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沉香均氣散
處方 : 砂仁(炒)、沉香(另研)2錢5分,陳皮5錢,蘇葉3錢。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嘔吐日久,服藥不效,神倦少食,或間斷而嘔吐。
用法用量 : 沉香均氣散(《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
摘錄 : 《活人心統(tǒng)》卷下
正 面神經(jīng)麻痹,俗名“歪嘴風”、“吊線風”、“口眼歪斜”。本病是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的炎癥。在人體氣血不足時顏面遭受風、寒的侵襲(尤以睡中受風寒侵襲而發(fā)病者為多),顏面神經(jīng)經(jīng)路受壓迫,因而使經(jīng)絡瘀滯,筋脈失其濡養(yǎng)而發(fā)病。方劑:用加味順風勻氣散烏藥9克白術(shù)9克白芷9克沉香6克天麻6克蘇葉6克黨參9克青皮6克木瓜9克甘草3克僵蠶6克細辛3克雞血藤9克。水煎服,一日一劑。
每個人體內(nèi)抗體不同,用藥也不同,以上只能做下參考
張山雷認為雜病之中風是以內(nèi)風為主要病機,因此治療時強調(diào)應以“潛鎮(zhèn)攝納”為總原則。在此基礎上,按其病情,分為閉證、脫證兩大類,并根據(jù)具體表現(xiàn),總結(jié)出治療八法。如開竅法,用于氣窒聲不出,牙關(guān)緊閉者,可用通關(guān)散(細辛、牙皂為末,吹鼻中)以搐鼻取嚏,同時針刺水溝、合谷等穴。固脫法,用于中風病證中由于正氣之散亡,無根之火暴動而見的脫癥。潛鎮(zhèn)法,用于中風發(fā)作之前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已發(fā)作之后可以抑制病情的變化。開泄法,用于肝陽上擾,氣火上升,同時挾痰濁上壅,阻塞氣道,可用稀涎散、礞石滾痰丸(大黃、黃芩、礞石、沉香)、青州白丸子(白附子生用、半夏生用、南星生用、川烏生用)之類。若體質(zhì)虛弱者,則宜用平和之劑以化痰泄痰,如二陳湯、杏仁、枳實、貝母、竹茹之類。另外,如膽南星、天竺黃、竹瀝、荊瀝之類,性最和平,可以重用。
此外,如順降法,用于中風痰火上逆,氣逆火升,氣必然因之而逆,因此在臨床上,可兼見喘促之證。此時治療,宜定其橫逆,調(diào)其升降,順達氣機,可用勻氣散(白術(shù)、烏藥、人參、天麻、沉香、青皮、白芷、木瓜、紫蘇、甘草、姜),烏藥順氣散(麻黃、橘皮、烏藥、僵蠶、川芎、枳殼、炙甘草、白芷、桔梗、炮姜、生姜、大棗)。育陰養(yǎng)血法,用于怔忡驚悸、健忘恍惚,肝血不足,不能養(yǎng)心,心血虧虛之證,可用滋水清肝飲(山茱萸、熟地、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當歸身、白芍、柴胡、山梔、大棗)、一貫煎(沙參、麥冬、生地、歸身、枸杞子、川楝子)等。滋填腎陰法,用于腎水不足,不能制火,肝陽暴動而化風,可用六味丸之類。通經(jīng)宣絡法,用于半身不遂,手足不用以及疼痛癱瘓等證,可用獨活寄生湯、桑枝煎、虎骨四斤丸(木瓜、天麻、牛膝、蓯蓉)等。
目錄1拼音2《類證治裁》卷七方之七圣散3《證治準繩·類方》第一冊方之七圣散4《普濟方》卷一九七引《續(xù)易簡》方之七圣散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 5《普濟方》卷二一五引《衛(wèi)生家寶》方之七圣散 5.1方名5.2組成5.3主治5.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 6《普濟方》卷二七八方之七圣散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 7《普濟方》卷二八六方之七圣散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 8《普濟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圣散9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七圣散 9.1處方9.2炮制9.3功能主治9.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9.5摘錄 10《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紹興續(xù)添方)之七圣散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圣濟總錄》卷九十三方之七圣散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11.6用藥禁忌 12《博濟》卷二方之七圣散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12.6附注 13《瘍醫(yī)大全》卷三十六引胡學海方之七圣散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解圍元藪》卷四方之七圣散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 15《傳信適用方》卷一方之七圣散 15.1方名15.2組成15.3主治15.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5.5制備方法 16《太平圣惠方》卷五方之七圣散 16.1方名16.2組成16.3主治16.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6.5制備方法16.6用藥禁忌 17《傳家秘寶》方之七圣散 17.1方名17.2組成17.3主治17.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7.5制備方法 18《雞峰普濟方》卷十七方之七圣散 18.1方名18.2組成18.3主治18.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18.5制備方法18.6用藥禁忌 19《圣濟總錄》卷一二二方之七圣散 19.1方名19.2組成19.3主治19.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 20《楊氏家藏方》卷十二方之七圣散 20.1方名20.2組成20.3主治20.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20.5制備方法 21《朱氏集驗方》卷一方之七圣散 21.1方名21.2組成21.3主治21.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21.5制備方法 22《魏氏家藏方》卷一方之七圣散 22.1方名22.2組成22.3主治22.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22.5制備方法 23《萬氏女科》卷二方之七圣散 23.1方名23.2組成23.3主治23.4七圣散的用法用量23.5用藥禁忌 24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七圣散 1拼音 qī shèng sǎn
2《類證治裁》卷七方之七圣散 《類證治裁》卷七方之七圣散,其組成為郁李仁一兩半,羌活一兩,制大黃八錢,桂心、檳榔、木香、川芎各五錢。為末,煉蜜為丸,白開水送下。治大腸有火, *** 作痛[1]。
3《證治準繩·類方》第一冊方之七圣散 《證治準繩·類方》第一冊方之七圣散,其組成為枳殼(麩炒)、天麻各一兩,大黃、地骨皮、白蒺藜、川芎各半兩,薏苡仁七錢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diào)下,不拘時服。治脾臟中風,心腹煩躁,頭面微腫,冷汗頻出[1]。
4《普濟方》卷一九七引《續(xù)易簡》方之七圣散
5《普濟方》卷二一五引《衛(wèi)生家寶》方之七圣散
6《普濟方》卷二七八方之七圣散
7《普濟方》卷二八六方之七圣散
8《普濟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圣散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六方之七圣散,又名七寶散。組成為延胡索、沒藥、白礬、白芷、姜黃、當歸、桂心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臨產(chǎn)陣痛時燒鐵淬酒調(diào)下。治臨產(chǎn)腰痛[1]。
9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七圣散
10《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紹興續(xù)添方)之七圣散
11《圣濟總錄》卷九十三方之七圣散
12《博濟》卷二方之七圣散
13《瘍醫(yī)大全》卷三十六引胡學海方之七圣散
14《解圍元藪》卷四方之七圣散
15《傳信適用方》卷一方之七圣散
16《太平圣惠方》卷五方之七圣散
17《傳家秘寶》方之七圣散
18《雞峰普濟方》卷十七方之七圣散
19《圣濟總錄》卷一二二方之七圣散
20《楊氏家藏方》卷十二方之七圣散
21《朱氏集驗方》卷一方之七圣散
22《魏氏家藏方》卷一方之七圣散
23《萬氏女科》卷二方之七圣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06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沉香利膈丸
下一篇: 沉香化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