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用好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主中焦氣弱,脾胃受寒,食欲不振,氣不調(diào)和,臟腑積冷,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鳴,霍亂吐瀉,手足厥逆,便利無度;下焦陽虛,臍腹冷痛;傷寒陰濕,形氣沉困,自汗。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空腹時(shí)用熱米飲送下,日服三次。
注意 : 服藥期間,忌食一切生冷物。
摘錄 : 《內(nèi)外傷辨》卷中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
功能主治 : 益脾胃,大進(jìn)飲食,溫中消痞,寬膈順氣。主脾胃虛弱,三焦痞塞,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脅肋膨脹,嘔吐痰逆,噫氣吞酸,腸鳴泄利,水谷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食前細(xì)嚼,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御藥院方》卷四
消導(dǎo)去積除脹類
(1)胃腸安丸
[主治]芳香化燭,理氣止痛,健胃導(dǎo)滯。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腸炎,菌痢,脘腹脹滿,腹痛,食積乳積。
[處方]木香、沉香、枳殼(麩炒)、檀香、大黃、厚樸(姜制)、朱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兒酌減。
(2)枳實(shí)導(dǎo)滯丸
[處方]枳實(shí)(炒)、大黃、黃連(姜汁炒)、黃芩、茯苓等。
[主治]消積導(dǎo)滯,清利濕熱。用于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處方]山楂、六神曲(麩炒)、麥芽(炒)。
[主治]開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悶。尤宜于小兒食滯癥。冠心病、高脂血癥、維生素B缺乏癥亦可應(yīng)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兒酌減。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處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導(dǎo)滯,和胃。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兒酌減。
理氣活血止痛類
(1)香砂養(yǎng)胃丸
[處方]木香、砂仁、白術(shù)、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溫中和胃。用于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滿悶,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經(jīng)官能癥、消化性潰瘍見上述癥狀表現(xiàn)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2)十香止痛丸
[處方]香附(醋炙)、烏藥、檀香、香櫞、蒲黃、沉香等。
[主治]疏氣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氣滯胃寒,兩脅脹滿,胃脘刺痛,腹部隱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婦慎服。
(3)木香順氣丸
[處方]神曲、麥芽、山楂、枳殼、檳榔、萊菔子、青皮、陳皮、香附、烏藥、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積氣滯,胸膈痞滿,脘腹脹悶,嘔吐惡心,暖氣納呆等病癥。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本品對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應(yīng)用。孕婦禁服,年老體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處方]茯苓、枳殼(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用于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婦慎用。如出現(xiàn)舌紅少苔、口燥咽干、心煩失眠等陰虛證應(yīng)停服。
(5)元胡止痛片
[處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氣,活血,止痛。用于氣滯血瘀的胃痛、脅痛、頭痛及月經(jīng)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醫(yī)囑。孕婦慎用。
清熱瀉下類
(1)葛根芩連丸
[處方]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熱,止瀉,止痢。用于泄瀉痢疾、身熱煩渴、下痢臭穢;菌痢、腸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兒1次1克,1日3次,或遵醫(yī)囑。
(2)香連丸(片)
[處方]黃連(吳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于濕熱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兒酌減。忌食生冷油膩之物。孕婦慎服。
(3)復(fù)方黃連素片
[處方]鹽酸小檗堿、木香、吳茱萸、白芍。
[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止痢止瀉。用于大腸濕熱,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瀉,肛門灼熱。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潤腸丸
[處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等。
[主治]潤腸通便。用于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婦忌服。兒童、老年人、體虛者不宜長期服用。
(5)當(dāng)歸龍薈丸
[處方]當(dāng)歸(酒炒)、龍膽(酒炒)、蘆薈、青黛等。
[主治]瀉火通便。用于肝膽火旺,心煩不寧,頭暈?zāi)垦?,耳鳴耳聾,脅肋疼痛,脘腹脹痛,大便秘結(jié)。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婦禁用。
(6)三黃片
[處方]大黃、鹽酸、小檗堿、黃芩浸膏。
[主治]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于三焦熱盛,目赤腫痛,口鼻生瘡,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腸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兒酌減。孕婦慎用。
補(bǔ)益固澀類
(1)人參健脾丸
[處方]人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不化,倒飽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處方]延胡索(醋制)、白礬(煅)、海螵蛸(去殼)。
[主治]制酸,止痛。用于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參苓白術(shù)散
[處方]人參、茯苓、白術(shù)(炒)、山藥、白扁豆(炒)等。
[主治]補(bǔ)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補(bǔ)中益氣丸
[處方]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shù)(炒)、當(dāng)歸、升麻等。
[主治]補(bǔ)中益氣,升陽舉陷。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處方]肉豆蔻(煨)、補(bǔ)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用于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溫里散寒止痛類
(1)良附丸
[處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溫胃理氣。用于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處方]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
[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婦忌服。
(3)暖臍膏
[處方]當(dāng)歸、白芷、烏藥、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溫里散寒,行氣止痛。用于寒凝氣滯,少腹冷痛,脘腹痞滿,大便溏瀉。
[用法]外用,加溫軟化,貼于臍上。孕婦禁用。
治療胃腸病的常用中藥單方
消導(dǎo)劑
(1)神曲
[單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由于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麥芽
[單方]炒麥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于淀粉類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乳積。
(3)炒谷芽
[單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虛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單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于肉食積滯。
(5)炒雞內(nèi)金
[單方]雞內(nèi)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兒消化不良、食積,或脾虛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實(shí)等治食積泄瀉。
理氣活血?jiǎng)?/p>
(1)川楝元胡膠囊
[單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藥混合均勻,裝入膠囊為1次量,每日3次,飯前口服。
[功效]適用于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慢性胃炎。
(2)消氣粉末
[單方]雞內(nèi)金10克,香櫞皮10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積胃脘疼痛。
(3)五靈脂末
[單方]五靈脂、炒蒲黃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飯前沖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潰瘍氣滯血瘀證。
(4)姜黃炒香附
[單方]姜黃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氣滯胃痛。
(5)兩香湯
[單方]丁香、厚樸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蘇梗炙杷葉湯
[單方]旋覆花(包)、蘇梗各10克,炙杷葉(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噯氣不止。
(7)廣木香末
[單方]五靈脂50克,廣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靈脂末
[單方]桃仁、五靈脂各15克。
[用法]微炒為末,米醋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開水送下,孕婦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瘍劑
(1)大黃粉
[單方]大黃粉適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溫開水沖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黃粉
[單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黃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勻,每日3克。
[功效]適用于胃脘痛瘀血證,嘔血黑便者。
(3)地榆湯
[單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單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溫中止痛劑
(1)荔枝核末
[單方]荔枝核適量,木香適量。
[用法]將荔枝核燒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為細(xì)末,熱湯調(diào)下。
[功效]治療胃寒氣滯。
(2)干姜胡椒末
[單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為末。每日2次,水沖服。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湯
[單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4)畢澄茄白豆蔻末
[單方]畢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療虛寒胃痛。
(5)蔥頭生姜貼
[單方]蔥頭帶須30克,生姜15克。
[用法]搗爛炒熱,用布包好,趁熱敷在胃部。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益氣養(yǎng)陰劑
(1)百合烏藥湯
[單方]百合30克,烏藥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虛熱胃痛。
(2)烏梅白芍砂仁末
[單方]烏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沖服。
[功效]適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
(3)大棗紅糖白芍湯
[單方]大棗、紅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適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單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時(shí)嚼服,2個(gè)月為1個(gè)療程。
[功效]適用于慢性胃炎。
(5)黃芪白芍湯
[單方]黃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紅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
和中制酸劑
(1)訶子藿香白豆蔻末
[單方]訶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湯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惡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單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細(xì)末,過篩。每日3次,每服9克,飯前半小時(shí)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過多。
(3)兩賊末
[單方]烏賊骨9克,木賊草18克,川軍9克。
[用法]共為細(xì)末,每服6克,開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湯
[單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顯者。
清熱瀉下劑
(1)鉤藤番瀉葉飲
[單方]番瀉葉10克,鉤藤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適用于各型便秘。
(2)蘇子全瓜蔞湯
[單方]蘇子10克,全瓜蔞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習(xí)慣性便秘或體弱、產(chǎn)后便秘。
(3)望江南湯
[單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湯口服。
[功效]用于治療習(xí)慣性便秘。
(4)槐角決明子飲
[單方]槐角10克,決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飲不拘時(shí),味淡更換藥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壓病者。
(5)當(dāng)歸肉蓯蓉飲
[單方]當(dāng)歸20克,肉蓯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飲。
[功效]用于治療陰虛血虧,腸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湯
[單方]白蜜化湯,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適用于習(xí)慣性便秘。
(7)菊花大黃飲
[單方]菊花10克,生大黃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用于高血壓病人的便秘。
收斂止瀉劑
(1)烏賊骨末
[單方]烏賊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細(xì)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雙黃湯
[單方]葛根10克,黃連、黃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熱瀉。
(3)五倍子末
[單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適量.
[用法]炒研細(xì)末。每次服3克,米湯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療慢性腸炎久瀉不止。
(4)鹿銜草干葉湯
[單方]鹿銜草干葉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鐘,濾出藥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為1個(gè)療程,連服1~2個(gè)療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瀉、慢性菌痢(休息痢)。
(5)無花果葉末
[單方]無花果葉100克,紅糖50克。
[用法]將鮮葉切細(xì),加入紅糖同炒研末。頓服。
[功效]治療久瀉不愈。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胃病成了現(xiàn)代人很常見的疾病之一。因此,如何治療和預(yù)防胃病就成了現(xiàn)代人關(guān)注的健康焦點(diǎn)。 胃病,中醫(yī)以「 ”胃痛”「 ”胃痞”「 ”嘈雜”「 ”吐酸” 「 ”嘔吐”等病癥名概括,臨床以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嘈雜、納少、燒心、反酸、大便或干或稀等為主要表現(xiàn)。 治療胃病可選用中成藥,但要注重辨證用藥,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肝氣犯胃證: 癥見胃脘滿悶、兩肋脹痛、得噯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郁怒則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舌苔薄白;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者多見。 宜選逍遙丸、舒肝健胃丸、胃蘇沖劑、氣滯胃痛沖劑(片)、三九胃泰等。 肝胃郁熱證: 癥見胃脘灼痛、痛勢較急、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干、便秘,舌紅苔黃。 宜選丹梔逍遙丸、清胃黃連丸、胃炎康膠囊、加味左金丸等。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濕困脾胃證: 癥見胃脘痞滿不舒、食少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頭重身困、怠惰嗜臥、時(shí)常便溏,舌淡苔白膩。 宜選香砂平胃顆粒(丸)、藿香正氣丸(水、膠囊)、參苓白術(shù)散等。 脾胃虛弱證: 癥見胃脘痞滿脹痛、納差、食后腹脹、倦怠乏力,舌淡苔白。 宜選人參健脾丸、香砂養(yǎng)胃丸等。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脾胃虛寒證: 癥見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遇冷后發(fā)作或痛甚,伴見泛吐清水、食少納呆、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多見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宜選摩羅丹、小建中顆粒、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溫胃舒沖劑(膠囊、口服液)等。 飲食停滯證: 癥見胃脘不適、疼痛脹悶、噯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氣后痛減,或見口臭而渴、心煩、大便臭穢或溏薄或秘結(jié),苔厚膩;多見于急慢性胃炎患者。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宜選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實(shí)導(dǎo)滯丸、沉香化滯丸、健胃消食片等。 胃陰不足證: 癥見胃脘灼熱疼痛、痞脹不適、口干口苦,伴見神疲乏力、納呆消瘦、手足心熱,舌紅苔少或無;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者多見。 宜選麥味地黃丸、養(yǎng)胃舒膠囊、胃安膠囊、玉竹沖劑等。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濕熱互結(jié)證: 癥見胃脘灼熱脹痛、痞悶、口苦、尿黃,舌紅(邊尖深紅)。 宜選甘露消毒丹、胃痛寧片等。 瘀血內(nèi)阻證: 癥見胃脘刺痛或割痛、痛處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點(diǎn)。 可選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氣丸、元胡止痛顆粒等。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寒凝胃脘證: 癥見多因外感風(fēng)寒、空腹過勞或過食生冷食物引起胃痛急性發(fā)作,上腹部喜熱喜按,喝熱水或上腹部熱敷稍有緩解。 可選用香砂養(yǎng)胃丸或胃氣止痛丸(良附丸)以溫胃散寒、理氣止痛。 需要提醒的是,胃病往往病情遷延、反復(fù)發(fā)作,因此要特別注重日常生活習(xí)慣。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俗話說,胃病是三分治七分養(yǎng)?;颊咭谟盟幍耐瑫r(shí),注意生活要有規(guī)律,禁煙酒、濃茶,注意避免吃生冷、辛辣 *** 的食物。 要保持心情舒暢,對生活要有積極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做到心態(tài)平和;要?jiǎng)谝萁Y(jié)合,學(xué)會(huì)放松,保持豁達(dá)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 對藥物治療后癥狀消失或者明顯好轉(zhuǎn)的患者,如果偶爾出現(xiàn)輕度不適或者病情波動(dòng),也不要過于緊張、悲觀和過分關(guān)注。 胃炎 甘草 香附 陳皮 高血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出現(xiàn)胃痛、胃脹等不適時(shí),最好到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jī)構(gòu)就診;盡早明確診斷、科學(xué)用藥、正規(guī)治療,切勿亂投醫(yī),以免耽誤病情。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yǎng)生方面的問題,頭條關(guān)注南方健康,三甲醫(yī)院醫(yī)生顧問持續(xù)為您提供專業(yè)的健康知識(shí)! #預(yù)習(xí)你的60歲##清風(fēng)計(jì)劃##我要上頭條# #真相來了#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并沒有危害。
《本草備要》有記載,沉香能順氣化痰,它的氣香入脾,能夠調(diào)理身體,屬于陽性,所以沉香的香氣能進(jìn)入人的右臂的命門,能暖精助陽。
《大明本草》也有記載,沉香能調(diào)理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
《本草綱目》記載沉香木具有強(qiáng)烈的抗菌效能、香氣入脾、清神理氣、補(bǔ)五臟、止咳化痰、暖胃溫脾等。
如今,沉香與其他藥物配伍,
治療范圍很廣,在消化、呼吸、心腦血管、神經(jīng)、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皮膚等各科都有應(yīng)用。如放一塊沉香木在室中,對人的健康是大大有益的。
所以只要是純天然的沉香都是無害的。
沉香的作用:
沉香不僅芳香養(yǎng)鼻,還可頤養(yǎng)身心、祛穢療疾、養(yǎng)神養(yǎng)生。
沉香木具有強(qiáng)烈的抗菌效能、香氣入脾、清神理氣、補(bǔ)五臟、止咳化痰、暖胃溫脾、通氣定痛、能入藥,是上等藥材極品。
中醫(yī)藥學(xué)認(rèn)為,沉香味辛、苦,性微溫,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善理氣調(diào)中,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氣喘、大便虛秘等中下焦氣滯見癥。 而且,與木香、丁香、檀香等辛香溫通、調(diào)中止痛的香藥應(yīng)用,沉香專納真氣,治腎虛脾虛寒之疾,更是諸香上品。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沉香對胃腸平滑肌具有顯著的解除痙攣?zhàn)饔?,還可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揮止喘效果,此外還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降壓、抗菌等作用。
擴(kuò)展資料:
沉香中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沉香醇:沉香香氣的主要來源,主要有抗炎、抗氧化、鎮(zhèn)靜和抗焦慮的作用。
沉香螺醇: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對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沉香螺醇是通過腹膜和腦室內(nèi)給藥,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正面效應(yīng)的,因此,無論是內(nèi)服還是熏聞,都能起到安定神經(jīng)的作用。
參考資料:
-沉香
人民健康網(wǎng)—古人養(yǎng)生十法(標(biāo)題8)
人民網(wǎng)—沉香有5大養(yǎng)生功效 美容又助眠(全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23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沉香消積丸
下一篇: 沉香爛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