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咳嗽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字,用生姜粥飲調(diào)下,1日3-5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同研勻。
功能主治 : 諸癇挾熱。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錢,荊芥、薄荷湯調(diào)下。
摘錄 : 《幼幼新書》卷十二引張渙方
處方 : 蟬殼(取5月5日樹東南枝上者)、寒食白面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小兒中風,口咽斜僻。
用法用量 : 二圣散(《衛(wèi)生總微》卷六)、二圣膏(《普濟方》卷三七四)。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小兒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作呀呷聲。
用法用量 : 每服1字,以生姜粥飲調(diào)下。1歲以上,加之半錢。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為細散,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 : 小兒鼻疳癢。
用法用量 : 每用綠豆大,吹入鼻中,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 風,頭旋腦轉(zhuǎn)。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二
知了殼就是蟬蛻就是蟬的幼蟲在變?yōu)槌上x時蛻下的殼, 多收獲于夏秋季節(jié),是一味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的不可多得的良藥。 祖國中醫(yī)學認為,蟬蛻性味甘咸、涼,歸入肺、肝經(jīng),主治散風熱、 宣肺定痙、治外感風熱、咳嗽音喑、麻疹透發(fā)不暢、風疹瘙癢、 小兒驚癇、目赤、翳障、疔瘡腫毒、破傷風等各種疾病。 現(xiàn)選方數(shù)例以供臨床治療參考:1. 治風溫初起、風熱新感、冬溫襲肺、咳嗽:薄荷 4.5 克,蟬蛻 3 克(去足、翅),前胡 4.5 克 , 淡豆豉 12 克 , 瓜蔞殼 6 克 , 牛 蒡子 4.5 克。煎服。2. 治咳嗽、肺氣壅滯不利:蟬殼(去土,微炒)、人參(去蘆)、 五味子各 30 克,陳皮、甘草(灸)各 15 克。共為細末。每服 1. 5 克,生姜湯送服。3. 治感冒、咳嗽失音:蟬衣 3 克,牛蒡子 9 克,甘草 3 克,桔梗 4 .5 克。煎湯服。4. 治豆疫出不快: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灸)各等分。 每服 6 克,水煎服。5. 治風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diào)服,日 3 次。6. 治豆后發(fā)熱、發(fā)癢抓破:蟬蛻、地骨皮各 30 克。為末。 每服二三匙,黃酒送服。7. 治驚癇熱盛發(fā)搐:蟬蛻(去土、炒) 15 克,人參(去蘆) 15 克,黃芩 1 克,茯神 1 克,升麻 1 克,以上共為細末;牛黃 0.5 克 (另研),天竺黃 3 克(研),牡蠣 0.5 克。上藥研細。每用 1. 5 克。煎荊芥、薄荷湯調(diào)服。8. 治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蟬蛻二至七枚,全蝎二至七枚, 為末。入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灌。9. 治小兒夜啼:蟬蛻二至七枚,辰砂少許。為末。煉蜜丸, 令兒吃。10. 治破傷風:蟬蛻(去土)不拘多少。為細末。 摻在瘡口上毒氣自散。11. 治瘀瘡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蟬蛻(洗凈、去土)、 白菊花各等分,每服 6 克;乳兒用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后, 量兒大小與之。12. 治內(nèi)障:龍蛻(蛇皮)、蟬蛻、鳳凰蛻(烏花雞卵殼)、 佛蛻(蠶紙)。上藥等分,不拘多少,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 每服 3 克,伴熱豬肝吃,不拘時候,日進三服。13. 治疔瘡:蟬蛻殼、白僵蠶各等分。上藥為末,醋調(diào)涂四圍, 留瘡口,候根出稍長,然后拔根出,再用藥涂瘡。14. 治瘰癘:胡桃打開,掏出一半瓤,裝滿蟬蛻, 外以黃土泥封妥,鐵絲扎緊,慢火焙干,泥自落,再將胡桃研細面, 用黃酒為引,開水沖服,每日早空腹服一個。連服一百日。15. 治兒陰腫:蟬蛻 30 克,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16. 治 0 耳出膿:蟬蛻 15 克,麝香 1.5 克(炒)。上藥為末。 綿裹塞之?!疽话阌昧颗c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治破傷風可用五錢至一兩。 【方劑舉例】蟬蛻散《沉氏尊生》:蟬蛻、薄荷。治感冒風熱、 皮膚瘙癢等癥。 蟬花散《證治準繩》:蟬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風、 密蒙花、草決明、黃芩、蔓荊子、梔子、木賊、荊芥、川芎、甘草。 治肝經(jīng)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希望采納
【出處】《藥性論》
【拼音名】Chan Tui
【別名】 蜩甲 (《莊子》), 蟬殼、伏蜟、枯蟬 (《別錄》), 蜩蟟退皮 (《本草拾遺》), 蟬退殼 (《圣惠方》), 金牛兒 (《衛(wèi)生易簡方》), 蟬退 (《眼科龍木論》), 蟬衣 (《臨證指南》), 催米蟲殼 (《貴州民間方藥集》), 唧唧猴皮、唧唧皮 (《山東中藥》), 知了皮、熱皮、麻兒鳥皮 (《中藥志》)。
【來源】為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后的蛻殼。夏、秋采集,除凈泥土,曬干。
【生境分布】主產(chǎn)山東、河南、河北、湖北、江蘇、四川等地。以山東產(chǎn)量較大。
【性狀】全形似蟬而中空,稍彎曲。長約3~4厘米,寬約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澤,被黑棕色或黃棕色細毛。頭部觸角1對,呈絲狀,多已斷落;復眼突出,透明;額部突出;上唇寬短,下唇延長成管狀。胸的背面縱裂或呈十字形縱橫裂開;左右具小翅兩對,前對較長,后對較短;腹面足3對,前足腿節(jié)及脛節(jié)先端具鋸齒,肘節(jié)先端有2個小刺,齒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細長。腹部扁圓;共分9節(jié),尾端呈三角狀鈍尖。體輕,膜質(zhì),中空,易碎。氣微弱,味淡。以色黃、體輕、完整、無泥砂者為佳。
【藥理作用】
1抗驚厥作用
蟬蛻散、五虎追風散(蟬蛻、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蠶、全蝎)對由破傷風毒素引起的家兔破傷風,不論在與破傷風毒素注射同時給予,或者在全身性破傷風癥狀發(fā)作后給予,都能使發(fā)病動物的平均存活時間延長,但不能使它們免于死亡。蟬蛻流浸膏、蜂蛻煎劑對注射破傷風毒素小鼠的死亡時間略有推遲的效果。蟬蛻及五虎追風散煎劑能對抗小白鼠因士的寧、可卡因及煙堿引起的驚厥死亡,部分消除煙堿引起的肌肉震顫,五虎追風散尚能對抗卡地阿佐引起的驚厥死亡。
2鎮(zhèn)靜作用
蟬蛻和五虎追風散能抑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動,與環(huán)己巴比妥鈉有協(xié)同作用;同時能引起家兔活動減少、安靜、橫紋肌緊張度降低、翻正反射遲鈍等全身反應。
3蟬蛻煎劑能阻斷貓頸上交感神經(jīng)節(jié)的傳導作用,對腎上腺素能受體和乙酰膽堿降壓反應則無影響。
【炮制】
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性味】
甘咸,涼。
1《綱目》:咸甘,寒,無毒。
2《本草正》:味微甘微咸,性微涼。
3《王楸藥解》:味辛,氣平。
【歸經(jīng)】
入肺、肝經(jīng)。
1《本草經(jīng)疏》:入肝。
2《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jīng)。
【功能主治】
散風熱,宣肺,定痙。治外感風熱,咳嗽音啞,麻疹透發(fā)不暢,風疹瘙癢,小兒驚癇,目赤,翳障,疔瘡腫毒,破傷風。
1《別錄》:主小兒癇;灰服之主久痢。
2《藥性論》: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
3《本草拾遺》:研,一錢匕,井花水服,主啞病。
4《本草衍義》:治目昏翳。又水煎殼汁,治小兒出瘡疹不快。
5《綱目》:治頭風眩運,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療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
孕婦慎服。
【附方】
1治風溫初起,風熱新感,冬溫襲肺,咳嗽:薄荷一錢五分,蟬退一錢(去足、翅),前胡一錢五分,淡豆豉四錢,瓜婁殼二錢,牛蒡子一錢五分。煎服。(《時病淪》辛涼解表法)
2治咳嗽,肺氣壅滯不利:蟬殼(去土,微炒)、人參(去蘆)、五味子各一兩,陳皮、甘草(炙)各半兩。共為細末。每服半錢,生姜湯下,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蟬殼湯)
3治感冒、咳嗽失音:蟬衣一錢,牛蒡子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五分。煎湯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4治痘瘡出不快: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錢,水煎服。(《小兒痘疹方論》快透散)
5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diào)一錢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驗方》)
6治痘后發(fā)熱發(fā)癢抓破:蟬退、地骨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蟬花散)
7治驚癇熱盛發(fā)搐:蟬殼(去土,炒)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細末;牛黃一分(另研),天竺黃一錢(研),牡蠣一分(研)。上同勻細,每用半錢,煎荊芥、薄荷湯調(diào)服,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蟬殼散)
8治小兒天吊,頭目仰視,痰塞內(nèi)熱:金牛兒,以漿水煮一日,曬乾為末,每服一字,冷水調(diào)下。(《衛(wèi)生易簡方》)
9治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蟬蛻二七枚,全蝎二七枚。為末,入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灌。(《全幼心鑒》)
十治小兒夜啼:蟬退二七枚,辰砂少許。為末,煉蜜丸,令兒吮。(《赤水玄珠》蟬退膏)或用蟬蛻四十九個,去前截,以后截研為末,分四次服,鉤籐湯調(diào)下。
⑾治破傷風:蟬蛻(去土)不以多少。為細末。摻在瘡口上,毒氣自散。(《楊氏家藏方》追風散)
⑿治斑瘡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蟬蛻(洗凈,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后,量兒大小與之。(《小兒痘疹方論》蟬菊散)
⒀治內(nèi)障:龍退(即蛇皮)、蟬退、鳳凰退(鳥花雞卵殼),人退、佛蛻(即蠶紙)。上等分,不以多少,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熱豬肝吃,不拘時侯,日進三服。(《眼科龍木論》五退散)
⒁治療瘡:蟬退殼、白僵蠶各等分。上為末,醋調(diào)涂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后拔根出,再用藥涂瘡。一方不用醋,用油調(diào)涂。(《圣惠方》蟬蛻散)或用蟬蛻炒為末,蜜水調(diào)服一錢,另以唾液調(diào)末,涂搽患處。
⒂治瘰疬:胡桃打開,掏出一半瓤,裝滿蟬蛻,外以黃土泥封妥,鐵絲扎緊,置慢火上焙乾,泥自脫落,再將胡桃研細面,用黃酒為引,開水沖服,每日早空心服一個,連服一百日。(《河北中醫(yī)藥集錦》)
⒃治聤耳出膿:蟬蛻半兩(燒存性),麝香半錢(炒)。上為末,綿裹塞之,追出惡物。(《海上方》)
⒄治小兒陰腫:蟬蛻半兩,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世醫(yī)得效方》)(多因坐地風襲,或為蟲蟻所傷)
⒅小兒初生、口噤不乳。用蟬蛻十數(shù)枚、全蝎(去毒)十數(shù)枚,共研為末,加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勻灌下。
⒆破傷風?。òl(fā)熱)。用蟬蛻炒過,研為末,酒送服一錢,極效。又方:有得意蛻研為末,加蔥涎調(diào)勻,涂破處,流出惡水,立效。此方名追風散。
⒇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diào)服,此方名清膈散
【各家論述】
1《綱目》:蟬,主療皆一切風熱證,古人用身,后人用蛻,大抵治臟府經(jīng)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
2張壽頤:蟬蛻,主小兒驚癇,蓋幼科驚癇,內(nèi)熱為多,即《素問》之所謂血與氣并,交走于上,則為薄厥,治以寒涼,降其氣火,使不上沖,此所以能治癲癇之真義也,甄權謂蟬蛻治小兒壯熱,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兒之痘瘡,實熱為多,寒能勝熱,是以主之。瀕湖又謂治痘疹作癢,則實熱有余者宜之,如其氣虛作癢,勿混用。
【臨床應用】
1治療破傷風
取蟬蛻去頭、足,焙干研細。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錢,用黃酒2兩沖服。小兒酌減。同時配合針灸,給鎮(zhèn)靜劑、抗菌素等,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在服藥后24~48小時,往往全身出汗,頗面潮紅,繼則全身出現(xiàn)散在性小皮疹,體溫升高,若白細胞總數(shù)不高,可不必特殊處理,但須注意補給水分。在陣發(fā)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減量,待病人張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續(xù)性痙攣狀態(tài)消失時即可停藥。臨床治療29例,僅1例死亡。
2治療慢性蕁麻疹
取蟬蛻洗凈,曬乾,炒焦,研末,過篩,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或取蟬蛻2份,刺蒺藜1份,蜂蜜適量,制成丸劑,每丸重3錢,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溫開水送下。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治愈7例,顯效15例,好轉(zhuǎn)5例。有效病例服藥2~3天后即見癥狀改善;皮損逐漸消退;服藥5~7天癥狀和皮損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繼續(xù)服藥15~20天,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
3治療化膿性沖耳炎
取蟬蛻1個焙干研細,加冰片1分,輕粉8分,調(diào)勻備用,患耳先用雙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適量蟬退粉,每日1次、如發(fā)現(xiàn)頭暈、惡心等癥狀,應即停用。治療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斷治療,效果不明。
【摘錄】《*辭典》
中藥多用蟬脫(蟬殼),當然,也可參考用于蟬的。至于配合“什么藥煲最好”,應視病情而定。
常用選方如下:
1、治風溫初起,風熱新感,冬溫襲肺,咳嗽:薄荷7.5克,蟬退一錢(去足、翅),前胡7.5克,淡豆豉20克,瓜婁殼10克,牛蒡子7.5克。煎服。(《時病淪》辛涼解表法)
蟬蛻的圖片(20張)
2、治咳嗽,肺氣壅滯不利:蟬殼(去土,微炒)、人參(去蘆)、五味子各50克,陳皮、甘草(炙)各25克。共為細末。每服25克,生姜湯下,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蟬殼湯)
3、治感冒、咳嗽失音:蟬衣5克,牛蒡子15克,甘草5克,桔梗7.5克。煎湯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4、治痘瘡出不快: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每服10克,水煎服。(《小兒痘疹方論》快透散)
5、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diào)5克,日三服。(《姚僧坦集驗方》)
6、治痘后發(fā)熱發(fā)癢抓破:蟬退、地骨皮各50克。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蟬花散)
7、治驚癇熱盛發(fā)搐:蟬殼(去土,炒)25克,人參(去蘆)25克,黃芩0.5克,茯神0.5克,升麻0.5克,以上細末;牛黃0.5克(另研),天竺黃5克(研),牡蠣0.5克(研)。上同勻細,每用半錢,煎荊芥、薄荷湯調(diào)服,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蟬殼散)
8、治小兒天吊,頭目仰視,痰塞內(nèi)熱:金牛兒,以漿水煮一日,曬干為末,每服一字,冷水調(diào)下。(《衛(wèi)生易簡方》)
9、治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蟬蛻二七枚,全蝎二七枚。為末,入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灌。(《全幼心鑒》)
10、治小兒夜啼:蟬退二七枚,辰砂少許。為末,煉蜜丸,令兒吮。(《赤水玄珠》蟬退膏)或用蟬蛻四十九個,去前截,以后截研為末,分四次服,鉤藤湯調(diào)下。
11、治破傷風:蟬蛻(去土)不以多少。為細末。摻在瘡口上,毒氣自散。(《楊氏家藏方》追風散)
12、治癍瘡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蟬蛻(洗凈,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10克,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后,量兒大小與之。(《小兒痘疹方論》蟬菊散)
13、治內(nèi)障:龍退(即蛇皮)、蟬退、鳳凰退(鳥花雞卵殼),人退、佛蛻(即蠶紙)。上等分,不以多少,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每服5克,熱豬肝吃,不拘時候,日進三服。(《眼科龍木論》五退散)
蟬蛻菊花茶
14、治疔瘡:蟬退殼、白僵蠶各等分。上為末,醋調(diào)涂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后拔根出,再用藥涂瘡。一方不用醋,用油調(diào)涂。(《圣惠方》蟬蛻散)或用蟬蛻炒為末,蜜水調(diào)服一錢,另以唾液調(diào)末,涂搽患處。
15、治瘰疬:胡桃打開,掏出一半瓤,裝滿蟬蛻,外以黃土泥封妥,鐵絲扎緊,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脫落,再將胡桃研細面,用黃酒為引,開水沖服,每日早空心服一個,連服一百日。(《河北中醫(yī)藥集錦》)
16、治聤耳出膿:蟬蛻25克(燒存性),麝香2.5克(炒)。上為末,綿裹塞之,追出惡物。(《海上方》)
17、治小兒陰腫:蟬蛻25克,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世醫(yī)得效方》)(多因坐地風襲,或為蟲蟻所傷)
18、小兒初生、口噤不乳。用蟬蛻十數(shù)枚、全蝎(去毒)十數(shù)枚,共研為末,加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勻灌下。
19、破傷風?。òl(fā)熱)。用蟬蛻炒過,研為末,酒送服5克,極效。又方:有得意蛻研為末,加蔥涎調(diào)勻,涂破處,流出惡水,立效。此方名"追風散"。
20、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50克,共研為末,每服10克,水一碗,加蜜調(diào)服,此方名"清膈散"
21、治溫病表里俱覺發(fā)熱 脈洪而兼浮者:薄荷葉15克 蟬蛻10克(去足、土) 生石膏50克(搗細)甘草7.5克.煎服.(《衷中參西錄》涼解湯)
22、治風頭旋腦轉(zhuǎn):蟬殼100克.微炒 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 以溫酒調(diào)下5克.(《圣惠方》蟬殼散)
23、治肺氣喘促 倚息不得臥并治鼻合鼻句嗽:蟬蛻(去土、頭、足、翅 炒)、杏仁、馬兜鈴各150克人言(明礬煅)30克.上為細末蒸棗肉為丸 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臨臥 蔥茶湯送下.服后忌熱物半日.(《古今醫(yī)統(tǒng)》定喘丹)
24、治外感所襲之音啞:凈蟬蛻(去足、土)10克 滑石50克 麥冬20克 胖大海五個 桑葉、薄荷葉各10克.水壺泡之代茶飲.一日音響二日音清 三日全愈.(《衷中參西錄》)
參考資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67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蟬殼丸
下一篇: 蟬殼灰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