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蟾酥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20:12:29

      蟾酥散

      《青囊秘傳》:蟾酥散

      處方 : 蟾酥1錢
      ,沒藥(炙)4錢,甲片(炙)2錢,蜈蚣2錢
      ,雄黃2錢,麝香5分,川烏2錢,草烏2錢
      ,藤黃2錢(一本有蝎尾4錢,沒藥2錢)

      功能主治 : 癰疽

      。陰陽2癥,不紅不腫者

      用法用量 : 大膏藥內(nèi)調(diào)貼

      摘錄 : 《青囊秘傳》

      《藥奩啟秘》:蟾酥散

      處方 : 酥片1錢,蝎尾4錢
      ,甲片2錢
      ,蜈蚣2錢,藤黃2錢
      ,雄黃2錢
      ,乳香2錢,沒藥2錢
      ,川烏2錢
      ,草烏1錢,銀朱2錢
      ,麝香3分

      制法 : 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 : 癰疽初起

      ,木腫作痛
      ,皮色不紅者。

      用法用量 : 摻膏藥內(nèi)貼

      摘錄 : 《藥奩啟秘》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蟾酥散

      處方 : 蟾酥1字
      ,蘆薈1字(別研)
      ,黃礬1分(枯過),草烏頭1分(燒灰留性)
      ,膽礬1分(枯過)
      ,五倍子半兩(燒灰)。

      制法 : 上為細末

      ,入麝香少許
      ,再研令勻。

      功能主治 : 小兒牙疳

      ,蝕爛齒斷
      ,漸侵唇口。

      用法用量 : 用綿裹著頭

      ,蘸藥少許
      ,點患處。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普濟方》卷三八一引《全嬰方》:蟾酥散

      別名 : 蟾酥散

      處方 : 蚵皮(黃紙裹

      ,火煨焦,末)1兩
      ,黃連(末)1兩
      ,青黛1錢。

      制法 : 上為末

      ,入麝香研和

      功能主治 : 小兒走馬疳,牙齦臭爛

      ,侵蝕唇鼻
      ,身上肥瘡,疳瘡

      用法用量 : 蟾酥散(《回春》卷五)

      摘錄 : 《普濟方》卷三八一引《全嬰方》

      《青囊立效秘方》卷一:蟾酥散

      處方 : 蟾酥2錢,蚤休1錢5分
      ,全蝎2錢
      ,銀消1錢,炙乳香1錢
      ,炙沒藥1錢
      ,毛菇1錢,藤黃1錢
      ,明雄1錢
      ,大蜈蚣1條,西月石1錢
      ,朱砂1錢
      ,雞內(nèi)金1錢
      ,掃盆8分,原寸3分
      ,冰片3分

      制法 : 上為細末,乳至無聲

      功能主治 : 一切癰疽初起外癥

      摘錄 : 《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請問用這些中藥熬藥有什么功效

      性味: 味辛

      ;性涼;有毒 歸經(jīng): 心
      ;肝
      ;脾;肺經(jīng) 功效: 解毒散結(jié)
      ;消積利水
      ;殺蟲消疳 主治: 痢疽;疔瘡
      ;發(fā)背
      ;瘰疬;惡瘡
      ;癥瘕癖積
      ;膨脹;水腫
      ;小兒疳積
      ;破傷風(fēng);慢性咳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
      ,燒存性研末敷或調(diào)涂
      ;或活蟾蜍搗敷。內(nèi)服:煎湯
      ,1只
      ;或入丸、散
      ,1-3g
      。 用藥禁忌: 《廣西藥用動物》:“表熱、虛脫的人忌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功效分類: 祛瘀藥;利水藥;解毒藥 臨床運用: 1.治療白喉:每次取活蟾蜍約170g
      ,明礬約33g
      ,同放在石臼內(nèi)舂爛,用紗布包裹成長方形(5×10cm)
      ,置于患者前頸
      ,繃帶固定。當時患者即有清涼舒適感
      ,約經(jīng)4-5小購刀因喉部分泌物減少
      。重癥患者受4-6小時更換1次,輕癥6-10小時更換1次
      ,經(jīng)20小時后即感咽喉部濕潤舒適
      ,吞咽便利。一般重癥更換5-6次
      ,輕癥3-4生次即可見癥狀減輕或痊愈
      。治療13例白喉患者,咽涂片找到白喉桿菌者9例
      。治后退熱時間為18-50小時
      ,局部癥狀消失時間為14-52小時。所治病例未有氣管切開及其他并發(fā)癥者
      。 2.治療慢性氣管炎: 方一
      、取活蟾蜍去頭、皮和內(nèi)臟
      ,焙干研末;另以豬膽汁濃縮液與面粉等量混和
      ,低溫炒松研末
      。按7:3的比例將蟾蜍粉與豬膽面粉混和均勻,裝入膠囊
      。每次5分
      ,每日3次,飯后送服
      。10天為一療程
      ,共二個療程。觀察372例
      ,病型以單純型為主
      ,中醫(yī)分型以虛寒型占多數(shù)。服藥后止咳
      、怯痰
      、平喘的有效率達80%以上。一般在3天內(nèi)開始見效。據(jù)重點病例觀察
      ,治療前白細胞增高
      、肺部有干濕性羅音者,治療后白細胞恢復(fù)正常
      ,肺部體征明顯改善
      。 方二、用冬眠期蟾蜍1只
      ,白礬3錢
      ,大棗 l枚。將白礬
      、大棗塞入蟾蜍口內(nèi)
      ,陰干焙黃,研細末
      ,用水泛丸
      ,如綠豆大,以代赭石末為衣
      ,或?qū)⑺幠┭b入膠囊
      ,每粒(或膠囊)0.5g,成人每日3-6g
      ,1次或分次用溫開水運服
      ,連服30天。共治2364例
      ,近期控制361例(15.3%)
      , 顯效651例(27.5%),好轉(zhuǎn)908例(38.4%)
      ,無效444例(18.8%)
      。總有效率為81.2%
      。冬春季服藥的療效較夏季明顯
      ,單純型與喘息型兩者無顯著差異。 3.治療炭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河糜隗蛤?只
      ,加水30ml,煎至200ml
      ,冷卻后頓服
      ;或以活蟾蜍1只,去凈內(nèi)臟
      ,搗成糜狀
      ,開水沖服;或用蟾蜍1只去內(nèi)臟洗凈,配合白菊花
      ;兩
      ,水煎當茶喝,或?qū)Ⅲ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白菊花藥渣外敷皮膚炭疽潰瘍處
      。亦可配合金黃散(成藥)水調(diào),經(jīng)常涂抹水腫處
      。用上述內(nèi)服外敷法治療皮膚炭疽26例
      ,肺炭疽3例,腸炭疽1例
      ;其中有全身中毒癥狀者18例
      ,涂片查炭疽桿菌陽性者 14例,均獲痊愈
      。 4.治療惡性腫瘤
      ;將活蟾蜍曬干后烤酥研細末,過篩
      ,和面粉糊做成黃豆粒大的小丸
      。面粉與蟾蜍粉之比為1:3。每100丸用雄黃5分為衣
      。成人每次5-7九
      ,口服3次,飯后開水送下
      。過量時可有惡心
      、頭暈感。經(jīng)治22例胃癌
      、膀腕癌
      、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轉(zhuǎn)
      。 5.治療腹水:取新鮮活蟾蜍殺死(內(nèi)臟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細末
      ,貯于密閉瓶內(nèi)備用
      。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g
      ,體弱婦幼酌減
      。10次一療程,一般可進行二個療程
      ,如無效不必續(xù)服
      。治程中如血壓逐步下降,亦應(yīng)考慮停藥。治療期間每日食欲不超過2g
      。共治血吸蟲病腹水6例
      ,其中4例治后腹水減少,大大縮短了脾臟切除手術(shù)前的準備時間
      ,手術(shù)后均無并發(fā)癥
      ;另2例治質(zhì)腹水亦有好轉(zhuǎn)。用藥后除血壓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外
      ,體溫
      、脈搏等未見變化。本法對血壓過低(收縮壓在90mm汞柱以下)及肝腎功能過差的患者不宜使用
      。另有用砂仁7粒塞入蛤蟆(青蛙也可)嘴里(活蛤蟆須將嘴縫上以免砂仁吐出)
      ,然后用黃泥將蛤蟆裹好,置火上烤干后去掉黃泥
      ,將蛤蟆研成細粉
      。每日服l個蛤蟆,分2次用黃酒30ml沖服
      ,7天為一療程
      ,一般服一療程即可。治療腎炎腹水10例
      ,9例有顯著療效
      ,其中2例腎功能有所改善。一般用藥后第2天尿量即增加
      ,服至7天腹水即基本消失
      。 6.治療麻風(fēng):蟾蜍與蒼耳草配合服用,據(jù)31例觀察
      ,似具有一定療效
      。 7.蟾蜍中毒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獻屢有報道
      。-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鐘發(fā)生中毒癥狀
      ,主要表現(xiàn)有惡心、嘔吐
      、腹痛
      、腹瀉、頭昏
      、頭痛
      ,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蒼白
      、四肢厥冷
      、脈搏微弱
      、心律不整等,心電圖的表現(xiàn)酷似洋地黃中毒
      。蟾蜍的卵及其腮腺
      、皮膚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種毒性物質(zhì)
      ,其他部分是否有毒
      ,尚不明了。燒煮并不能破壞或消除其毒性
      。曾有2例小兒
      ,合食煮熟之蟾蜍一只后均發(fā)生嚴重中毒癥狀。其中1例5歲患幾經(jīng)搶救脫險
      ;另 l例 l歲半患兒搶救無效
      ,于發(fā)病后7小時左右死亡。故一般認為蟾蜍不宜食用
      ,如用作外敷藥
      ,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應(yīng)加注意
      。 各家論述: 1.《綱目》:蟾蜍入陽明經(jīng)
      ,退虛熱,行濕氣
      ,殺蟲
      ,為疳病、癰疽
      、諸瘡要藥也
      。《別錄》云
      ,治制犬傷
      ,《肘后》亦有方法。按沈約《宋書》云
      ,張收為制犬所傷
      ,人云宜啖蝦蟆膾,食之遂愈
      ,此亦治癰疽
      、療腫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
      ,古今諸方所用蝦蟆
      ,不甚分別
      ,多是蟾蜍
      ,讀者當審用之
      ,不可因名迷實也。 2.《本草經(jīng)疏》:蝦蟆
      、蟾蜍
      ,本是二物,《經(jīng)》云一名蟾蜍者
      ,蓋古人通稱蟾為蝦蟆耳
      。經(jīng)文雖名蝦蟆,其用實則蟾蜍也
      。今世所用者皆蟾蜍
      ,而非蝦蟆,其功益可見矣
      。昧辛氣寒
      ,毒在眉棱皮汁中。其主癰腫
      、陰瘡
      、陰蝕、疽疬
      、惡瘡
      、制犬傷瘡者,皆熱毒氣傷肌肉也
      。宰寒能散熱解毒
      ,其性急速,以毒攻毒
      ,則毒易解
      ,毒解,則肌肉和
      ,諸證去矣
      。凡瘟疫邪氣,得汗則解
      。其味大辛
      ,性善發(fā)汗,辛主散毒
      ,寒主除熱
      ,故能使邪氣散而不留,邪去則胃氣安而熱病退矣
      。破瘀
      、堅血者,亦以其辛寒能散血熱壅滯也
      。近世治小兒疳疾多用
      ,以其走陽明而能消積滯也
      。 3.《四民月令》:治惡瘡疽。 4.《別錄》:療陰蝕
      ,疽疬
      ,惡瘡,制犬傷瘡
      。 5. 陶弘景:人得溫病
      ,斑出困者,生食一兩枚
      。燒灰敷瘡
      。 6. 《藥性論》:殺疳蟲,治鼠漏惡瘡
      。燒灰敷一切有蟲惡癢滋胤瘡
      。 7.《本草拾遺》:主溫病生斑者,取一枚
      ,生搗絞取汁服之
      ,亦燒末服;主狂犬咬發(fā)狂欲死
      ,作除食之
      ,額食數(shù)頓。 8.《日華子本草》:破瘀結(jié)
      ,治疳氣
      ,小兒面黃癖氣。 9.《本草蒙筌》:治小兒洞瀉下痢
      ,炙研水調(diào)吞之
      ;療大人跌撲損傷,活搗泥爛敷上
      ;風(fēng)淫生癬
      ,燒灰和豬脂敷;煨熟啖
      ,殺腐蝕成癖
      。 10.《綱目》:治一切五疳八痢,腫毒
      ,破傷風(fēng)病
      ,脫肛。 11.《本草正》:消癖氣積聚
      ,破堅
      ,消腫脹。 12.《本草備要》:發(fā)汗退熱
      ,除濕殺蟲
      。 13.《醫(yī)林篡要》:能散
      ,能行,能滲
      ,而銳于攻毒,主治癰疽療毒
      ,殺小兒疳積
      。別其腹合腫毒上,三易則毒可字消
      。 14.《本草再新》:治瘡疽發(fā)背
      ,小兒脾胃不和,肝旺火甚
      ,動風(fēng)驚厥
      。 15.《隨懇居飲食譜》:清熱殺蟲,消痕化毒
      ,平驚散癖
      ,行濕除黃。 16.《山東中草藥手冊》:強心利尿
      ,鎮(zhèn)痛
      。治水腫腹水。 選方: ①治一切瘡腫
      、癰疽
      、瘰疬等疾,經(jīng)月不瘥
      ,將作冷瘺:蟾蜍一枚(去頭用)
      ,石硫黃(別研)、乳香(別研)
      、木香
      、接(去粗皮)各半兩,露蜂房一枚(燒灰用)
      。上六味
      ,搗羅為末,用清油一兩
      ,調(diào)藥末
      ,入瓷碗盛,于桃子內(nèi)重湯熬
      ,不住手攪
      ,令成膏,絹上攤貼之
      。候清水出
      ,更換新藥
      ,瘡患甚者,厚攤藥貼之
      。(《圣濟總錄》蟾蜍膏)②治發(fā)背腫毒未成者:活蟾一個
      ,系放瘡上半日,蟾必昏債
      ,再易一個
      ,如前法,其蟾必跟將
      ;再易一個
      ,其蟾如舊,則毒散矣
      。若勢重者
      ,以活贍一個,或二三個
      ,被開連肚乘熱臺瘡上
      ,不久必臭不可聞,再易二三次即愈
      。(《醫(yī)林集要》)③治早期瘭疽:蟾蜍
      ,將其腹切開一厘米創(chuàng)口,不去內(nèi)臟
      ,放入少許紅糖
      。將患指伸入其腹內(nèi),經(jīng)二小時后
      ,可另換一只蟾蜍
      ,共用十只左右可愈。治其他炎癥也有效
      。(廣西名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④治療毒:蟾蜍一個
      ,黑胡椒七粒,鮮姜一片
      。將上藥裝八蟾蜍腹內(nèi)
      ,再放砂鍋或瓦罐內(nèi),慢火燒焦研細末
      。每次五厘
      ,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⑤治胸壁結(jié)核和淋巴結(jié)結(jié)核破潰成漏孔:癩蛤蟆一個
      ,白胡椒三錢
      ,硫黃二錢。先將胡椒、硫黃塞入蛤蟆腹內(nèi)
      ,后用黃泥包裹蛤蟆厚約一
      、二寸,火內(nèi)煨透
      ,取出去泥
      ,研細末,香油調(diào)成糊狀
      ,滅菌后
      ,涂于無菌紗布條放入漏孔內(nèi),外蓋紗布
      ,每二至四天換藥一次。(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⑥治氣臌:大蟾蟆一個
      ,砂仁不拘多少
      。為末,將砂仁裝人蟆內(nèi)令滿
      ,縫口
      ,用泥用身封固,炭火煅紅
      ,候冷
      ,將蟆研末,作三服
      ,陳皮湯送下
      。(《絳囊撮要》蟾砂散)⑦治腹中冷癖,水谷陰給
      ,心下停痰
      ,兩脅痞滿,按之鳴轉(zhuǎn)
      ,逆害飲食: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
      ,支解之),芒消(大人一升
      ,中人七含
      ,瘦弱人五含)。以水六升
      ,煮取四開
      ,一服一升,一服后
      ,未得下
      ,更一升;得下則九日十日一作。(《補缺肘后方》)⑧治破傷風(fēng):蝦蟆二兩半
      ,切爛如泥
      ,入花椒一兩,同酒炒熱
      ,再入酒二盞半溫?z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去渣服之,通身汗出效?《奇效良方》)⑨治五疳八痢
      ,面黃肌瘦
      ,好食泥土,不思乳食:大干蟾蜍一枚(燒存性)
      ,皂角(去皮
      、弦,燒存性)一錢
      ,蛤粉(水飛)三錢
      ,麝香一錢。為末
      ,糊丸粟米大
      。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
      ,日二服
      。(《全嬰方論》五府保童丸)⑩治小兒疳瘦成癖幾危者:蟾蜍去頭皮臟腑,以桑葉包裹
      ,外加厚紙再裹
      ,火內(nèi)煨熟,口啖二支
      ,十余日愈
      。若口混,咽梨汁解之
      。(《本草蒙筌》)11.治大腸痔疾:蟾蜍一個
      ,以磚砌四方,安于內(nèi)
      ,泥住
      ,火殿存性,為末
      ;以豬廣腸一截
      ,扎定兩頭,煮熟切碎
      ,蘸蟾末食之
      ,如此三
      、四次。(《綱目》)12.治小兒走馬疳
      ,牙臭爛
      ,侵蝕唇鼻,亦治身上肥瘡:蚵皮(黃紙裹
      ,煨焦)
      、黃連各末一兩,青黛一錢
      。為末
      ,入麝香少許研和。先以甘草湯統(tǒng)去皮
      ,令血出涂之
      。瘡干好麻油調(diào),濕則干用
      。(《全嬰萬論》蟾酥散)13.治癬:干蟾蜍燒灰
      ,以豬脂和涂之。(《僧深集方》)14.治舌口生瘡:膽礬一分
      ,干蟾一分(炙)
      。上研為末
      ,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
      ,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
      ,水盡為度
      。(《圣惠方》蟾礬散)

      骨結(jié)核是什么病

      核病首先發(fā)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過血液的傳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統(tǒng)去

      ,可以導(dǎo)致骨骼系統(tǒng)結(jié)核
      、泌尿系統(tǒng)結(jié)核、消化系統(tǒng)結(jié)核等

      骨結(jié)核可導(dǎo)致癱瘓
      這種細菌傳播到其他部位后
      ,大部分的部位可以由于抵抗力的增強把它消滅掉,但是有一些部位的結(jié)核菌可能在局部形成一個小的病灶
      ,如果肌體抵抗力很強
      ,可能潛伏在那里,當肌體抵抗力減弱的時候
      ,這些潛伏的病灶就可以發(fā)展起來
      ,導(dǎo)致骨結(jié)核病,因此骨結(jié)核是一種繼發(fā)的病灶
      。得了骨結(jié)核后人為什么會導(dǎo)致癱瘓呢

      有一部分骨結(jié)核可以引起病人癱瘓,這是由于結(jié)核病變對骨頭的侵蝕,大家都知道脊梁骨后面就是脊髓
      ,一旦脊髓受到壓迫或者損傷和牽拉
      ,那么傳達指令就會出現(xiàn)問題,病人就會出現(xiàn)癱瘓
      。人體從頸椎
      、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結(jié)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較高
      ,危害就越大
      ,如果頸椎得了結(jié)核,雙上肢以下就會不能動
      ,如果是胸椎得了結(jié)核
      ,那么胸部以下就不能動了,腰椎如果得了結(jié)核就主要是雙下肢的問題

      有沒有可能在四肢的部位得結(jié)核

      實際上人體任何部位的骨頭都可以得結(jié)核,脊柱部位的結(jié)核大約占到50%
      ,其他的比如膝關(guān)節(jié)
      、髖關(guān)節(jié)等很多關(guān)節(jié)也都可以得結(jié)核。
      骨結(jié)核病的腰疼
      、麻木有什么特點

      脊柱結(jié)核尤其是腰椎的結(jié)核最早的癥狀常常是腰疼,但是很多別的疾病都可以產(chǎn)生腰疼
      ,比如椎間盤病
      、腰部勞損等都可以導(dǎo)致腰疼。結(jié)核病的腰疼和其他疾病導(dǎo)致的腰疼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
      ,結(jié)核病的腰疼是一種持續(xù)的腰疼
      ,尤其是在晚上睡著以后疼,小孩或者年輕人經(jīng)常疼醒了
      ,疼痛不會因為休息
      、吃藥等有好轉(zhuǎn)。在臨床醫(yī)生看來脊柱結(jié)核和別的疾病導(dǎo)致的疼痛區(qū)別在于
      ,脊柱結(jié)核導(dǎo)致疼痛的病人的腰都是僵直的
      ,很難自己彎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別

      根據(jù)病灶部位的不同特點
      ,采用相應(yīng)的治療方法。
      (1)若骨結(jié)核病灶距離關(guān)節(jié)較遠
      ,預(yù)計短期內(nèi)沒有侵入關(guān)節(jié)的可能
      ,局部又沒有死骨或膿腫者
      ,可采用非手術(shù)療法。
      (2)經(jīng)治療無效或病變逐漸擴大者
      ,以及病灶位于關(guān)節(jié)附近
      ,容易侵犯關(guān)節(jié)的病變或具有明顯死骨或膿腫者,都應(yīng)及時實施病灶清除術(shù)
      。清除病灶后大的骨洞可取自體髂骨植骨充填
      。術(shù)后還應(yīng)規(guī)范地應(yīng)用抗結(jié)核藥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68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歸
      、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