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研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祛寒化濕,健脾止瀉。主寒濕困脾,泄瀉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 空腹時用清湯送下70~80丸。
摘錄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處方 : 蒼術(茅山者佳,用1斤半,糯米泔浸1日半,撈起刮去粗皮,見白,曬干,又用童便浸1日半,撈起,清水洗凈,曬干,又用煮酒浸1日半,撈起,曬干,仍用糯米泔澄清,煮蒼術,以爛為度。然后于陳米蒸飯蓋之,用一層飯、一層術,上以荷葉蓋飯,不泄谷氣為妙,去飯、葉曬干,為末)4兩,黃柏(8兩刮去粗皮,銼碎,用無灰好酒浸3日夜。翻覆浸透,曬干,用蜜拌黃柏于砂鍋內(nèi),著水半鍋,以柳條扎棱起,水面上鋪荷葉,攤黃柏于葉蒸之,以蜜浸進為度,取出曬干,如此拌蒸3次后,用紙鋪鍋底,隔紙炒,茶褐色為度,為細末)6兩,知母(銼碎,用好酒浸3日,曬干,隔紙炒,焙,為末)6兩,枳實4兩(銼碎,與麩皮同炒,茶褐色為度,去麩不用,為細末),白術(砂鍋內(nèi)隔紙以麩皮拌,炒,須不住手攪,以聞藥味香,無面氣為度,去麩不用,為細末)4兩,當歸(用酒洗凈,再用好酒浸1日半,曬干,為細末)5兩,熟地黃(用好酒洗凈,再用酒浸,曬干,為細末)5兩,干山藥(末)4兩,白茯苓(刮去粗皮,銼碎,曬干,麩皮拌于鍋內(nèi),隔紙炒,以茶褐色為度,去麩,為細末)3兩,防風(去蘆,銼碎,隔紙炒干,為末)3兩,靈砂(以水銀飛2次,為末)5錢,真鉛(用年少婦人乳3碗,將面量入乳中,打糊丸藥),真汞(童便煎)4兩。
制法 : 將前藥各另為極細末,總合拌勻,仍用重羅羅過,以前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收入瓷瓶內(nèi)盛放。
功能主治 : 氣血不足,諸虛百損,遍身痰凝氣滯,風濕麻痹,眼目昏花,腰疼頭暈,手足欠順,行履艱辛,遺泄真精,便濁不利,及婦人胎前產(chǎn)后,赤白淋澀。
用法用量 : 鉛汞丸、秋石丸(《醫(yī)便》卷一)。經(jīng)驗蒼術丸(《遵生八箋》卷十七)。
各家論述 : 此藥清而不寒,溫而不燥。蒼術性燥而辛烈,去內(nèi)外之濕熱,引經(jīng)藥也,行于表里,制為膏者,所以變其質(zhì),猶伊尹放太甲于桐,俾為善,以成濟世之功也。黃柏其性雖寒,非芩、連之苦,此能通腎氣而瀉膀胱之火,火動則水不寧,用此者所以瀉火而寧腎水也。知母其性潤而不寒,虛弱之人火易動而水常涸,所以用此味專補腎水,蓋為能制火之故也。虛弱之人,火最易動,津液受克而為痰,或膏粱味厚而為痰,蓋半夏化痰,其性燥烈,服之反渴,渴增則貪飲,愈飲愈濕,受火邪而痰愈結(jié)也;貝母去四種痰,然能表而不能里;南星雖去痰,然能上而不能下,因于風者可用。唯枳實之功不可勝計;白術大能補脾,虛弱之人胃火必勝,而食易消,愈消而愈食,則脾豈有不損乎?脾損則食不能克化,而用消導之劑則反傷脾胃,脾胃受傷,是無本矣,豈能安乎?然必用此以補脾,猶修武備而御寇也。當歸性溫,治四等血病,流者能止,凝者能行,虛者能補,亂者能和,虛弱之人火旺水衰,血必受傷,或流或止,或凝或行,故必用以和之。虛弱之人,諸血最虛,皆由心之耗而肝之枯也,是以四肢懈怠,足不能履,手不能持,耳不能聽,目不能視,腸不能通而多結(jié)也,故必用熟地黃以補一身之血。干山藥性溫平,主益中補虛,除寒熱邪氣,益氣力,長肌肉,治頭風,止腰疼,寧心肺,潤皮毛,治泄精健忘。白茯苓去濕利小便,潤胃氣,伐腎邪。瀉痰火,久服安魂養(yǎng)神,延年益壽而無消渴之患。虛弱之人血損少,則湊理不密而風邪易入,必用此所以驅(qū)邪之物。防風之性威而不猛也。虛弱之人心虛血少,必多驚悸而夢寐不安,故用靈砂以鎮(zhèn)之。真汞性咸能入腎,而用童便煎煮,蓋因元氣之未泄而純陽之未喪,鍛煉而成亦真元氣也;虛弱之人,精神必損,故必用此藥以補之。
摘錄 : 《醫(yī)便》卷一
制法 :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 腹中虛冷不能食,食輒不消,羸弱生病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米湯送下,日3次。大冷,加干姜3兩;腹痛,加當歸3兩;羸瘦加炙甘草2兩。
摘錄 :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制法 : 上為末,東流水煮神曲作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健脾去濕,保長生。主
用法用量 : 每服70-80丸。清晨滾湯送下。
摘錄 : 《攝生眾妙方》卷五
制法 : 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健脾燥濕,壯筋明目。主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
摘錄 : 《醫(yī)學入門》卷七
處方 : 蒼術1斤(去皮,切)。
制法 : 上為末,用生油麻半兩,水2盞,研濾取汁,大棗15個(爛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勻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如梧桐子大,干之。
功能主治 : 膈中停飲。
用法用量 : 神術丸(《直指》卷七)。
摘錄 : 《本事》卷三
制法 :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疥癬。
用法用量 : 每服60-7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七九
制法 : 上藥各精細炮治如法,同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活血駐顏,減小便,除盜汗。丈夫四十歲以上者可常服,耳目水不昏聾,髭發(fā)不白。主男子、婦人一切虛冷之疾,婦人久不生產(chǎn),似帶疾,而非其時有遺瀝者。
用法用量 : 《普濟方》有川楝子、茴香各一兩,川烏半兩。
摘錄 : 方出《續(xù)本事》卷一,名見《普濟方》卷二二五
制法 : 上為末,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氣痢,瘦弱,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生姜湯送下,日2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七
制法 : 上銼細,焙過,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青盲眼,瞳子分明,亦無翳膜,不痛不癢,內(nèi)障不見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二
制法 : 每一斤末,用蒸過茯苓半斤,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烏髭須,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健。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空心或臨臥溫熟水送下。別用蒼術末6兩,甘草末1兩,拌和勻,作湯點之,下蒼術丸妙。
注意 : 忌桃、李、雀、蛤及三白。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八引《雞峰》
制法 : 上切,黑豆一小升,用水二碗,煮干,焙,研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 內(nèi)障。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九
制法 : 上炒訖,除去拌藥,只留蒼術,為末,醋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 養(yǎng)腎水,順氣疏風。主腰腳濕痛。
用法用量 : 空心溫酒或鹽湯、熱水任下。年50以上,加沉香1兩,楠木香2兩,巴戟2兩(酒浸2宿,去心)。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五六引《經(jīng)驗良方》
制法 :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精益氣。主
用法用量 : 每服40-50丸,蔥溫酒送下。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一八
制法 :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明目,暖水臟,補益。主腰腿疼痛,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 《瑞竹堂方》卷二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骨蒸,腹中痃癖妨痛,兼下痢,日夜數(shù)十行。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人參湯送下,日2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三
制法 : 上除研藥,為細末,入研藥令勻。以木瓜一個,大者,切一頭留作蓋,去瓤,入上件藥于木瓜內(nèi),將蓋簽定,安木瓜于黑豆中蒸令極爛,取出去皮,連藥研成膏;卻入生蒼術末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干濕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履。
臨床應用 : 腳氣:乙巳年,羅安人病,發(fā)熱自汗,心煩,身體骨立,足痛拘攣,不能屈伸,飲食不進,雖老醫(yī)亦不能療,召仆治之,六脈弦弱。仆曰:雖脈似勞,實非勞也。似腳氣,而非正腳氣。但當調(diào)脾生血,其熱必退;然后攻足,則可望安。遍尋諸方,皆無對證之藥,遂處四白散子與服,不半劑,熱退能食。又處蒼術丸繼之,筋脈伸、足能行而愈。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心木瓜湯送下,或溫鹽酒亦得,日3次。
注意 : 忌血與蒜。
摘錄 : 《婦人良方》卷四
制法 : 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曬干為片,用童便、酒各浸半斤,過一宿,曬干為末。
功能主治 : 健脾燥濕,壯筋骨,明目。主風濕。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蒼術散”。
摘錄 : 《濟陽綱目》卷四
制法 : 上藥生姜汁打炒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失饑傷飽,肚痛不食。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米飲送下。
摘錄 : 《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二
制法 : 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胃中有蟲,吃生米。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 :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不食為癥狀名,指食欲減退,甚則不欲飲食。《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五常政大論》:“太陽司天,……濕氣變物,水飲內(nèi)稸,中滿不食?!眳⒁姴荒苁常翰荒苁碁椴∽C名。出《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評熱病論》。指食欲減退,甚則不進飲食。《雜病源流犀燭·傷食不能食源流》:“不能食,脾胃俱虛病也。東垣云,脾胃旺,能食而肥;脾胃虛,不能食而瘦,此之謂也。故治之者必當知不食之故。由于脾胃之虛,急當補益,宜補中益氣湯,而不可用誅伐,使元氣愈虛,斯為要著;或補之不效,更當兼補其母,使火以生土,土自健運,宜八味丸、二神丸;補母不效,更當兼顧其子,使金不竊母之氣以自救,致脾胃益虛,則土自能保,宜茯苓、人參、桔梗、甘草。惟審知脾胃中或有積滯,或有實火,或有寒痰,或有濕飲,而元氣未衰,邪氣方甚者,方可稍用消導,而仍以補益為主,宜異功散、香砂枳術丸。其有夾郁者,開之,宜育氣丸;動氣者,平之,宜異功散加木香、沉香;上焦?jié)駸嶙铓庹?,開提之,宜枇杷葉、蘇子、杏仁、黃芩、降香、土瓜蔞皮;胃傷惡食,絡虛風動浮腫者,和解之,宜人參、檀香泥、新會皮、炒荷葉蒂、炒粳米;心營熱入,胃汁全虧,不饑不食,假寐驚跳者,調(diào)攝之,宜鮮生地、竹葉心、金銀花、火麻仁、麥門冬、生知母;脾胃虛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悶,腹脅膨脹,連年累月,食減嗜臥,口無味者,通快之,宜消谷丸;腹中虛冷,不能食,食輒不消,羸弱生病者,溫暖之,宜蒼術丸;時病后,胃氣未和,知饑不納者,調(diào)養(yǎng)之,宜茯神、棗仁、川石斛、知母、鮮蓮子、鮮省頭草,夫然后脾胃益快,自然進食矣?!薄蹲C治匯補》:“不能食,有虛有實,實則心下痞滿口苦,宜消導。虛則倦怠面色痿黃,必心下軟和,宜異功散加砂仁;有虛痰者,六君子湯?!睙岵『笃冢敢菏軅荒苁扯鵁┛收?,宜清胃養(yǎng)液,用竹葉石膏湯加減。
詳見百科詞條:不食 [ 最后修訂于2015/10/23 15:22:56 共732字 ]以下結(jié)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xiàn)與主題不相關的內(nèi)容,請自行區(qū)分。
白術配白芍
白術甘苦溫燥,入脾經(jīng),功能健脾燥濕以助運化,兼能補氣安胎;白芍酸寒柔潤,入肝經(jīng),長于柔肝養(yǎng)陰以藏血,并能緩急止痛。《本草綱目》曰:「白芍同白術補脾?!苟幣湮?,相使為用,可于土中瀉木,共奏調(diào)肝和脾、補氣養(yǎng)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脾虛肝旺之腹痛腹瀉、脘悶脅脹、食欲不振;肝郁脾虛之胸脅郁悶不舒、經(jīng)行 *** 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以及氣血不足之面色萎黃、胎動不安等癥。方如痛瀉要方。
白術配蒼術
白術甘溫,益氣健脾、燥濕和中,功擅健脾,補多于散;蒼術苦溫,燥濕化濁、升陽散郁,長于燥濕,散多于補?!侗静萃ㄐ吩唬骸干n術,寬中發(fā)汗,其功勝于白術;補中除濕,其力不及白術?!苟呶橛?,其燥濕健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療寒濕內(nèi)停之帶下清稀,色白量多;脾胃不健,濕邪中阻之食欲不振,納差嘔吐,胸脘滿悶;濕邪下注,水走腸間之腹脹,腸鳴,泄瀉等癥。方如蒼術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43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蒼術三黃散
下一篇: 蒼術二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