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羊肉(精者,去筋膜)1斤半(切如柳葉,用硫黃末摻在肉中,以好醋1斗,于銀石器中浸1復(fù)時,慢火煎如泥,入臼杵千下),硫黃(滴生甘草水,研3日,極細(xì),候干,摻入肉中)半兩,葫蘆巴半兩,蓽澄茄半兩,沉香(銼)半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牛膝1兩,肉蓯蓉(與牛膝同用酒浸,切,焙)1兩,海桐皮(挫)1兩,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丁香1分,肉豆蔻(去殼)3枚,附子(炮裂,去皮臍,用大者)2枚。
制法 : 上藥除羊肉外,為末,以羊肉膏拌和令勻,更杵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結(jié)陰便血,及腸風(fēng)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加至30丸。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目錄1拼音2概述3炒常山的炮制方法4炒常山的性狀5常山的性味歸經(jīng)6常山的功效與主治7炒常山的炮制作用8常山的炮制研究 8.1對化學(xué)成分的影響8.2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9炒常山的貯存方法10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炒常山 1拼音 chǎo cháng shān
2概述 炒常山為常山的炮制品,方法為炒黃。常山的炮制晉代已有,見《肘后備急方》。常山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1]。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肝、心經(jīng),具有涌吐痰涎,截瘧的功效,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塞,瘧疾。常山生用上行,有較強(qiáng)的涌吐痰飲作用,多用于胸膈痰飲積聚[1]。炒常山可減輕惡心嘔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既可單用浸酒或酒煎服以治瘧疾,也可配伍以祛痰截瘧[1]。
3炒常山的炮制方法 晉代有酒漬、酒煮(《肘后備急方》)法[1]。
劉宋時代有酒熬(《雷公炮炙論》)[1]。
唐代有酒漬法(《外臺秘要》)[1]。
宋代有酒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法[1]。
明、清又增加了酒浸炒透(《本草通玄》)、醋制炒、醋焙、水煮制(《普濟(jì)方》)、醋煮(《醫(yī)學(xué)入門》)、清炒(《奇效良方》),并加用甘草、瓜蔞汁等作炮制輔料(《得配本草》)[1]。并有“生用,則上行必吐;酒蒸、炒熟用,則氣稍緩;少用亦不致吐也”(《本草綱目》)的記載[1]。
現(xiàn)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炙、炒黃等[1]。
常山片的制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殘莖,分開大小浸泡至三四成透時,取出潤透,切薄片,干燥,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炒常山的炮制方法為:取常山片,置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翻炒至常山色變深,取出晾涼[1]。
4炒常山的性狀 常山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片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周邊棕黃色,有細(xì)縱紋[1]。質(zhì)堅脆[1]。無臭,味苦[1]。
炒常山顏色變深。
5常山的性味歸經(jīng)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肝、心經(jīng)。
《中藥大辭典》: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入肝、脾經(jīng)。
《中華本草》:常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入肝、脾、肺、胃經(jī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寒。"
《名醫(yī)別錄》:"辛,微寒,有毒。"
《藥性論》:"味苦,有小毒。"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經(jīng)。"
《藥品化義》:"入脾經(jīng)。"
《要藥分劑》:"入肺、心、肝三經(jīng)。"
6常山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常山具有涌吐痰涎,截瘧的功效。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塞,瘧疾。
《中藥大辭典》:常山具有除痰,截瘧的功效,治瘧疾,瘰疬。
《中華本草》:常山具有劫痰、截瘧的功效。主瘧疾,胸中痰飲積聚。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傷寒寒熱,溫瘧,胸中痰結(jié)吐逆。"
《名醫(yī)別錄》:"療水脹,灑灑惡寒,鼠瘺。"
《藥性論》:"治諸瘧,吐痰涎,去寒熱,項下瘤癭。"
《醫(yī)學(xué)入門》:"治瘧母及腹中積聚,邪氣痞結(jié)堅癥?!?/p>
《本草正》:"治狂、癇、癲厥。"
7炒常山的炮制作用 常山生用上行,有較強(qiáng)的涌吐痰飲作用,多用于胸膈痰飲積聚[1]。如治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以本品配甘草煎湯和蜜服,以吐去痰飲而起效(《肘后方》);治痰厥頭痛,往來寒熱以本品配云母粉為散鹽湯送下得吐為效(《太平圣惠方》)[1]。治食中失驚,發(fā)搐涎塞,可單用本品冷水如茶,調(diào)灌吐涎即蘇(《寶慶本草折衷》)[1]。
炒黃或酒炙后可減輕惡心嘔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既可單用浸酒或酒煎服以治瘧疾,也可配伍以祛痰截瘧[1]。如治一切瘧病,寒熱往來,發(fā)作有時的勝金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
8常山的炮制研究 常山主含常山堿甲、乙、丙,4喹酮及傘形花內(nèi)酯等[1]。
對不同炮制品進(jìn)行抗瘧試驗研究,抗瘧效價是:生常山>浸常山>酒常山>炒常山[1]。毒性試驗結(jié)果是:生常山>酒常山>浸常山>炒常山[1]。常山炮制后雖然毒性降低了,但療效和含量亦降低了,以LD50的1/2用量,對鼠瘧的抑制率來看,以生常山為好[1]。因此,認(rèn)為常山用于治療瘧疾時,以常山藥材直接切片或打成粗末生用為宜,而不需經(jīng)其他炮制處理[1]。從實驗結(jié)果來看,常山生品的毒性較炮制品大5~7倍,但當(dāng)使用生品為炮制品的1/7~1/5劑量時,療效卻顯著高于炮制品,故減少生常山用量減毒的方法似乎比炮制減毒的方法更可取,況且現(xiàn)行的各種炮制方法也并不能解決嘔吐問題[1]。
常山在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等疾病時,用炒常山配伍它藥,取得較好效果[1]。因此,常山的炮制原理及工藝研究有待進(jìn)一步深入進(jìn)行[1]。
9炒常山的貯存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0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效紫菀丸
下一篇: 大效至圣千金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