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瀉陽補陰湯
處方 : 黃連(淡姜汁炒)4兩,黃柏(鹽水炒)6兩,枯芩(生用)2兩,知母(去毛)3兩,貝母(去心)4兩,桔梗2兩,杏仁(去皮尖)3兩半,五味子(鹽水炒)3兩,紫苑(去土)2兩半(用沉香煎水浸曬),當歸(童便浸)2兩,赤芍藥2兩半,生地黃(酒洗)3兩,天門冬(湯泡去心)4兩,天花粉2兩,白術(麩炒)1兩半,白茯苓2兩。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酒色過度,妄泄真陰,陰虛火動、火旺痰多,發(fā)熱咳嗽,咯血吐血。
用法用量 : 瀉陽補陰湯(《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四)。吐衄盛,加茜根、大小薊、藕節(jié)、白茅根、側柏葉、京墨;痰盛,加半夏、前胡、竹瀝、荊瀝;喘急,加瓜蔞仁、石膏、葶藶、桑白皮、紫蘇子、沉香、枇杷葉;熱甚,加柴胡、地骨皮,連翹、銀柴胡;風盛,加防風、荊芥穗、酸棗仁、薄荷、甘菊花、旋覆花;寒盛,加人參、黃耆、桂枝;心下怔忡驚悸,加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脅下氣膨,加枳殼、青皮、白芥子;淋濁,加豬苓、澤瀉、木通、車前子;小便澀,加木通、石韋、滑石、海金沙。遺精,加牡蠣、蓮子肉;盜汗,加黃耆、牡蠣、麻黃根、浮小麥;熱燥,加滑石、石膏、火麻仁、山梔子。
各家論述 : 黃連瀉南方火,寬心下痞滿,止嘔吐之要藥也;黃柏補北方水,除熱濟陰,抑諸火之要藥也;枯芩清肺滋源;知母降北方右尺相火,除骨蒸勞熱要藥;貝母清西方金,消痰解煩;桔梗引諸藥至西方肺金之地,助子扶母之虛也;杏仁收斂耗散之金,乃降氣生津之藥也;五味子滋少陰不足之水,收太陰耗散之金;紫苑大降氣止嗽;當歸補血和血之圣藥;赤芍藥平東方有余之木,安中央不足之土;生地黃涼血生血,清榮中之伏火;天門冬潤肺清痰中血,止吐血,清諸經(jīng)混雜之血;天花粉止渴生津;白術益脾土以生肺金;白茯苓瀉諸經(jīng)火于小便中出。
摘錄 : 《古今醫(yī)鑒》卷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79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東華解毒膏
下一篇: 東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