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傷寒8-9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nèi)外有熱,煩嘔不安。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服。
摘錄 : 《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
功能主治 : 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jié)M痛,內(nèi)外有熱,煩嘔不安。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溫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氣極傷熱而用前胡、麻黃開發(fā)于外,半夏、枳實消豁于內(nèi),芍藥、黃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棗兼和中外也。
摘錄 : 《千金》卷十七
目錄1拼音2《雞峰》卷十六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前胡細辛散的用法用量2.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前胡細辛散 1拼音 qián hú xì xīn sǎn
2《雞峰》卷十六
古籍中的前胡細辛散 《雞峰普濟方》:[卷第十二]婦人 子大每服二十丸以沸湯煮三五沸用人參湯下不以時前胡細辛散治妊娠阻病心中憒悶嘈煩吐逆惡聞食氣頭目眩重四...
《幼科類萃》:[卷之二十六·耳目口鼻門諸方]治鼻病之劑 體弱者用新綿包一丸塞鼻孔中男左女細辛散治小兒氣塞多涕細辛防風川芎前胡人參甘草(各一錢)上為極細末用乳...
《類證治裁》:[卷之六胸痹論治]附方 椒〔溫散〕細辛散細辛甘草(各六錢)枳姜蔞地術(shù)(各一兩)桂心茯苓(各兩半)酒服?!蚕職狻城昂鷾昂纳?..
《推拿抉微》:[第四集·治療法]鼻病證治 》細辛散治小兒風寒所襲,鼻流清涕用。黨參(一錢)前胡(一錢)細辛(四分)防風(一錢)川芎(五分)炙甘...
《普濟方》:[卷一百八十七諸痹門]胸痹短氣(附論)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當哮喘病發(fā)作是肺虛不能主氣,腎虛不能納氣則氣逆于上而發(fā)于喘急,脾為生化之源,脾虛生痰,痰阻氣道則氣短,因此哮喘病是腎肺脾三虛之癥。
中成藥成分治療哮喘的有太子參,冬蟲夏草,浙貝母,天花粉,白及,甘草等,中藥方劑由蜂龍湯麻杏石甘辛條湯、清喘湯、加味前胡湯、麻杏二三湯、三子定喘湯。
除了湯藥中醫(yī)還有一些技術(shù)治療方法如針灸療法,甚至還有刮痧療法,學習療法埋線療法,拔罐療法,一系列中藥中醫(yī)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均可治療哮喘。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匯編》:牛蒡 2.1來源2.2性味2.3功能主治2.4牛蒡的用法用量2.5摘錄 附:1用到中藥牛蒡的方劑2用到中藥牛蒡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牛蒡 1拼音 niú bàng
2《全國中草藥匯編》:牛蒡
用到中藥牛蒡的方劑 牛蒡甘桔湯 音:niúbànggānjútāng英文:概述:牛蒡甘桔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首?!锻饪普凇?..
牛蒡前胡湯 ngqiánhútāng《喉科家訓》卷四:組成:牛蒡、前胡、桑葉、白蒺、杏仁、萎仁、杷葉。主治:痧后...
甘桔牛蒡湯 bàngtāng《疹科正傳》:甘桔牛蒡湯:處方:牛蒡子甘草桔梗玄參連翹黃芩麥冬功能主治:治咽痛失音。...
蒸牛蒡方 niúbàngfāng《圣惠》卷九十六:方名:蒸牛蒡方組成:牛蒡嫩葉1斤(洗如法,秋冬用根,春夏用葉...
牛蒡子湯 卷二方之牛蒡子湯:組成:葛根、貫眾、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半熟)各二錢。葛根2錢,貫眾2錢,甘草...
更多用到中藥牛蒡的方劑
用到中藥牛蒡的中成藥 鸕鶿涎丸 處方:鸕鶿涎(揀去毛)180g蛤殼(煅)120g牛蒡子180g青黛60g苦杏仁120g天花粉120g...
抗腮靈糖漿 jiang處方:夏枯草柴胡枳殼甘草竹茹大青葉大黃牛蒡子生石膏制法:以上九味,夏枯草、竹茹、大青葉、生...
五?;就?毒丸的主要成分為水牛角濃縮粉、連翹、青黛、黃連、牛蒡子(炒)、玄參、地黃、桔梗、芒硝、赤芍、甘草。具...
小兒金丹 枳殼(麩炒)60g赤芍60g鉤藤60g葛根40g牛蒡子(炒)40g天麻40g甘草40g防風40g冰片...
天津感冒片 羚羊角、桔梗、薄荷、竹葉、荊芥穗、淡豆豉、甘草、牛蒡子。天津感冒片的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適...
更多用到中藥牛蒡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牛蒡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惡實 (《別錄》中品)【釋名】鼠粘(《別錄》)、牛蒡(《別錄》)、大力子(《綱目》)、蒡翁菜(《綱目》)、...
《麻疹備要方論》:麻疹備用諸方 宣毒發(fā)表湯升麻葛根荊芥防風薄荷葉枳殼桔梗前胡連翹牛蒡子木通生甘草淡竹葉引加芫荽,水煎。外感寒邪,加麻...
《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三痘疹部(下)]痘疹門主方 大小便紅,血熱甚者。(《邵公一百三方》)當歸白芍牛蒡子升麻黃連熟地枳殼山梔地骨皮木通水煎服。痘上面收...
《吳鞠通醫(yī)案》:[卷四]痘癥 (三錢)楂肉(三錢)生大黃(五錢)生甘草(一錢)牛蒡子(三錢)連翹(二錢)銀花(三錢)豬尾(三匙,入...
《幼幼集成》:[卷五萬氏痘麻]起發(fā)證治歌
慢性支氣管炎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fù)發(fā)作的慢性過程為主要癥狀少數(shù)人是由急性支氣管炎未治愈而轉(zhuǎn)為慢性支氣管炎,大多數(shù)是隱潛發(fā)病。主要病因有細菌感染、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污染、寒冷刺激、花粉等過敏,尤其是長期吸煙者,該病發(fā)生率較不吸煙者高2--8倍,吸煙時間越長、量越大、患病率越高。本病多發(fā)生在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病情發(fā)展緩慢,嚴重時可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甚至慢性原發(fā)性心臟病,是一種危害身體健康的常見病。
本病的防治措施如下:
1)單方驗方:
1. 取百部根不拘量。搗汁,濃煎如飴,每次3克,開水送下,每日3次。適用于痰濕證。
2. 用川貝粉3克,秋白梨1個。將梨核挖掉,置入川貝粉,用水煮,連湯1次服完。適用于陰虛痰熱證。
3. 取桑白皮、枇杷葉、胡頹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痰熱證。
4. 用梔子、杏仁、桃仁各6克,白胡椒、江米各7粒。共研末,用1個雞蛋調(diào)和,貼腳心涌泉穴處(男左女右),每日調(diào)換1次。
2)食療膳方:
1. 取粳米50克,枇杷葉10--15克,冰糖適量。先將枇杷葉布包水煎,去渣取濃汁,再加入粳米和水煮粥,粥將成時加入冰糖稍煮,每日早晚用之佐餐。適用于痰熱證。
2. 用山藥45克,柿霜餅18克,牛蒡子12克。先煮山藥、牛蒡子,取湯,再加入柿霜餅,泡溶,早晚分食。適用于肺脾氣陰不足證。
3. 取荸薺500克,海蜇250克。煎湯,早晚分飲。適用于痰熱證。
4. 用羊肉100克,山藥50克,當歸、生姜(布包)各15克。放瓦鍋內(nèi),加水適量,同煮至爛熟,用食鹽少許調(diào)味,吃肉喝湯,連服5--7天。適用于肺脾虛寒證。
3)針灸療法:
1. 體針:主穴肺俞、大杼、風門。痰多加半隆、足三里、脾俞、胃俞;咳劇加列缺、尺澤;喘甚加天突、定喘。針灸并用,針刺平補平常平瀉,留針10--15分鐘,艾柱灸每穴3--5壯,每日1次。
2. 耳針:取肺、氣管、神門。兼氣喘加交感、腎上腺。毫針予中等刺激,留針30分鐘--1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用撳針留針2天,或用王不留行子(或菜籽)壓貼一側(cè)耳穴,并囑患者不時用手按壓所貼穴位處以加強刺激,3天后除去,改貼另一側(cè)耳穴,兩耳交替應(yīng)用。
4)氣功療法:
宜練內(nèi)養(yǎng)功為主,輔以氣功呼吸操(又稱慢性支氣管炎操),亦可酌情選用6字訣、保肺功、八段錦。初學者練內(nèi)養(yǎng)功,一般先以臥式開始,根據(jù)病情和體質(zhì)逐步改為坐式或站式。待思想集中,誘導入靜后意守丹田,但意守區(qū)域不宜過小,強度不宜過強。部分女患者,意守丹田對女性生理有所影響,可改為意守膻中;易緊張、雜念多,不習慣閉目意守者,可改用意守腳趾法。此外,太極運氣法能鎮(zhèn)咳祛痰,與內(nèi)養(yǎng)功相結(jié)合可明顯提高療效,主要動作是抖手舒胸,指洗肺經(jīng),甩袖中府,開闔肺葉,凝神松肌,調(diào)息養(yǎng)丹,浮海撈月,漱津化液。
5)預(yù)防調(diào)養(yǎng):
1. 及時防治感冒對阻止病情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必須告戒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同時加強營養(yǎng),注意氣侯冷熱變化,及時防寒保暖(特別重視背部保暖),盡量不與感冒病人接觸(感冒流行季節(jié)少去公共場所;家中若有感冒患者,要設(shè)法隔離避開),采用飲食調(diào)養(yǎng),食醋熏蒸,藥物內(nèi)服或冷水洗浴等預(yù)防方法?;颊咭坏┩飧?,必需及時治療,盡量迅速控制。
2. 宣傳吸煙是造成本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助于患者下決心戒除煙習。必要時亦可用戒煙糖、戒煙茶和針灸方法等方法幫助戒煙。
3. 要求患者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到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去,預(yù)防粉塵刺激,杜絕接觸致敏物質(zhì)。因為大量資料證明,除氣象因素、吸煙外,大氣污染及某些易致過敏物質(zhì)等也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支氣管炎是由炎癥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表現(xiàn)為急性和慢性2種類型。急性型通常發(fā)生在感冒或流感之后,可有咽痛、鼻塞、低熱、咳嗽,及背部肌痛。慢性支氣管炎往往因長期吸煙所致,可有呼吸困難、喘鳴、陣發(fā)性咳嗽和粘痰。慢性支氣管炎反復(fù)發(fā)作,可發(fā)展為慢性肺氣腫,肺的彈性喪失,氣體不能充分由肺內(nèi)呼出。肺氣腫常難以治愈,久之可轉(zhuǎn)變?yōu)槁苑卧葱孕呐K病?;加兄夤苎椎牟∪诵枰⒁怙嬍车臓I養(yǎng)的補充,從中得到調(diào)理和治療。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wù)必咨詢當?shù)卣?guī)中醫(yī)醫(yī)院,結(jié)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采納為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87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劑歸芍湯
下一篇: 大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