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澤蘭3兩,生地5兩,白芍兩半(炒),當(dāng)歸3兩,石膏3兩,人參兩半,甘草6錢,白薇兩半,川芎8錢,柏子仁3兩,茯苓兩半,白術(shù)兩半(炒)。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狂病,脈洪數(shù)軟澀者。
用法用量 : 砂糖灰湯煎3錢,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 產(chǎn)后氣血大虛,陽明伏熱而上擾心包,故神明失指,狂叛無知焉。今以四君補氣,四物補血,石膏瀉火清熱,白薇抑陽扶陰,澤蘭通利血脈,柏仁安定心神。為散,砂糖灰湯下,使血氣安定,則伏熱自解,而瘀去新生,心神得養(yǎng),何有狂叛之患哉。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目錄1拼音2概述3《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大圣散 3.1處方3.2炮制3.3大圣散的用法用量3.4功能主治3.5摘錄 4《圣濟總錄》卷一二一方之大圣散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大圣散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雞峰普濟方》卷十方之大圣散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6.5摘錄 7《楊氏家藏方》卷十六方之大圣散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7.5摘錄 8《醫(y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之大圣散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8.5摘錄 9《醫(y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jīng)驗良方》之大圣散 9.1處方9.2制法9.3功能主治9.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9.5摘錄 10《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產(chǎn)經(jīng)》方之大圣散 10.1方名10.2組成10.3功效主治10.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10.5用藥禁忌 11《博濟》卷三方之大圣散 11.1方名11.2組成11.3功效主治11.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備方法 12《圣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大圣散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 13《雞峰普濟方》卷十六方之大圣散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御藥院方》卷七方之大圣散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大圣散的用法用量14.5制備方法14.6附注 15《博濟》卷四方之大圣散 15.1方名15.2大圣散的別名15.3組成15.4功效主治15.5大圣散的用法用量15.6制備方法15.7附注 1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大圣散 1拼音 dà shèng sǎn
2概述 大圣散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三首。
3《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大圣散
每服二錢,空心,臨臥,熱酒調(diào)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時候,日三服。
治婦人血海虛冷,久無子息,及產(chǎn)后敗血沖心,中風(fēng)口噤,子死腹中,擘開口灌藥,須臾生下,便得無恙。治墮胎,腹中攻刺疼痛,橫生逆產(chǎn);胎衣不下,血運、血癖、血滯、血崩,血入四肢,應(yīng)血臟有患,及諸種風(fēng)氣,或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痛惡心,經(jīng)脈不調(diào),赤白帶下,乳生惡氣,胎臟虛冷,數(shù)曾墮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疾,及室女經(jīng)脈不通,并宜服之。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fēng)冷,消除萬病。兼療丈夫五勞七傷,虛損等病。
4《圣濟總錄》卷一二一方之大圣散
5《普濟方》卷三二二方之大圣散
6《雞峰普濟方》卷十方之大圣散
7《楊氏家藏方》卷十六方之大圣散
8《醫(yī)方類聚》卷一七九引《施圓端效方》之大圣散
惡瘡,加當(dāng)歸1兩。
9《醫(yī)方類聚》卷一八○引《經(jīng)驗良方》之大圣散
10《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產(chǎn)經(jīng)》方之大圣散
11《博濟》卷三方之大圣散
12《圣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大圣散
13《雞峰普濟方》卷十六方之大圣散
14《御藥院方》卷七方之大圣散
15《博濟》卷四方之大圣散
婦人方下·補益第十八 作者: 孫思邈
論曰∶凡婦人欲求美色,肥白罕比,年至七十與少不殊者,勿服紫石英,令人色黑,當(dāng)服鐘乳澤蘭丸也。
柏子仁丸
治婦人五勞七傷,羸冷瘦削,面無顏色,飲食減少,貌失光澤,及產(chǎn)后斷緒無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補益方。
柏子仁 黃 干姜 白石英 鐘乳(各二兩) 川椒(一兩半) 杜仲 當(dāng)歸 甘草(各四十二銖) 濃樸 桂心 桔梗 赤石脂 蓯蓉 五味子 白術(shù) 細辛 獨活 人參 石斛 白芷 芍藥(各一兩) 澤蘭(二兩六銖) 本 蕪荑(各十八銖) 紫石英(二兩) 干地黃
上三十味為末蜜和,酒服二十丸如梧子,不知加至三十丸。(《千金翼》無烏頭,有龍骨、防葵、茯苓、秦艽各半兩為三十三味并治產(chǎn)后半身枯悴。)
大五石澤蘭丸
治婦人風(fēng)虛寒中,腹內(nèi)雷鳴,緩急風(fēng)頭痛寒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繞臍惻惻痛,或心腹痞堅,逆害飲食,手足常冷,多夢紛紜,身體痹痛,榮衛(wèi)不和,虛弱不能動搖,及產(chǎn)后虛損,并宜服方。
鐘乳 禹余糧 紫石英 甘草 黃 (各二兩半) 石膏 白石英 川椒 干姜(各二兩)澤蘭(二兩六銖) 當(dāng)歸 桂心 川芎 濃樸 柏子仁 干地黃 細辛 茯苓 五味子 龍骨(各一兩半) 石斛 遠志 人參 續(xù)斷 白術(shù) 防風(fēng) 烏頭(各三十銖) 山茱萸 紫菀(各一兩) 白芷 本 蕪荑(各十八銖)
上三十二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千金翼》有陽起石二兩。)
小五石澤蘭丸
治婦人勞冷虛損,飲食減少,而無光色,腹中冷痛,經(jīng)候不調(diào),呼吸少氣無力。補益溫中方。
鐘乳 紫石英 礬石(各一兩半) 白石英 赤石脂 當(dāng)歸 甘草(各四十二銖) 石膏 陽起石 干姜(各二兩) 澤蘭(二兩六銖) 蓯蓉 龍骨 桂心(各二兩半) 白術(shù) 芍藥 濃樸 人參 川椒 山茱萸(各三十銖) 柏子仁 本(各一兩) 蕪荑(十八銖)
上二十三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 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
增損澤蘭丸
治產(chǎn)后百病,理血氣,補虛勞方。
澤蘭 甘草 當(dāng)歸 川芎(各四十二銖) 附子 干姜 白術(shù) 白芷 桂心 細辛(各一兩) 防風(fēng) 人參 牛膝(各三十銖) 柏子仁 干地黃 石斛(各三十六銖) 濃樸 本 蕪荑(各半兩) 麥門冬(二兩)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大
補益當(dāng)歸丸
治產(chǎn)后虛羸不足,胸中少氣,腹中拘急疼痛,或引腰背痛,或所下過多,血不止,虛極乏氣,晝夜不得眠,及崩中,面目脫色,唇干口燥。亦治男子傷絕,或從高墮下,內(nèi)有所傷,臟虛吐血,及金瘡傷犯皮肉方。
當(dāng)歸 川芎 續(xù)斷 干姜 阿膠 附子 白術(shù) 吳茱萸 芍藥(各二兩) 白芷(三兩)桂心 干地黃(十兩) 甘草(四兩)
上十三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知加至五十丸。若有真蒲黃加一升絕妙。
白芷丸
治產(chǎn)后所下過多,及崩中傷損,虛竭少氣,面目脫色,腹中痛方。
白芷(五兩) 干地黃(四兩) 續(xù)斷 干姜 當(dāng)歸 阿膠(各三兩) 附子(一兩)
上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無當(dāng)歸 川芎代,入蒲黃一兩妙,無續(xù)斷,大薊根代。
紫石英柏子仁丸
治女子遇冬天時行溫風(fēng),至春夏病熱頭痛,熱毒風(fēng)虛,百脈沉重,下赤白,不思飲食,而頭眩心悸,酸 恍惚,不能起居方。
紫石英 柏子仁(各三兩) 烏頭 桂心 當(dāng)歸 山茱萸 澤瀉 川芎 石斛 遠志 寄生 蓯蓉 干姜 甘草(各二兩) 川椒 杜蘅(一作杜仲) 辛夷(各一兩) 細辛(一兩半)
上十八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一方用牡蠣一兩
鐘乳澤蘭丸
治婦人久虛羸瘦、弱甚,肢體煩痛,臍下結(jié)冷,不能食,面目瘀黑,憂恚不樂,百病方。
鐘乳(三兩) 澤蘭(三兩六銖) 防風(fēng)(四十二銖) 人參 柏子仁 麥門冬 干地黃 石膏 石斛(各一兩半) 川芎 甘草 白芷 牛膝 山茱萸 薯蕷 當(dāng)歸 本(各三十銖)細辛
上二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四十丸,日二服。
大澤蘭丸
治婦人虛損及中風(fēng)余病疝瘕,陰中冷痛;或頭風(fēng)入腦,寒痹筋攣緩急,血閉無子,面上游風(fēng)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或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及泄痢淋瀝;或五臟六腑寒熱不調(diào),心下痞急,邪氣咳逆;或漏下赤白,陰中腫痛,胸脅支滿;或身體皮膚中澀如麻豆,苦癢,痰癖結(jié)氣;或四肢拘攣,風(fēng)行周身,骨節(jié)疼痛,目眩無所見;或上氣惡寒灑淅如瘧;或喉痹鼻 ,風(fēng)癇癲疾;或月水不通,魂魄不定,飲食無味,并產(chǎn)后內(nèi)衄,無所不治,服之令人有子方。
澤蘭(二兩六銖) 本 當(dāng)歸 甘草(各一兩十八銖) 紫石英(三兩) 川芎 干地黃 柏子仁 五味子(各一兩半) 桂心 石斛 白術(shù)(各一兩六銖) 白芷 蓯蓉 濃樸 防風(fēng) 薯蕷 茯苓 干姜 禹余糧 細辛 卷柏(各一兩) 川椒 人參 杜仲 牛膝 蛇床子 續(xù)斷 艾葉 蕪荑(各十八銖) 赤石脂 石膏(各二兩)
上三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至四十丸。久赤白痢,去干地黃、石膏、麥門冬、柏子仁,加大麥 、陳曲、龍骨、阿膠、黃連各一兩半,有鐘乳加三兩良。一方有枳實十八銖,麥冬一兩半。
小澤蘭丸
治產(chǎn)后虛羸勞冷,身體 瘦方。
澤蘭(二兩六銖) 當(dāng)歸 甘草(各一兩十八銖) 川芎 柏子仁 防風(fēng) 茯苓(各一兩)白芷 川椒 本 細辛 白術(shù) 桂心 蕪荑 人參 食茱萸 濃樸(各十八銖) 石膏(二兩)
上十八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服,稍加至四十丸。無疾者,根據(jù)此方春秋二時常服一劑,甚良。有病虛羸黃瘦者服如前。
(一方無茯苓、石膏,有芍藥、干姜。)
紫石英天門冬丸
治風(fēng)冷在子宮、有子常墮落,或始為婦便患心痛,仍成心疾,月水都未曾來,服之肥充,令人有子方。
紫石英 天門冬 禹余糧(各三兩) 蕪荑 烏頭 蓯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參 澤蘭 遠志 杜仲(各二兩) 川椒 卷柏 寄生 石南 云母 當(dāng)歸 烏賊骨(各一兩)
上二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四十丸。
三石澤蘭丸
治風(fēng)虛不足,通血脈,補寒冷方(亦名石斛澤蘭丸)。
鐘乳 白石英(各四兩) 紫石英 防風(fēng) 本 茯神(各一兩六銖) 澤蘭(二兩六銖)黃 石斛 石膏(各二兩) 甘草 當(dāng)歸 川芎(各一兩十八銖) 白術(shù) 桂心 人參 干姜 獨活 干地黃(各一兩半) 白芷 桔梗 細辛 柏子仁 五味子 川椒 黃芩 蓯蓉 芍藥 秦艽 防葵
上三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二三服。
大平胃澤蘭丸
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諸不足,定志意,除煩滿,手足虛冷羸瘦,及月水往來不調(diào),體不能動等病方。
澤蘭 細辛 黃 鐘乳(各三兩) 柏子仁 干地黃(各二兩半) 大黃 前胡 遠志 紫石英(各二兩) 川芎 白術(shù) 川椒(各一兩半) 白芷 丹參 枳實(一作梔子) 芍藥 桔梗 秦艽 沙參 桂心 濃樸 石斛 苦參 人參 麥門冬 干姜(各一兩) 附子(一枚)吳茱萸 麥(各五合) 陳曲(一升) 棗(五十枚作膏)
上三十二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令人肥健。(一本無干姜,有當(dāng)歸三兩。)
澤蘭散
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方。
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8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圣散
下一篇: 大圣浚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