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鬼箭羽在古代常被人們用作治療經(jīng)脈瘀滯之類的跌打損傷,用于治療月經(jīng)延期,瘀滯腹痛等疾病,這主要是因為它含有衛(wèi)矛強心苷類和降糖的草酸乙酰鈉的成分。這些物質(zhì)作用與人體有很好強心、擴張血管的作用,鬼箭羽可以治療心臟病,既活血又強心。
2、鬼箭羽具有強心和擴冠的作用,對于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炎等心臟病心肌損傷的治療,臨床上可與丹參、廣郁金等同用。既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起到強心作用,又能擴張冠狀動脈和周圍血管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是一味對心血管病治療較全面的中藥,可以治療關(guān)于降壓和腦供血不足的疾病。
3、鬼箭羽能夠擴張周圍血管,有一定的降壓效果,可以治療高血壓,服用降壓藥的同時再用中藥天麻、鉤藤、制首烏協(xié)助降壓,改善血管硬化和頭暈等癥狀。
……
治跌打損傷:衛(wèi)矛50g,赤芍25g,紅花、桃仁各15g,大黃5g,共研細粉,每服5g,日服3次。(《東北藥用植物》)
用于正骨手術(shù)局部麻醉:麻藥(衛(wèi)矛)60g,黑老虎30g,牛耳楓30g,珍珠蓋浪傘30g。浸酒適量外用。(《粵北草藥》)
治漆性皮炎:鬼箭羽枝葉適量,加白果葉等量,煎水洗患處。或單用本品枝葉亦可。(《陜西中草藥》)
治全身時痛時癢:衛(wèi)矛9—12g,穿山甲6g,大蒜50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治風(fēng)疹:衛(wèi)矛、蟬蛻、刺蒺藜各9g,防風(fēng)6g。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治燙火傷:鬼箭羽木栓質(zhì)翅研成細粉,撒患處,或蛋黃油調(diào)敷患處。(《陜西中草藥》)
治風(fēng)入心腹攣急:鬼箭羽如雞子大一塊,甘草一尺(炙,銼),麻黃四兩(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干),石膏如雞卵一塊。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臨臥各一服,慎外風(fēng)。(《圣濟總錄》鬼箭湯)
鬼箭羽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本草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二)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劑量與用法】
臨床常用劑量:9—15g。
大劑量: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內(nèi)服,外敷。
【注意】
因是一味活血化瘀藥,有出血傾向者和孕婦不宜使用。
《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鬼箭羽散
鬼箭羽散--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一
【處方】丹參5兩,鬼箭羽5兩,白術(shù)5兩,獨活5兩,秦艽3兩,豬苓3兩,知母2兩,海藻2兩,茯苓2兩,桂心2兩。
【功能主治】微除風(fēng)濕,利小便,消水谷。主治終身水腫,腹大,四肢細,腹堅如石,小勞即苦足脛腫,小飲食便氣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3斗,浸5日。每服5合,每日3次,任性量力漸加之。歲久服之,乃可得力耳。愈后可長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一
鬼箭羽散--《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鬼箭羽1兩,白蘞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白礬1兩(燒令汁盡),防風(fēng)2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癮疹,累醫(yī)不效者。
【用法用量】以粟米粉5合拭身,后以溫酒調(diào)下2錢,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鬼箭羽散--《圣惠》卷四十三
【處方】鬼箭羽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兩,赤芍藥1兩,鬼臼(去須)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當歸(銼,微炒)1兩,桂心1兩,柴胡(去苗)1兩,朱砂(細研)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入朱砂,研令勻。
【功能主治】惡疰心痛,腹脅肩背痛無常處。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
鬼箭羽散--《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鬼箭羽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桂心3分,當歸3分(銼,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3分,牛膝1兩(去苗),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延胡索3分,益母草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月水不通,臍腹時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漸加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鬼箭羽散--《圣惠》卷八十
【處方】鬼箭羽1兩半,當歸1兩(銼,微炒),益母草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運,悶絕欲死。
【用法用量】以童便半盞、酒半盞相和,暖過,調(diào)下2錢,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
上一頁 1 2 3
中文名稱: 鬼羽箭
拉丁名稱:藥材Ramulus Euonymi原植物 Buchnera cruciata Buch.-Ham.
鬼羽箭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根短小,不發(fā)達。莖纖細。
目前是有這種中藥材的,你可以去中藥房看看~
別名:玄參科植物黑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寧市藥物志》)、黑骨草、羽箭(《廣東中藥》)衛(wèi)矛、鬼箭(《本經(jīng)》),神箭(《廣雅》),六月凌(《植物名實圖考》),八樹、四棱鋒、蕓楊,鬼見愁(《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四面鋒、篦箕柴(《浙江中藥手冊》),風(fēng)槍林(《中國藥植志》),山雞條子(《東北藥植志》),四面戟(《藥材學(xué)》),千層皮、刀尖茶,雁翎茶、四棱茶(《遼寧經(jīng)濟植物志》)。
鬼箭羽可以長期泡水喝。
鬼箭羽,中藥名,又叫鬼箭羽、鬼箭、六月凌、四面鋒、蓖箕柴、四棱樹、山雞條子、四面戟、見腫消、麻藥。為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的具翅狀物的枝條或翅狀附屬物。
全年可采,割取枝條后,除去嫩枝及葉,曬干?;蚴占涑釥钗?,曬干。有破血通經(jīng);解毒消腫;殺蟲之功效。
分布于東北及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具有破血通經(jīng),解毒消腫,殺蟲之功效。用于癥瘕結(jié)塊,心腹疼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中漏下,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疝氣,歷節(jié)痹痛,瘡腫,跌打傷痛,蟲積腹痛,燙火傷,毒蛇咬傷。
鬼箭羽相關(guān)配伍?
1、治腹內(nèi)包塊:衛(wèi)矛6g,赤芍9g,紅花9g,赤木3g,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經(jīng)閉,瘀血腹痛:鬼箭羽9g,丹參15g,赤芍12g,益母草30g,香附9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衛(wèi)矛莖枝15g。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4、治血崩:衛(wèi)矛10g,當歸10g,甘草10g。水煎,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
5、治腎炎:鬼箭羽莖皮60g。水煎取汁。用藥汁打雞蛋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鬼箭羽 (中藥)
鬼箭羽,又名衛(wèi)矛,出自《日華子本草》,主要分布我國北部、中部、華東、西南等地。關(guān)于鬼箭羽的名字,頗為有趣,古時齊人謂之“箭羽”,認為此物干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wèi)之狀,故名。圖中植物,為鬼箭羽的全株,古人講究所見及所得,看來鬼箭羽還是名副其實的。
鬼箭羽,味苦,性寒,歸足厥陰肝經(jīng),具有破血、通經(jīng)、殺蟲、消積等功效,可用于經(jīng)閉、癮瘕、產(chǎn)后瘀滯腹痛、蟲積腹痛?,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鬼箭羽具有降血糖、降血壓、中樞鎮(zhèn)痛、抗腫瘤的活性。
癌癥患者的腫瘤細胞具有過度增長繁殖的特點,細胞瘋長,超出了人體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范疇,最終發(fā)展成為腫瘤?,F(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表明:鬼箭羽具有一定抗腫瘤、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在腫瘤進展過程中,可選用鬼箭羽來抑制細胞增殖,減輕體內(nèi)瘤負荷。一般臨床當中,鬼箭羽主要用于肺癌、胃癌、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癥的進展期。
癌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癌性疼痛,關(guān)于癌性疼痛的治療,部分大夫會對止痛藥物的某些副作用望而生畏。其實,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癌性疼痛級別較低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純中藥來止痛。鬼箭羽在止痛方面就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從中醫(yī)角度講,鬼箭羽可活血祛瘀,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從藥理研究角度來講,鬼箭羽有中樞鎮(zhèn)痛作用,這與西藥中的阿片類藥物嗎啡具有相似之處,當然鎮(zhèn)痛效果可能較嗎啡稍差。臨床中常配伍應(yīng)用,如配伍延胡索、白芷、鬼箭羽、姜黃等,常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治療癌癥,在臨床中有著不可否認的良好作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癌癥,是目前癌癥患者的最佳選擇,兩種治療方法可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為腫瘤患者的治療爭取最大的利益!
鬼羽箭和鬼箭羽由于名字相近,所以時常被人混淆。但我們可以從植物來源,植物形態(tài),藥材性狀,藥味歸經(jīng)和主治功效等方面來區(qū)別它們。鬼羽箭是玄參科植物,別名又叫做幼克草,克草和黑骨草,大部分產(chǎn)于南方地區(qū),尤其是云南省,廣西省和廣東省,生長在曠野,山坡以及疏林之中。鬼羽箭是直立草木,它們可以矮為8厘米,也可以高至50厘米。鬼羽箭全體被彎曲短毛,莖呈圓柱形,細長而粗糙,或許是那些短毛的緣故。鬼羽箭所結(jié)的種子大多數(shù)是三角狀卵形或者是橢圓形,有或多或少的螺旋狀的條紋。花果期一般是四月至四年的一月份。鬼羽箭全草呈黑色或黑褐色,稍披白毛,這也是它的別名黑骨草的由來。它的莖是中空的,呈葉線形。根是卵形或者是倒卵形。氣味細微,不易被察覺。鬼羽箭多用于流行性感冒,中暑,腹痛,傷寒,癲癇,皮膚風(fēng)腫瘤痛等。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而鬼箭羽是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落葉灌木。別名又叫做衛(wèi)矛,鬼箭,六月凌,四面鋒,四棱樹,山雞條子,見腫消等。鬼箭羽要比鬼羽箭高的多,鬼箭羽一般是一到三米,而鬼羽箭最高的也不過是50厘米。鬼箭羽的種子呈橢圓狀,種皮一般是褐色或者是淺棕色,假種皮是橙紅色,花期是五到六月。鬼箭羽要比鬼羽箭分布的廣一些,除了東北,新疆,西藏,青海,廣東和海南以外,其他各省大多生長在山坡高地的邊沿地區(qū)。鬼箭羽主要用于破血,通經(jīng)和殺蟲。作為藥物多用于治療痛經(jīng),心腹疼痛,跌打扭傷,蛇蟲咬傷等病癥。盡管鬼羽箭和鬼箭羽有這么多的不同,但有一個相同點,就是他們兩味藥物都不能被孕婦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4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