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糯稻根須,有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虛熱的作用。常用于各種盜汗、自汗伴有口渴癥狀者。
2、治療氣虛自汗,可以配合白術(shù),防風(fēng),黃芪等。治療陰虛盜汗,常配合生地,地骨皮,麻黃根等同用。
3、也可以用于陰虛口渴,虛熱內(nèi)擾所致的虛熱不退,骨蒸勞熱,常與沙參,麥冬,地骨皮等配合使用。
功效作用
糯稻根,中藥名。為禾本科稻屬植物糯稻的根狀莖及須根。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qū)。糯稻根主要含胱氨酸、組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山柰素成分。具有養(yǎng)陰,止汗,健胃之功效。常用于自汗,盜汗,肝炎,乳糜尿。將糯稻根的有效成分研制為產(chǎn)品應(yīng)用于臨床或者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將有較好的經(jīng)濟(jì)效益和社會效益。
1.養(yǎng)陰除熱
糯稻根能退虛熱,益胃津。對病后陰虛發(fā)熱及肺癆蒸熱盜汗者,尤為適宜。常用于病后陰虛口渴,虛熱不退及骨蒸潮熱者,可與沙參、麥冬、地骨皮等藥同用。單用力薄,常隨證配伍,如陰虛發(fā)熱,口渴咽干者,配生地、麥冬、地骨皮之類以養(yǎng)陰清熱。配苡仁、白蔻、陳皮、谷芽,治胃弱食少
2.固表止汗
糯稻根屬收澀藥下分類的固表止汗藥,有一定的止汗作用。治氣虛自汗,可單用煎服;或配伍黃芪、黨參、白術(shù)、浮小麥等藥同用。治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黃、地骨皮、麻黃根等藥同用。自汗盜汗者,配浮小麥、牡蠣之類以斂汗。
營養(yǎng)價值
從糯稻根須中分離得到16種氨基酸,兩種糖類及黃酮類成分。該植物中含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山柰素及果糖、葡萄糖。
1、經(jīng)藥理實驗表明,糯稻根的水煎液有明顯的滋陰、保肝作用。
2、經(jīng)研究表明,根部含有各種氨基酸成分,作為氨基酸的天然資源是極為豐富的。
3、將分得的總氨基酸部分制成顆粒劑,經(jīng)藥理實驗研究表明其有抗炎作用及明顯的滋陰作用。
4、將糯稻根的有效成分研制為產(chǎn)品應(yīng)用于臨床或者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將有較好的經(jīng)濟(jì)效益和社會效益。
產(chǎn)后自汗是指產(chǎn)婦出現(xiàn)持續(xù)不止的出汗;產(chǎn)后盜汗,是指產(chǎn)婦睡后汗出濕衣,醒來即止者。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產(chǎn)后氣虛,衛(wèi)陽不固或陰虛內(nèi)熱浮陽不斂,自汗外溢所致,臨床治療產(chǎn)后自汗、盜汗的有效偏秘方有:
黃芪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淮山藥15克。將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撈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鍋將水煮開,放入羊肉和3味藥同煮湯。食時調(diào)好味,可飲湯吃肉。
羊肚1個,黑豆50克,黃芪40克。將羊肚剖洗干凈,細(xì)切,每用100克與黑豆、黃芪共煮為粥,日服2次。
糯稻根30克,泥鰍90克。先將泥鰍宰殺洗凈,用食油煎至金黃,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湯時,放入泥鰍煮湯,吃時調(diào)好味,連湯帶魚同吃。
豆腐衣2張,鵪鶉蛋8個,水發(fā)香菇2只,火腿肉25克,調(diào)料適量。將豆腐衣撕碎,灑上少許濕水潤濕;鵪鶉蛋磕入碗內(nèi),加鹽少許,攪打均勻,香菇切絲,火腿切末,炒鍋放火上,放入豬油,燒熱,爆香蔥花、姜末,倒入鵪鶉蛋翻炒至凝結(jié),加水,燒沸,投入香菇,調(diào)入黃酒、精鹽、味精、煮15分鐘,下豆腐衣,撤上火腿末。
肚1個,糯米60克,紅棗5枚。將羊肝洗凈,糯米用水浸透,把糯米與紅棗同放羊肚內(nèi),縫好口,放盆內(nèi)隔水燉熱,佐餐食用。食用時切開羊肚,調(diào)好味。
豬肚1個,黃芪15克,人參3克,粳米100克,蓮實30克,小麥適量。將豬肚用鹽搓洗干凈,與小麥同煮至半熟,取出豬肚細(xì)切。諸藥切碎,裝入紗布袋,扎口,與豬肚加水同煮至熟爛,去藥袋及豬肚,再下米煮粥,臨熟入蔥,調(diào)味隨意喝粥吃豬肚。
豬肉、生姜、白蜜各100克,黃精50克。將生姜搗茸,煎取濃汁100克。與豬油、黃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服10克,每日3次。
豬肉適量,牡蠣粉、麥麩(炒黃)各等份。將豬肉洗凈煮濃湯,2粉調(diào)均,每次取3克調(diào)入豬肉湯內(nèi)服食。
甲魚1只,川貝母5克,雞清湯1000克。將甲魚切塊,放蒸缽中,加入貝母、鹽、料酒、花椒、姜、蔥,上籠蒸1小時,趁熱佐餐服食。
小麥仁60克,糯米30克,大棗15枚,白糖少許。將前3味洗凈,共煮作粥,入白糖令溶,每日2次。
(1)泥鰍湯:泥鰍120克,食用油,食鹽各適量。先用熱水洗去泥鰍粘液,剖腹除去內(nèi)臟,用熱油煎至金黃色,加水2碗煎至半碗,用鹽調(diào)味,吃魚喝湯。每日1劑,連服35劑。
效用:益氣養(yǎng)陰。用治盜汗,癥見睡中汗出,醒后即止。
(2)豆麥湯:黑豆、浮小麥各30克,蓮子5枚,黑棗7枚,冰糖適量。先將黑豆、浮小麥水煎去渣,再入蓮子、黑棗煮熟,加入冰糖即成。每日1劑。
效用:補益心腎。用治盜汗。
(3)牡蠣海帶湯:鮮牡蠣250克,海帶50克,熟豬油、精鹽、味精各適量。先將牡蠣洗凈切片,備用;海帶泡發(fā)洗凈切絲,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燉至熟軟時投入牡蠣片,再煮35沸,加豬油、精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服食。每日1劑,2次分服。
效用:滋陰潤燥,軟堅散結(jié)。用治陰虛所致的潮熱盜汗、心煩失眠等。
(4)杜仲燉豬腎:杜仲20克,豬腎1個,食鹽少許。將豬腎剖開,剔去筋膜,洗凈切塊,與杜仲一同入鍋,加水燉熟,用鹽調(diào)味,吃肉喝湯。每日1劑。
效用:補肝腎,強(qiáng)筋骨,益精氣。用治盜汗、耳聾、遺精、小便頻數(shù)等。
(5)小麥麻根湯:浮小麥30克,麻黃根6克。將浮小麥搗碎,與麻黃根一同入鍋,加水煎服。每日1劑。
效用:養(yǎng)心益氣,除熱斂汗。用治盜汗、自汗。
(6)銀耳百合粥:銀耳、百合各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將銀耳、百合用清水泡發(fā),去雜洗凈,撕成小片,放入粳米粥內(nèi),煮沸23分鐘,加入冰糖即成。每日1劑。
效用:滋陰清熱,潤肺生津。用治盜汗、心煩失眠等。
(7)甘蔗葉茶:甘蔗葉10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用。每日1劑。
效用:養(yǎng)陰清熱,生津斂汗。用治盜汗。
(8)小麥豬肉湯:小麥、瘦豬肉各100克,食鹽少許。將小麥洗凈搗碎,豬肉切塊,一同入鍋,加水燉熟,用鹽調(diào)味。每日1劑。
效用:滋陰益氣,清熱除煩,止汗。用治盜汗、心煩、手心發(fā)熱等。
(9)桑葉小麥湯:冬桑葉、浮小麥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晚上睡前半小時飲服1半,夜間醒后再服1半。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之物。
效用:疏風(fēng)清熱止汗。用治病后體虛或老年氣血雙虛所致的盜汗。
(10)蛤肉麥冬湯:蛤蜊肉100克,麥冬15克,地骨皮12克,浮小麥30克,精鹽適量。將蛤蜊肉洗凈切片,與洗凈的麥冬、地骨皮、浮小麥一同入鍋,加水燉熟,用鹽調(diào)味,吃肉喝湯。每日1劑。
效用:滋肺益腎,清熱斂汗。用治肺腎陰虛所致的盜汗、骨蒸潮熱、咽干口渴等。
(11)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適量。將柏子仁去皮殼雜質(zhì),搗爛后與粳米一同煮粥,食前兌入蜂蜜即成。每日12劑,連服3日。平素大便稀薄及病熱證時忌服。
效用:清熱潤燥,養(yǎng)心安神。用治心血不足所致之盜汗、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
(11)豆棗糯米粥:黑豆50克,大棗10枚,糯米100克,紅糖適量。按常法煮粥食用。每日1劑。
效用:補脾益腎,斂汗止汗。用治盜汗。
(12)烏梅大棗湯:烏梅10枚,大棗15枚。水煎服。每日1劑。
效用:益氣斂陰,止汗。用治盜汗。
(13)茱萸小麥湯:山茱萸15克,浮小麥、淮山藥各30克,丹皮6克。水煎服。每日1劑。
效用:收斂固澀,益氣除煩。用治盜汗。
(14)生地麥冬湯:生地、麥冬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效用:養(yǎng)陰潤肺。用治盜汗。
(15)銀耳冰糖羹:銀耳10克,冰糖30克。將銀耳用清水泡發(fā),去雜洗凈,撕成小片,與冰糖一同放入碗內(nèi),加水少許,上籠蒸熟。每日1劑。
效用:滋陰潤肺,益氣和血。用治肺陰虧虛所致的盜汗、潮熱、咯血等。
(16)桑螵蛸龍骨散:桑螵蛸、白龍骨各60克。共研細(xì)末,每服6克,空腹以淡鹽水送下,每日2次。
效用:澀精止汗。用治虛勞盜汗。
(17)山萸浮麥湯:山茱萸15克,浮小麥30克,生牡蠣24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劑。
效用:斂陰固澀,清熱除煩。用治盜汗。
(18)稻根大棗小麥茶:糯稻根15克,大棗10枚,浮小麥2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用。每日1劑。
效用:養(yǎng)心益氣,除煩止汗。用治盜汗、心煩、口燥等。
(19)浮小麥茯苓湯:浮小麥30克,茯苓15克,麥冬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效用:益氣健脾,斂陰除煩。用治盜汗。
(20)加味地骨皮湯:地骨皮6克,綠豆衣9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效用:滋陰清熱。用治陰虛盜汗。
問題分析:
你好,烏梅,糯稻根,浮小麥益氣煎湯服用具有固澀斂汗的功效,對于氣陰兩虛型的盜汗有緩解作用,但是該方屬于對癥用藥,還應(yīng)該針對原發(fā)病采取對因治療,才能達(dá)到徹底治愈的目的。
意見建議:
就您上述癥狀來看,咳嗽盜汗屬于肺陰虧損的癥狀,多見于肺病日久傷及肺陰的情況,建議您最好先做一下肺部CT,排除結(jié)核等慢性疾病后再用藥為宜,希望能幫到您
晚上一睡著就開始流汗,醒來之后就會停止,經(jīng)常這樣的話,那就要小心是盜汗了。怎么治療晚上盜汗的問題?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晚上盜汗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晚上盜汗的治療方法
1、銀耳紅棗湯
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fā),除去蒂頭,洗凈后撕成小塊。紅棗洗凈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diào)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適宜于陰虛盜汗者。
2、黃芪二蜜飲
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nèi),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于氣虛盜汗者。
3、龍眼人參飲
取龍眼肉30克、人參6克、冰糖30克。先將龍眼肉洗凈,人參切薄片,然后與冰糖共放碗內(nèi),加水適量,置蒸鍋內(nèi)蒸一小時左右,取出后待涼即可食用,一天內(nèi)分2次吃完,每天一劑,適宜于氣虛盜汗者。
4、參苓粥
取人參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鹽、味精適量。先將人參、茯苓、生姜加適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將粳米淘洗干凈,下入藥汁內(nèi)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調(diào)勻,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劑,適宜于氣虛盜汗者。
5、百合蓮子飲
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先將百合、蓮子洗凈,放鍋內(nèi)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燉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shù)天,適宜于陰虛盜汗者。
6、黑豆浮麥湯
取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干凈,共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藥汁煮洗凈的蓮米和紅棗,煮至蓮米爛熟時放入冰糖溶化,起鍋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劑,分2次吃完,適宜于陰虛盜汗者。
治療盜汗的土方法
1、金櫻子根末
處方:金櫻子根12克,五倍子12克,桑螵蛸6克,魚腥草20克。
用法:將藥物研細(xì)末,調(diào)拌蜂蜜沖服,每日2次,連服7日。
2、水煎何首烏
處方:何首烏12克,糯稻根須10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3克。
用法:將藥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3、水煎麻黃根
處方:麻黃根9克,桑樹根6克,白及4克,車前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4、桑葉浮麥水
處方:用經(jīng)過霜后的桑葉,浮麥(淘洗小麥浮在水上的麥粒)各適量,不要太多。
用法:用水浸泡兩小時左右,再用慢火煎好,適當(dāng)溫度后服用,一日兩次,一天一煎。一般情況下三天就有效果。
5、浮小麥湯
處方:浮小麥15克,紅棗若干。
用法:將浮小麥、紅棗加適量水熬成湯喝,適用于治療盜汗癥狀較輕者。
6、牡蠣湯
處方:牡蠣30克,蛤粉18克,紅棗5枚。
用法:將牡蠣、蛤粉、紅棗加適量水一同熬成湯,常常服用有效,適用于盜汗已久者。
7、豆豉米酒
處方:豆豉500克,米酒適量。
用法:將豆豉放入鍋內(nèi),用慢火炒香,然后取出放入米酒內(nèi)泡浸35天,再取出豆豉曬干,瓶裝備用。劑量不限,隨意服食,療程不限。
8、烏梅汁
處方:烏梅15枚,小麥30克,大棗10枚。
用法:將上述3藥共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熬濃,去渣取汁。每日1劑,1次飲完,連服數(shù)劑。
9、桑葚煮牡蠣
處方:桑椹30克,紅棗10枚烏梅7枚,煅牡蠣24克。
用法:將牡蠣打碎,用布包牢,與烏梅、紅棗、桑椹放置鍋內(nèi),加水適量,共煮至爛,除去渣滓。每日1劑,1次飲完,連服710劑。
10、木耳紅棗水
處方:木耳15克,紅棗15克,冰糖適量。
用法:上藥加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每日1劑分23次服。主治:小兒盜汗。
晚上盜汗的原因
醫(yī)學(xué)上將在醒覺狀態(tài)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y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y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dāng)人們?nèi)胨⒒騽傄婚]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中醫(y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rèn)識,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稱為“寢汗”?!皩嫛笔侵杆X,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并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y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后,歷代醫(yī)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現(xiàn)今不論是醫(yī)生還是干其他行業(yè)的人都知道盜汗是一種什么樣的病證。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jù)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shù)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后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jié)?,醒后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shù)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后有時出現(xiàn)口干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驚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shù)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xiàn)的煩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 脫癥”發(fā)展,嚴(yán)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癥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zhì)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yī)認(rèn)為,盜汗多由于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采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下面就介紹幾則家庭容易制作的藥膳六則,供盜汗患者選用。
猜你喜歡:
1. 治療心煩失眠的食療方有什么
2. 女性盜汗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3. 盜汗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4. 治療盜汗的中藥方
5. 睡覺盜汗怎么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黃花艾,黃花菜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