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脾寒瘧疾。
用法用量 :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二滓并煎,當發(fā)日連進三服,無不效驗。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 主脾寒瘧疾。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二滓并煎服,當發(fā)日連進三服。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痢后浮腫,及瘧疾脾虛弱。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六
功能主治 : 妊娠臟氣本虛,肝胃少弱,臟腑虛滑,腹臍疼痛,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 : 《醫(yī)學綱目》卷二十三
功能主治 : 消痰積。主人胃外邪,但發(fā)寒熱,不成瘧癥。若腸胃先有食、痰誕,后又外感風寒,則發(fā)似瘧。
用法用量 : 若發(fā)時惡寒身痛,此后感之表邪,急加羌活、柴胡、升麻,口渴唇焦,先感之積熱重,加梔、連。
摘錄 : 《傷寒大白》卷二
功能主治 : 脾寒瘧。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水2盞,煎1盞,去滓,露1宿,空心未發(fā)前溫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九八
功能主治 : 內傷飲食作瘧,胸腹飽悶。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熱多者,只加柴胡;瘴瘧,加檳榔。
摘錄 : 《赤水玄珠》卷八
處方 : 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進食理脾。主脾寒瘧疾,瘴瘧頭疼身痛,脈浮弦寒熱;寒熱瘧疾初愈;產后瘧疾,寒熱往來,或熱勝于寒。
用法用量 : 草果飲子(《丹溪心法》卷二)?!兜は姆ā酚嘘惼?。
摘錄 : 《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功能主治 : 小兒寒熱,盜汗,不思飲食,面黃腹急。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3歲1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
摘錄 : 《普濟方》卷三八六
處方 : 厚樸(姜汁制)、青皮、草果、藿香、甘草(炙)、丁皮、神曲、良姜、半夏曲各等分。
功能主治 : 瘧疾,寒多熱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腫,肚腹疼痛。
用法用量 : 草果散(《幼科類萃》卷七)。
摘錄 : 《醫(yī)學綱目》卷三十九引湯氏方
功能主治 : 產后脾胃虛,發(fā)腫者。
用法用量 : 如妊娠瘧疾,去青皮、厚樸、半夏、茯苓、烏梅、檳榔、枳實、常山,加川芎、白芷、良姜。
摘錄 :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功能主治 : 實瘧。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二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痰瘧,寒熱往來,脾胃虛瘧。
用法用量 : 加生姜1錢,水煎服。如脾胃虛弱,用平胃散加草果、烏梅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
處方 : 草果子、甘草、地榆(炒)、枳殼(去瓤,麩炒)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
用法用量 : 草果湯(《普濟方》卷二一一)。
摘錄 : 《傳信適用方》卷二
功能主治 : 瘧疾,脾胃有郁痰伏涎者。
注意 : 元氣強壯者可用,虛者莫用。
各家論述 : 知母性寒,入足陽明藥,用治陽明獨盛之火熱,使其退就太陰也;草果性溫藥,治足太陰獨盛之陰寒,使其居于陽明也;二經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結,是為臣;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去痰癖,破滯氣,是佐藥;穿山甲者,以其穿山而居,遇水而入,則是出陰入陽,穿其經絡于營分,以破暑結之邪,為之使也。
摘錄 : 《醫(yī)貫》卷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6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草果知母湯
下一篇: 草果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