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茯苓 澤瀉 木通各6克 豬苓 梔子(或倍之)枳殼 車前子各3克
功能主治 : 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痢,黃疸溺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
用法用量 : 用水300毫升,煎取240毫升,空腹時溫服。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草龍膽;大便堅硬脹滿者,加大黃6~ 9克;黃疸小水不利,熱甚者,加茵陳6克;邪熱蓄血,腹痛者,加紅花、青皮各4.5克。
摘錄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茶葉的沖泡,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沖泡即可飲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發(fā)揮出來,沖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據(jù)茶的不同特性,應用不同的沖泡技藝和方法才能達到。
綠茶的沖泡
細嫩綠茶的沖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潔凈,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壺)、瓷杯或茶碗沖泡。杯、碗內瓷質潔白,便于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泡茶的水質要好。通常選用潔凈的優(yōu)質礦泉水,也可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水的酸堿度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堿性水,以免茶湯深暗。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沏茶的水溫,要求在80℃左右最為適宜,因為優(yōu)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使茶湯很快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fā)散失,使茶湯失去香味。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沖泡的手法很有講究,要求手持水壺往茶杯中注水,采用“鳳凰三點頭”的手勢,使注入的熱水沖動茶葉,上下浮動,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沖泡時常先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稍后再注水至離杯沿1厘米~2厘米處即可。若待客,可將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盤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請客人品飲。
紅茶的沖泡
紅茶的飲用方法,歸納起來大體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類。清飲法,就是將茶葉放人茶壺中,加沸水沖泡,然后注入茶杯中細品慢飲。好的工夫條紅茶一般可沖泡2次~3次,而紅碎茶只能沖泡1次~2次。調飲法,是將茶葉放入茶壺,加沸水沖泡后,倒出茶湯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檸檬汁、蜂蜜、香擯酒等,根據(jù)個人愛好,任意選擇調配,風味各異。調飲法用的紅茶,多數(shù)用紅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濃度大,也易去茶渣。一般來說,品飲紅茶,選用茶具也很重要,以選用咖啡茶具較為適宜。近年來在市面上流行一種臺式泡沫紅茶,其制法是紅茶經沖泡后將茶湯倒人調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然后上下、左右搖動幾十下,再倒人透明玻璃杯中品飲。由于茶湯含有皂素,形成泡沫,在透明杯中層次分明,十分美觀,品飲泡沫茶,別有情趣,特別是青年人更為喜愛。泡沫紅茶始于臺灣,近期傳入大陸。
烏龍茶的沖泡
烏龍茶的品飲特點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聞其香后嘗其味,因此十分講究沖泡方法。從茶葉的用量、泡茶的水溫、泡茶的時間,到泡飲次數(shù)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葉的用量
沖泡烏龍茶,茶葉的用量比名優(yōu)茶和大宗花茶、紅茶、綠茶要多,以裝滿紫砂壺容積的1/2為宜,約重10克。
(2)泡茶水溫
烏龍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對水溫要求與細嫩的名優(yōu)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沖泡,水溫為100度。水溫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濃、香氣高,更能品飲出烏龍茶特有的韻味。
(3)沖泡的時間和次數(shù)
烏龍茶較耐泡,一般泡飲5次~6次,仍然余香猶存。泡的時間要由短到長,第一次沖泡,時間短些,約2分鐘,隨沖泡次數(shù)增加,泡的時間相對延長。使每次茶湯濃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飲欣賞。
(4)、沖泡和斟飲
沖泡烏龍茶有專門的茶具。廣東、福建人喜愛用“烹茶四寶”------潮汕烘爐、玉書、孟臣罐、若深甌、潮汕烘爐是燒開水用的炭火爐;玉書為燒開水的水壺,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壺,約能容水2O克 ;孟臣罐為紫砂壺;若深甌是微型精制的白色小瓷杯。沖泡前先用開水將茶具(茶壺、茶杯、茶盤)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潔凈,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溫度。當壺中置茶以后,沸水沿壺內壁緩緩沖入,在水漫過茶葉時,便立即將水倒出,稱之為“洗茶”,洗去茶葉中的浮塵和泡沫,便于品其真味。洗茶后即第二次沖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壺蓋沿為宜,蓋上壺蓋。沖水的方法應由高到低,且在整個泡飲過程中需經常用沸水淋洗壺身,以保持壺內水溫,充分泡出茶葉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與泡茶一樣講究,傳統(tǒng)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夾著壺的把手。斟茶時應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湯按順序注入幾個小茶杯內,注量不宜過滿,以每杯容積的1/2為宜,逐漸加至八成滿,使每杯茶湯香味均勻。
花茶的沖泡
花茶是融花香、茶味于一體的茶類,花茶的品飲雖重于香氣,但高檔毛峰花茶其形狀仍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品飲高檔名優(yōu)花茶,通常選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茶葉用量與水之比為1:5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沖泡,時間3分鐘~5分鐘。沖泡次數(shù)以2次~3次為宜。可透過玻璃杯欣賞茶胚精美別致的造型,如沖泡的是特級茉莉毛峰花茶,可欣賞到毛峰芽葉在杯中徐徐展開,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別有情趣。泡好后,先揭蓋聞香,鮮靈濃純,撲鼻而來。再嘗其味,花香茶味,令人精神振奮。中、低檔花茶,主要是聞香嘗味,一般選用潔凈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壺沖泡,水溫要求100℃,沖泡5分鐘后即可斟飲。北方居家品飲花茶,常采用茶壺共泡分飲法,具有方便、衛(wèi)生的特點,家人老小團聚,泡上一壺茶,一邊品飲,一邊拉家常,會給家庭增添溫馨氣氛。四川人品飲花茶,很有地方特色,常用一套三件頭茶具(茶碗、茶托、茶蓋)泡茶,邊飲品,邊擺“龍門陣”,悠然自得。
緊壓茶的沖泡
緊壓茶沖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傳統(tǒng)方法。我國生產的緊壓茶大多為磚茶,較為堅實,加之原料較粗老,所以用開水沖泡難以浸出條計。飲用時必須先將磚茶搗碎,在鐵鍋或鋁壺中烹煮,而且有時在烹煮過程中,還要不斷攪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飲用緊壓茶的,多半是西藏、內蒙、新疆等地的兄弟民族,那里多屬高原地區(qū),氣壓低、水不到100℃就沸騰,如果用沖泡法沖泡磚茶,茶汁便不易浸出,所以緊壓茶需用烹煮法才能飲用。由于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風俗不同,緊壓茶的調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從各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飲茶習俗可以看出,緊壓茶的調制方法與眾多其他茶的沖泡法至少有三點不同:一是飲用時先要將緊壓茶打碎;二是不宜沖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時,大多加上佐料,采用調飲方式飲茶。
煮茶法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其過程陸羽在《茶經》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后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xiàn)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xù)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shù)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點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于是發(fā)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水沖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這時水乳交融,浙起沫餑,潘潘然如堆云積雪。茶的優(yōu)劣,以餑沫出現(xiàn)是否快,水紋露出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干,自然稱為“咬盞”。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別具佳趣。
點花茶法
為明代朱權等所創(chuàng)。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shù)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泡茶法
此法時清以至現(xiàn)代,為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為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區(qū)別。由于現(xiàn)代茶的品種五彩繽紛,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大體說,以發(fā)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fā)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guī),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作些改進是應該的。當代生活節(jié)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法簡易行,但過簡通俗讀物是韻味佳趣。古法不易大眾化,但對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過于緊張的生活,卻是種很好的調節(jié)。所以,發(fā)掘古代茶藝,使再現(xiàn)異彩,也是極重要的工作。據(jù)說福州茶藝館已恢復斗茶法,使沫餑、重華再觀,實在是一雅舉。談飲法,不僅講如何烹制茶湯,還要講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湯,湯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點;也可以用大湯缽,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后分茶,分茶準則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沖泡為多,壺成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壺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碼能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稱“茶子。五杯至十幾杯巡注幾周不停不撒,民間稱為“關公跑城”。技術稍差難以環(huán)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點一提,也是幾次才均勻茶湯于各碗,引謂“韓信點兵”。
清飲,指清冷的飲料?!鹅`樞·雜病》:“齒痛不忍清飲?!?
飲茶的一種方式:
漢民族的飲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說來,重在意境,以鑒別香氣、滋味,欣賞茶姿、茶湯,觀察茶色、茶形為目的,自娛自樂,謂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細啜緩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勞動之際,汗流浹背,或炎夏暑熱,以清涼、消暑、解渴為目的,手捧大碗急飲者;或不斷沖泡,連飲帶咽者,謂之喝茶。
不過,漢族飲茶,雖然方式有別,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飲,其方法就是將茶直接用滾開水沖泡,無須在茶湯中加入姜、椒、鹽、糖之類佐料,屬純茶原汁本味飲法,認為清飲能保持茶的"純粹",體現(xiàn)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純粹",體現(xiàn)茶的"本色"。而最有漢族飲茶代表性的,則要數(shù)品龍井、啜烏龍、吃蓋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正常男子兩側睪丸的大小并不是完全一樣的。據(jù)統(tǒng)計,右側睪丸略大于左側。如果以睪丸的長、寬、厚度計算,右側平均為 3.38 ×2.37 ×.78(cm),左側平均為 3.30 ×2.27×.71(cm),即使是同一年齡組的人,睪丸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差別。正常成年人的睪丸,容積大者可達25毫升,小者可能僅有15毫升,一般情況下,只要睪丸在15毫升以上,其功能都是同樣的。了解了自己睪丸正常時的大小,便于發(fā)現(xiàn)病理變化。正常人的睪丸,兩側不是等大的,但差別不太大。如果兩側睪丸過去一向對稱(或右惻略大于左側),現(xiàn)在突然發(fā)現(xiàn)一例明顯增大,就應該引起注意。如果睪丸增大的同時,還伴有發(fā)燒,局部疼痛,可能是附來炎或睪丸炎。若睪丸增大不伴隨任何癥狀,則睪丸腫瘤的可能性較大,應及時去看男性??疲鬟M一步檢查,切不可大意。
有些人的睪丸,從小就是一大一小,差別十分明顯,這多是先天性疾病造成的。像先天性一側睪丸發(fā)育不良,就表現(xiàn)為一側睪丸很小,質地較,如幼兒型,而對側代償性增生,較一般人大些,結果表現(xiàn)為睪丸一大一小,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一側睪丸外傷也可造成來丸一大一小,因外傷造成睪丸內出血、血腫,結果引起來龍供血不足,逐漸萎縮,比對側明顯小。腮腺炎病毒可以破壞睪丸內曲細精管上皮細胞,也是引起睪丸一大一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終引起睪丸萎縮。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并不代表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迷茫的蝸牛
學者
9月4日 21:16 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
嬰兒鞘膜積液和成人較小的鞘膜積液無癥狀者,可不需治療。
二、西醫(yī)治療
三、中醫(yī)治療
四、進一步治療
1.對繼發(fā)性睪丸鞘膜積液應針對病因治療。若為損傷性積血,應使用止血藥和抗生素,積血較多時應手術取出血塊;如為絲蟲病引起,須口服海群生并行鞘膜翻轉術;如為睪丸腫瘤引起,則應針對睪丸腫瘤治療。
2.注射療法 抽出積液,注入硬化劑。但易復發(fā)及合并感染。
西醫(yī)治療
對于較大的鞘膜積液伴有明顯癥狀者,應行鞘膜翻轉術。精索鞘膜積液應將積液囊全部切除。交通性鞘膜積液應切斷通道,在內環(huán)處高位結扎鞘突。
中醫(y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腎氣虧虛證:多見于嬰幼兒,站立、哭叫時腫塊增大,平臥時腫物縮小,腫物過大時,陰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脈細滑。溫腎通陽,化氣行水。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加減。
2.濕熱下注證:陰囊潮濕而溫熱,或有睪丸腫痛,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清熱利濕。代表方:大分清飲加減。
3.腎虛寒濕證:多見于病程長久者,陰囊寒冷,皮膚增厚,墜脹不適??捎忻嫔偃A,神疲乏力,腰酸腿軟,便溏,小便清長,苔白,脈沉細。溫腎散寒。代表方:加味五苔散加減。
4.瘀血阻絡證:有睪丸損傷或睪丸腫瘤病史,能觸到腫塊,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暗,苔薄,脈細澀?;鲂袣饫4矸剑夯钛鰷訙p。
二、熱熨療法
小茴香、橘核各10Og,研成粗末,炒熱裝布袋內溫熨局部,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下次使用時仍需炒熱,可連用3 ~5天再換藥。宜于本病證屬腎虛寒濕者。
三、浸泡法
五倍子、枯礬各10g,煎水3O0ml,待適當溫度,將陰囊置入藥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下次浸泡時需將藥液加溫。
四、敷貼法
用回陽玉龍膏或沖和散酒蜜調敷患側陰囊,每日1次。宜于本病證屬腎虛寒濕者。
療效評定
一、治愈
癥狀及陰囊腫塊消失。
二、好轉
癥狀減輕,陰囊腫塊變小。
三、無效
癥狀無變化,或加重,陰囊腫塊無變化,或增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87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鳳髓丹
下一篇: 大利驚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