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升麻18克 蒼術(shù)12克 酒黃柏 柴胡 黃耆各9克 酒知母 藁本 生甘草 當(dāng)歸各6克 五味子 陳皮各4.5克
制法 :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益氣升陽。主濕熱內(nèi)蘊,脾氣不足,兩腿麻木,沉重?zé)o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寸脈洪大。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起空腹時服,待少時再進早飯。
摘錄 : 《蘭室秘藏》卷下
制法 : 上藥哎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 : 益氣除濕。主左腿麻木沉重。
用法用量 : 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 : 《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二
功能主治 : 暑天熱傷元氣,手麻木。
用法用量 : 水煎。稍熱服。
摘錄 : 《蒿崖尊生》卷十二
濕為萬病之源,且濕近似于水,水屬于陰,故濕為陰邪。
濕邪侵及人體,入于臟腑經(jīng)絡(luò),最易阻滯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行動乏力。
濕邪侵襲人體,還必困于脾,使脾陽不振。由于脾實四肢,清陽亦實四肢,故若濕盛,身體便像竹桿兒撐水箱,沉重到連起床和躺臥都艱難。
出自清代醫(yī)書《嵩崖尊生》的黃芪芍藥湯,補脾益氣,舒筋活絡(luò),除濕升陽,可消此種癥狀。
組成:黃芪,炙甘草,升麻、葛根、羌活,白芍。
方中黃芪甘溫,補氣健脾,為君藥。
炙甘草甘溫,堅筋骨,長肌肉,助黃芪補脾益氣,助運中焦脾胃。
升麻升麻,升舉透發(fā),其所升舉的,主要是脾胃清輕上升之清陽之氣。金元醫(yī)家張元素提出“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補”。
又通行三焦,有“諸藥不能上升者,惟升麻可升之”之說。故升麻出場,助黃芪與炙甘草培補中焦,提升陽氣。
大名鼎鼎的補中益氣湯,也有這三味為人體之中焦運轉(zhuǎn),鞍前馬后盡力。
升麻自己升舉脾胃清陽之氣不過癮,又請來了個助手,這便是葛根。
葛根甘辛涼,升麻辛甘微寒,兩味藥都因甘味而補中焦脾胃,又因辛味而善于走竄,并以寒涼而散脾之火郁。共同人多力量大,將脾之清陽舉高高。
兩味脾喜喜的區(qū)別:
葛根主升脾胃清陽之氣達到生津止渴、止瀉痢之功。以此解肌發(fā)汗,風(fēng)寒、風(fēng)熱表證均宜(風(fēng)熱上擾也是清陽不升的壞處之一哦)。
升麻主升脾胃清陽之氣達到升陽舉陷之功,又清熱解毒。
也就是說,葛根偏于主外,升麻偏于主內(nèi)。共同成長,共同升清,合作共贏。
祛風(fēng)勝濕之霸:羌活。
本方所治之癥不是因濕而起嗎?羌活能祛風(fēng)勝濕哦!
什么叫勝濕?這是一種去肢體、關(guān)節(jié)、肌肉濕氣的方法。祛風(fēng)勝濕,是指在治療一些濕邪為患的疾病時,適當(dāng)應(yīng)用一些“風(fēng)藥”,像個鼓風(fēng)機般,令濕邪散之快,化之速,疾病易愈。
羌活為辛苦溫燥之品,正善祛風(fēng),又善勝濕。其性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尤善祛上部之濕,舒緩肢節(jié)疼痛、肩背酸痛,項強筋急等。
不僅祛濕,更將濕多引起的身重,起床與躺臥艱難作了一個比較精準(zhǔn)的打擊。
關(guān)于白芍,本方本來是健脾胃,除濕升清陽的,為什么要加入疏肝理氣,柔肝養(yǎng)血的白芍呢?
其一自然是因為肝藏血了。脾胃所主的運化,是需要血行來推動的,所以脾胃把水谷精微物質(zhì)轉(zhuǎn)化成血,儲存于肝臟,利己又利它,以免肝血虛,脾胃的升清功能受到抑制。
其二,白芍還有酸甘化陰,降脾火的作用,以助同樣可抑脾火的升麻和葛根更好戰(zhàn)斗。
其三,白芍還有一個好哥們炙甘草,若是它倆到一處,具有柔緩筋脈的作用。但因此方畢竟因濕而組建,故白芍用量極小,就像一個戲的小配角,默默輔助前方部隊做好培補脾胃中焦,除濕升陽,舒筋活血的大事。
加上君藥黃芪的指揮,四肢也由此有力,身體變得輕捷,起臥得以正常。
一個問題:黃芪芍藥湯如何服用?
水煎服。此為一次之量。
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jù)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yè)醫(yī)生指導(dǎo)。
圖文綜合于網(wǎng)絡(luò)
一、牛肉西紅柿湯
材料是牛腩肉,西紅柿。做法也很簡單,先將牛肉切塊,焯水,去掉浮沫,然后加大料,蔥段,姜,燉煮到牛肉軟爛,再加入切小塊的西紅柿煲3、5分鐘,加入調(diào)味品,香菜末就可以了。
營養(yǎng)講解:牛肉是肉類(除肝臟)中含鐵最多的,中醫(yī)講也是補氣血,調(diào)脾胃上好的食物,且熱量也不高。補鐵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補充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加大鐵北人體的利用率和吸收率,這里添加的西紅柿妙處就在這里,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可以抗衰老防癌的番茄紅素。還有就是香菜,香菜屬熱性,可用來助汗排濕。所以這款湯品特別推薦。營養(yǎng)互補,葷素搭配,可以說是絕配。
二、山藥木耳煲烏雞
材料是烏雞,山藥,木耳 枸杞
營養(yǎng)講解:烏雞不用多講,歷來是滋補身體的上選。加上了山藥,更突出冬季進補的效果。從口味上來說,山藥的柔潤和牛肉的鮮美相得益彰,還能讓湯汁乳白,鮮味柔和。從營養(yǎng)上講,山藥是健脾、除濕、補氣、益肺最佳的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
三、雙蘿滋補湯
材料是牛蹄筋,白蘿卜,胡蘿卜。做法上牛蹄筋和牛肉略有不同那個,先焯水去除浮沫后撈出洗凈然后上蒸鍋蒸一個小時左右,待牛筋變得軟糯時取出,切成 1.5cm長的小段。再將牛蹄筋、白蘿卜、胡蘿卜放入鍋(砂鍋最好)中,烹入料酒,加適量鹽、高湯、蔥段,燜煮30分鐘,出鍋即可。
營養(yǎng)講解:牛蹄筋性溫,有調(diào)理脾胃,滋陰補腎,益氣補虛,溫中暖中的作用。蹄筋中還含在豐富的膠原蛋白,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并且不含膽固醇,能增強細(xì)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皮膚的衰老的作用。白蘿卜可以潤肺去燥、調(diào)整胃腸機能促進消化,加快腸蠕動改善便秘,對很多疾病都有預(yù)防和改善的作用,特別適合冬季進補,所謂冬吃蘿卜夏吃姜一點不假。
體內(nèi)的濕氣要排除最好就是通過運動,運動的排汗不僅能夠排毒,更能夠有效地把多余的濕氣排出來,并且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
薏仁赤小豆湯:
薏仁與赤小豆都是沒有什么味道的藥材,這樣的搭配煲成一鍋當(dāng)水喝,能夠有效地去除體內(nèi)的濕氣,女孩子多喝更能夠有助減少水腫!
不過現(xiàn)代人的濕氣不僅僅是身體一個地方出現(xiàn)了問題。需要綜合調(diào)理
九秋居茯益粉,網(wǎng)上可以買到。非常不錯。由7味配方組成:茯苓、赤小豆、炒白扁豆、蓮子、炒薏苡仁、山藥、枸杞。這是祛濕氣最經(jīng)典最有效的一個方子。和紅豆薏米粉比起來,多了5味食材,效果強大了很多:
1)山藥、蓮子:解決氣虛的問題。
2)茯苓:主要解決脾虛,胃弱,脾虛,宣肺,利咽,祛痰?!侗静菅芰x》: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3)枸杞:滋陰補腎。
4)赤小豆、薏米:利水滲濕。
5)白扁豆:調(diào)和諸藥。
少吃鹽,多健脾:
吃東西比較“重口味”的朋友往往都比較容易惹來濕氣,因為“重口味”會加重對脾胃的負(fù)擔(dān),大家在飲食上少吃多鹽食物,并且多吃一些流質(zhì)和五谷類食物。
四君子湯可煲湯,加些薏米可去除濕。
除濕在中醫(yī)所說的濕有兩個方面,一是指身體里多余的水分;二是指某些能引起身體免疫反應(yīng)的物質(zhì)(包括細(xì)菌、病毒等)。除濕就是把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yīng)的物質(zhì)(包括提高免疫力)的過程。一些中藥有除濕的功效,就是說它在這兩個方面中至少一個方面具有功效。例如茯苓,中醫(yī)認(rèn)為有利水除濕的功效,也就是認(rèn)為它有利尿、增強抵抗力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xué)對茯苓的藥理研究已經(jīng)證明茯苓有:
1、利尿的作用
2、能激活T淋巴細(xì)胞和B淋巴細(xì)胞,并具有一定的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四君子湯,中醫(yī)方劑學(xué)。為補益劑,具有補氣,益氣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shù)。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shù)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75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除濕蠲痹湯
下一篇: 除濕解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