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蒼術(shù)4兩(制),羌活1兩,防風(fēng)1兩,川芎1兩,黃芩半兩,枳殼(1作枳實)半兩,甘草半兩,白芷1兩半,石膏2兩,細(xì)辛3錢,知母7錢。
制法 : 上(口父)咀,石膏為細(xì)末入藥。
功能主治 : 四時傷寒。
用法用量 : 水煎,欲汗之,熱湯投服。春,倍防風(fēng)、羌活;夏,倍黃芩、知母;季夏淫雨,倍術(shù)、白芷;秋,加桂5錢;冬,加桂至1兩亦可。
注意 : 非發(fā)熱而渴,不可用石膏、知母;非里實心下滿,不可用枳實。
摘錄 : 《此事難知》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痰飲5懸飲6支飲7溢飲8參考資料附:1治療飲證的穴位2治療飲證的方劑3治療飲證的中成藥4飲證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飲證 1拼音 yǐn zhèng
2英文參考 fluid retention syndrome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概述 飲證為病證名[1]。見《證治匯補(bǔ)》。又稱“水飲內(nèi)停證”[2]。指體內(nèi)過量水液不得輸化,停留或滲注于某一部位而發(fā)生的病證[1]。以眩暈,胸脘痞悶,嘔吐清水、涎液,苔滑,脈弦滑等為常見癥[2]。又因水飲停聚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2]。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將其分為痰飲、懸飲、支飲和溢飲四類,合稱四飲。
4痰飲 痰飲為病名[3]。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古稱澹(亦作淡)飲[3]。指體內(nèi)水濕不化而生飲釀痰[3]。痰飲為飲證之一[3]。因飲邪留于腸胃所致[3]?!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敝我藴仃柣嫞接密吖鹦g(shù)甘湯,金匱腎氣丸等[3]。本證一名流飲[3]。
5懸飲 懸飲為病名[4]。四飲之一[4]。因飲邪停留于脅肋部所致[4]。《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飲后水流在脅下,咳睡引痛,謂之懸飲。”證見脅下脹滿,咳嗽或唾涎時兩脅引痛,甚則轉(zhuǎn)身及呼吸均牽引作痛,或兼干嘔、短氣等[4]。治宜逐飲為主[4]。方用十棗湯、三花神佑丸等[4]。懸飲類似多種原因所致的胸腔積液[4]。
6支飲 支飲為病名[5]。四飲之一[5]。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因飲邪停留于胸膈之間,上迫于肺,肺失肅降所致[5]。主要癥狀為胸悶短氣,咳逆倚息不能平臥,外形如腫,或兼見頭暈?zāi)垦?,面色黧黑,心下痞堅等[5]。治宜溫肺化飲平喘為主[5]。方用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5]。
7溢飲 溢飲為病名[6]。四飲之一[6]。多因大渴暴飲過多,或水氣溢于肢體肌表所致[6]。《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脈要精微論》:“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薄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dāng)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卑Y見身體痛重,支節(jié)煩疼,或兼見喘咳胸悶等[6]。治宜溫肺化飲,發(fā)汗去邪[6]。方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桂苓神術(shù)湯等[6]。
8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痰飲5懸飲6支飲7溢飲8參考資料附:1治療水飲內(nèi)停證的方劑2治療水飲內(nèi)停證的穴位3治療水飲內(nèi)停證的中成藥4古籍中的水飲內(nèi)停證這是一個重定向條目,共享了飲證的內(nèi)容。為方便閱讀,下文中的飲證 已經(jīng)自動替換為水飲內(nèi)停證 ,可點(diǎn)此恢復(fù)原貌 ,或使用備注方式展現(xiàn) 1拼音 shuǐ yǐn nèi tíng zhèng
2英文參考 fluid retention syndrome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概述 水飲內(nèi)停證為病證名[1]。見《證治匯補(bǔ)》。又稱“飲證”[2]。指體內(nèi)過量水液不得輸化,停留或滲注于某一部位而發(fā)生的病證[1]。以眩暈,胸脘痞悶,嘔吐清水、涎液,苔滑,脈弦滑等為常見癥[2]。又因水飲停聚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2]。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將其分為痰飲、懸飲、支飲和溢飲四類,合稱四飲。
4痰飲 痰飲為病名[3]。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古稱澹(亦作淡)飲[3]。指體內(nèi)水濕不化而生飲釀痰[3]。痰飲為水飲內(nèi)停證之一[3]。因飲邪留于腸胃所致[3]?!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治宜溫陽化飲,方用苓桂術(shù)甘湯,金匱腎氣丸等[3]。本證一名流飲[3]。
5懸飲 懸飲為病名[4]。四飲之一[4]。因飲邪停留于脅肋部所致[4]?!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飲后水流在脅下,咳睡引痛,謂之懸飲?!弊C見脅下脹滿,咳嗽或唾涎時兩脅引痛,甚則轉(zhuǎn)身及呼吸均牽引作痛,或兼干嘔、短氣等[4]。治宜逐飲為主[4]。方用十棗湯、三花神佑丸等[4]。懸飲類似多種原因所致的胸腔積液[4]。
6支飲 支飲為病名[5]。四飲之一[5]。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因飲邪停留于胸膈之間,上迫于肺,肺失肅降所致[5]。主要癥狀為胸悶短氣,咳逆倚息不能平臥,外形如腫,或兼見頭暈?zāi)垦?,面色黧黑,心下痞堅等[5]。治宜溫肺化飲平喘為主[5]。方用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5]。
7溢飲 溢飲為病名[6]。四飲之一[6]。多因大渴暴飲過多,或水氣溢于肢體肌表所致[6]?!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脈要精微論》:“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dāng)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卑Y見身體痛重,支節(jié)煩疼,或兼見喘咳胸悶等[6]。治宜溫肺化飲,發(fā)汗去邪[6]。方用大青龍湯、小青龍湯、桂苓神術(shù)湯等[6]。
8
八七、“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枳實湯”主之。
這一條辨出現(xiàn) 腹?jié)M 。腹?jié)M有實證和虛證,實證就是承氣湯證(后陽明證詳解),虛證在條辨七一已出現(xiàn)過:發(fā)汗后,腹脹滿者,“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主之。這條不是單純的腹脹滿,還有 心煩 ,臥起不安,是上焦心肺的地方,用 梔子 來除煩。
厚樸專用于腹部脹滿,虛證實證都用。 厚樸這味藥很特殊,除了下氣,還把脾臟的濕移入小腸,白術(shù)則單純?nèi)瘛V嗅t(yī)觀念:脾主少腹。
胸悶、胸痛、胸滿時,張仲景一律去白芍加枳實,“ 臥起不安 ”即心不安,用 枳實 。枳實能寬腸,便秘很久時,大便跟腸壁黏在一起了,如果只用大黃芒硝去通便會很痛,這時加枳實。
治心臟病也必用枳實,枳實還能治心煩。心和小腸互為表里,枳實專門打開通道,去除管子里的臟東西,不僅寬大腸小腸,連血管、膽管也可以擴(kuò)張,故大小承氣湯中有枳實,膽結(jié)實處方中也有枳實。枳實形似心臟,一片一片切出來像腸壁。
【神農(nóng)本草】橘逾淮而為枳,早采者為枳實,晚采者為枳殼,枳實就是橘子。枳實味苦,寒,無毒,除寒熱結(jié),為破氣行痰要藥,主破結(jié)實,去結(jié)毒,消脹滿。
梔子厚樸枳實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厚樸四兩炙,枳實四合。
用量及煎煮法:
厚樸枳實等量,各4錢,梔子5錢,四碗煮兩碗,去滓,分二服。
此方亦屬病后調(diào)理方,會臥起不安也是因為平素腸胃功能不是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神效活絡(luò)丹
下一篇: 大神驗?zāi)就ㄉ?/span>