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功能與主治:潤燥滑腸通便。用于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中成藥 “麻仁潤腸丸”的主要成分就是火麻仁 對于習(xí)慣性便秘效果很好
火麻仁又叫火麻,能夠通便和殺蟲,要怎么吃火麻呢,下面介紹幾個吃法。
方法/步驟
火麻仁熬粥
取火麻仁15克,紫蘇10克,粳米適量,混合一起熬粥喝。
火麻仁茶
把火麻仁和芝麻炒黃,之后碾碎,然后用紗布把渣子過濾掉,只要粉末。之后用細(xì)布包起來放在開水中煮幾分鐘,最后放一點糖就可以喝了。
火麻仁酒
火麻仁二兩,研磨碎,用用一斤米酒浸泡之后飲用。
炒吃
用少許油烹飪炒吃,是最健康的飲食方法。
本品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本品果實呈卵圓形,長4~5.5mm,直徑2.5~4mm。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有微細(xì)的白色或棕色網(wǎng)紋,兩邊有棱,頂端略尖,基部有1圓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種皮綠色,子葉2,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潤燥滑腸通便。用于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熱,防蛀。
【英文名】
FRUCTUS
CANNABIS
【別名】大麻仁、火麻、線麻子
【來源】本品為??浦参锎舐镃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源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1~3米。莖粗壯直立,有縱溝,密生短柔毛,掌狀復(fù)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夏季開花,排列成長而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瘦果扁卵圓形,灰褐色,有細(xì)網(wǎng)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包裹。
【制法】
火麻仁:除去雜質(zhì)及果皮。炒火麻仁:取凈火麻仁,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微黃色、有香氣。
【性狀】本品呈卵圓形,長
4~5。
5mm,直徑
2。
5
~4mm
。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有微細(xì)的白色或棕色網(wǎng)紋,兩邊有棱,頂端略尖,基部有1
圓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種皮綠色,子葉2
,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藥渣再加乙醚20ml洗滌,棄去乙醚液,藥渣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火麻仁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5:1:0。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硫酸(1:1)混合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血虛津虧,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9
~15g
。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熱,防蛀。
【備注】(1)常用于體質(zhì)較為虛弱、津血枯少的腸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蔞仁、郁李仁、等同用。
一、2002年2月28日衛(wèi)生部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1 丁香、2八角茴香、3刀豆、4小茴香、5小薊、6山藥、7山楂、8馬齒莧、9烏梢蛇、10烏梅、11木瓜、12火麻仁、13代代花、14玉竹、15甘草、 16白芷、17白果、18白扁豆、18-1白扁豆花、19龍眼肉(桂圓)、20決明子、21百合、22肉豆蔻、23肉桂、25余甘子、26佛手、27杏仁(甜、苦)、28沙棘、29牡蠣、30芡實、31花椒、32赤小豆、33阿膠、34雞內(nèi)金、35麥芽、36昆布、37棗(大棗、酸棗、黑棗)、38羅漢果、39郁李仁、40金銀花、41青果、42魚腥草、43姜(生姜、干姜)、44枳ズ子、45枸杞子、46梔子、47砂仁、48胖大海、49茯苓、50香櫞、51香薷、52桃仁、53桑葉、54桑椹、55桔紅、56桔梗、57益智仁、58荷葉、59萊菔子、60蓮子、61高良姜、62淡竹葉、63淡豆豉、 64菊花、65菊苣、66黃芥子、67黃精、68紫蘇、69紫蘇籽、70葛根、71黑芝麻、72黑胡椒、73槐米、74槐花、75蒲公英、76蜂蜜、77 榧子、78酸棗仁、79鮮白茅根、80鮮蘆根、81蝮蛇、82橘皮、83薄荷、84薏苡仁、85薤白、86覆盆子、87藿香。 二、下面是這些物品的性味歸經(jīng)、功效、用量的內(nèi)容: 1.丁香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 功效應(yīng)用 1,溫中降逆:主治胃寒嘔吐呃逆;或中焦虛寒,吐瀉食少,每與溫中止嘔藥同用。 2,溫腎助陽:適用于腎陽不足,下元虛冷,男子陽痿尿頻,女子寒濕帶下等。 用量用法 2~5g. 使用注意 畏郁金;熱證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歸經(jīng) 辛、甘,溫。肝、腎、脾。 1.散寒、暖肝、溫腎、止痛: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腎虛腰痛(思仙散)。 2.理氣開胃:脘腹疼痛;嘔吐食少。 用量:1錢。 3.刀豆 性味歸經(jīng) 甘,溫。歸胃、腎經(jīng)。 功效 1.降氣止嘔:用治虛寒性呃逆嘔吐,腹脹等證。 2.溫腎助陽:用于腎虛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豬腎內(nèi),燒熟食用。 用量用法 10~15g 4.小茴香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 功效 1,散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及睪丸偏墜腫痛。每與暖肝行氣止痛藥同用。 2,行氣和胃:可治胃寒脹痛,食少嘔吐等證??晌闇刂猩⒑?。 用量用法 3~8g 5.小薊 功效 涼血,祛瘀,止血。 主治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癰毒。 性味歸經(jīng) 甘,涼。①《日華子本草》:“涼,無毒。”②《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無毒。” 入肝、脾經(jīng)。①《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經(jīng)?!雹凇侗静菪戮帯罚骸叭敕巍⑵⒍?jīng)。”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①《品匯精要》:“忌犯鐵器?!雹凇侗静萁?jīng)疏》:“不利于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 6.山藥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 脾、肺、腎 功效 1.益氣養(yǎng)肺:脾胃虛弱證(山芋丸,參苓白術(shù)散,清帶湯,易黃湯,完帶湯),肺虛證(資生湯,薯蕷納氣湯) 2.補脾肺腎:消渴證(玉液湯),腎陰虛證(六味地黃丸,金鎖玉關(guān)丸, 縮泉丸) 本品養(yǎng)陰而兼澀性,能助濕,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單獨用,實熱邪實者忌用。 用量 3錢 7山楂 性味歸經(jīng) 酸、甘、微溫 脾、胃、肝 功效 1.消食化積:食滯不化,脘腹脹痛或泄瀉 2.活血散瘀:產(chǎn)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疝氣或睪丸偏墜疼痛 脾胃虛弱者慎服,山楂與萊菔子均有較好的消食化積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長于消肉積,消積力較好,且長于活血化瘀,萊菔子長于治積滯腹脹痛較重者,攻積力強而兼降氣消痰. 2-3錢 用量用法 10-15g,大劑量30g 8.馬齒莧 性味歸經(jīng) 酸,寒 大腸、肝 功效 1.清熱解毒涼血:濕熱瀉?。粺岫景b癤;赤白帶下 2.止血通淋:崩漏;血淋;熱淋 用量 2錢 9.烏梢蛇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主治與應(yīng)用:本品具有祛風(fēng)通絡(luò)、止痙作用,可用于風(fēng)濕頑痹、驚癇、皮膚疥癬及麻風(fēng)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風(fēng)濕麻痹,常與羌活、防風(fēng)、秦艽、當(dāng)歸等配伍;驚癇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應(yīng)用。 用量:3-12克。 注意事項:血虛生風(fēng)者忌用。 10.烏梅 性味歸經(jīng) 酸,平; 肝、脾、肺、大腸 功效 1.斂肺:肺虛久咳(一服煎) 2.澀腸:久瀉久痢(固腸丸,烏梅丸) 3.生津:虛熱口渴(玉泉丸) 4.安蛔:蛔厥腹痛(烏梅丸) 本品酸澀收斂,內(nèi)有實熱積滯者不宜單用。 用量: 2-3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橫行江湖,橫行江湖收服妖孽宮主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