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半夏丸
處方 : 丹砂(水飛)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焙,搗末)1兩,知母(焙,搗末)1兩,天南星(炮裂,搗末)1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如膏,攤于新瓦上,取霜)3錢。
制法 : 上藥除丹砂外,拌勻,湯浸炊餅為丸,如豌豆大,以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 心咳,喉中介介,咽腫喉痹。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食后、臨臥煎烏梅生姜湯送下,不嚼。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不去了解又怎會知道,你們知道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嗎?
半夏,這個聽起來比較優(yōu)雅的名字,相信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少見的吧,但是我們在中醫(yī)藥材中卻是經(jīng)常的見到,它對于我們?nèi)粘I钍怯泻芏嗟墓πШ妥饔茫阒蓝嗌倌??我們共同熟悉一下半夏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功效和作用。
生活中有著解讀的功效,半夏含有葡萄糖醛酸,它的衍化物對于解毒的功效非常的顯著,尤其是對于乙酰膽堿有著非常之高的解讀效果。
半夏還有著預(yù)防嘔吐的功效,不論是對于人類還是動物,預(yù)防嘔吐都是有著良好的效果,對于我們生活中有嘔吐的癥狀,服用半夏丸可以有所緩解;當(dāng)然了生活中對于狗狗因為阿撲嗎啡含量過高或者是因為硫酸銅含量過高而引起的嘔吐現(xiàn)象,可以煎劑灌入狗狗的胃中,有助于分解狗狗胃中的生物堿,有著止吐的作用。
有著止咳化痰的功效,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和陳皮,茯苓這些藥材進(jìn)行一起配用,預(yù)防多痰咳嗽非常有療效。
半夏有助于失眠,其實半夏的的功效有很多,只要我們生活中能夠正確的利用,對于預(yù)防效果有著顯著的作用,半夏有兩種一個是生半夏,一個是旱半夏,兩者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生半夏是生長在水中,旱半夏是生長在陸地上面,所以兩者在功效上面也有著一些差別,旱半夏的功效比生半夏的功效要好一些
半夏主要有著止咳化痰和預(yù)防嘔吐,頭腦暈眩,胸悶以及失眠的癥狀。當(dāng)然了雖然功效比較的多,但是生活中有些東西與生俱來就是相生相克的,所以一些禁忌我們還是要有所了解,正確的方式用藥,有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不能和有血癥以及陰虛的人使用,還有津傷口渴的患者也是不可以服用的。
溫白丸簡介
目錄1拼音2《外臺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溫白丸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溫白丸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4.5制備方法 5《外臺》卷十二引《崔氏方》 5.1方名5.2溫白丸的別名5.3組成5.4主治5.5溫白丸的用法用量5.6制備方法5.7用藥禁忌5.8附注 6《儒門事親》卷十五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7《魏氏家藏方》卷二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 8《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8.1方名8.2組成8.3主治8.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 9《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一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 10《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御醫(yī)撮要》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理瀹》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直指小兒》卷二 12.1方名12.2組成12.3功效12.4主治12.5溫白丸的用法用量12.6制備方法 13《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13.1方名13.2溫白丸的別名13.3組成13.4功效13.5主治13.6溫白丸的用法用量13.7制備方法13.8附注 14《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家寶》 14.1方名14.2溫白丸的別名14.3組成14.4主治14.5溫白丸的用法用量14.6制備方法14.7附注 15《普濟(jì)方》卷三九五 15.1方名15.2組成15.3主治15.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15.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溫白丸 1拼音 wēn bái wán
2《外臺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溫白丸
2.1處方
紫菀22克 吳茱萸22克 菖蒲15克 柴胡15克 厚樸15克(炙)桔梗15克 皂角22克(去皮、籽,炙)烏頭75克(熬)茯苓15克 桂心15克 干姜15克 黃連15克 蜀椒15克(汗)巴豆7.5克(熬)人參15克
2.2制法
上十五味,合搗下篩,加白蜜和勻,更搗二千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2.3功能主治
溫里祛寒,消癥除癖。治心腹積聚、癥癖。
2.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一服2丸,不知,漸增至5丸,以知為度。
2.5摘錄
《外臺秘要》卷十二引崔氏方
3《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溫白丸
3.1處方
天麻(生)15克 白僵蠶(炮)白附子(生)干蝎(去毒)天南星(銼,湯浸七次,焙)各7.5克
3.2制法
上藥同研為末,湯浸寒食面和丸,如綠豆大。
3.3功能主治
治小兒脾虛,泄瀉瘦弱,及因吐瀉或久病后而成慢驚,身冷瘈疭者。
3.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再于寒食面內(nèi)養(yǎng)七日取出。每次服5~7丸,加至20~30丸,空腹時煎生姜米飲送下。
3.5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4《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4.1方名
溫白丸
4.2組成
丹砂1兩(研如粉,一半入藥,一半為衣),白礬(研,飛)3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3兩,生姜3兩(切,與半夏同搗作餅,炙黃熟為度),白術(shù)2兩,丁香半兩。
4.3主治
中焦虛寒,痰積不散。
4.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臨臥生姜湯送下。
4.5制備方法
上除丹砂一半為衣外,搗研為細(xì)末,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丹砂為衣。
5《外臺》卷十二引《崔氏方》
5.1方名
溫白丸
5.2溫白丸的別名
厚樸丸
5.3組成
紫菀3分,吳茱萸3分,菖蒲2分,紫胡2分,厚樸2分(炙),桔梗2分,皂莢3分(去皮子,炙),烏頭10分(熬),茯苓2分,桂心2分,干姜2分,黃連2分,蜀椒2分(汗),巴豆1分(熬),人參2分。
5.4主治
心腹積聚,久癥癖,塊大如杯碗,支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jié),上來搶心,旁攻兩脅,徹背連胸,痛無常處,繞臍絞痛,狀如蟲咬;又療十種水病,八種痞塞,反胃吐逆,飲食噎塞;或五淋五痔;或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婦人不產(chǎn),或斷續(xù)多年,帶下淋瀝;或痎瘧連年不愈;又療諸風(fēng),身體頑痹,不知痛癢,或半身疼痛,或眉發(fā)墮落;或癲或癇;或婦人五邪,夢與鬼交,四肢沉重,不能飲食,昏昏默默,終日憂愁,情中不樂,或恐或懼,或悲或啼,飲食無味,月水不調(diào),身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困弊。
5.5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不知,漸加至5丸,以知為度,食后姜湯送下。
5.6制備方法
上為末,和白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7用藥禁忌
禁生冷、餳、醋、豬、羊、魚、雞、犬、牛、馬、鵝肉、五辛、蔥、面、油膩、豆及糯米粘滑、郁、臭之屬。
5.8附注
厚樸丸(《保命集》卷中)。
6《儒門事親》卷十五
6.1方名
溫白丸
6.2組成
椿根白皮(去粗皮,酒浸,曬干)。
6.3主治
臟毒下血。
6.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淡酒送下。
6.5制備方法
上為末,棗肉或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7《魏氏家藏方》卷二
7.1方名
溫白丸
7.2組成
天南星(湯泡7次)、青皮(去瓤)、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陳皮(去白)、丁香(不見火)、干姜(炮,洗)各等分。
7.3主治
痰飲。
7.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7.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姜汁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8《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8.1方名
溫白丸
8.2組成
柴胡(去苗)1兩,紫菀(去苗土)1兩,吳茱萸(湯浸,焙干炒)1兩,菖蒲1兩,桔梗(銼,炒)1兩,京三棱(煨、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黃連(去須,炒)1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1兩,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1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盡)1兩,皂莢(去皮,炙黃)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當(dāng)歸(切、焙)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黃耆(銼)2兩。
8.3主治
藏腑積聚,癥癖氣塊,腹多(疒丂)痛,按或有形,肢節(jié)煩熱,腰腳酸疼;及婦人血癖,經(jīng)候不調(diào),赤白帶下等疾。
8.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加至34丸。溫酒送下。利下惡物為度。
8.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一
9.1方名
溫白丸
9.2組成
半夏(湯浸去滑,切,焙)1兩,白附子(炮)1兩,硫黃(研)1兩。
9.3主治
傷寒面青,心下堅硬,開口出氣,身體不熱,頭面多汗,四肢厥冷。
9.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吐逆,炒生姜鹽酒送下,或艾醋湯送下,不拘時候,陰毒并吃35服。
9.5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10《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七引《御醫(yī)撮要》
10.1方名
溫白丸
10.2組成
紫菀2分,吳茱萸2分,皂角(去皮子,酥炙)2分,干姜(去皮,煨)2分,柴胡2分,桔梗2分,厚樸2分,茯苓2分,石菖蒲(米泔水浸1宿,切,焙干)2分,肉桂(去皮)2分,黃連2分,川椒(去皮子,出汗)2分,甘草2分,牛膝2分,當(dāng)歸(炒)2分,巴豆(去皮,麩炒黃,細(xì)研,紙裹壓出油)2分,葶藶2分,烏頭10分(炮,去皮尖)。
10.3主治
久患宿疾勞病,臟腑久冷,黃黑瘦弱,吐逆腹脹,吃食減退。
10.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初服2丸,加至3丸,臨臥熟水送下。如是宿患,取微利為度,看臟腑虛實,加至5丸;如患宿疾勞病,臟腑久冷,黃黑瘦弱,吐逆腹脹,吃食減退,于五更初暖酒下3丸,粥飲下亦可;一切氣痛,冷熱氣筑,用溫酒下3丸;一切傷寒熱病,渾身壯熱,頭痛,陰陽二毒,蔥湯下35丸,坐間汗出,微轉(zhuǎn)下惡物,麻黃湯下亦好;大小男女患驚癇,熱茶下12丸;消食化氣,臟腑壅滯,食前茶酒或湯任下3丸;臍下結(jié)痛,煎橘皮湯下3丸;血痢蜜湯下;心痛石榴皮湯下;腳氣,杏仁或小豆湯下;腿轉(zhuǎn)筋,木瓜湯下;水瀉,龍骨湯下;口瘡,蜜湯下;咳嗽,百部湯下;諸般風(fēng)疾,柳枝湯下;頭痛,石膏湯下,或茶下;耳鳴,鹽湯下,胸膈氣滿,木通湯下;心痰,米飲下;大小便不利,蔥茶湯下;翻胃,人參湯下;瘧疾,醋湯下;鬼氣脹滿,桃仁湯下;喉閉喉塞,吳茱萸湯下;中毒,洗衣湯下;又時氣,豆豉湯下;赤眼,茶下;血淋,麻子湯下;產(chǎn)難,滑石湯下。
10.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1《理瀹》
11.1方名
溫白丸
11.2組成
川烏2兩半(炮),吳萸1兩,桔梗1兩,柴胡1兩,菖蒲1兩,紫菀1兩,黃連1兩,炮姜1兩,肉桂1兩,花椒1兩,巴豆1兩,澤瀉1兩,皂角1兩,厚樸1兩。
11.3主治
積聚,癥瘕,痃癖,痞氣。
11.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炒熱熨。
11.5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12《直指小兒》卷二
12.1方名
溫白丸
12.2組成
人參1錢,防風(fēng)1錢,白附子(生)1錢,直僵蠶1錢,全蝎(并焙)1錢,南星(燙7次,焙干)2錢,天麻2錢。
12.3功效
驅(qū)風(fēng)豁痰定驚。
12.4主治
小兒吐瀉久病轉(zhuǎn)成慢驚,身冷瘈疭。
12.5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姜湯送下。
12.6制備方法
上為末,飛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13《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13.1方名
溫白丸
13.2溫白丸的別名
丁香半夏丸
13.3組成
半夏2兩(為末,生姜汁和作餅,曬干),白術(shù)1兩,丁香1分。
13.4功效
溫益肺胃,思進(jìn)飲食,消痰飲癖,止心嘈煩。
13.5主治
脾胃虛寒,宿食不消,痰飲停滯。咳嗽嘔吐,胸膈痞滿。
13.6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煎生姜湯送下。如腹痛并嘔逆,食后服。
13.7制備方法
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13.8附注
丁香半夏丸(《雞峰》卷十八)。
14《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家寶》
14.1方名
溫白丸
14.2溫白丸的別名
白術(shù)丁香丸
14.3組成
白術(shù)(米泔浸,炒)1分,丁香(炒)半分,半夏(炮7次)1錢半。
14.4主治
小兒久瀉,脾虛不能食,食即瀉下,米谷不化。
14.5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半歲兒每服3丸,35歲兒每服57丸,淡姜湯吞服,早、晚各1次。
14.6制備方法
上為末,姜汁糊丸,如綠豆大。
14.7附注
白術(shù)丁香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15《普濟(jì)方》卷三九五
15.1方名
溫白丸
15.2組成
附子(炮)2兩,桔梗2兩,人參1兩,干姜2分。
15.3主治
小兒寒中吐利及客忤。
15.4溫白丸的用法用量
20日兒,麻子大1丸;50日兒,胡豆大1丸;100日兒,小豆大1丸,米飲送下。
15.5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古籍中的溫白丸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陣]攻陣 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遠(yuǎn)姜湯下。《局方》溫白丸治心腹積聚,癖痞塊,大如杯碗,胸脅脹滿,嘔吐,...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積塊瘕 。治愈一切萬病如神,惟有孕者不宜服?!病毒帧贰硿匕淄柚涡母柜眽K,久癥積聚,大如杯碗,黃膽宿食,朝起...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三十三積聚門]藥方 ,大便臭者及噎塞,皆可用之,神效。(《和劑》)溫白丸治心腹積聚,瘕痞塊,大如杯碗,胸脅脹滿,如有所...
《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二冊]積聚 分兩而無各字,川烏乃云半兩加三錢,不知何謂??紲匕淄璺?,惟川烏二兩半,余藥各半兩,亦恐有訛,重于變...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三十六·小兒部肝主風(fēng)]驚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8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丹砂烏梅丸
下一篇:
丹砂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