾胃,或先寒后熱,或先熱后寒,或寒熱獨作,或連日并發(fā),或間日一發(fā)。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燒,頭痛惡心,煩渴引飲,氣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腸鳴腹痛,諸藥不治,漸成勞瘧者,此藥治之。
用法用量 :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藥研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主勞瘧。寒則肢體顫掉,熱則全身如燒,頭痛惡心,煩渴引飲,氣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腸鳴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制法 : 上銼為散,作一劑。
功能主治 : 主體虛及年老之勞瘧。
用法用量 : 用水450毫升,加烏梅、大棗各7枚,煎至80毫升,再入湯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辰砂,溫服。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一切瘧疾,經(jīng)年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匕,酒1盞半,入蔥白、薤白各3寸,切,浸1宿,煎取8分,去滓,空心溫服,欲發(fā)時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山嵐瘴氣,面黃力劣,寒熱往來,心胸?zé)灐?/p>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同煎8分,去滓,空心溫服。吐出黃痰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山嵐瘴瘧,寒熱往來,或2日或3日一發(fā)者。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候冷,未發(fā)前服。如熱吃即吐。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一切瘴瘧。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生姜半分,棗2枚(擘破),煎至1盞,去滓,未發(fā)前,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制法 : 上銼散,作1劑。
功能主治 : 勞瘧。
用法用量 : 水3盞,烏梅、棗子各7枚,煎半盞,再入酒1盞,煎至8分,去滓,入辰砂溫服。虛人、老人皆可服。
摘錄 : 《三因》卷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瘧病。手足苦煩,發(fā)熱渴燥,通身悉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竹葉2-7片,破50粒,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七
處方 : 知母2斤,川常山2斤,草果2斤,甘草(炙)2斤,良姜20兩,烏梅(去仁)1斤。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瘧疾。因外邪客于風(fēng)府,生冷之物內(nèi)傷脾胃,或先寒后熱,或先熱后寒,或寒熱獨作,或連日并發(fā),或間日一發(fā),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燒,頭痛惡心,煩渴引飲,氣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腸鳴腹痛,諸藥不治,漸成勞瘧者。
用法用量 : 太醫(yī)常山飲(《三因》卷六)、常山飲子(《衛(wèi)生寶鑒》卷十六)。
摘錄 : 《局方》卷八(紹興續(xù)添方)
制法 : 前2味各銼片,各用醇酒釀1宿,常山炒干,檳榔曬干,仍同烏梅(口父)咀。
功能主治 : 瘧后單熱不退。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水1盞,煎7分,熱未發(fā)先空心涼服。如寒熱經(jīng)久不除者,加此劑于小柴胡湯或藿香飲內(nèi)同煎服。
注意 : 忌雞、酒、羊、面、生果、毒物。
摘錄 : 《活幼心書》卷下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瘧疾。先寒后熱,四肢黃瘦,頭痛。
用法用量 : 每用5錢匕,水1盞半,入蔥、薤白各3寸,切碎,煎取1盞,去滓,分2服,發(fā)前及發(fā)時熱服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寒熱瘧。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生姜3片,棗2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當(dāng)未發(fā)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功能主治 : 老年瘧疾。
用法用量 : 炒,嗅。不必煎食亦愈。
摘錄 : 《理瀹》
功能主治 : 瘧發(fā)晡時至夜不止,脈實邪盛者。
用法用量 : 水、酒各半,煎露1宿,侵晨熱服。
各家論述 : 《醫(yī)略六書》:邪盛于中,陽明受病而瘧發(fā)晡時,營陰暗傷故夜熱不止焉。當(dāng)歸養(yǎng)血益營,黑豆益陰補腎,使?fàn)I陰內(nèi)充則瘧邪不至深入陰分;檳榔疏利三焦,甲片透徹經(jīng)絡(luò),使表里交通則瘧邪不至逗留中外;青皮破氣平肝,甘草緩中和胃,使中氣振發(fā)則瘧邪不致留戀經(jīng)中;更以生姜散邪,常山涌泄,水、酒各半煎露1宿,總以振祛邪止瘧之力。此養(yǎng)營涌泄之劑,為瘧久傷正邪陷脈實之專方。
摘錄 : 《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功能主治 : 妊娠痎瘧初起。
用法用量 : 酒、水各盅半煎,露1宿,發(fā)日五更溫服。如吐勿忌,將吐即愈。
摘錄 : 《廣嗣紀(jì)要》卷十一
處方 : 常山、人參(去蘆)、茯苓、草果、知母、貝母、甘草、半夏曲、厚樸(姜汁制1宿,炒黃色)各等分。
功能主治 : 一切瘧疾。
用法用量 : 恒山飲(《普濟方》卷三九)。
注意 : 忌雞、羊、牛肉、諸般毒食。
摘錄 : 《醫(yī)方大成》引張氏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二四五)
制法 : 上(口父)咀,為末。
功能主治 : 瘧疾。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隔日煎,下露1宿,遇發(fā)日早晨溫服。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諸瘧。寒熱不巳,日漸萎黃者。
用法用量 : 以酒1升2合,浸,月下露1夜,橫刀一口置藥上,俟天明煎取5合,去滓,空心頓服,良久吐出惡痰即愈。如吐不巳,煮漿水粥止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功能主治 : 祛痰截瘧。主瘧久不巳者。
用法用量 : 半酒半水煎,露1宿,日未出時,空心溫服;滓用酒浸煎,待瘧將發(fā)時,先服。
各家論述 : 此足少陰太陰藥也。古云:無痰不作瘧。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檳榔下氣破積,能消食引痰;陰陽不和則瘧作,知母滋陰,能治陽明獨勝之火;草果辛熱,能治太陰獨勝之寒;貝母清火散結(jié),瀉熱除痰;烏梅酸斂澀收,生津退熱。合為截瘧之劑也。趙以德曰:知母性寒,入足陽明,治獨勝之熱,使退就太陰;草果溫燥,治足太陰獨勝之寒,使退就陽明;二經(jīng)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藥。常山主寒熱瘧,吐胸中痰積,是為臣藥。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除痰癖,破滯氣,是為佐藥;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則是出入陰陽,貫穿經(jīng)絡(luò)于榮分,以破暑結(jié)之邪,為使藥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
摘錄 : 《醫(yī)方集解》引《局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癉瘧。但熱不寒,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 即以小便1盞,水1盞,酒1盞,煎至1盞,去滓,當(dāng)發(fā)日空心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血海虛,乘熱發(fā)狂,悶亂時作;及室女體熱,紅脈不行。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2盞,煎至1盞,放冷服。
摘錄 : 《博濟》卷四
功能主治 : 瘴氣發(fā)瘧。
用法用量 : 水煎,露1宿,來晨溫服。
摘錄 : 《慎齋遺書》卷八
用法 : 水煎,煮沸后入陳酒一匙,瘧疾發(fā)作前3小時左右服。
功效 : 截瘧祛痰。
主治 : 主治瘧疾發(fā)作較久不止,熱較高,舌干口渴。
臨床應(yīng)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瘧疾。由于常山具有強烈的致吐等不良反應(yīng)以及可致肝、腎病理損害的毒副反應(yīng),并且瘧原蟲對常山具有抗藥性,因此臨床應(yīng)用受到了限制。
方解 : 古云:無痰不作瘧。陰陽不和則瘧作。本方以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積飲;檳榔下氣破積,消食行痰;知母滋陰,治陽明獨勝之火;草果辛熱,能治太陰獨勝之寒;貝母清火散結(jié),瀉熱除痰;烏梅酸斂澀收,生津退熱,諸藥合為截瘧之劑也。
現(xiàn)代研究 :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常山的水煎劑及醇提液對瘧疾有顯著的療效,并有降壓、興奮子宮、抗腫瘤、抗流感病毒、抗阿米巴原蟲等作用。常山的有效成分常山堿及其衍生物常山酮已被證實具有肯定的抗瘧疾、抗球蟲病等作用以及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zhuǎn)移效果。
方歌 : 常山飲中知貝取,烏梅草果檳榔聚,姜棗酒水煎露之,劫痰截瘧功堪詡。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關(guān)于醫(yī)藥的詩句中藥詩六首
有福之女
身處重樓觀玉竹,面施輕粉著蟬衣。
杯斟白酒胡麻飯,海馬將軍喜遠歸。
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鐵腳靈仙鬼見愁。
十大功勞金不換,紅花月季上烏頭。
有備無患
六月雪飛夏枯草,常山獨活白頭翁。
余糧小豆陳倉米,故紙防風(fēng)靜守宮。
休閑之人
金箔河車千里光,使君夜合臥蛇床。
閑觀木槿垂盆草,小坐蓮房五味嘗。
贊譽紅娘
紅娘笑立南星夜,鬢插金釵石決明。
忘卻防風(fēng)傳蜜語,含羞大力助張生。
小園觀景
蝴蝶雙雙飛紫菀,時當(dāng)半夏賞絲瓜。
滿園玉果金錢草,荷葉浮萍映日斜。
2.形容醫(yī)藥的詩句四季歌 春風(fēng)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遠志去尋使君子,當(dāng)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fēng),白芷糊窗一層層;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馮夢龍的《桂枝兒》: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
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dāng)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
你果是半夏當(dāng)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中藥名聯(lián)煩暑最宜淡竹葉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fù)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玫瑰花開,香聞七八里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棄疾 滿庭芳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
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藥名次韻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3.關(guān)于醫(yī)藥的古詩一、蟬:“四載孕育一暑鳴,解衣振翅春木行。
今秋隨風(fēng)且歸去,尚留金縷退翳陰。” 二、何首烏:“草木亦含天地靈,根能生藤精生神。
首烏補腎烏須發(fā),夜交養(yǎng)心安神寧。 三、北柴胡:“生于半陰半陽坡,此物微苦性微寒。
疏散少陽經(jīng)寒熱,春升萬化中氣添。 四、醉花陰·從醫(yī)十年 潛沉從醫(yī)十春秋,豈畏人消瘦; 漫路勤為舟,研閱百卷,簽紙盈雙袖。
岐黃史籍實浩瀚,須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當(dāng)緊操術(shù),增萬人之壽。 五、中藥詩六首 有福之女 身處重樓觀玉竹,面施輕粉著蟬衣。
杯斟白酒胡麻飯,海馬將軍喜遠歸。 有功之臣 天丁大戟穿山甲,鐵腳靈仙鬼見愁。
十大功勞金不換,紅花月季上烏頭。 有備無患 六月雪飛夏枯草,常山獨活白頭翁。
余糧小豆陳倉米,故紙防風(fēng)靜守宮。 休閑之人 金箔河車千里光,使君夜合臥蛇床。
閑觀木槿垂盆草,小坐蓮房五味嘗。 贊譽紅娘 紅娘笑立南星夜,鬢插金釵石決明。
忘卻防風(fēng)傳蜜語,含羞大力助張生。 小園觀景 蝴蝶雙雙飛紫菀,時當(dāng)半夏賞絲瓜。
滿園玉果金錢草,荷葉浮萍映日斜。
4.描寫藥物的詩句四季歌
春風(fēng)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dāng)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fēng),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馮夢龍的《桂枝兒》: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dāng)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dāng)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中藥名聯(lián)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fù)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棄疾 滿庭芳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藥名次韻
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5.贊美藥品很好的詩句《滿庭芳》
辛棄疾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藥名,活龍活現(xiàn)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fā)了她怨恨戰(zhàn)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
洪皓
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xù)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xiāng)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6.關(guān)于醫(yī)學(xué)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 湯頭拾趣》
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陽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yǎng)榮,回春還少年。四海疏郁罷,常山浴涌泉。
注:詞內(nèi)含湯頭三十個,依次為:竹葉柳蒡湯、泰山磐石散、龜鹿二仙膠、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三子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玉女煎、天仙藤散、陽和湯、桃花湯、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飲、八珍湯、白頭翁湯、何人飲、醒消丸、涼膈散、葛花解酲湯、保元湯、人參養(yǎng)榮湯、回春丹、還少丹、四海疏郁湯、常山飲、涌泉散。
紅娘子。嘆一聲。受盡了檳榔的氣。你有遠志。做了隨風(fēng)子。不想當(dāng)歸是何時。續(xù)斷再得甜如蜜。金銀花都費盡了。相思病沒藥醫(yī)。待他有日的茴薌也。我就把玄胡索兒縛住了你。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黃連心苦苦里為伊擔(dān)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的當(dāng)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dāng)做破故紙。
敬仰李公故地游,感懷莫不淚雙流.
昔時救古焉人體,今日振興豈國喉.
物質(zhì)文明皆可索,精神美德固然求.
低頭拾貝書千卷,移足抖身醫(yī)我頭.
7.贊美藥品很好的詩句有哪些《點絳唇·采藥歸來》宋代:陸游采藥歸來,獨尋茅店沽新釀。
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
作個閑人樣?!渡樽印に幟|情》宋代:陳亞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
字字苦參商,故要檀郎讀。 分明記得約當(dāng)歸,遠至櫻桃熟。
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xiāng)曲?!肚锶諢捤幵鸿嚢装l(fā)贈元六兄林宗》唐代:李白木落識歲秋,瓶冰知天寒。
桂枝日已綠,拂雪凌云端。弱齡接光景,矯翼攀鴻鸞。
投分三十載,榮枯同所歡。長吁望青云,鑷白坐相看。
秋顏入曉鏡,壯發(fā)凋危冠。窮與鮑生賈,饑從漂母餐。
時來極天人,道在豈吟嘆。樂毅方適趙,蘇秦初說韓。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殘?!秾る[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唐代: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清代: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8.關(guān)于醫(yī)生的詩句人贊回春手----醫(yī)傳蓋世功
丹心妙手??到?---奇藥銀針除病魔
辛勞采得山中藥----克奮醫(yī)活世上人
誰曰華佗無再世----我云扁鵲又重生
有緣善寫紅十字----立德常學(xué)白求恩
銀針憑妙手----白衣秉丹心
采得三山藥----煉成九轉(zhuǎn)丸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時春
欲向市中求妙藥----須知海內(nèi)有奇方
無影快刀除隱患----有方奇術(shù)解沉疴
神州自有能醫(yī)手----東亞何曾見病夫
熱情迎來蹣跚友----高興送歸健步人
四季歌
春風(fēng)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dāng)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fēng),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辛棄疾 滿庭芳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 洪皓 集藥名次韻
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
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中藥詩文匯集
《水調(diào)歌頭 湯頭拾趣》
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陽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yǎng)榮,回春還少年。四海疏郁罷,常山浴涌泉。
注:詞內(nèi)含湯頭三十個,依次為:竹葉柳蒡湯、泰山磐石散、龜鹿二仙膠、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三子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玉女煎、天仙藤散、陽和湯、桃花湯、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飲、八珍湯、白頭翁湯、何人飲、醒消丸、涼膈散、葛花解酲湯、保元湯、人參養(yǎng)榮湯、回春丹、還少丹、四海疏郁湯、常山飲、涌泉散。
紅娘子。嘆一聲。受盡了檳榔的氣。你有遠志。做了隨風(fēng)子。不想當(dāng)歸是何時。續(xù)斷再得甜如蜜。金銀花都費盡了。相思病沒藥醫(yī)。待他有日的茴薌也。我就把玄胡索兒縛住了你。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黃連心苦苦里為伊擔(dān)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的當(dāng)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dāng)做破故紙。
相傳古代有一對夫婦就是用中藥名寫的“兩地書?!逼拮拥男攀沁@樣寫的:
“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dāng)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云:豆寇不消心頭恨,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奈何!奈何!
這封信每一句話都嵌入一味藥名,抒發(fā)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揮筆答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苑。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蓯蓉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jié)伴還鄉(xiāng)。至?xí)r金銀相贈也”。
回信也是藥名的聯(lián)句,將思念,艱辛,歸期和允諾躍然紙上。讀罷趣味無窮。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鶯宿全朝當(dāng)白芷,馬牙何日熟黃精。蛇床蟬腿漸陽起,芎藥枝頭萬斛情。國老不能和百藥,將軍無計掃余殃。黃連何為連身苦,龍骨應(yīng)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闕,金花在目興應(yīng)忙。蛇床獨活相思子,此德當(dāng)歸續(xù)命湯。
三宿而出畫。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獨活。
曾晰死??鄥?。
吾當(dāng)之小于狂簡。當(dāng)歸。
裨諶草創(chuàng)之。藁本。
出三日。肉從容。
居其所眾星拱之。天南星。
七八月之間旱。半夏。
小人之德草。隨風(fēng)子。
舟車所至。木通。
以正不行。繼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興滅國。繼絕世。續(xù)斷。
若決江河。澤瀉。
亡之命矣夫。沒藥。
楚狂接與歌而過孔子。車前子。
桃之夭夭。紅花。
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蟬脫。
夫人幼而學(xué)之。遠志。
婦產(chǎn)房(生地)
焊接(續(xù)斷) 老驥伏櫪(遠志)。
一令又一令(千張紙),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獨活)。
酣睡(安息香),
條條大道無阻擋(路路通),
讀書好處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備(防已)
家喻戶曉(貫眾)。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駒(馬寶) ,
枯木逄春(蘇木),
低頭思故鄉(xiāng)(懷熟地) 。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幣(川貝)。
一斗(畝合) 非同凡響(神曲)。 初產(chǎn)絕育(杜仲)。
破屋更遭連夜夜雨(漏蘆), 月經(jīng)來潮(月月紅)。
牧童(牽牛子),四通八達(路路通), 壽比南山不老松(千年鍵)。
飛騎穿楊(走馬箭),盾(衛(wèi)矛), 浪子回頭(金不換),
帶兵的人(將軍一即大黃)。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罷宴(冰硼散) ,
兩廂的傳柬人(紅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趙云的故鄉(xiāng)(常山) 。
瀝血將盡(血竭)。不薄不奢(厚樸) ,
意志不堅(松節(jié)), 孔明懷著赤誠心,〔臥龍丹〕。
日中煮茗(午時茶) 開綠燈(路路通) 千年裘(陳皮)。
讀罷群書增見識(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斗(滑石)
離鄉(xiāng)背井(生地), 倉庫潮潤(谷芽)。
嶺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說家鄉(xiāng)好(熟地)。
臺灣同胞盼統(tǒng)一(當(dāng)掃)。
飛行員關(guān)機倉蓋(防風(fēng)), 三九時節(jié)(天冬), 哄堂大笑(合歡)。
偷梁換柱(木賊),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獨活),故鄉(xiāng)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婦女節(jié)前一天(三七)。
金鏈接銅鏈(黃連), 瀑布(澤瀉),
戈壁林帶(防風(fēng)),出外之人思故鄉(xiāng)(當(dāng)歸) 。
光榮標(biāo)志(紅花), 是草長年不發(fā)育(甘草),
暑季自萎黃(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后快(急性子一見喜),
茅塞頓開(腦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萬物齊眠(全竭), 故鄉(xiāng)(熟地),相思病(沒藥)。
短笛無腔信口吹(雌黃), 實而不華(無花果),塵滿面,鬢如霜(白頭翁)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遠志),
天仙奏樂傳人間(神曲)。
全家樂(合歡), 崇高的理想(遠志),
古籍殘卷(破故紙)。吉慶有余(禹余糧),
非同凡人(天仙子),牧童(牽牛子)。
不勞而獲(寄生), 千里駒(馬寶), 名門閨秀(千金子)。
織女的孩子(天仙子), 天女散花(降香), 病入膏盲(沒藥)。
箭已發(fā)完(射干), 農(nóng)夫耕田(牽牛),
和尚服裝(蟬衣)。站著不動(亭藶), 蜀中遇險(川芎) ,
晚上防盜(夜關(guān)門)。張飛帶兵(急性子),
遠方出差(生地), 我花開后百花殺(菊花)。
神鳥落地變百草(仙鶴草), 孔明用兵,無堅不攻(川軍)
何家祖輩無白發(fā)(何首烏)
為何日落末回返(當(dāng)歸) ,大禹治水奪豐年(禹余糧) ,后繼無人(續(xù)斷)。
三年無陰雨(千日紅) ,手巧廚師不用油(甘草),園田荒蕪(通草)。
夜聞啼雁多思鄉(xiāng)(懷熟地), 百草凋零一葉青(獨活),
萬噸鋼梁一手撐(大力子)。
十分老實(一錢厚樸), 送客(王不留行), 筆走龍蛇(書帶草)。
計劃生育,保障婦嬰(益母), 半夜回來不點燈(熟地),
一江春水向東流(通大海)。
靜夜思 [宋]·辛棄疾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相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黃。
南宋詩人辛棄疾以云母、珍珠、防風(fēng)、沉香、郁金、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輕粉、粉黛、獨活、續(xù)斷、烏頭、苦參、當(dāng)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藥名搭配在一起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把一個深閨中的婦女,在戰(zhàn)亂年代的夜闌更深之時,獨守空房,思念遠離家鄉(xiāng),征戰(zhàn)在沙場的丈夫那種悲切凄涼的心情,抒發(fā)得淋漓致盡,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中 藥 名 入 家 書
母親高堂:
來信郎讀(狼毒),今書白紙(芷)。
知母酸辛,獨活空房;夜臥荊芥,日飲豆根。聞之血竭,似劍穿胸(川芎)!
兒穿山甲,披滿天星;苦戰(zhàn)生地,綿馬貫眾。思母續(xù)斷,難為苦參!
云母自重,輕粉厚衣;冬當(dāng)防風(fēng),夏避蜈蚣;春食山藥,秋嘗桂肉。
常山崎嶇,行防滑石,萬事細心(辛),不急性子。
夏盡蟬蛻,示兒當(dāng)歸。天高地黃,兒當(dāng)回鄉(xiāng)(茴香)!
叩母千年健安!
不孝兒敬上
(每句含一藥名,共含29 味中藥名)
春
春風(fēng)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dāng)歸何必問澤蘭。
夏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國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br>冬
冬來無處可防風(fēng),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時,門外戶懸白頭翁。
一副對聯(lián)37味中藥
上聯(lián):陽春三月 天仙紅娘子 龍骨玉肉 首烏容少 一點朱砂痣 面撲天花粉 頭插金銀花 身穿羅布麻 項帶珍珠 腰掛珊瑚 懷抱太子 在重樓連翹百步 仰望天南星 盼檳榔
下聯(lián):冰雪連天 日人白頭翁 血竭陳皮 滿面花椒兩撮銀柴胡 背搓豬牙皂 足登棉皮鞋 披掛穿山甲 頸纏金纓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獨活千年 欲成威靈仙 棄鼠婦
橫聯(lián):各有遠志
對聯(lián)內(nèi)包括了陽春砂、天仙子、紅娘子、龍骨、玉果(肉蓯蓉)、何首烏、朱砂、天花粉、金銀花、羅布麻、珍珠、珊瑚、太子參、重樓、連翹、百部、天南星、檳榔、雪蓮、薏苡仁、白頭翁、血竭、陳皮、花椒、銀柴胡、豬牙皂、綿萆薢、穿山甲、金纓子、琥珀、虎杖、常山、獨活、千年健、威靈仙、鼠婦蟲、遠志共37味中藥。
百草詩情-金銀花-菊花-女貞子
金銀花
藥用觀賞兩兼之,忍冬耐貧品格奇?;茨巷h雪依舊翠,華北嚴(yán)寒半凋枝。
藤蔓春來卵葉綠,白花變黃放香時。味甘性寒解毒熱,祛病飲茶老少宜。
菊花
四君子里一嬌葩,凌霜傲骨世人夸。風(fēng)流千古東籬下,冷香一秋百姓家。
本性微寒甘苦味,方便廉價療效佳。清熱平肝明雙目,常把菊花當(dāng)茶飲。
女貞子
效益多重植四方,城鄉(xiāng)環(huán)保綠蔭行。冬至樹葉仍蒼翠,春撫小花穗穗黃。
深秋采果枝中覓,種子顆粒微黑紫。女貞泡酒防衰老,常服還使眼亮堂。
中藥詩詞(三首)
懷舊事
喝馬藍關(guān)路,王孫欲斷腸。
風(fēng)揚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遠情難棄,心高意已傷。
春長山月寂,莫若早回鄉(xiāng)。
詩中嵌馬蘭、王孫、羊桃、郁李、志遠、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藥
古出塞
天雄志遠憶當(dāng)年,赤箭長刀鎮(zhèn)遠巔。
劍戟如柴胡虜懼,兵聲似水銀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當(dāng)歸寫淚箋。
此夜防風(fēng)多野火,王孫意氣守關(guān)邊。
詩中嵌天雄、志遠、赤箭、柴胡、水銀、云母、當(dāng)歸、防風(fēng)、王孫九味中藥
燕歸梁·藥名遙侶
白紙無情對影單,半夏鵲聲歡。
思君當(dāng)歸理金簪。忍獨活,夢西番。
王孫寶刃,天雄汗血,防風(fēng)夜披氈。
赤箭射缺玉門關(guān)。鐵衣冷,思東川。
詞中嵌白芷、半夏、當(dāng)歸、獨活、王孫、天雄、防風(fēng)、赤箭、鐵衣九味中藥
一首中藥詩,兩岸相思淚
河北臺屬劉氏與丈夫劉清玉均善詩文,兼通中醫(yī)藥。劉清玉解放前獨自去臺灣,直至九十年代初,劉氏接到丈夫從臺灣寄來的嵌有中藥名稱的四首絕句,詩句飽含鄉(xiāng)思離情,感人至深。春節(jié)將至,現(xiàn)將劉氏復(fù)詩一并貼來供博友欣賞,兼懷臺灣同胞。
游子當(dāng)歸意興飛,黃連含苦知音微。
烏梅海角歲寒晚,桑葉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開幽怨多,何來朱砂采傾佛。
九州多少女貞子,仰看牽牛思渡河。
獨活腦風(fēng)閩江東,夕陽半夏兩鬢蓬。
壯小葉落郁金盡,斑白頭翁悲道窮。
續(xù)斷銀河未了情,胖大海遠煙霜親。
鉤藤鉤起思鄉(xiāng)夢,漫步常山竟迷津。
劉氏接詩百感交集,依韻也用中藥名作詩回復(fù):
天南星隱暮云飛,煙雨園林花白薇。
不掃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黃芩枝頭噪鳥多,葳蕤未守笑儂傾。
迎春花放翠堤曉,不見牽牛來渡河。
金銀花映畫倚東,霜桑葉飄鬢疏蓬。
人間要數(shù)黃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窮。
血竭淚干憶君情,丁香馥郁思遠親。
可憐厚樸深情意,南燭光搖怕問津。
耐人尋味的中藥詩文
中國古代史籍浩瀚,詩文精品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有一些“中藥詩”和“中藥文”風(fēng)格獨特,足稱工巧,讀這些古人篇章,既可讓人欣賞到中藥文的文學(xué)性,又可增加中藥知識,甚至還能了解當(dāng)時的歷史。筆者從古代中藥文中摘出一篇以描寫戰(zhàn)爭為題的中藥文,與讀者共賞。
在《戒庵老人漫筆》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水賊反,自號威靈仙,與辛夷前胡相連結(jié),犯天雄兵,上謂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請折笞之’。上大喜,賜穿上甲、犀中帶,問‘何時當(dāng)歸’?曰:‘不過半夏’。道帥兵往,乘海馬攻城,大戰(zhàn)百合,流血余數(shù)里。令士卒挽川弓,發(fā)赤箭,賊不能檔,逐走,絆于鐵蒺藜,或踐滑石而躓,悉追斬之,惟先降者獨活,以延胡索系之而歸,獲無名異寶不可勝計,上迎勞生曰:‘卿平賊如剪草,孫武不能過也’。”
這篇僅二百來字記載宋代當(dāng)時一次戰(zhàn)斗經(jīng)過的中藥文,暗含水賊、威靈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當(dāng)歸、半夏、海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獨活、延胡素、無名異、剪草等二十幾味藥名,真可謂短小精煉,獨具妙工,讀后耐人尋味。
中醫(yī)中藥亦入聯(lián)
中醫(yī)中藥是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對世界的偉大貢獻之一,同時,它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華文明的寶庫。以中醫(yī)中藥為題材的聯(lián)語也很多,有的寫得十分精當(dāng);有的寫得非常老道;有的構(gòu)思巧妙;有的明白如話。我把此類對聯(lián)大致劃分為四個方面,謹(jǐn)供楹聯(lián)愛好者參考。
第一種聯(lián):以德感人的對聯(lián)
其一,但愿世間人無?。缓纬罴苌纤幧鷫m。
其二,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春風(fēng)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我國祖祖輩輩的老中醫(yī),多是飽學(xué)之士,熟讀四書五經(jīng),道德文章堪稱出類拔萃;我國世世代代開中藥鋪的掌柜,也有不少人既懂醫(yī)術(shù),又諳為人之道。行醫(yī)也好,開藥鋪也好,為的是治病救人、懸壺濟世,賺錢發(fā)財則放在次位。其一聯(lián)有個故事。傳說某縣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yī)開了一家中草藥店,開張那天,一位老友前去祝賀,他發(fā)現(xiàn)店內(nèi)外竟無一聯(lián),感到不解。于是,他揮筆寫下一副門聯(lián):“靈丹仙藥;妙手神醫(yī)?!睓M批是“興隆藥店”。主人看了之后連連搖頭說“不好,不好”。老醫(yī)生親自提筆寫下:“但愿世間人無病,哪怕架上藥生塵?!庇H朋好友、街坊四鄰看了這副對聯(lián),頓時為老中醫(yī)這種高尚情操和無私品德深深所感動。“如果世人都不生病,哪怕我的藥都生了塵土、賣不出去,又有什么呢!”其二聯(lián)也有一個故事。上個世紀(jì)80年代初,七十多歲的臺灣老人羅泰先生,從臺灣回大陸老家浙江黃巖探親,路上受了風(fēng)寒,身體不適。第二天他即來拜訪從小一起長大的老友朱光宗老中醫(yī)。老中醫(yī)熱情相待,立即切脈開方,處方中有“生地”、“熟地”兩位中藥。羅老先生隨口說出上聯(lián):“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敝炖现嗅t(yī)聽了很高興,立即答道:“春風(fēng)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br>第二種聯(lián):以誠待人的對聯(lián)
其一,一藥一性,豈能指鹿為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其二,修和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其一聯(lián)是說,開藥鋪的,當(dāng)大夫的,都要以高度的責(zé)任心、誠實可信的態(tài)度對待病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疏忽不得,馬虎不得。這種關(guān)乎到人命的事,怎能“指鹿為馬”,又怎能“以牛易羊”呢!其二聯(lián),是享譽國內(nèi)外的我國藥店老字號同仁堂的祖?zhèn)骷矣?xùn)。同仁堂藥店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以“和”為本,以誠待人。他們還有兩句話,道出了他們祖祖輩輩興旺發(fā)達的秘訣:“炮制雖繁,必不敢減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边@種以誠信的態(tài)度經(jīng)營,正是我們目前市場經(jīng)濟中許多人所欠缺的。君不見,時下弄虛作假、背信棄義之舉不正在充斥商海么!君不見,當(dāng)前口是心非、坑蒙拐騙不正在侵蝕著我國厚道淳樸的民風(fēng)么!我們的祖宗曾云:“誠者天下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孔子也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難怪近幾年許多有識之士都在大聲疾呼:“誠信,歸來兮!”讓我們從同仁堂的對聯(lián)中受到一些教益吧!
第三種聯(lián):以技救人的對聯(lián)
其一,切三關(guān),辨陰陽,興中伐賊,師承仲景;諳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強,法效時珍。
其二,我愧無能,卅載功夫,可謂深矣;終難治貧者病根,富者錢癖;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勿需經(jīng)懺捐產(chǎn),苫塊傷身。
作為一個醫(yī)生,僅僅道德水準(zhǔn)高、待人以誠,還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應(yīng)有精湛的醫(yī)術(shù)、高超的本領(lǐng),才能治病救人、起死回生。其一聯(lián)是說,古時候某地有位老中醫(yī),醫(yī)術(shù)精湛,藥到病除。一天,老中醫(yī)忽發(fā)興致,要與徒弟對對聯(lián),他自己先感慨地說出一副聯(lián):“何妨我千秋不老;但愿人百病莫生?!蓖降転槠鋷煾档尼t(yī)德醫(yī)術(shù)所感動,于是立即詠出這幅聯(lián)。這聯(lián)主要是歌頌醫(yī)生的醫(yī)術(shù)高超的?!皫煶兄倬啊?、“法效時珍?!敝倬凹礉h末著名醫(yī)學(xué)家張仲景,著有《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yī)藥名著??偨Y(jié)了漢朝以前的醫(yī)學(xué)經(jīng)驗,對祖國醫(yī)學(xué)貢獻巨大。時珍,即明朝大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他經(jīng)過27年的深入民間、上山采藥和苦心研究,終于寫出載有1518種藥物的《本草綱目》,對后世藥物學(xu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這副對聯(lián)是說,作為醫(yī)生應(yīng)該以張仲景、李時珍為師,不僅要學(xué)習(xí)他們治病救人的高貴品質(zhì),還應(yīng)具備他們“辨陰陽”、“定君臣”的高超技藝。其二聯(lián)則是一個舊社會的老中醫(yī)窮其一生的感嘆。在舊社會,作為一個醫(yī)生,你的醫(yī)術(shù)再高,也只能給人治治病患而已,對社會問題——“貧者病根、富者錢癖”也只能無可奈何、望而興嘆罷了。下聯(lián)則是這個老醫(yī)生對自己死后“薄葬”的要求,表現(xiàn)了一個唯物主義者的超脫胸懷。
第四種聯(lián):以巧迷人的對聯(lián)。
其一,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占百合,旋復(fù)回朝,不愧將軍國老;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其二,天造奇力:曰雪曰霰曰霧,合來共為三白散;地設(shè)良藥:名芩名連名柏,煎去都成大黃湯。
這兩副聯(lián)都是以中藥藥名合成的對聯(lián),它們合成得非常巧妙,令人拍案叫絕。尤其是第一聯(lián),其上下聯(lián)分別用了九種中藥藥名(旋復(fù)、將軍、國老;蓯蓉、云母、天仙均為藥名),作者只加個別動詞、副詞、連詞,便使之聯(lián)系起來;又通過比喻、比擬、轉(zhuǎn)借、雙關(guān)等修辭方法,給無生物以活力,予百草以情感。生動形象,別具一格,真是美哉妙也!
中藥三七之中藥詩詞賞析本名山漆不須疑,屈指何曾有數(shù)推。
鋒簇涂來瘡即合,杖笞敷上痛無知。
損傷跌撲堪排難,腫毒癰疽可救危。
豬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換效尤奇。
注:本詩出自清·趙瑾叔《本草詩》。
按:三七味甘微苦溫?zé)o毒。時珍曰: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蛟票久狡?,謂其能合金瘡,如漆之粘物,出廣地山中,故名。散血止痛,去瘀消腫。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腫易愈。產(chǎn)后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與麒麟竭、紫礦相同。腫毒,醋磨涂,刃杖傷,嚼涂。血痢崩下,煎汁服。得生地、阿膠,治吐衄。得當(dāng)歸、川芎,治惡血。生廣西山洞中者良,略似白及、地黃。有節(jié),味微甘,頗似人參。以末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一名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采藥
野情貪藥餌,郊居倦蓬蓽。青龍護道符,白犬游仙術(shù)。
腰鐮戊己月,負鍤庚辛日。時時斷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經(jīng),坐檢神農(nóng)帙。龜蛇采二苓,赤白尋雙術(shù)。
地凍根難盡,叢枯苗易失。從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質(zhì)。
家豐松葉酒,器貯參花蜜。且復(fù)歸去來,刀圭輔衰疾。
1.關(guān)于種植的詩句步東坡(白居易)
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
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
種植當(dāng)歲初,滋榮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無行亦無數(shù)。
綠陰斜景轉(zhuǎn),芳氣微風(fēng)度。
新葉鳥下來,萎花蝶飛去。
閑攜斑竹杖,徐曳黃麻屨。
欲識往來頻,青蕪成白路。
重寄荔枝與楊使君時聞楊使君欲種植故有落句(白居易)
摘來正帶凌晨露,寄去須憑下水船。
映我緋衫渾不見,對公銀印最相鮮。
香連翠葉真堪畫,紅透青籠實可憐。
聞道萬州方欲種,愁君得吃是何年?
和樂天洛城春齊梁體八韻(劉禹錫)
帝城宜春入,游人喜意長。草生季倫谷,花出莫愁坊。
斷云發(fā)山色,輕風(fēng)漾水光。樓前戲馬地,樹下斗雞場。
白頭自為侶,綠酒亦滿觴。潘園觀種植,謝墅閱池塘。
至閑似隱逸,過老不悲傷。相問焉功德,銀黃游故鄉(xiāng)。
金縷曲/賀新郎(劉辰翁)
問何年種植。獨成蹊、秾花爛漫,錦開千步。花下老人猶記我,不似那回賞處。并吹卻、道邊謝墅。黃四娘家今何在,也飄零、偎向前村住。千萬恨,寄紅雨。攜壺藉草行歌暮。記前宵、深盟止酒,況堪扶路。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覺二三四五。更竹里、顛狂崔護。試語看花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君不見,曲江樹。
題從伯舍人道正里南園(劉得仁)
帝里余新第,朱門面碧岑。曙堂增爽氣,喬木動清陰。
直去親瑤陛,朝回在竹林。風(fēng)流才子調(diào),好尚古人心。
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禮無青草隔,詩共白衣吟。
軒靜留孤鶴,庭虛到遠砧。掩關(guān)裁鳳詔,開鏡理瓊簪。
種植今如此,塵埃永不侵。云奔投刺者,日日待為霖。
種茄(王冕)
種植便生地,還宜去草萊。
所期羞膳具,毋吝日滋培。
雨露恩時及,風(fēng)霜氣莫摧。
且令根本固,看爾實恢恢。
葦叢(翁洮)
得地自成叢,那因種植功。有花皆吐雪,無韻不含風(fēng)。
倒影翹沙鳥,幽根立水蟲。蕭蕭寒雨夜,江漢思無窮。
2.有關(guān)中藥的詩句一首用中藥名稱寫成的“四季歌”:
春風(fēng)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dāng)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fēng),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xué)問,不失為一首佳作
上聯(lián):獨有癡兒漸遠志。
下聯(lián):更無慈母望當(dāng)歸。
清末湖北明醫(yī)何九香先生,母親病故后悲思萬千,遂自題一門聯(lián)。以獨特的構(gòu)思,嵌入遠志、當(dāng)歸兩味中藥名,來寄托自己對慈母的哀思和懷念,可謂情真意切。
上聯(lián):白頭翁持大戟,騎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fù)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lián):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出閣,宛如云母天仙。
此聯(lián)上下聯(lián)共嵌入十八個藥名。
上聯(lián):白頭翁騎海馬赴常山揮大戟怒戰(zhàn)草蔻百合,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lián):何首烏駕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殺木賊千年,堪稱長卿仙人。
此聯(lián)為山西名醫(yī)傅山和其友所對。嵌十六味中藥。
上聯(lián):紅娘子身披石榴裙,頭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貫眾,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賓郎;
下聯(lián):白頭翁手持大戟子,腳跨海馬,與草寇甘遂戰(zhàn)百合,旋復(fù)回鄉(xiāng),上金鑾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車前將軍立賜合歡。
此聯(lián)上下聯(lián)共嵌入二十八個藥名。
3.描寫中草藥的詩句春風(fēng)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去尋使君子,當(dāng)歸何必找
端陽
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
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fēng),
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xué)問,不失為一首佳作南宋愛國詞人
用中藥名寫了一首
詞云:“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
中藥名,活龍活現(xiàn)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fā)了她怨恨戰(zhàn)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
北宋進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間,他堅貞不屈,以詩明志,留下了眾多的愛國詩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詩云:“獨活他鄉(xiāng)已九秋,腸肝續(xù)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y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xù)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xiāng)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藥名謎
明代戲曲作家
寫過一首題為
的謎語詩,詩云:“農(nóng)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頭無渡船。就在溪邊眠一覺,蓑衣箬笠護頭邊。”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藥暗藏于詩中,謎底是“黑牽牛、當(dāng)歸、宿沙、防風(fēng)”,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封建社會里農(nóng)民月夜耕田、夜以繼日地辛勞、風(fēng)餐露宿的悲慘生活圖景,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切之情。
4.關(guān)于中草藥的詩詞1、藥圃無凡草
唐
朱慶馀
《贈陳逸人》
2、藥出山來為小草
宋
陸游
《澗松》
3、尋草燒茅烹藥柜
宋
白玉蟾
《萬法歸一歌》
4、寸草曾收藥籠功
宋
陳允平
《僧房薜荔》
5、笑拈草化燒金藥
宋
方回
《隱者》
6、燒藥爐存草亦靈
宋
方岳
《又和晦翁棹歌》
7、不將瑤草充大藥
宋
胡寅
《和諸友春雪》
8、是草皆為藥
宋
釋文珦
《幽棲》
9、把手與藥兮誰尋本草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10、草侵藥種多難辨
宋
王之道
《秋興八首追和杜老》
11、長生瑤草成丹藥
宋
王镃
《山居即事》
12、藥收陽地草
宋
翁卷
《寄沈洞主》
13、藥苗如草長
宋
徐照
《題丁少瞻林園》
14、藥署深嚴(yán)才草詔
宋
楊億
《梁舍人奉使巴中》
15、滋草猶拈藥
明
阮漢聞
《示弟》
16、藥多前代草
明
童佩
《送盛朝用讀書方山》
17、草香千品藥
明
楊基
《句曲秋日郊居雜興(十首)》
5.中草藥詩歌1、靜夜思[宋]·辛棄疾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fēng)吹散沉香。
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相映,從容起、弄水銀塘。
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dāng)歸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黃。南宋詩人辛棄疾以云母、珍珠、防風(fēng)、沉香、郁金、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輕粉、粉黛、獨活、續(xù)斷、烏頭、苦參、當(dāng)歸、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藥名搭配在一起寫了這首詞。
2、《話離別》[當(dāng)代]長垣.馬傳勝紫宛話別,合歡樹前。馬寶吾友,生地困難。
春吃山藥,百合做膳。夏暑蓮子,扁豆為餐。
秋涼胡桃,栗子上盤。冬寒防風(fēng),生姜祛寒。
心蓮寄語,送君車前。兩載當(dāng)歸,吾迎桂園。
作者用八句話,十六個中藥名,描述了一女子送別心上人時牽掛與難分難舍之情。巧妙的應(yīng)用春夏秋冬四季中醫(yī)適時養(yǎng)生膳食的理論,表達出對心上人生活起居的關(guān)心及內(nèi)心相思之情!3、中 藥[當(dāng)代]馬傳勝藥,溫?zé)?,寒涼?/p>
具五味,調(diào)五臟。用之如兵,疾無不恙。
時珍著本草,仲景組良方。相惡相反禁配,相須相使效強。
宣通補瀉輕重記,滑澀燥濕功用良。
6.關(guān)于藥材的詩句《水調(diào)歌頭 湯頭拾趣》
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陽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yǎng)榮,回春還少年。四海疏郁罷,常山浴涌泉。
注:詞內(nèi)含湯頭三十個,依次為:竹葉柳蒡湯、泰山磐石散、龜鹿二仙膠、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三子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玉女煎、天仙藤散、陽和湯、桃花湯、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飲、八珍湯、白頭翁湯、何人飲、醒消丸、涼膈散、葛花解酲湯、保元湯、人參養(yǎng)榮湯、回春丹、還少丹、四海疏郁湯、常山飲、涌泉散。
7.描寫“中草藥”的詩句有哪些1、白居易的《采地黃者》
麥死春不雨,禾橫秋早霜。
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采之將何用?持以易糇糧。
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
2、明代文學(xué)家、戲曲家馮夢龍的用藥名寫的情書: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dāng)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dāng)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其中枳實、地骨皮、威靈仙、細辛、厚樸、破故紙、人參、甘草、黃連、半夏、當(dāng)歸、天南星、白芷都是中藥)
3、龔自珍的《遠志》詩
九邊爛熟等雕蟲,遠志真看小草同。
枉說健兒身在手,青燈夜雪阻山東。
4、朱慶馀的《贈陳逸人》
樂道辭榮祿,安居桂水東。得閑多事外,知足少年中。
藥圃無凡草,松庭有素風(fēng)。朝昏吟步處,琴酒與誰同。
5、陸游的《澗松》
出山來為小草,楸成樹后困長藤。
澗松郁郁何勞嘆,卻是人間奈廢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山銼散
下一篇: 常用沖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