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柴胡5兩,五味子3兩,橘皮3兩,紫菀3兩,貝母3兩,杏仁(去皮尖雙仁者,熬)3兩,麻黃4兩(去節(jié)),甘草(炙)3兩,黃芩3兩。
制法 : 上細切,搗極碎。
功能主治 : 肺痰氣,上氣、氣急及咳。
用法用量 : 每服加麥門冬1兩(去心),生姜半兩,竹葉1兩半,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一八三
【7.69】? 血弱氣虛,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所以當你的血跟氣都不夠,營衛(wèi)都不足以形成戰(zhàn)場的時候,那就有可能鉆到我們身體營衛(wèi)之間的縫隙里面,那這些縫隙其實就是我們?nèi)梭w的三焦場域了,那就進入少陽區(qū)塊了。
進來了之后呢,就跟“正氣相搏,結于脅下”。
“這里因為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就是膽經(jīng)有病的時候,人的心會這樣子亂亂的?!靶霸谀?,逆在胃”,就是為什么膽經(jīng)有病人會口苦。
那他就說要用柴胡湯來醫(yī),他說如果吃了柴胡湯以后會口渴的話,代表已經(jīng)到陽明去了,至于柴胡湯跟口渴,跟喉嚨干這個事情,我們來看柴胡這味藥,為什么看柴胡不說小柴胡湯的整個結構呢?因為其實小柴胡湯的這個方子它有七個兼癥, 到最后呢只有兩味藥是不動它的,而完全不會動到的兩味藥就是炙甘草跟柴胡 。所以基本上呢,我們要認識小柴胡湯最主要的功用,我們可以說認識柴胡就夠了,那其他的藥都是可以加減的。
他說“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這個“結氣”,腸胃啊,心腹里面糾結住的氣,那可能是郁悶之氣。
我們常用藥里面,另外也只有兩味是有“推陳致新”這四個字的,一個是大黃,一個是芒硝,也就是說,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面,柴胡、大黃、芒硝這三味藥可以冠得上“推陳致新”這四個字。
【7.73】? 傷寒與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fā)熱,汗出而解。
所以這種藥性之下,張仲景后來有提到所謂的柴胡湯冥眩的條文,少陽篇有口苦咽干,目眩,我說有目眩,是柴胡少陽證,吃柴胡湯。
因為柴胡證它基本上在太陽病,就是剛剛講的“血弱氣盡”。
然后呢,他說“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身體很虛,吃下柴胡湯,可能的冥眩的狀況。
麻黃湯的冥眩是出血吧對不對?鼻血,那真武湯的冥眩是出水嘛對不對?吐水、拉水都有可能。那柴胡湯的冥眩呢,其實柴胡湯的冥眩,我們現(xiàn)在人人都在用電腦的,所以講這個狀況就會很容易明白,柴胡湯的冥眩很像是電腦當?shù)?,就柴胡湯的冥眩啊,覺得眼睛一黑人就這樣撲倒下去這樣子,但是發(fā)生這個以后就好了。
所以柴胡要說“推陳致新”的話,不是省油的燈,這個藥,柴胡二兩四下去,你的身體里面很多很多東西都會被動到。它是一個很劇烈的藥,只是因為它劇烈的地方呢,在你的三焦,在你的下視丘,在你的血液——等下要討論柴胡跟血液的關系,所以你人不會感覺到那種劇烈,就象柴胡湯,比如說我有遇到那種,比如說淋巴腫的啊,一顆一顆淋巴腫起來的那種,那其實淋巴會腫,代表他身體血液什么地方有在發(fā)炎或者怎么樣,那二兩四的柴胡湯,喝一碗消炎,三碗下去淋巴腫全退,這是常有的事情。
輕劑量的柴胡,就是五分左右或者五分以下,那是升提元氣用的引經(jīng)藥;
中劑量的柴胡是疏肝解郁跟調(diào)暢氣機的。
那如果是重劑量的柴胡呢,那個是處理少陽區(qū)塊的少陽病,而這三種使用方式上面的柴胡,吃下去給人的感覺是蠻不一樣的,就好象三種不同的藥一樣。
有一個病我們中國歷代也會用柴胡湯來醫(yī)的,就是瘧疾。也可以說柴胡湯有醫(yī)過紅斑性狼瘡。
柴胡湯不是補藥,你要讓這個人三焦區(qū)塊,少陽區(qū)塊強起來,請吃黃芪建中湯,這個黃芪建中湯才是補藥,不要動到用柴胡湯。
沒病吃柴胡,會得間直性肺炎。一般的肺炎是從外面感染,可是間直性肺炎就沒有什么外面的感染,里面的肺自己燒起來了,就是陰虛到自己燒掉。
柴胡湯是不是能夠保肝的這件事情,你必須要觀察有沒有少陽證,否則的話,用起來有它的問題的
小柴胡湯加減法:
小柴胡+半夏:可以清淋巴,把這個少陽區(qū)塊的不要的水丟掉,痰飲把它丟掉
小柴胡+黃芩:開這個氣的郁結的時候,同時可以把這個郁結的熱氣清掉。
那我們接下來看這個七個兼癥的加減啊,“胸中煩而不嘔”,那要去掉半夏、人參加栝樓實。
所以我們就有渴癥的時候我們不加半夏,那相反我們加一些補津液的人參,加量啊,三兩加到四兩半,并且加橋樓根。
那如果是腹中痛,那我們說肚子如果有絞痛的話,加芍藥。
那如果是脅下有硬塊,痞硬,就是你摸得到實質的,就是柴胡湯這個脅下痞硬有兩種形式,現(xiàn)在可以說三種嘛,摳進去覺得有一坨硬硬的東西,那是什么?肝腫大或者脾腫大,這些都可以加 牡蠣殼,減大棗。
牡蠣殼藥的作用:去濕、去痰、去熱、去除淋巴結,止汗。
咳嗽的話,減人參、大棗,加五味子,把生姜換成干姜。
【9.54】 陽明病,脅下鞕滿, 不大便而嘔, 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脅下硬滿,然后有吐,然后舌苔是白的,就是陽明病,真正的陽明病,應該是舌苔是黃的喲。大便拉不出來,就是陽明病要趕快用下法,把大便打出來是因為大便在里面燒干你的身體,再不下就會把你燒壞。可是這舌苔是白的,代表沒有這回事啊,那大便不通怎么辦?他是要用——就是他等于是用這樣的方法辨認出這個 是陽明中的少陽 ,于是用了少陽藥之后,他的腸胃就會恢復濕潤,然后大便就可以下來了。所以在這個脈絡之下,如果同學回去仔細看醫(yī)案的話,就可以看到柴胡湯在這個脈絡之下就可以拿來當通大便的藥物。那其實這一條在解釋柴胡湯的“咽干”是怎么回事,就是說,他說你用柴胡湯以后啊,“上焦得通”,就是當你這個少陽區(qū)塊啊,被打通了之后呢,身體的焦啊燥啊,就會自動的開始“津液得下”,
同樣是三焦水道,有五苓散證,有豬苓散證,有柴胡湯證,就是你要看在哪個主證框架之下,所以三焦水道這件事情可能重疊到不同的區(qū)域。就是如果他以水的運化來講,他是太陽病的范圍,可是以淋巴的走法來講,他是少陽病的范圍,所以他等于是在——這個東西啊,就是很難說一定是屬于什么,但是基本上這個問題在張仲景的辨證法之中都會可以解決掉,所以也不是多可怕。所以這一條他是先教我們認出陽明中的少陽,然后說用了柴胡湯之后,也能夠會恢復他的這個灌溉自己的機能,于是腸子就潤了,于是這個人就會出一身汗就解了,那有一些不用講,就是大便就大得出來了這樣子。那所以說柴胡湯證他就是當你的少陽機能失調(diào)的時候,你的消化系統(tǒng)灌溉自己的能力會消失,所以你的喉嚨會干掉,那一旦這個失調(diào)的狀況你修復了,
柴胡為少陽專藥,氣質輕清,苦味最薄,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從外解,故有和解少陽之功效。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柴胡的功效和作用和解少陽
本品苦涼,入少陽經(jīng)?!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曰:“主寒熱邪氣?!薄墩渲槟摇穭t曰:“去往來寒熱,膽痹,非柴胡稍子不能除?!薄侗静萁?jīng)疏》又去:“柴胡,為少陽經(jīng)表藥。”少陽經(jīng)行半表半里。少陽受邪,邪并于陰則寒,邪并于陽則熱,柴胡為少陽專藥,氣質輕清,苦味最薄,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從外解。故有和解少陽之功效。如張仲景《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并治》小柴胡湯證,用柴胡治“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鄙嗵Ρ“祝}弦,此乃邪在少陽半表半里,樞機不利,正邪分爭所致。以柴胡輕清升散,薁槳透表,用黃芩清少陽相火,佐人參、甘草、生姜、大棗。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濺汗出而解”(《傷寒論》)。
舒肝和胃
本品苦辛涼,入肝膽三焦經(jīng),《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目:“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李杲則說:“柴胡瀉肝火。”故有舒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心腹結氣,飲食積聚,推陳致新,脅痛腹脹。
升陽舉陷
本品性輕清,主升散?!侗静菥V目》曰:“治陽氣下陷。”《本草正義》亦曰:“約而言之,柴胡主治;一為正虛,則為清氣之陷于陽分者,舉而升之,返其它而中氣自振?!惫视猩柵e陷之功效。用治中氣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證,常與黃芪、人參等補氣升陽之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舒肝解郁
本品味苦性涼,入肝經(jīng)?!端穆暠静荨吩唬骸爸魈禎M,胸脅中痞?!薄兜崮媳静荨吩疲骸靶懈谓?jīng)逆結之氣,止左脅肝氣痙痛,治婦人血熱燒經(jīng),能調(diào)月經(jīng)?!?《藥品化義》則曰:“味微苦,主疏肝。”故本品能條達肝氣而疏肝解郁。可用治郁證,經(jīng)水不調(diào),熱入血室等證。
若肝郁氣滯脅痛,可與香附、枳殼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用治肝郁血虛所致的脅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如逍遙散。
清泄相火
本品苦涼,則能清熱瀉火,入肝膽三焦經(jīng),則能清泄相火。常用于頭痛、眩暈、目昏障翳、耳鳴耳聾等證。
祛風除痹
本品為風藥,風為百病之長,風去則濕去。《名醫(yī)別錄》載:“除濕痹拘攣?!惫视徐铒L除痹之功效。若癥見肢體重著,肌膚頑麻,或肢節(jié)疼痛,痛處固定,陰雨則發(fā),此乃風寒濕邪侵襲肢節(jié),經(jīng)絡,而以濕邪為甚的痹證??蛇x用柴胡,祛風勝濕而除痹。
苦泄辛散,疏散退熱
用治感冒發(fā)熱,可與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本品尤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為治少陽證的要藥,用治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目眩等癥,常與黃芩、半夏等配伍應用,如小柴胡湯。
柴胡的副作用 若用量過大,苦寒疏泄太過則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全身倦怠、白日嗜睡、反應遲鈍、工作效率降低、浮腫、以及便軟、食欲不振、腹脹等胃腸活動障礙癥狀。吃多了柴胡會導致身體倦怠、白天愛打嗜睡、反應能力下降、工作效率會降低、嚴重影響食欲等不良現(xiàn)象,這些在工作中或者是在學習中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適量的服用柴胡。
柴胡的炮制方法 1、柴胡:除去雜質和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取凈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3、鱉血柴胡:取凈柴胡片,用鱉血及適量清水拌勻,稍悶,待汁液被吸盡后,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柴胡片每100kg,用鱉血12.5kg。
柴胡的禁忌真陰虧損、肝陽上亢及陰虛火旺者禁服。
柴胡治病驗方治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小柴胡湯)
治邪入經(jīng)絡,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寒、時疾、中喝、伏暑:柴胡四兩(洗,去苗),甘草一兩(炙)。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熱服。(《本事方》柴胡散
治外感風寒,發(fā)熱憨寒,頭疼身痛;痎瘧初起:柴胡一至三錢,防風一錢,陳皮一錢半,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生姜三、五片。水一鐘半,煎七、八分,熱服。(《景岳全書》正柴胡飲)
治肝氣,左脅痛:柴胡、陳皮各-錢二分,赤芍、枳殼、醋炒香附各-錢,炙草五分。(《醫(yī)醫(yī)偶錄》柴胡疏肝飲)
《傷寒論》原文︰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此節(jié)載太陽篇)
【小柴胡湯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用小柴胡東加減法︰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復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
【附錄】后世用小柴胡湯份量
柴胡(八錢)黃芩(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三錢)清半夏(四錢)生姜(三錢切)大棗(四枚擘)
小柴胡證喜嘔者,不必作嘔吐也,但常常有欲嘔之意,即為喜嘔。是以愚治傷寒,遇有覺惡心而微寒熱往來者,即投以小柴胡湯,一劑而愈。此《傷寒論》所謂︰「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也。
方中重用柴胡,正所以助少陽之樞轉以引邪外出也。猶恐其樞轉之力或弱,故又助以人參,以濃其上升之力,則少陽之邪直能隨少陽之氣透膈上出矣。用半夏者,因其生當夏半,能通陰陽、和表里,且以病本喜嘔,而又升以柴胡、助以人參,少陽雖能上升,恐胃氣亦因之上逆,則欲嘔之證仍難愈,用半夏協(xié)同甘草、姜、棗降胃兼以和胃也。用黃芩者,以其形原中空,故善清軀殼之熱,且亦以解人參之偏熱也。
小柴胡湯證,原忌發(fā)汗,其去滓重煎者,原所以減柴胡發(fā)表之力,欲其但上升而不外達也。乃太陽篇一百零三節(jié),服小柴胡湯后,竟有發(fā)熱汗出之文,讀《傷寒論》者,恒至此而生疑,注疏家亦未見有詳申其義者,今試錄其原文細研究之。
《傷寒論》原文︰凡柴胡湯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湯,以引少陽之邪透膈上出而無事出汗,原為小柴胡湯證治法之正規(guī)。然藥力之上升透膈頗難,必賴其人之正氣無傷,藥借正氣以營運之而后可以奏效。至誤下者,足少陽之邪多散漫于手少陽三焦脂膜之中,仍投以小柴胡湯,其散漫于手少陽者,遂可借其和解宣通之力,達于太陽而汗解矣。其留于脅下板油中者,因誤降傷氣,無力上達,亦遂借徑于手少陽而隨之汗解,故于汗出上特加一卻字,言非發(fā)其汗而卻由汗解,此乃因誤下之后而使然,以明小柴胡湯原非發(fā)汗之藥也。其汗時必發(fā)熱蒸蒸而振者,有戰(zhàn)而后汗意也。蓋少陽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而其留于脅下之邪作汗解尤難,乃至服小柴胡湯后,本欲上透膈膜,因下后氣虛,不能由上透出,而其散漫于手少陽者,且又以同類相招,遂于蓄極之時而開旁通之路,此際幾有正氣不能勝邪氣之勢,故汗之先必發(fā)熱而振動,此小柴胡湯方中所以有人參之助也。是以愚用此方時,于氣分壯實者,恒不用人參,而于誤服降藥后及氣虛者,則必用人參也。
人身之膜原,無處不相聯(lián)絡,女子之胞室亦膜也。其質原兩膜相合,中為夾室,男女皆有,男以化精,女以通經(jīng),故女子之胞室亦曰血室。當其經(jīng)水初過之時,適有外感之傳經(jīng)者乘虛襲入,致現(xiàn)少陽證病狀,亦宜治以小柴胡湯,《傷寒論》中亦曾詳論之矣。
《傷寒論》原文︰婦人中風,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jīng)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之病既自陽明傳少陽矣,間有遵少陽之法治之,其證復轉陽明者,此雖僅見之證,亦宜詳考治法。
《傷寒論》原文︰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喻嘉言曰︰風寒之邪,從陽明而傳少陽,起先不渴,里證未具,及服小柴胡湯已,重加口渴,則邪還陽明,而當調(diào)胃以存津液矣。然不曰攻下,而曰以法治之,意味無窮。蓋少陽之寒熱往來,間有渴證,倘少陽未罷而恣言攻下,不自犯少陽之禁乎?故見少陽重轉陽明之證,但云以法治之,其法維何?即發(fā)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煩,實大便難之說也。若未利其小便,則有豬苓、五苓之法,若津液熱熾,又有人參白虎之法,仲景圓機活潑,人存政舉,未易言矣。
少陽證,不必皆傳自陽明也。其人若膽中素有積熱,偶受外感,即可口苦、心煩、寒熱往來,于柴胡湯中加生石膏、滑石、生杭芍各六錢,從小便中分消其熱,服后即愈。若其左關甚有力者,生石膏可用至一兩(小柴胡湯證宜加石膏者甚多,不但此證也),自無轉陽明之虞也。
小柴胡湯本為平和之劑,而當時醫(yī)界恒畏用之,忌柴胡之升提也。即名醫(yī)若葉天士,亦恒于當用柴胡之處避而不用,或以青蒿代之。誠以古今之人,稟賦實有不同,古人稟質醇濃,不忌藥之升提,今人體質多上盛下虛,上焦因多有浮熱,見有服柴胡而頭疼目眩者,見有服柴胡而齒齦出血者,其人若素患吐血及腦充血證者,尤所忌服。至愚用小柴胡湯時,恒將原方為之變通,今試舉治驗之數(shù)案以明之。
同莊張××,少愚八歲,一方之良醫(yī)也。其初習醫(yī)時,曾病少陽傷寒,寒熱往來,頭疼發(fā)熱,心中煩而喜嘔,脈象弦細,重按有力。愚為疏方調(diào)治,用柴胡四錢,黃芩、人參、甘草、半夏各三錢,大棗四枚,生姜三大片,生石膏一兩,俾煎湯一大盅服之。張××疑而問曰︰此方乃小柴胡湯外加生石膏也,按原方中份量,柴胡半斤以一兩折為今之三錢計之,當為二兩四錢,復三分之,當為今之八錢,今方中他藥皆用其原份量,獨柴胡減半,且又煎成一盅服之,不復去滓重煎,其故何也?弟初習醫(yī),未明醫(yī)理,愿兄明以教我也﹗答曰︰用古人之方,原宜因證、因時,為之變通,非可膠柱鼓瑟也。此因古今氣化,略有不同,即人之稟賦遂略有差池,是以愚用小柴胡湯時,其份量與藥味,恒有所加減。夫柴胡之性,不但升提,實原兼有發(fā)表之力,古法去滓重煎者,所以減其發(fā)表之力也。今于方中加生石膏一兩以化其發(fā)表之力,即不去滓重煎,自無發(fā)表之虞,且因未經(jīng)重煎,其升提之力亦分毫無損,是以止用一半,其力即能透膈上出也。放心服之,自無差謬。張××果信用愚言,煎服一劑,諸病皆愈。
鄰村劉姓婦人,得傷寒少陽證,寒熱往來無定時,心中發(fā)熱,嘔吐痰涎,連連不竭,脈象沉弦。為開小柴胡湯原方,亦柴胡減半用四錢,加生石膏一兩,云苓片四錢。有知醫(yī)者在座,疑而問曰︰少陽經(jīng)之證,未見有連連吐粘涎不竭者,今先生用小柴胡湯,又加石膏、茯苓,將勿不但為少陽經(jīng)病,或又兼他經(jīng)之病乎?答曰︰君之問誠然也,此乃少陽病而連太陰也。少陽之去路原為太陰之經(jīng),太陰在腹為濕土之氣,若與少陽相并,則濕熱化合,即可多生粘涎,故于小柴胡湯中加石膏、茯苓,以清少陽之熱,即以利太陰之濕也。知醫(yī)者聞之,甚為嘆服。遂將此方煎服,兩劑全愈。
在遼寧曾治一婦人,寒熱往來,熱重寒輕,夜間恒作語,其脈沉弦有力。因憶《傷寒論》謂婦人熱入血室證,「晝?nèi)彰髁?,暮則語」,遂細詢之,因知其初受外感三四日,月信忽來,至月信斷后遂變斯證。據(jù)所云云,知確為熱入血室,是以其脈沉弦有力也。遂為開小柴胡原方,將柴胡減半,外加生黃二錢、川芎錢半,以升舉其邪之下陷,更為加生石膏兩半,以清其下陷之熱,將小柴胡如此變通用之,外感之邪雖深陷,實不難逐之使去矣。將藥煎服一劑,病愈強半,又服一劑全愈。
[按]︰熱入血室之證,其熱之甚者,又宜重用石膏二三兩以清其熱,血室之中,不使此外感之熱稍有存留始無他虞。愚曾治有血室潰爛膿血者數(shù)人,而究其由來,大抵皆得諸外感之余,其為熱入血室之遺恙可知矣。蓋當其得病之初,醫(yī)者縱知治以小柴胡湯,其遇熱之劇者,不知重用石膏以清血室之熱,遂致釀成危險之證,此誠醫(yī)者之咎也。醫(yī)者有治熱入血室之證者,尚其深思愚言哉。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81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柴胡五味子湯
下一篇: 柴胡人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