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堅、林秋梅)
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別名肉果。為肉豆蔻科常綠高大喬木,主產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等東南亞熱帶地區(qū)。我國福建、云南、廣東已有引種,海南也已引種成功。以種仁(肉豆蔻)及假種皮(肉豆蔻衣)入藥。種仁含有揮發(fā)油8—15%,脂肪濁25—40%,淀粉23—32%等。揮發(fā)油中主要含肉豆蔻醚、蒎烯、檜烯、樟烯、丁香酚、甲基異丁香酚、香葉醇等。脂肪油的主要成分為肉豆蔻酸甘油脂以及油酸甘油酯。種子中含有雙芳丙烷類化合物。肉豆蔻味辛、性溫。有暖脾胃、止瀉行氣等功能。治脾胃虛寒、腹痛冷痢、宿食不消、嘔吐等癥。亦是世界名貴的香料植物。
一、形態(tài)特征
株高12—20m,葉互生,葉柄長4—12mm,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8cm,寬3.5—5.8cm,革質,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涡裕菩郛愔?,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序有花1—6朵,花被壺形,長6—12mm,寬5—8mm,3裂,淺黃色,雄蕊多數,聯合成柱狀;雌花序有花1—3朵,花被長6—8mm,寬5—6mm,子房上位,柱頭二淺裂。果梨形或近圓球形,長4—7cm,寬3—6cm,淡黃色,熟時兩瓣裂,個別4瓣裂,種子1枚,極少2枚。種子長橢圓形,有淺色縱溝及不規(guī)則網狀假種皮,熟時鮮紅色。種皮硬,黑褐色(圖15—23)。
圖15—23 肉豆蔻形態(tài)圖
1.花枝 2.開放的雄花 3.花藥和合蕊柱 4.果實 5.種子(去掉假種皮)
二、生物學特性
(一)種子生物學特性
種子出苗率與種子成熟度及溫度有密切關系,充分成熟種子發(fā)芽率和成苗率較高,發(fā)芽率55—66%,成苗率85%,半成熟種子發(fā)芽率11—15%,成苗率低,生長慢,不成熟種子不發(fā)芽。據報道成熟新鮮種子發(fā)芽率92—98%,干燥種子發(fā)芽率7%。種子發(fā)芽要求高溫,在苗床日均溫27—32時播種后兩個月左右出苗,日均溫22—26發(fā)芽緩慢,日均溫降至20時不能發(fā)芽。
(二)生長發(fā)育及其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
1.生長習性
定植后3年內生長較慢,每年植株增高20—30cm;第四年開始植株加速生長,每年可增高40cm以上;5年生全部植株達到三級分枝,有25%植株達到四級分枝(表15—21),具有30%植株現蕾開花;7年生有63%植株開花。
表15—21 肉豆蔻各齡生長情況
注,()內的數字為胸高莖圍。
枝條終年都可抽梢生長,抽梢盛期集中在春、夏、秋3個季節(jié),春梢在2—3月,夏梢:在5—6月,秋梢在8月,冬梢則在11—12月,冬季由于低溫干旱,抽梢顯著減少。抽梢話宜的月平均溫度為19.2—28.1,相對濕度在87%左右,當月平均溫度降至19,平均最低溫度降至16.3%時,抽梢就停止(表15—21、22)。
各級枝條一年抽梢4—5次,少數抽梢2次或6次,呈周期性生長,即新梢生長穩(wěn)定后要經過一段停止生長期。枝條從萌動抽梢至生長穩(wěn)定平均需要39—50天,停止生長期平均需36—67天,梢長4.4—8.2cm,葉片數3.1—5.7片(表15—22)。
表15—22 肉豆蔻各級枝抽梢習性比較
2.開花結果習性
定植后5—6年開始開花結果,6—7年開始收果,往后開花及結果躉隨株齡增長而增多。
雌雄花終年都能開放,以夏秋季節(jié)為開花盛期,冬末春初開花極少。開花適宜的月平均溫度為25—27.5,當雄花發(fā)育完整時,若遇短時間的低溫仍能正常開放(圖15—24、圖15—25)。
圖15—24 雌株肉豆蔻抽梢及開花動態(tài)圖
從肉眼能分清花芽之日起至開花,雄花需要39—103天,開花至脫落需要1—3天,少數亦有4天?;撀浜蠡ㄐ蚬H员A粼谥l上繼續(xù)萌芽開花,且發(fā)育期比新抽花短6—27天。花發(fā)育期對溫度反應比較敏感,當月平均溫度降至23.1以下時,發(fā)育期顯著延長(表15—23)。雌花發(fā)育期平均需要93天,未授粉的花約一周便凋落。
表15—23 雄株新老花序?;ǘ浒l(fā)育期比較(d)
授粉后約半個月,在花被上和花被與花柄交界處都產生裂紋,子房逐漸膨大形成淺綠色果子,到成熟時則轉為淺黃色并開裂。從開花到果實成熟平均需341天,果實發(fā)育期必須在300天以上,種子才能發(fā)芽成苗,否則,就無發(fā)芽力。肉豆蔻是雌雄異株型占多數,其結果習性可分為四種類型,即高產的雌株、較低產的雌株、低產的雌雄同株(異花)和不結果的雄株。一般雌株占55%,雄株占40%,其他占5%。雜有雌花的雄株,雖然結果,但產量低、質劣。
圖15—25 雄株肉豆蔻抽梢及開花動態(tài)圖
3.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適宜的生長氣溫是25—30,畏寒冷,極端最低氣溫出現6時或偶然出現霜凍,即受寒害,嫩梢及幼葉干枯死亡,幼苗抗寒力更弱,死亡率高。
水分:適宜的年雨量應在1700—2300mm之間,且無明顯的干濕季節(jié),但忌積水。
光:幼齡樹喜蔭,受強光直射時,葉片干枯甚至植株死亡。成齡樹喜光,充足的光照下植株生長壯,分枝多,開花結果多。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方法
多采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無性繁殖較少使用。根據前述肉豆蔻結果習性有四種類型,留種時應選穩(wěn)產、高產、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母樹上結的果實,待果實完全成熟自然開裂時便可采收。
成熟種子宜隨采隨播,不能及時播種要用濕沙或濕椰衣纖維末或消毒過的濕木屑貯收,種子失水干燥則喪失發(fā)芽力。苗床土壤要松軟肥沃,排水良好。用行株距105cm,點播,種臍向下,播深以不見種子為度,保持蔭蔽及濕潤。約60天發(fā)芽,幼苗生長到真葉即將展出時進行疏苗移植。
(二)選地及整地
幼樹要蔭蔽,宜選擇低海拔的山谷或盆地,土層深,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清除灌木雜草,整好地,施足基肥。
(三)定植
苗高20—30cm即可定植。以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選陰雨天種植,行株距54m,穴深寬各60cm,每穴植苗一株。
(四)田間管理
幼樹生長緩慢,需蔭蔽,勤澆水;由于冠幅大,根系淺,作純林種植時要先種植防風林帶,在臺風頻繁地區(qū)必須進行防風。每年施肥3—4次,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化肥。幼齡期每株施有機肥5—10kg或尿素25—50g,往后隨樹齡的增長逐漸增加施肥量。
四、采收與加工
定植后6—7年開花結果,10年后產量增多,25年達盛產期,結果期為的60—70年。全年都有果實成熟,但有2次為熟果盛期,第一次為5—7月,第二次為10—12月。
采摘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剝去假種皮,將種仁用45的低溫慢慢烤干,經常翻動,溫度先高后低,干種仁搖之作響即可。若高于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質量下降。新鮮的假種皮含水分約50%,放在棚內風干至色澤發(fā)亮、皺縮,再壓扁后曬干,從鮮紅色變?yōu)槌燃t色即為干假種皮(肉豆蔻衣)。
豆蔻和肉豆蔻的區(qū)別是:
1、豆蔻即白豆蔻,它與草豆蔻、肉豆蔻均為烹飪中常見的香辛料,由于三者均帶有“豆蔻”二字,因此很容易被人們誤解。白豆蔻,又名豆蔻等,為姜科植物,圓豆蔻的干燥果實。
2、白豆蔻外形呈圓球形,具有不顯著的鈍三棱,表面乳白色或淡黃色,果皮為木質且脆,易縱向裂開,內壁色淡而微有光澤,種子有二三十粒。白豆蔻氣味苦香、味辛涼微苦,烹調中可去異味,增辛香,常用于鹵水以及火鍋等。
3、肉豆蔻,又稱肉果、玉果,俗稱肉蔻,它是肉豆蔻科常綠喬木的果仁,這種果仁是將果實收獲后,先剝取肉豆蔻衣(肉豆蔻衣同樣為較常見的香辛料),壓碎硬殼后取仁,置于石灰水中浸漬,然后干燥而得。
4、肉豆蔻外形呈橢圓形,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黃色,整體有分歧順紋,皺紋外多掛白霜,質堅硬不易碎,破開后有棕黃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肉豆蔻可直接用于制鹵水,也可去脂后加工成粉末使用。
肉蔻和豆蔻是不一樣的,具體區(qū)別如下:
一、科屬不同
肉蔻:肉蔻是肉豆蔻科肉豆蔲屬。
豆蔻:豆蔻是姜科山姜屬。
二、果實形狀不同
肉蔻:肉蔻的果實形狀為梨形,直徑為5厘米左右。
豆蔻:豆蔻的果實形狀為扁球形,直徑為3厘米左右。
三、果實顏色不同
肉蔻:肉蔻的果實顏色為淡黃色或橙黃色。
豆蔻:豆蔻的果實顏色為金黃色或深紅色。
四、花期不同
肉蔻:肉蔻的花期是2-3月。
豆蔻:豆蔻的花期是4-6月。
五、用途不同
肉蔻:肉蔻既可用作藥草,也可用于烹調食用。
豆蔻:豆蔻通常用作藥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豆蔻
百度百科-肉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3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