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太陽到達黃經(jīng)45度時為立夏,日期為每年公歷的5月5日或5月6日。那么立夏福建要吃什么呢?下面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目錄
立夏福建要吃什么
立夏可以種什么農(nóng)作物
立夏養(yǎng)生吃什么比較解暑
立夏養(yǎng)生食譜
立夏福建要吃什么
福建閩東地區(qū)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zhèn)一些鄉(xiāng)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
立夏季節(jié),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做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立夏季節(jié),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xiāng)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xiāng)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xiāng)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nóng)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后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lián)絡(luò)感情。體現(xiàn)福州人“金厝邊銀鄉(xiāng)里”的傳統(tǒng)美德。
從鼎邊糊 傳說 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xiāng)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shù)厝嗣駬泶髋c歡迎。老百姓經(jīng)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里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
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zhàn)。鄉(xiāng)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準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干、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涮米漿于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后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鐘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白鱿摹背远吅?,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
立夏可以種什么農(nóng)作物
大豆
大豆是一種油料作物,也是一種優(yōu)質(zhì)蛋白來源的作物,同時它還可以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高土壤含氮量。大豆是喜溫作物,地溫穩(wěn)定在10攝氏度時可以很好的發(fā)芽生長。
所以立夏之后,家庭菜園 種植 大豆,最合適不過。一來可以和其他蔬菜作物輪作換茬,再個也可肥沃土地,滿足自家食用豆制品,一舉多得。注意:大豆最忌連作種植,要注意換茬。
春玉米
春玉米也是在溫暖條件中種植的農(nóng)作物。等到低溫過去氣溫慢慢回升時,它的長勢也會越來越好,春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高,立夏之后很多農(nóng)村家庭都會選擇種植春玉米,和蔬菜交替食用。
芝麻
芝麻是一種典型的耐熱耐旱、怕澇的作物,播種芝麻需要溫度更高些。立夏后,應(yīng)根據(jù)情況播種。芝麻花期比較長,有“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美好寓意。注意,芝麻在苗期如遇 雨水 多時,要及時除草、補苗、排澇,保證芝麻質(zhì)量。水澇田,不利于形成優(yōu)質(zhì)芝麻,影響油質(zhì)。
水稻
立夏前后,是插早稻的時節(jié)。“4月插秧谷滿倉”,是一句經(jīng)典的農(nóng)諺,形容這時不但是插早稻的時節(jié),而且進入4月立夏之后,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了。
各類蔬菜
立夏后一些需要移栽的蔬菜,基本都可以移栽定苗了。如果自家沒有育苗,可在集市上購買后及時移栽。如:番茄,辣椒,黃瓜,茄子,絲瓜,圣女果等;一些早播的蔬菜,還可以補種第二茬,如:莧菜。需要注意的是,立夏后中午溫度高,移栽的菜苗很容易曬傷脫水,要及時搭建遮陽網(wǎng)、澆水。
立夏養(yǎng)生吃什么比較解暑
綠茶
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夏季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日曬導(dǎo)致的皮膚瘙癢或出現(xiàn)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 兒童 則不宜食用。
白菜
白菜性平寒、味甘,有清熱、養(yǎng)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后體虛者食用,并有防治習慣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別放置過久,以免滋生細菌。
黃瓜
爽口、清熱、解暑,還能增進食欲。脾胃虛寒導(dǎo)致的胃痛、慢性腹瀉患者最好少吃。
蜂蜜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燥”等功效。早起后,喝一大杯溫蜂蜜水,有助于化解暑熱。不過,一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肝硬化患者不宜飲用。
冬瓜
適用于煩熱、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壓癥患者。脾胃虛寒、腎虛者應(yīng)少吃。
蓮子
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zhì)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jié)、腹脹者,最好少吃。
海帶
海帶有助于清除體內(nèi)的積熱,利于夏季消暑,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導(dǎo)致的體力透支。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菊花
清香宜人的甘菊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還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及咽喉腫痛。體質(zhì)偏寒的人要少喝。
飲菊花茶時可在茶杯中放入幾顆冰糖,這樣喝起來味更甘。菊花茶其實不加 其它 茶葉,只將干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就可以,冬天熱飲、夏天冰飲都是很好的飲料。
立夏養(yǎng)生食譜
1、魚腥草拌萵筍
配料:魚腥草50克,萵筍250克,大蒜、蔥10克,姜、食鹽、醬油、醋、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魚腥草去根,洗凈切段,用沸水焯后撈出,加食鹽攪拌腌漬待用。萵筍削皮去葉,沖洗干凈,切成一寸長粗絲,用腌漬瀝水待用。蔥、姜、蒜擇洗后切成蔥花、姜末、蒜米待用。將萵筍絲,魚腥草放在盤內(nèi),加入醬油、味精、醋、蔥花、姜末、蒜米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祛痰。
2、鯽魚黃芪湯
配料:鮮鯽魚200克,黃芪20克,炒枳殼12克,生姜、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鯽魚剖除內(nèi)臟,摳去腮,洗干凈;黃芪切片,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扎緊口;生姜、細蔥洗凈切碎。先將藥袋人鍋,加水適量,煮約半小時,再下鯽魚同煮,待魚熟后,撈去藥袋,加入姜、蔥、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nèi)臟。
3、沙參百合鴨湯
配料:北沙參30克,百合30克,肥鴨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先將鴨肉洗干凈,切成小塊;百合洗干凈。將鴨肉與百合、沙參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慢燉,待鴨肉熟后,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diào)味,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立夏福建要吃什么相關(guān) 文章 :
★ 立夏福建要吃什么
★ 閩南泉州立夏要吃什么
★ 南方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 立夏各地都要吃什么
★ 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 立夏吃什么養(yǎng)生
★ 立夏應(yīng)該吃什么
★ 立夏適合吃什么
★ 福州過中秋節(jié)吃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是。麩炒枳殼是蕓香科植物,炒枳殼是叫瓜鏤殼。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
首先是如何預(yù)防便秘
1、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吃點水果,建議多吃香蕉,因為香蕉有潤腸的功效,有利于排便。同樣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吃的太多。
2、每次飯后建議喝一杯酸奶,因為酸奶中的乳酸菌非常有利于我們胃中食物的消化,從而有利于食物的吸收還能殺菌。
3、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喝一杯蜂蜜水,不要喝完就睡覺,那樣會造成眼部浮腫,喝完蜂蜜水后半小時再睡覺,蜂蜜水有排毒的功效。
4、建議平時也多運動,工作時久坐,很少運動,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也不好,也很有可能導(dǎo)致便秘。
如果對于便秘的情況進行分類的話可以選用相應(yīng)的方法
1、痙攣性便秘
用瀉劑、調(diào)味品或吸煙過多,過量攝入粗糙食物和飲用濃茶、咖啡和酒,引起交感神經(jīng)亢進,使腸壁痙攣,肌肉緊張并過分收縮,導(dǎo)致腸腔狹窄、大便不通而引起。
2、梗阻性便秘
因腸粘連、腫瘤或先天性疾病等阻塞腸道,使腸內(nèi)容物運行受阻而引起。
3無力性便秘
由于排便動力缺乏,如膈、腹壁或骨盆底部肌肉松弛無力,腸平滑肌衰弱使收縮和蠕動力減弱而引起便秘。如多次妊娠、肥胖、年老體弱,久病及營養(yǎng)不良等均可導(dǎo)至肌肉松弛而引起便秘。飲食長期缺乏粗纖維及維生素B1,或因食欲差、進食量少,形成機械性或化學(xué)性刺激不足也可引起便秘。飲水不足,飲食缺乏適量脂肪,長期坐著工作缺乏活動,濫用藥物如瀉藥、麻醉藥,抗膽堿能神經(jīng)藥、鎮(zhèn)靜藥等,也可引起便秘。
重中藥怎樣治療便秘:
1、陰寒內(nèi)盛、陽氣虛衰型。此病多由燥熱內(nèi)結(jié),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氣機郁滯,以及勞倦、產(chǎn)后氣血不足,年老血虛等造成。此病宜溫中導(dǎo)滯。藥方:新薈皮9克、甘草6克、附子6克、白蜜30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晚飯后一次服完。
2、陰虛血燥、水虧火盛型。此病皆因津液枯涸,傳導(dǎo)失職而造成。此病宜滋陰養(yǎng)血、潤腸導(dǎo)秘。 藥方:當歸15克、麻仁9克、郁李仁9克、瓜蔞仁12克、制大黃6克、黑芝麻9克、松子仁10克、冬瓜仁9克、 炒枳殼9克、桃仁9克、杏仁9克、焦谷芽10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一日三次。
3、腹脹便秘型。此病是由于胃內(nèi)或腸中食物未完全消化或消化道蠕動力減弱形成食滯,致使胃腸內(nèi)積存過多的氣體、液體而膨脹,亦致于氣不下降,出現(xiàn)便秘。此病宜行氣導(dǎo)滯。 藥方:厚樸15克、藿香12克、蘇子12克、大黃5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一日三次。
治療便秘方
1 .白術(shù)散治療便秘 :取生白術(shù)適量 ,粉碎成極細末 ,每次服用白術(shù)散 10克 ,每天 3次。此法對虛性便秘療效頗佳 ,一般用藥 3~ 5天 ,大便即可恢復(fù)正常 ,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藥 ,以后每星期服藥 2~ 3天 ,即可長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湯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實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劑 ,分 2次服用。此方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療效滿意。此法特別適用于老年、久病體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婦慎用。
3.連翹治療便秘 :取連翹 15~ 30克 ,煎沸當茶飲 ,每日 1劑。小兒可兌白糖或冰糖 (不兌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續(xù)服用 1~ 2周 ,即可停服。此方特別適用于手術(shù)后便秘、婦女 (妊期、經(jīng)期、產(chǎn)后 )便秘、外傷后 (顱腦損傷、腰椎骨折、截癱 )便秘、高血壓便秘、習慣性便秘、老年無力性便秘、腦血管病便秘及癌癥便秘等。
4.車前子治療便秘 :每日取車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飯前服 , 1周為 1個療程。一般治療 1~ 4個療程即可痊愈。服藥期間停服其他藥物。本方不僅可以治療便秘 ,而且還有降血壓作用 ,特別適用高血壓而兼便秘患者。另外 ,以車前子為主治療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顯的近期、遠期療效。
5.昆布治療便秘 :昆布 60克 ,溫水浸泡幾分鐘 ,加水煮熟后 ,取出昆布待適宜溫度 ,拌入少許姜、蔥末 ,加鹽、醋、醬油適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療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每日 1劑。
西藥治療便秘見效快
建議可以選用舒泰清這款藥物,這是一款純物流作用的藥物,藥性安全同時也不會傷害患者的腸道是一款治療便秘很合適的藥物!舒泰清為聚乙二醇4000與電解質(zhì)的復(fù)方制劑,藥品中的聚乙二醇4000和水分子結(jié)合形成較穩(wěn)定的氫鍵,進入腸道后,使腸道內(nèi)容物的水分不被結(jié)腸過分吸收,從而起到潤滑腸道、軟化糞便,使腸道內(nèi)容物體積增加,促進結(jié)腸恢復(fù)正常生理運動的作用。并且,使用時本品與胃腸道粘膜之間水、電解質(zhì)的凈交換基本為零,因而可以保持排便或腸道清潔前后機體的水、電解質(zhì)平衡。
炒積殼有保質(zhì)期。根據(jù)查詢相關(guān)公開信息顯示:炒積殼是取凈積殼片,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黃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放涼,清炒緩和其藥性,貯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陰涼干燥處,保質(zhì)期是60個月。故炒積殼有保質(zhì)期。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俗稱風疹塊,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常因某種食物、藥物、生物制品、病灶感染、精神因素、腸寄生蟲、外界冷熱等刺激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團,伴有瘙癢和灼熱感,少數(shù)患者可有發(fā)熱、腹痛等癥狀,特點是驟然發(fā)生,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跡。根據(jù)病程長短可分急性和慢性兩型,急性蕁麻疹經(jīng)數(shù)日至數(shù)周消退,原因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迅速消退。慢性蕁麻疹反復(fù)發(fā)作,常年累月不愈,病因不易追查。 蕁麻疹有哪些癥狀? 1.皮損常突然發(fā)生,為局限性紅色或蒼白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楚,形態(tài)不一,皮損也隨搔抓而增多、增大。 2.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 3.皮損大多持續(xù)半小時至數(shù)小時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有時此起彼伏,一日內(nèi)可反復(fù)多次發(fā)作。 4.部位不定,可泛發(fā)全身或局限于某部,有時粘膜亦可受累,如發(fā)生于胃腸,則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喉頭粘膜受侵時則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西醫(yī)療法】 常用抗組胺藥物可選用撲爾敏4毫克/次,每日3次;安太樂25毫克/次,每日3次;賽庚啶2毫克/次,每日3次;息斯敏10毫克/次,每日1次;仙特敏1O毫克/次,每日1次;克敏能10毫克/次,每日1次。以上藥物可單一口服,也可聯(lián)合用藥,還可與甲氰咪胍等H2受體拮抗劑以及維生素類和鈣劑合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適于病情急、皮損廣泛的嚴重病例。 如有其他癥狀可對癥處理,皮膚瘙癢可用止癢搽劑,腹痛、腹瀉、惡心可給予解痙劑。 【中醫(yī)驗方】 1.風熱型 發(fā)病急驟,皮疹鮮紅或淡紅,伴發(fā)熱、口干、便干等,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以散風清熱。用荊芥、防風、蟬衣、黃芩、黃柏、連翹、桔梗各10克,苦參、白鮮皮各15克,升麻、甘草各6克。以水煎服,每日1劑。腹脹腹瀉加半夏、陳皮、茯苓各10克,癢重加浮萍10克,發(fā)熱便秘加大黃6克,大片紅紫斑兼舌絳者加生地、玄參、丹皮各10克。 2.風寒型遇冷則發(fā),皮疹呈蒼白色,除瘙癢外無其他伴隨癥狀。舌苔薄白,脈浮緊。治以散風解表,調(diào)和營衛(wèi)。用荊芥、防風、蟬衣、薄荷、麻黃、浮萍各10克,地膚子、白鮮皮各15克。以水煎服,每日1劑。或選用麻桂各半湯,水煎服。 3.氣血虛型慢性蕁麻疹,反復(fù)發(fā)作。治以益氣養(yǎng)血,疏散風邪。用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荊芥、防風、蟬衣、白蒺藜各10克,黃芪、何首烏各12克,甘草6克。以水煎服。 【民間偏方】 1.赤豆枳術(shù)飲治蕁麻疹 【配方】赤小豆、茯苓皮、冬瓜皮各12克,炒枳殼、炒白術(shù)、赤芍、蟬衣、防風各6克,荊芥3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化濕,疏風止癢。用治丘疹性蕁麻疹。 2.黃芪巴戟天治蕁麻疹 【配方】生黃芪30克,巴戟天、橘核各15克,白術(shù)、川斷各12克,桂圓肉10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溫腎益氣健脾,助陽固表,扶正祛邪。主治慢性蕁麻疹,陽虛感邪之癥。 3.紅薯藤治蕁麻疹 【配方】紅薯藤(干品)50克。 【制用法】將上藥水煎,加紅糖適量飲服,1日1劑。3~5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蕁麻疹。 4.祛風涼血湯治蕁麻疹 【配方】炒黃芪、生地各15克,蟬衣、僵蠶、丹皮各10克,防風9克。 【制用法】每天1劑,煎2遍和勻,每日2~3次分服。 【功效】祛風止癢,清熱涼血。用治急性蕁麻疹,皮疹色紅而癢,燥熱時起,發(fā)無定處,口干、便秘、風熱熾盛者。 5.驅(qū)疹湯治蕁麻疹 【配方】白鮮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參15克,蟬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風9克,地龍9克,甘草6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9劑為1療程。 【功效】涼血,疏風,祛濕。主治頑固性蕁麻疹。 【飲食療法】 方1 木瓜姜醋方治蕁麻疹 【原料】生姜9克,木瓜60克,米醋100毫升。 【制用法】3味共放人沙鍋中煎煮,待醋煮干時,取出生姜、木瓜,分早晚兩次服完。每天1劑,連服7~10劑。 【功效】疏風散寒。適用于風寒柬表型蕁麻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9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