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功效和作用:
海金沙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便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身體出現(xiàn)的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疼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等疾病的治療,都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對于身體出現(xiàn)的淋證表現(xiàn)癥狀以及石淋、濕熱下注都可以配合海金沙、雞內(nèi)金、澤瀉等藥物進(jìn)一步治療,經(jīng)常對于身體出現(xiàn)的泌尿系感染等癥狀都可以通過海金沙配合其他藥物進(jìn)行綜合治療。建議通過對于上述病癥,明確診斷以后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采取中藥進(jìn)行規(guī)范治療。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海金沙以孢子入藥的時候,由于孢子十分的細(xì),需要以包煎的形式來煎煮。
2、由于海金沙性寒,對于腎陰虧虛的人群要慎用,以免對于腎臟造成不良的影響。
3、海金沙每次的用量應(yīng)注意合理,一般全草干品一次在6~15克為宜,同時不可長期連續(xù)服用。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長15m。根狀莖橫走,生黑褐色有節(jié)的毛;根須狀,黑褐色,堅韌,亦被毛。葉多數(shù),對生于莖上的短枝兩側(cè),二型,紙質(zhì),連同葉軸和羽軸有疏短毛:營養(yǎng)葉尖三角形,長、寬各10300px,二回羽狀,小羽片掌壯或3裂,寬38mm,邊緣有不整齊的細(xì)鈍鋸齒,
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寬各10500px,多收縮而呈深撕裂狀。夏末,小羽片下面邊緣生流蘇狀的孢子囊穗,穗長25mm,黑褐色,孢子表面有小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海金沙
……
配生甘草,《藥品化義》云其:“去尿澀痛”。二藥合用,清熱瀉火,通淋止痛力增,臨床用于濕熱蘊結(jié)下焦所致各種淋證。尤對莖中澀熱疼痛者更為適宜。
方劑制劑
海金沙(《世醫(yī)得效方》) :本品、滑石、甘草。上研細(xì)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煎麥門冬湯調(diào)服,燈心湯亦可。主治“膏淋”。
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方(《本草圖經(jīng)》) :本品一兩,臘面茶半兩。二味搗研令細(xì)。每服三錢,生姜、甘草湯調(diào)下。
治小便出血方(《普濟方》) :本品為末,以新汲水調(diào)下。一方用砂糖水調(diào)下。
治熱淋急痛方(《泉洲草藥》) :海金沙為末,生甘草湯沖服。
海金沙散(《醫(yī)學(xué)發(fā)明》): 牽牛一兩(半生半炒),甘遂、本品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兩錢,煎水一盞,食前調(diào)下,得利止后服。主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
治肝炎方(《江西草藥》):本品五錢,陰行草一兩,車前六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脾濕腫滿方(《泉洲本草》) :本品一兩,白術(shù)二錢,甘草五分,黑丑一錢五分。水煎服。
海金沙附方
治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臘面茶半兩。二味搗研令細(xì)。每服三戧,生姜、甘草湯調(diào)下。(《本草圖經(jīng)》)
治熱淋急痛:海金沙為末,生甘草湯沖服。(《泉州本草》)
治膏淋: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為末),甘草二錢半(為末)。上研勻。每服二錢,食前,煎麥門冬湯調(diào)服,燈心湯亦可。(《世醫(yī)得效方,海金沙散)
治尿酸結(jié)石癥:海金沙、滑石共研為末。以車前子、麥冬、木通煎水調(diào)藥末,并加蜜少許,溫服。(《廣西中藥志》)
治小便出血:海金沙為末,以新汲水調(diào)下。一方用砂糖水調(diào)下。(《普濟方》)
治肝炎:海金砂五錢,陰行草一兩,車前六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牽牛一兩(半生半炒),甘遂、海金沙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煎水一盞,食前調(diào)下,得利止后服。(《醫(yī)學(xué)發(fā)明》海金沙散)
治脾濕脹滿:海金沙一兩,白術(shù)二錢,甘草五分,黑丑一錢五分,水煎服。(《泉州本草》)
治肺炎(《江西草藥》)。海金沙根,馬蘭根、金銀藤、抱石蓮(均鮮品)各15g,水煎服。
治乙型腦炎(《江西草藥》)。海金沙根30g,瓜子金15g,鉤藤根15g,金銀藤30g,菊花30g,(上述均鮮品)。水煎,加水牛角適量磨汁服。
民間驗方:
燙火傷:海金沙莖、葉燒灰存性研成細(xì)末,用麻油調(diào)搽患處。
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熱淋:鮮海金沙莖葉30克,搗汁,冷開水兌服。
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黃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鮮海金沙莖葉、鮮犁頭草各等份,搗爛外敷。
海金沙的副作用
【現(xiàn)代研究】
化學(xué)成分:
海金沙含高絲氨酸,咖啡酸,香豆酸,脂肪油。
藥理作用:
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海金沙還有利膽作用。
臨床研究:
據(jù)報道,海金沙裝入膠囊,吞服,用于治療胃脘痛。有效(浙江中醫(yī)雜志,2001,8:343)
海金沙的副作用
臨床曾有患者一次誤服海金沙150g后,出現(xiàn)舌麻、惡心、頭暈、畏寒、尿頻等嚴(yán)重不適癥狀的報告。小便不利及諸淋由于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毒副作用:小鼠口服對香豆酸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1k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4.5—9克;或研末服。
宜忌配伍
腎陰虧虛者慎服。
《本草經(jīng)疏》:"小便不利及諸淋由于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本經(jīng)逢原》:"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上一頁 全文完(共 14200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海金沙根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鐵蜈蚣、鐵絲草(《江西民間草藥偏方》),鐵腳蜈蚣根(《江西草藥》)。
【來源】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莖。植物形態(tài)詳"海金沙草"條。
【采集】89月采收。
【性味】《江西民間草藥偏方》:"性寒,味甘淡,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肺炎,乙腦,急性胃腸炎,黃疸型肝炎,濕熱腫滿,淋病。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興奮強壯劑??裳a虛弱,治癆咳。"
②《四川中藥志》:"能補虛弱,治跌打損傷,筋骨痛,傷寒熱狂及濕熱腫滿,莖痛。"
③通淋,治黃疸。(《藥學(xué)通報》8(4):190,1960)
④《中國藥植圖鑒》:"治痢疾,刀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12兩。
【選方】①治肺炎:海金砂根、馬蘭根、金銀花藤、抱石蓮(均鮮品)各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②治乙型腦炎:海金砂根一兩,瓜子金五錢,鉤藤根五錢,金銀花藤一兩,菊花一兩(均鮮品)。水煎,加水牛角適量磨汁同服(如無水牛角,用石膏代替)。(《江西草藥》)
③治急性胃腸炎:海金砂根三錢,水竹青一分。水煎服,日一劑。(《單方偏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④治傳染性肝炎(黃疸型):鮮金沙根一至二兩。煎服,一日二次分服。如用金沙根粉末,每次五分,一日三次;用溫開水送服。如用甘蔗一段,荸薺五個,淡竹葉二錢,煎湯更好。(《浙江中醫(yī)雜志》(1):23,1960)
⑥治乳癰:海金沙根七錢至一兩。酒、水各半煎服。服后暖睡取汗。(《江西民間草藥偏方》)
⑥治小兒脫肛:海金沙根、瓜子草、蘆竹筍、鐵馬鞭。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⑦治腮腺炎:鮮海金沙根一至二兩(或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日二劑。(福建《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提醒您:海金沙根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海金沙草,中藥名。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 Sw. 的地上部分。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地區(qū)及陜西、甘肅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絡(luò)之功效。常用于熱淋,石淋,血淋,小便不利,水腫,白濁,帶下,肝炎,泄瀉,痢疾,感冒發(fā)熱,咳喘,咽喉腫痛,口瘡,目赤腫痛,痄腮,乳癰,丹毒,帶狀皰疹,水火燙傷,皮膚瘙癢,跌打傷腫,風(fēng)濕痹痛,外傷出血。性味:甘、咸,寒。
歸經(jīng):歸膀胱經(jīng)、小腸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白濁,白帶,肝炎,腎炎水腫,咽喉腫痛,痄腮,腸炎,痢疾,皮膚濕疹,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615g,入煎劑宜包煎。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山坡灌叢中或路邊林緣。
資源分布:主產(chǎn)廣東、浙江;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
藥材基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采收儲藏: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時采收,過早過遲均易脫落。選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時,割下莖葉,放在襯有紙或布的筐內(nèi),于避風(fēng)處曬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動,使葉背之孢子脫落,再用細(xì)篩篩去莖葉即可。 ⒈腎陰虧虛者慎服。
⒉《本草經(jīng)疏》:小便不利及諸淋由于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
⒊《本經(jīng)逢原》: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 ⒈反式-對-香豆酸50mg/kg十二指腸注入,對大鼠具有利膽作用,給藥后24小時達(dá)到最大效應(yīng),可持續(xù)4-5小時,膽汁平均增加20%,但不增加膽汁中膽紅素和膽固醇的濃度,與去氧膽酸相比,其利膽作用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基本相同,但起效緩慢。
⒉海金沙中的反式對-香豆素有利膽作用:其作用機理是增加膽汁中水分的分泌,但并不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和膽紅素的分泌。其利膽強度與去氫膽酸相似,但克服了去氫膽酸引起的肝勞損和利膽減退不良反應(yīng),毒性也較低。海金沙中的咖啡酸也有利膽保肝作用。但亦有文獻(xiàn)報道海金沙并無利尿作用。
⒊有文獻(xiàn)報道病人一次服海金沙150g(煎服)后不久出現(xiàn)舌麻、惡心、頭暈、畏寒、尿頻等嚴(yán)重不適癥狀。 ⒈惠眼觀證中庸飲子(《幼幼新書》)治水氣腫滿,黃疸:海金沙、續(xù)隨子各0.3g,生姜30g,中庸(樟柳根是也,商陸,一名章陸,又名章柳或名中庸)30g,蜜60g。上5味,細(xì)研淹1宿,以次日五更時,用絹帛濾汁,只作1服,溫暖吃盡,食前,逼下黃水,乃服勻氣藥補,后用樟柳根煮粥吃。方中海金沙利水,通淋,為君藥。
⒉海金沙散(《奇效良方》)治,五淋澀痛:海金沙、肉桂、甘草(炙)各6g,赤茯苓、豬苓、白術(shù)、芍藥各9g,水1盞,燈芯30莖,同煎至七分克,去渣,空心溫服。方中海金沙清熱,利水,通淋,為君藥。
⒊海金沙散(《奇效良方》)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海金沙7.5g,甘遂15g,黑牽牛(炒,一半生,取末一半)共30g。上為細(xì)末,每服6g,食前用倒流水煎湯調(diào)服。方中海金沙清熱,利水,通淋,為君藥。 ①治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干為末,煎生干為末,煎生甘草場,調(diào)服二錢;或加滑石。 (《夷堅志》)
②治血淋:左轉(zhuǎn)藤、小扁蓄,水煎服。 (《四川中藥志》)
③治婦女白帶:海金沙莖一兩,豬精肉四兩。 加水同燉,去渣,取肉及湯服。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④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兩。 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飲。 (《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赤?。汉=鹕橙荻寥齼伞?水煎,日服一至三次。 (《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腹瀉:海金沙全草,水煎服。 (《閩南民間草藥》)
⑦治濕熱黃疸:金砂蕨葉、田基黃,雞骨草各一兩。水煎服。 (《廣西中草藥》)
⑧治夢遺:海金沙藤燒灰存性。用凈灰一錢五分至二錢,開水沖服。 (《福建民間草藥》)
⑨治火燙傷:海金沙鮮葉搗爛。調(diào)入乳外敷火傷處。 (《福建民間草藥》)
⑩治纏腰火丹:鮮海金沙葉切碎搗爛。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狀,涂搽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⑾治贅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時用其藤擦贅疣處,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黃蜂螫傷:金砂蕨葉一兩。搗爛;取汁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⒈燙火傷:海金沙莖、葉燒灰存性研成細(xì)末,用麻油調(diào)搽患處。
⒉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⒋熱淋:鮮海金沙莖葉30克,搗汁,冷開水兌服。
⒌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黃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鮮海金沙莖葉、鮮犁頭草各等份,搗爛外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1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十三鬼叫門中的鬼圖解,十二鬼叫門
下一篇: 厚樸主要治療什么病,厚樸是治療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