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中草藥。能夠驅(qū)蟲止血,是一種驅(qū)蟲藥,對人體喝了有好處,泡水喝了之后能夠治蟲病,但應該在醫(yī)生的囑托之下服用。
綿馬貫眾性微寒,味苦;有小毒。用多了可能會拉肚子,起皮疹等癥狀。但是有的肝病會用到,所以要慎重用藥。
綿馬貫眾
綿馬貫眾,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干燥根莖和葉柄殘基,秋季采挖,削去葉柄,須根,除去泥沙,曬干???,微寒;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之功效。用于時疫感冒,風熱頭痛,溫毒發(fā)斑,瘡瘍腫毒,崩漏下血,蟲積腹痛。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莖粗大,塊狀,斜生,有許多堅硬的葉柄殘基及黑色細根,密被銹色或深褐色大鱗片。葉簇生于根莖頂端,具長柄,葉片寬倒披針形,2回羽狀全裂或深裂,中軸及葉脈上多少被褐色鱗片,羽片對生或近對生,無柄,披針形,羽片再深裂,小裂片密接,長圓形近全緣或先端有鈍鋸齒。孢子葉與營養(yǎng)葉同形,孢子囊群生于葉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葉背小脈中部以下,囊群蓋腎形或圓腎形。
產(chǎn)地分布
生于林下沼澤地、濕地。分布于黑龍汀、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
藥材性狀
全體呈長倒卵形,略彎,上端鈍圓或截形,下端較尖有的縱切為兩半,長10~20厘米,直徑5~8厘米。表面黃棕色至黑棕色,密生排列緊密的葉柄基及鱗片,并有彎曲的須根。葉柄基呈扁圓柱形,略彎曲,質(zhì)硬,折斷面棕色,有5~13個黃白色小點,環(huán)狀排列。剝?nèi)ト~柄基,可見根莖。質(zhì)堅硬,切斷面深綠色至棕色,有黃白色長圓形小點5~13個。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后漸苦辛。
性味歸經(jīng)
性微寒,味苦。歸肝經(jīng)、胃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驅(qū)蟲、止血、清熱解毒。屬驅(qū)蟲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內(nèi)服治療蟲積腹痛、熱毒瘡瘍、痄腮腫痛、崩漏及防治流感等。驅(qū)蟲、清熱解毒生用止血炒炭用。
主要成分
根莖含綿馬酸類、黃綿馬酸類等成分。葉中含東北貫眾醇、東北貫眾醇乙酯等成分。綿馬素(間苯三酚類)是綿馬貫眾驅(qū)蟲的有效成分,對無脊椎動物平滑肌有毒,能使絳蟲或鉤蟲蟲體肌肉麻痹變硬而脫離寄生主的腸壁貫眾水煎劑對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給小鼠滴鼻用藥也有效兔、小鼠灌服水煎劑,能縮短凝血酶原時間,促進血液凝固作用貫眾提取物及間苯三酚類有明顯抗癌活性,對小鼠官頸癌、小鼠肉瘤、小鼠肉瘤和小鼠網(wǎng)織細胞瘤腹水型療效非常顯著。毒性:小鼠灌服水煎劑LDso為104克/千克。
使用禁忌
有小毒。
貫眾一般只作為除蟲藥或治療皮膚病來用,內(nèi)服的量非常小,主要副作用是有肝毒性
鱗毛蕨科植物,綿馬貫眾又稱貫眾,為較常用中藥,其為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連同葉柄基部密生褐棕色卵狀披針形大鱗片。它性微寒,味苦并有小毒。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驅(qū)蟲,止血。用于防止流感、蟲積腹痛等。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M。根莖粗大,連同葉柄基部密生褐棕色卵狀披針形大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25cm;二回羽裂,羽片2030對,裂片緊密,矩圓形,圓頭,幾為全緣或先端有鈍鋸齒,兩面及葉軸上有黃褐色鱗片。孢子囊群頒于葉片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小脈中部以下,每裂片14對,囊群蓋圓腎形,棕色。生于林下濕地。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3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