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是一 種植 物中藥,藤有鉤。鉤藤或在我們?nèi)粘I钪幸姷降牟⒉欢啵窃卺t(yī)學上的應用卻是很廣泛的。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鉤藤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鉤藤的功效和作用
息風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經(jīng),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經(jīng)之熱而息風定驚止搐。正如《本草綱目》曰:“鉤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暈、皆肝風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予肝木,風靜火熄,則諸證自除”。故常用治療厥陰抽搐、小兒急驚、小兒夜啼、婦女子癇、小兒驚風等各種抽搐疾痛。
清熱平肝:鉤藤甘微寒、入肝經(jīng),既能清肝熱,又能平肝陽?!端幮再x》曰:“鉤藤甘寒專解痙,功在清熱息肝風”。《本草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故臨床常治療肝經(jīng)有熱的頭暈目眩,頭脹頭痛,風熱頭痛,高血壓,疹出不暢等證。
透疹:鉤藤甘微寒,質(zhì)輕味薄,輕能透發(fā),寒能解熱。故有透疹之功。小兒麻疹,水痘、風疹疾病,疹出不暢、均可選用。
鑒別應用:鉤藤與菊花、兩藥均能平肝和疏泄風熱之邪,對于肝經(jīng)風火上炎之頭痛目眩及風熱外感頭痛目赤證,常相伍為用。但鉤藤偏于熄風止痙,菊花偏于疏風泄熱。
鉤藤的臨床應用
用于熱證抽搐。無論小兒或成分的高熱抽搐,都常用鉤藤。小兒急驚風尤為多用,在小兒高熱而有抽搐傾向者,用鉤藤有預防作用,對程度較輕的抽搐也有止痙作用。但對抽搐較重者,鉤藤的止痙作用較弱。又單用效力不甚顯著,須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強清熱,止痙作用,方如羚角鉤藤湯。
用于肝風暈眩,治高血壓所致的頭暈眩,取其有降血壓的鎮(zhèn)靜作用。對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幫助。常配桑葉、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如肝陽上亢較顯著,兼有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苔黃、脈弦數(shù),則更配石膏清熱、茯神鎮(zhèn)靜,方入鉤藤散。
鉤藤的配伍應用
配天麻:鉤藤清熱熄風。天麻熄風祛痰、平肝止痙、稍兼溫燥。二藥合用,鉤藤之清能減天麻之燥,平肝熄風、兩無弊害。既治肝風內(nèi)動,風痰上擾之頭暈目眩,頭重腳輕,走路不穩(wěn),手足麻木。
配薄荷:鉤藤甘微寒,清熱平肝、息風止痙、薄荷清熱疏風、透疹、清利咽喉、頭目。鉤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藥配伍,祛風熱,利咽喉,平肝風,對小兒初起風熱有預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療風陽上擾之頭脹頭痛,頭暈目眩。鉤藤入煎荊宜后下,不可久煎。
配牛膝:鉤藤甘寒、質(zhì)輕味薄,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并能降壓。牛夕苦酸平,補肝腎、強筋骨、活血祛瘀、舒筋通絡、引血下行以降壓。兩藥配用,…清一補,清上補下,平脬熄風。可治頭暈目眩,頭脹頭痛,半身麻木,膝軟乏力。
配全蝎:鉤藤清肝泄熱雨平肝陽,熄風鎮(zhèn)痙,治肌肉跳動,手足抽搐。全蝎熄風止抽,通絡止痛,解毒散結,能弓}各種風藥直達瘸所。對于頻頻抽動,手足震顫、止痛作用均強。二藥合用,清熱熄風,通經(jīng)止痛??芍胃物L內(nèi)動,頭暈、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煩燥不安等證。
配菊花:鉤藤清泄肝熱而平肝陽,熄風鎮(zhèn)痙。菊花長于平降肝陽,疏散風熱。二藥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陽,清熱祛風。對外感風熱或內(nèi)傷肝陽上亢引起之頭暈目眩,均可應用。
配紫草:鉤藤質(zhì)輕味薄、有透發(fā)清熱之力。紫草甘寒、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兩藥合用、透疹之力較強。用于疹出不暢?!侗静菡x》:“瀕潮又謂其發(fā)斑疹,則本于錢仲陽之紫草散、方用鉤藤子、紫草茸等分末、溫酒調(diào)服。按仲陽之所發(fā)斑,即是痘瘡及瘄子,非今人時病中之能謂發(fā)斑。鉤藤輕能透發(fā),清能解熱,而佐以紫草涼血活血,助其流動,又以酒輔之,能發(fā)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穩(wěn)妥之法”。
猜你喜歡:
1. 鉤藤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2. 鉤藤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3. 鉤藤的功效與作用
4. 鉤藤的功效作用和相關選方
5. 中藥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及配料
6. 中藥桔梗的功效與作用
鉤藤以帶鉤的莖枝入藥,它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 ,現(xiàn)代藥理實驗還證明鉤藤有降壓作用 ,因此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鉤藤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鉤藤的形態(tài)特征
鉤藤 常綠木質(zhì)藤本長可達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季凈無毛。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鉤,向下彎曲,先端尖,長約1.7-2cm。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光亮,下面在脈腋內(nèi)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干后變褐紅色;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鉆形,長6-12mm。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直徑2-2.5cm;總花梗纖細,長2-5cm;花黃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狀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華鉤藤 本種與鉤藤的區(qū)別在于:葉片無毛;托葉全緣,寬三角形至圓形,或有時頂端略微陷;萼裂片短于2mm,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近于無柄,花間小苞片存在。
大葉鉤藤本種與前兩種睥區(qū)別在于:葉片大,革質(zhì);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間小苞片無[1]。
鉤藤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劑。
鉤藤的注意事項
①《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②《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鉤藤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主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①《別錄》:主小兒寒熱,驚癇。
②《藥性論》:主小兒驚啼,瘈疭熱壅。
③《日華子本草》:治客忤胎風。
④《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nèi)釣腹痛,發(fā)斑疹。
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氣寬中。
⑥《本草述》: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jié)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
鉤藤的附方
①治小兒驚熱:鉤藤一兩,硝石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圣惠方》延齡散***
②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鉤藤散***
③治諸癇啼叫:鉤藤、蟬殼各半兩,黃連***揀凈***、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一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姜、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鉤藤飲子***
④治小兒盤腸內(nèi)釣,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彎身如蝦者:鉤藤、枳殼、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鉤藤湯***
⑤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jīng)性頭痛:鉤藤二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藤、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后溫服。***《圣濟總錄》鉤藤湯***
⑦治全身麻木:鉤藤莖枝、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⑧治半邊風:鉤藤莖枝、荊芥各四錢,排風藤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⑨治面神經(jīng)麻痹:鉤藤二兩,鮮何首烏藤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fā)為子癇者: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水煎服。***《胎產(chǎn)心法***鉤藤湯***
鉤藤以干燥帶鉤莖枝入藥。
具有鎮(zhèn)靜,降壓,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能,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等癥。
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首選藥材之一,臨床上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
藥理作用:
1.鎮(zhèn)靜作用:
對中樞運動性分析器興奮性增高的狀態(tài),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鉤藤堿為吲哚類衍化物,故可能對精神方面有特異作用
2.降壓作用:
鉤藤堿的鹽酸鹽20毫克/公斤對麻醉貓靜脈注射,或20~50毫克/公斤給腎性高血壓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的降低血壓的作用。
擴展資料:
鉤藤主治:
用于肝經(jīng)實熱,肝陽上亢,熱盛動風之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等。
為風火相煽病癥的要藥,對熱極生風,四肢抽搐及小兒高熱驚風尤宜。
現(xiàn)多用于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偏頭痛,面神經(jīng)麻痹,妊娠胎動不安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鉤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0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長期喝野菊花有什么好處,經(jīng)常喝野菊花···
下一篇: 雞冠花能治什么病,雞冠花能治什么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