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清肝飲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19:02:36
柴胡清肝飲
《癥因脈治》卷三: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 山梔 丹皮 肯皮 蘇梗 白芍藥 鉤藤
功能主治 : 主肝膽火郁
,致成膽脹,證見脅肋脹痛
,口苦太息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三
《不知醫(yī)必要》: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1錢5分,白芍(酒炒)1錢5分
,黑梔1錢
,連翹1錢
,黃芩1錢
,甘草7分。
功能主治 : 怒動肝火而耳閉
。
摘錄 : 《不知醫(yī)必要》
《傷寒大白》卷一: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黃芩
、山梔
、青皮
、荊芥
、甘草
。
功能主治 : 少陽之火,恒結喉旁
,而為喉痹
。
摘錄 : 《傷寒大白》卷一
《癥因脈治》卷四: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
、青皮
、枳殼
、山梔
、木通、鉤藤
、蘇梗、黃芩
、知母、甘草
。
功能主治 : 燥火腹痛
,肝膽有熱
,攻刺脅肋者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四
《癥因脈治》卷一: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
、青皮
、山梔
、川芎
、鉤藤、香附
、木通、枳殼
、木香、獨活
、烏藥
。
功能主治 : 怒氣郁結而腰痛
。
用法用量 : 寒
,加姜、桂
;熱
,加黃柏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一
《癥因脈治》卷一: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
、黃芩
、山梔、白芍藥
、青皮
、枳殼。
功能主治 : 肝經郁火脅痛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一
《痘疹傳心錄》卷十八: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丹皮
、茯苓
、山梔子
、川芎
、白芍
、當歸
、牛蒡子
、甘草
、連翹。
功能主治 : 肝經風熱瘡毒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癥因脈治》卷一:柴胡清肝飲
處方 : 柴胡、白芍藥
、山梔、黃芩
、丹皮、當歸
、青皮
、鉤藤
、甘草
。
功能主治 : 肝膽有火而頭痛
;少陽風熱而齒痛
。
摘錄 : 《癥因脈治》卷一
燥火眩暈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燥火眩暈的癥狀5燥火眩暈的方藥治療6關于眩暈7參考資料附:1治療燥火眩暈的方劑2治療燥火眩暈的穴位3治療燥火眩暈的中成藥4燥火眩暈相關藥物5古籍中的燥火眩暈 1拼音 zào huǒ xuàn yūn
2英文參考 xeropyretic vertigo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概述 燥火眩暈為病證名[1]
。眩暈之一
。見《癥因脈治·外感眩暈》。指因歲運加臨或時邪感冒所致的眩暈[1]
。
4燥火眩暈的癥狀 燥火眩暈癥見身熱煩躁,口渴引飲
,夜臥不寧,頭旋眼黑
,小便赤澀
,脈躁疾[1]
。
5燥火眩暈的方藥治療 燥火眩暈治宜清火潤燥[1]
。用柴胡清肝飲
、清肺湯
、竹葉石膏湯等方[1]。
6關于眩暈 眩暈(vertigo[2][3])為病名[4]
。是指以頭暈、目眩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3][5]
。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眩暈證治》。眩暈又稱頭暈[6]
、眩運
、頭旋眼花[4]
。眩
,視物黑暗不明或感覺昏亂
,即眼花
;暈
,感覺自身與周圍景物旋轉
,即頭暈
,二者常同時并見
,故統(tǒng)稱為“眩暈”[4][7]
。輕者閉目即止
;重者如坐車船
,旋轉不定,不能站立
,或伴有惡心、嘔吐
、汗出,甚則昏倒等癥狀[7]
。多因氣血虧損
,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或風陽上擾,痰濁上蒙清竅所致[6]
。根據(jù)病因、癥狀之不同
,可分為風暈、濕暈
、痰暈
、中暑眩暈
、燥火眩暈
、氣郁眩暈
、肝火眩暈
、虛暈等[4]。眩暈相當于周圍性及中樞性眩暈
、耳源性眩暈
、顱內血管性病變、藥物中毒及暈動病等[4]
。本病癥多見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內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癥
、暈動癥等)
、腦性眩暈(高血壓
、低血壓
、動脈硬化等)
、神經官能癥及貧血等病中[6]
。
針灸治療眩暈效果較好
,但應分辨標本緩急
。眩暈急重者,先治其標
;眩暈較輕或發(fā)作間歇期,注意求因治本
。
眩暈發(fā)作時可令患者閉目,安臥(或坐位)
,作悠緩
、細勻的呼吸動作
,或以手指按壓印堂
、太陽穴
,使頭面部經氣疏暢
,眩暈癥狀即可減輕。
詳見眩暈條
。
7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基礎檢測試題(2)
59.女,56歲
。反復發(fā)作胸痛2年,近日胸痛發(fā)作頻繁,心痛徹背
,感寒尤甚,伴心悸
,氣短
,重則喘息不能平臥
,四肢厥冷
,舌苔白,脈沉細
,其治療方劑首選E
A.真武湯B.參附龍牡湯C.烏頭赤石脂丸合蘇合香丸D.瓜蔞薤白桂枝湯E.瓜蔞薤白白酒湯
60.男,48歲
。因胸悶痛反復發(fā)作3年,近日加重
,現(xiàn)胸悶如窒
,氣短喘促
,肢體沉重
,頭暈沉如裹,咳白痰
,形體肥胖
,苔濁膩
,脈沉
。其中醫(yī)辨證為B
A.陰寒凝滯B.痰濁壅塞C.氣滯血瘀D.痰熱中阻E.心脾兩虛
61.女,48歲
。因胸悶痛反復發(fā)作2年,近一周來加重
,現(xiàn)胸悶如窒,氣短喘促
,肢體沉重
,痰多
,形體肥胖
,苔濁膩,脈滑
。其治法為C
A.辛溫通陽
,開痹散寒B.理氣活血,通絡止痛C.通陽泄?ji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豁痰開結
D.清熱化痰,理氣止痛E.補益心脾
,通陽止痛
62.女,56歲
。近兩周來常感胸悶隱痛
,時作時止
,心悸氣短,乏力
,面色少華,頭暈目眩
,遇勞甚
,舌偏紅
,脈結代
。此時最佳方劑為D
A.左歸飲加減B.參附湯加減C.右歸飲加減D.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營湯加減
E.瓜蔞薤白半夏湯合丹參飲加減
63.某心痛病人遷延不愈
,并出現(xiàn)心悸喘促
,不能平臥,動則甚
,肢體浮腫,畏寒肢冷
,小便短少。舌淡
,苔白滑
,脈沉細
。此時最佳方劑為E
A.參附湯加減B.右歸飲加減C.左歸飲加減D.生脈散加減E.真武湯加減
64.女
,30歲。失眠多夢
,易于驚醒
,膽怯心悸,遇事善驚
,氣短乏力,舌淡
,脈弦細。其治療宜選用E
A.酸棗仁湯B.琥珀多寐丸C.養(yǎng)心湯D.朱砂安神丸E.安神定志丸
65.男
,36歲
。平日性情急躁易怒
,近日因工作不順致失眠
,不思飲食,口渴喜飲
,口苦目赤,小便黃
,大便秘結,舌紅苔黃
,脈弦數(shù)
。其最佳治療方劑為A
A.龍膽瀉肝湯B.丹梔逍遙散C.滋水清肝飲D.柴胡疏肝散E.黃連溫膽湯
66.女
,26歲
。近兩月來因工作壓力較大
,精神緊張
,夜間經常失眠,入睡困難
,入睡后易驚醒,心煩不安
,心悸,頭暈健忘
,偶有耳鳴
,腰酸
,口干咽燥
,舌質紅
,脈細數(shù)
。其治療宜用D
A.安神定志丸B.交泰丸C.丹梔逍遙丸D.黃連阿膠湯E.歸脾湯
67.男
,70歲
。多種慢性病遷延難愈
,現(xiàn)虛煩不寐,形體消瘦
,易疲勞,頭暈健忘
,納少
,面色白
,舌淡,脈細弱
。其治療宜用C
A.酸棗仁湯B.天王補心丹C.歸脾湯D.安神定志丸E.朱砂安神丸
68.男,50歲
。因失眠多夢半月余就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不寐
,入睡困難
,心煩口苦,頭重如裹
,胸悶,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shù)
。其治法是D
A.滋陰清熱
,鎮(zhèn)心安神B.疏肝瀉熱
,佐以安神C.補養(yǎng)心脾,以生氣血
D.化痰清熱
,和中安神E.益氣鎮(zhèn)驚
,安神定志
69.女
,18歲
。2個月來因學習緊張。壓力較大
,夜間經常難以入睡,有時眠中多夢
,伴心慌健忘,肢倦乏力
,納少
,面色少華
,舌質淡
,苔薄白,脈細弱
。其辨證為B
A.心膽氣虛B.心脾兩虛C.陽虛火旺D.血虛肝熱E.心腎不交
70.男,57歲
。因失眠多夢二周就診,現(xiàn)夜難入眠
,兼頭重如裹
,胸脘滿悶
,心煩口苦
,頭暈目眩,痰多質黏
,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
,脈滑。其辨證為A
A.痰熱內擾B.肝火上炎C.陰虛火旺D.痰濁壅塞E.心脾兩虛
71.女
,55歲
。因反復失眠多夢3個月就診,現(xiàn)夜難入眠
,兼頭重
,胸脘滿悶,心煩口苦
,頭暈目眩,痰多
,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
,脈滑
。其方劑最佳選擇為E
A.歸脾湯B.黃連阿膠湯C.半夏秫米湯D.龍膽瀉肝湯E.黃連溫膽湯
72.病人心煩不寐
,心悸不安
,有時頭暈耳鳴,手足心熱
,口干津少,腰酸
,大便干,舌紅苔少
,脈細數(shù)
。此時方劑宜A
A.黃連阿膠湯B.歸脾湯C.交泰丸D.琥珀多寐丸E.安神定志丸
73.女
,56歲。長期患精神抑郁癥
,刻下見眩暈心悸少寐,心煩易怒
,舌質紅
,苔少
,脈弦細而數(shù)
,治療方劑宜選D
A.左歸丸B.右歸丸C.六味地黃丸D.滋水清肝飲E.歸脾湯
74.女,26歲
。有精神分裂癥史
,刻下見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脹
,嘈雜吞酸,口干而苦
,大便秘結,頭痛
,目赤
,耳鳴,舌質紅
,苔黃,脈弦數(shù)
。治療方劑宜選B
A.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B.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C.滋水清肝飲合左金丸
D.知柏地黃丸合左金丸E.龍膽瀉肝湯合左金丸
75.女,39歲
。長期精神抑郁
,刻下見多思善慮
,心悸膽怯
,少寐健忘,面色不華
,頭暈神疲,食欲不振
,舌質淡,脈細
。此時辨證為D
A.肝氣郁結B.氣郁化火C.陰虛火旺D.心脾兩虛E.憂郁傷神
76.男
,36歲
。平素性格內向
,近日情志不遂,精神抑郁
,情緒不寧,善太息
,胸脅脹痛
,痛無定處,脘悶噯氣
,腹脹納呆
,大便時軟時干
,苔薄膩
,脈弦
。辨證屬何證A
A.肝氣郁結B.氣郁化火C.氣滯痰郁D.心脾兩虛E.憂郁傷神
77.女
,45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滔乱娧手胁贿m,如有物梗阻
,咳之不出
,咽之不下
,胸中窒悶
,苔白膩
,脈弦滑
。方藥宜選C
A.柴胡疏肝散B.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C.半夏厚樸湯D.甘麥大棗湯E.滌痰湯
78.女,35歲
。刻下見咽中不適
,如有物梗阻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胸中窒悶
,且兼脅痛,嘔惡
,口苦,苔黃而膩
,脈滑數(shù)
。方藥可用C
A.二陳湯B.滌痰湯C.溫膽湯D.半夏厚樸湯E.丹梔逍遙散
79.女,35歲
,平素情志抑郁
,近來表情淡漠,神志呆鈍
,語無倫次,喜怒無常
,不思飲食,舌苔白膩
,脈象弦滑
。治療方藥宜選用E
A.生鐵落飲B.二陰煎C.養(yǎng)心湯D.黃連溫膽湯E.順氣導痰湯
80.女
,癲病日久不愈
,神思恍惚,善悲欲哭
,心悸易驚,神倦
,納呆
,舌淡
,苔薄白
,脈細弱
。宜辨證為B
A.痰氣郁結B.心脾兩虛C.氣郁D.痰阻E.脾虛
81.男
,41歲。病已多年
,表情淡漠,神識癡呆
,喃喃獨語
,喜怒無常
,語無倫次
,污穢不避,不思飲食
,舌苔膩
,脈象弦滑
。該病例中醫(yī)治法應為D
A.化痰醒神B.疏肝解郁C.養(yǎng)心寧神D.解郁化痰E.健脾化痰
82.男
,45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癫∪站茫闹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多言善驚
,失眠多夢
,形體瘦削
,面色潮紅
,舌暗紅
,脈細數(shù)。該病例中醫(yī)辨證應為B
A.痰火內擾B.陰虛火旺C.氣陰兩虛D.腎陰不足E.心火擾動
83.男
,45歲。因郁怒不解
,誘發(fā)狂證發(fā)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駚y無知
,逾垣上屋,罵詈叫號
,不食不眠
,氣力逾常,面紅目赤
,舌質紅絳,苔黃膩
,脈弦滑數(shù)。該病例中醫(yī)治法應選用A
A.清心瀉火
,滌痰醒神B.化痰除濕
、清心寧神C.清肝瀉火
、熄風定驚
D.平肝熄風
、清心安神E.清心瀉火、醒神開竅
84.男
,45歲。癇證反復發(fā)作
,發(fā)則突然昏仆
,四肢抽動
,口吐涎沫
,聲聲尖叫,舌苔白膩
,脈象弦滑。中醫(yī)辨證當為D
A.痰濁內阻B.氣機逆亂C.肝風擾動D.風痰閉阻E.氣滯血瘀
85.男
,34歲
。因腦部外傷誘發(fā)成疾,頭暈健忘
,時發(fā)頭痛
,常有一時性神志喪失
,伴見四肢抽動
,舌質暗,苔薄白
,脈弦,中醫(yī)辨證以下列哪項為主B
,
A.心腎虧虛B.氣滯血瘀C.肝風內動D.肝郁氣滯E.腎虛血瘀
86.女,35歲
。平索性情急躁
,每因情緒激動誘發(fā)癇證發(fā)作
,發(fā)則昏仆不省人事
,伴有四肢抽動,口吐涎沫
,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紅
,苔黃膩
,脈弦滑數(shù)
。其辨證為A
A.痰火擾神B.心火擾動C.肝火內郁D.肝風內動E.風痰擾動
87.癇證久治不愈
,頭暈目眩
,神疲乏力
,心悸健忘,腰膝酸軟
,多夢,舌苔薄膩
,脈細弱無力
。中醫(yī)辨證當為D
A.腎元虧虛B.心血不足C.脾氣不足D.心腎虧虛E.脾腎不足
88.男
,17歲
。突發(fā)昏仆,肢體抽搐
,口吐涎沫,約4分鐘后神志轉清
,自述疲乏,舌質紅
,舌苔白膩
,脈象弦滑。該病中醫(yī)辨證為B
A.痰氣交阻B.風痰閉阻C.風陽擾動D.痰蒙神竅E.痰飲內停
89.男
,16歲。煤氣中毒后一個月
,突發(fā)昏仆,肢體抽搐
,口吐涎沫
,約5分鐘后神志轉清,自述疲乏
,舌苔白膩
,脈象弦滑。該病例中醫(yī)治法應為B
A.理氣化痰B.滌痰熄風C.平肝熄風D.化痰開竅E.化痰消飲
90.男
,24歲,有瘸證病史近10年
。平素性急易怒
,心煩失眠
,夜夢紛紜,發(fā)則昏不知人
,四肢抽動,喉中痰鳴
,口吐涎沫
,舌紅
,苔黃膩
,脈弦滑數(shù)。該病辨證為C
A.肝火化風B.心火擾動C.痰火擾神D.氣逆痰阻E.濕熱阻滯
91.某病人有癇證病史16年
。近2年來發(fā)作日益頻繁,伴神疲乏力
,失眠多夢
,心悸氣短
,大便溏薄
,舌苔膩,脈細弱無力
。該病例治療方劑可選用A
A.六君子湯和歸脾湯B.歸脾湯C.養(yǎng)心湯D.天王補心丹E.定癇丹
92.男,35歲
,近日胃脘灼痛
,痛勢急迫
,腕悶灼熱
,納呆惡心
,口干口苦
,小便黃
,大便不暢
,舌紅苔黃
,脈滑數(shù)。其辨證為B
A.肝氣犯胃B.濕熱中阻C.飲食停滯D.瘀血停滯E.寒邪客胃
93.女
,40歲,近4天來胃脘脹痛
,攻撐作痛
,連及兩脅
,噯氣頻頻
,舌苔薄白,脈弦
。其辨證為B
A.肝胃郁熱B.肝氣犯胃C.氣滯血瘀D.飲食停滯E.肝郁化火
94.男,50歲
。胃脘疼痛反復發(fā)作10年,近2天因飲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劇
,疼痛隱隱
,進食后緩解,喜撫按和溫熨
,治療最佳方劑為D
A.大建中湯B.養(yǎng)胃湯C.化肝煎D.黃芪建中湯E.香砂六君子湯
95.病人昨晚突然出現(xiàn)胃脘疼痛,畏寒喜暖
,不思飲食
,噯氣頻頻,形寒
,身熱
,舌淡苔白
,脈弦緊
。治宜選用E
A.良附丸B.生姜湯C.香蘇散D.良附丸合生姜湯E.良附丸合香蘇散
96.男,45歲
。胃痛反復發(fā)作10年,近2天因飲酒后出現(xiàn)胃脘隱痛
,口渴不欲飲
,大便干結難解,舌質紅
,苔少
,脈細數(shù)
。治療最佳方劑是B
A.黃芪建中湯B.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C.益胃湯D.歸脾湯E.沙參麥冬湯
97.男
,29歲。近3天因生氣后出現(xiàn)胃脘脹痛
,攻竄不定,噯氣頻作
,大便不暢
,舌紅薄白
,脈弦。此時辨證屬于A
A.肝氣犯胃B.瘀血停滯C.肝胃郁熱D.飲食停滯E.寒邪客胃
98.女
,24歲。近日因飽食后
,出現(xiàn)胃脘脹滿疼痛
,噯腐吞酸
,大便不爽
,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宜用C
A.疏肝理氣,清熱瀉火B(yǎng).疏肝理氣
,理氣活血C.消食導滯
,和胃止痛
D.疏散風寒
,消食導滯E.以上都不是
99.男
,45歲,胃脘疼痛日久
,疼痛有定處而拒按,食后痛甚
,舌質紫暗
,脈澀。其辨證為C
A.肝氣犯胃B.肝胃郁熱C.瘀血停滯D.飲食停滯E.寒邪客胃
100.男
,45歲
,胃脘疼痛日久
,兼見吐血便黑
,面色萎黃,四肢不溫
,舌淡,脈弱無力
。治療選用C
A.四君子湯B.六君子湯C.黃土湯D.補中益氣湯E.四物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83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