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除芒消外,并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剛痙,大便不通10數日。
用法用量 : 每服10錢,水2盞,煎1盞半,去滓,入芒消半錢匕,攪勻,再煎2-3沸,微熱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九十六
功能主治 : 少陰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陰病得之6-7日,腹?jié)M不大便者。下血。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適寒溫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為度,若不得利盡服之。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變大承氣為調胃承氣,專取甘草通調之力以緩消、黃之急也。更加枳實于調胃承氣方中,較大承氣中厚樸,雖辛溫、辛苦不同,而泄?jié)M之功則一。
摘錄 : 《千金》卷九
功能主治 : 發(fā)汗,瀉下,去臟毒。主
用法用量 : 上用水2鐘,煎至8分,空心溫服。
摘錄 : 《攝生眾妙方》卷四
功能主治 : 氣結胸中,熱在胃管,飲食嘔逆,渴者。
用法用量 : 《千金翼》有梔子,無枳實。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承氣者,承制逆上之氣也。此方雖借承氣之名,實取《金匱》大黃甘草湯之制,以治胸中客熱,加前胡、枳實以下氣,知母、石膏、寒水、栝樓以化熱,消石、桂心為伏熱之開導也。
摘錄 : 《千金》卷十六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中毒吐卻惡毒物后,覺胸心安穩(wěn)。宜服此。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注意 : 三二日內宜食粥。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時氣5日,腸胃中有結燥,胸中壅悶,或時譫語。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用水1中盞,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功能主治 : 痘瘡發(fā)熱腹痛,大渴煩躁,大便閉,狂妄者;痘瘡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實效,口噤胸滿,臥不著席,腳攣急,大便閉結不通。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
各家論述 : 此開滯下利之方也。厚樸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瀉滿,芒消咸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瀉實去熱,甘草甘平調諸藥,稍緩其峻急之性。
摘錄 : 《痘科類編釋意》卷三
調胃承氣湯是用于里部“熱、滿”證。如胃熱譫語者、胃熱心煩者、汗出蒸蒸者、胃熱腹脹滿者等。因為里有熱,故出現(xiàn)譫語、心煩、汗出蒸蒸、腹脹滿等癥。故調胃承氣湯證的病機是里部“熱、滿”。
小承氣湯是用于里部“熱、滿、實”證。比調胃承氣湯證多了一個“實”。
調胃承氣湯證有譫語而沒有潮熱,小承氣湯證譫語與潮熱并見,是因為“潮熱者,實也”。故小承氣湯是用于里“熱、滿、實”證。小承氣湯證的病因是里部熱壅而滿、因熱而滿、又因熱而實,滿中有實。所以,里部“熱、滿、實”,是小承氣湯證的病機。如“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過經,按一般規(guī)律應可以出現(xiàn)陰陽自和。若不和而譫語者,為里部有熱,當以湯下之,調胃承氣湯主之。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脈反和者,此為內實。內實者當與小承氣湯,而為什么此條卻謂“調胃承氣湯主之”?因為此下利是“醫(yī)以丸藥下之”,已傷胃氣,故不與小承氣湯,而以調胃承氣湯主之。
調胃承氣湯證之“腹脹滿”,是因為里熱壅滯而致腹脹滿;小承氣湯證之“腹大滿不通”,是因為里熱致實,大便因硬,故腹大滿不通。諸如“譫語潮熱者”,“心煩、小便數、大便硬者”,“胃熱煩躁者”,“心下硬、能食者”,“下利譫語者”等,都是里熱致實的表現(xiàn)。因為若沒有“實”邪,就沒有潮熱(“潮熱者實也”之“實”,不只是指熱與大便結實,也包括熱與水飲結實,如大陷胸湯證之“日晡所小有潮熱”)。實邪壅滯,氣運不通,故出現(xiàn)潮熱。熱迫津泄而小便數,故大便結硬成實。煩躁者,煩為熱勝,躁為津虧,津虧致實,故發(fā)煩躁。心下硬,能食者,也是因熱而“心下硬”,因熱而“能食”。下利譫語者,也是因熱而譫語,故下利譫語者,為實熱下利,故宜用小承氣湯。虛寒下利者,必不會有譫語。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br>小承氣湯證,其人多汗,故其“燥”不甚。
大承氣湯是用于里部“熱、滿、實、燥”證,比小承氣湯多了一個“燥”。
“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
“手足濈然汗出”,而不是身汗出,這是津液虧竭了,故身汗不多。“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不大便心煩腹?jié)M痛者”,“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等證,都是燥熱津虧的表現(xiàn)。津虧則大便難;津虧則燥屎澀腸而腹?jié)M痛;津虧則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亦是陰氣虧竭而陽邪實滯。
“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也是陰氣虧竭,陽邪實滯。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也是陰氣虧而陽氣實。
故大承氣湯證的病機是里部“熱、滿、實、燥”。
事實上,三承氣湯證,均有不同程度的“熱、滿、實、燥”;只是小承氣湯證比調胃承氣湯證“實”較為突出;而大承氣湯證比小承氣湯證“燥”更為突出。
調胃承氣湯證
小承氣湯證
大承氣湯證
相同點
病機
燥熱與糟粕相結,氣機阻滯,腑氣不通
主證
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結、腹?jié)M、舌苔黃
治法
泄熱攻下
方藥
大黃
不同點
病機
實熱初結,燥熱明顯,痞滿不甚
實熱結聚輕,有痞滿而燥熱不甚
實熱結甚,痞滿燥結均明顯
癥狀
[發(fā)熱]
蒸蒸發(fā)熱
潮熱
潮熱
[汗出]
汗出
汗出
手足濈然汗出
[腹證]
腹?jié)M較輕,疼痛拒按
腹脹滿較重
腹脹滿硬痛,或繞臍痛,拒按
[全身]
心煩,口渴,甚或譫語
心煩,甚或譫語
心煩、譫語,甚則喘冒不得臥,神昏,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舌苔]
黃燥
黃厚
舌苔老黃或焦燥起刺
[脈象]
滑數或沉實
滑而疾
沉實或沉遲有力
治法
瀉下燥實,調和胃氣
瀉熱通便,破滯除滿
峻下燥結
方藥
大黃四兩,芒硝半升炙甘草二兩
大黃四兩,枳實五枚厚樸二兩
大黃四兩,枳實五枚厚樸半斤,芒硝三合
煎服法
先煮大黃、炙草,去滓沖化芒硝
三味同煎,去滓分二次溫服
先煮厚樸、枳實,去滓,再納大黃,更煮去滓,最后沖芒硝
注意
未明言
得下,余勿服
初服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劉希彥老師解讀傷寒論講稿
為什么是“少與”呢?因為服多了造成嚴重腹瀉,津液就傷了。與治病不能大汗出,只能微汗一樣,津液傷了,又轉成其它情況的病了。所以調胃承氣湯里大黃雖然下四兩,其實只讓你先服一點點,大便通了也就不服了。方后也注明了“少少溫服之”。說說調胃承氣湯里的大黃和芒硝這兩味藥。大黃是植物的根莖,有走竄而寒涼的香氣。其香氣自然趨下,有瀉下破淤之力,既能下宿食,亦能下淤血,用途很廣泛。芒硝是礦物質,微酸而咸寒,其清熱之力類似于石膏,其散結之力類似于牡蠣,只是性質要酷烈得多在承氣湯里取其清熱軟堅結之力。
大黃擅長破淤阻,芒硝擅長軟堅結,所以這兩個藥經常相須為用。接著講下面的條文。用桂枝誤攻表傷了津液之后,“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也就是繼續(xù)傷津液,于是陷入陰癥了,“四逆湯主之”。四逆湯是太陰病之主方,里是三味藥,炙甘草,干姜和生附子。這里著重說一下生附子。附子這個藥是有毒的,陽毒,號稱“扶陽第一藥”,陰證沒有它是不行的。生附子毒性更強。植物的所謂毒性其實是偏性,凡物皆有毒,看毒理報告,連蔬菜水果都有致死量,只是偏性弱,每公斤體重的致死量很大而已。生附子一般必須煎煮一小時才可服用。那煎煮一小時毒素就分解了嗎?當然不是全部分解,是部分分解,因為我們治病靠的就是這種毒素,全分解了就沒用了。這里需要解釋一下植物毒素的問題。我們知道很多植物未煮熟的情況下都有毒,比如蔬菜里的扁豆,黃花菜。扁豆未煮熟毒死人的情況是有過的。植物毒素和化學毒素不一樣,植物毒素一般人體是可以辨認分解的,所以哪怕我們吃一輩子扁豆,里面的殘余毒素不會造成累積而肝腎衰竭?;瘜W藥品就不一樣,化學藥品的毒素是人造的,人體很難辨認代解,所以西藥吃成肝腎衰竭的很多。附子半夏這樣的所謂毒性藥材只要不發(fā)生煎煮不當的急性中毒,那些老藥罐子吃一輩子也沒事。附子和半夏這兩個藥,真治病不要用藥店里的,那是用化學藥品制過的,已經成藥渣了,沒有療效了,而且還有化學毒素?,F(xiàn)在的扶陽派用附子動不動幾百克一劑藥也不見效,這就是用化學藥品用所謂新方法炮制傳統(tǒng)中藥的結果。這是另一個中醫(yī)面臨的大問題,以后再專門講。生附子這個藥大家可以找來沒用化學藥品制過的試一下,咬一點放在嘴里嚼,都不用咽下去,立刻就會感覺到嘴麻頭暈后背發(fā)熱,說明它的走竄之力是很強的。生附子擅長于走,擅長與將陽氣四通八達。這就有一個弊病,陰證的病人首先是胃的生化能力弱,光用陽氣通行全身,胃不生化,豈不是更耗散氣血,涸澤而漁?所以在《傷寒》里生附子必須和干姜同用,干姜是溫里,能促進脾胃的生化能力。炮附子在《傷寒》里是可以單用的,因為附子炮過之后,其通行之力大減,其扶陽之力溫和而綿長,沒有耗散之弊。在四逆湯里,干姜溫里,附子通陽,炙甘草建中補津液,共治太陰里寒。至此,太陽病上篇就講完了。事實上已經降到了六經之四經,太陽、少陰、陽明、太陰的治法。還有少陽和厥陰沒有講到。慢慢的,大家就對人體的疾病有整體的認識觀念了。
紫草承氣湯
【來源】(《治準繩·幼科》卷六。
【組成】厚樸60克大黃120克枳實30克紫草30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次15克,用水100毫升,煎至20~30毫升,溫服。以利為度。
【功用】泄熱解毒。
【主治】身熱,脈數大,便秘而腹脹,屬熱毒壅遏者;及瘡未出而喘息腹脹,大便不通,煩躁作渴,譫語不安者。
【加減】如水利者,加芒消少許,
提醒您:紫草承氣湯 此中草藥名方來源于網絡,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吃飯不能吃太飽,如果吃飯細嚼慢咽,在某一個點就會覺得胃非常舒服,那就不要再吃了。
如果沒有在白虎湯的湯癥時退燒,熱會入手陽明大腸腑,大便干在里面。?
∴ 陽明病發(fā)燒、出大汗,幾天不大便——考慮承氣湯
此人大便將燥結但還沒有燥結已經呈現(xiàn)陽明病狀態(tài)了。?
甘草——緩和藥性?
芒硝——從腸胃里面倒吸水分出來(等于在腸子內測發(fā)汗)?
大黃——把大便清下去
厚樸——寬腸?
枳實——讓里面的東西直向掉下來?
如果腸胃跟大便沒有緊緊黏住扒不開,用小承氣湯把腸道分開,把大便往下推,大黃一清就下來了;如果大便跟腸胃粘一起了,用大承氣湯(有芒硝軟化大便)。
此時按病人腸子,他會喊痛。
大承氣湯VS大陷胸湯
大承氣湯:腸子里有大便干在里面,一按肚子(按到里面)就痛。?
大陷胸湯:熱的痰飲?。ㄎ麽t(yī):彌漫性腹炎),腸子破掉,膿漫延,所以一碰皮膚就會很痛。?
(如果兩個混用,會死人)
張仲景用猛烈的大承氣湯之前,會有很多試試看的過程。?
但是,如果一個人津液快被燒干了,大便再不扒掉會繼續(xù)發(fā)熱、整個人完全干掉就死定了,此時要當機立斷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
用小承氣湯去探路。
陽明病用承氣湯的幾個點:
有幾天不大便
脈洪大、潮熱、手足飆汗、小便較黃
燥屎嚴重,會譫語。
其他通大便方法——蜜煎導法
蜂蜜燒干,捏軟成粉筆狀,塞到肛門,大便會通下來。
大黃是一味破淤血的藥。受傷的人用大黃,把淤血推散。
退淤血系列:
*參蘇飲(蘇木+人參,注意與治感冒的“人參+蘇葉=參蘇飲”不同)
*花蕊石
*五靈脂
打麻藥后要退麻藥,喝點葛根湯比較能把麻藥退干凈。?
《神農本草經》用到推陳置新的藥只有三味:大黃、芒硝、柴胡。
黃色的藥都清火,大黃又芳香又黃——與脾胃有作用點,會非常作用于脾胃,把脾胃沖干凈。?
【注意】
大黃久煮無力,20min以內煮出來的大黃有很強的瀉下力道。
大黃不用酒洗,會往下直沖;用酒洗,力道會飄上來,大黃瀉下的力道不會太猛。?
(桂林本,調胃、大小承氣湯都酒洗;宋本是小承氣湯沒有酒洗。)
一個人氣虛+承氣湯證,可以在承氣湯里同時煮人參、黃芪、當歸之類補氣的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承氣合小陷胸湯
下一篇: 承氣瀉胃厚樸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