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新地骨皮(洗凈)。
制法 : 搗自然汁(無汁則以水煎汁)。
功能主治 : 小便出血。血淋。
用法用量 : 每服1盞,加酒少許,食前溫服。
摘錄 : 方出《本草綱目》卷三十六引《簡便方》,名見《仙拈集》卷二
我是營養(yǎng)師。
你這種做法很好,當(dāng)然可以。
但是不建議你全部吃掉,因?yàn)槟闾焯旌龋裁词露际沁@樣,要適量,過度了就不好了。
通俗點(diǎn)說,就是補(bǔ)大了就不好了。
如果你能堅(jiān)持,而且覺得浪費(fèi)的話。我建議你每次用大棗2-3顆,枸杞用3-5粒,至于西洋參如果是成片的話有1-2片足夠了。
水放少點(diǎn)就自然能喝進(jìn)去了。
還有就是,如果你確定你是陰虛的話,我建議你這樣喝一段時(shí)間再去中醫(yī)那檢查一下,因?yàn)槿绻a(bǔ)到平衡了以后你再繼續(xù)的話,容易陽性過盛。
祝你身體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陰虛很嚴(yán)重嗎?!你想到達(dá)到什么效果?!
這些你要說明白了。
龍眼 釋名:龍目、圓眼、益智、亞荔枝、荔枝奴、驪珠、燕卵、蜜脾、鮫淚、川彈子。 氣味:(實(shí))甘、平、無毒。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虛煩不眠,自汗驚悸。用龍眼肉、酸棗仁(炒)、黃芪(炙)、白術(shù)(焙)、茯神各一兩,木香半兩、炙甘草二錢半,切細(xì)。各藥配齊后,每服五錢,加姜三懲、棗一枚、水二盅煎成一盅,溫服。此方名“歸脾湯”。枸杞、地骨皮 釋名: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骨、地節(jié)、地仙、卻老、羊乳、仙人杖、西王母杖。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腎經(jīng)虛損,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炒后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此方名“四神丸”。 2、壯筋骨,補(bǔ)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xì)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3、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后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fēng)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后。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4、腎虛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nèi)煮一天,常取飲服。 5、赤眼腫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進(jìn)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diǎn)眼。 6、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凈,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diǎn)酒,飯前溫服。 7、風(fēng)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8、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9、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10、婦女陰腫或生瘡。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11、癰疽惡瘡,膿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凈,刮去粗皮,取出細(xì)穰。以地骨皮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12、足趾雞眼,作痛作瘡。用地骨皮同紅花研細(xì)敷涂。 13、目澀有翳。用枸杞葉、車前葉各二兩,搗出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取汁點(diǎn)眼,不過三、五次,即見效。 14、五勞七傷,房事衰弱。用枸杞葉半斤,切細(xì),加粳米二合,豉汁適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棗 釋名: 氣味:甘、辛、熱、無毒。 主治: 1、調(diào)和胃氣。用干棗去核,緩火烤燥,研為末,加少量生姜末,開水送服。 2、反胃吐食。用大棗一枚去核,加斑蝥一個(gè)去頭翅,一起煨熟,去斑蝥,空心服,開水送下。 3、傷寒病后,口干咽痛、喜唾。用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搗爛,加蜜做成丸倉,口含咽汁,甚效。 4、婦女臟燥(悲傷欲器,精神不正常)。用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二兩、合并后每取一兩小煎服。此方名“大棗湯”,亦補(bǔ)脾氣。 5、大便燥塞。有大棗一枚去核,加輕粉半錢入棗中,煨熟服,棗湯送下。 6、煩悶不眠。用大棗十四枚、蔥白七根,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7、上氣咳嗽。用棗二十枚,去核,以酥四兩,微火煎,倒入棗肉中漬盡酥,取棗收存。常含一枚,微微咽汁。 8、肺疽吐血。用紅棗(連核燒存性)、面藥煎(煅過),等分為還想。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9、耳聾鼻塞。取大棗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一起搗碎,棉裹塞耳鼻,一天一次,經(jīng)一個(gè)多月,即可聞聲音和辯香自。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 10、諸瘡久潰。用棗膏三程式煎水頻洗。 11、心氣痛。一個(gè)烏梅二個(gè)棗,七枚杏仁一處搗,男酒女醋送下之,在害心疼直到老。
1、安神養(yǎng)血,益氣補(bǔ)精。用紫河車一具,男病和和女胎,女病用男胎,以得自頭胎的為好,在淘米水中洗凈后,新瓦焙干,研為末(若加淡酒蒸熟。搗曬為末,則藥力更好,又無火毒);敗龜板,放童便中泡三天,酥油炙黃,取二兩(若用童便泡過,在石上磨凈,蒸熟曬研,更好);黃蘗去皮,鹽酒浸炒,取一兩半;杜仲去皮,酥炙,取一半;牛膝去苗,酒浸后曬干,取一兩二錢;肥生地黃二兩半,和砂仁六錢、白茯苓二兩一起裝袋中,酒煮七次后,去砂仁、茯苓不用,只把地黃搗爛為膏;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各一兩二錢,夏月再加五味子七錢。以上各藥,除地黃外,共研為末(忌用鐵器),然后與地黃膏、酒、糊同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冬月則用酒送下。女子服,可去龜板,加當(dāng)歸二兩,以乳煮糊為丸。男子遺精,女子帶下,可另加牡蠣粉一兩。此方補(bǔ)陰之功極重,有奪造化這力故名“大造丸”。
2、補(bǔ)血生精方。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補(bǔ)虛損,生精血。去風(fēng)溫,壯筋骨。用鹿角削細(xì),加真酥一兩,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兩;又用麋角削細(xì),加真酥二兩、米醋一升,慢火炒干,取半兩;另取蒼耳子(酒浸一宿,焙干)半斤,山藥、白茯苓、黃芪(蜜炙)各四兩,當(dāng)歸(酒浸、焙)五兩,山藥、白茯苓、黃芪(蜜炙)各四兩,當(dāng)歸(酒浸、焙)五兩,肉蓯蓉(酒浸、焙)、遠(yuǎn)志(去心)、人參、沉香各二兩,熟附子一兩。各藥通為末,加酒煮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至丸”。
4、補(bǔ)血益精。用金櫻子(去刺及子,焙過)四兩、縮砂二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5、壯筋骨,補(bǔ)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xì)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8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地骨膏
下一篇: 地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